文/王少芳 編輯/于翔漢
電影《讓子彈飛》,沒有辜負影迷們的期待,以其別樹一幟的荒誕與雄性氣質,征服了觀眾,成為2010年國產電影的最大贏家。今人在間離效果足夠充分的當下,懷揣著一種非功利、游戲的態(tài)度一眼望去,那個國事蜩螗、軍閥混戰(zhàn)、土洋交融、光怪陸離的民國初年,確實極富傳奇色彩和荒誕底蘊。
開平碉樓與農田 攝影/郎樹臣/CFP
當姜文把四川作家的劇本、陜西背景的暗示、山西“臟話”的走秀、天津方言的笑料、廣東碉樓的外景拍攝、江浙光復的本質,連同李叔同的離歌、莫扎特的提琴曲諸元素雜燴在一起時,這誘惑淋漓盡致,怎一個“麻辣”了得!
當張牧之拼死一搏在碉樓林立的鵝城策馬疾呼,給百姓輸出槍支、銀子乃至革命的場景一現(xiàn),我敢斷定,它必將成為中國電影的經(jīng)典片段之一。
這段鏡頭太給力了!在我看來,是為對魯迅大先生,尤其是對先生以如椽大筆剖析中國革命的冷峻寓言的敬禮!別有一種瘋狂守護著思考,用一種游戲的狂歡敲打著人性,絕對對得起膠卷和觀眾。
當張牧之說:“讓子彈飛一會兒”?;蠲撘粋€正在沉思的哲學家。言下之意是,子彈在飛,且得飛一會兒!不由得你不想起古希臘詭辨論者芝諾那個著名的命題——飛矢不動。子彈在飛的某個點上,是停止不動的。空間的不動,自然讓人想起時間的停滯。
而營造這停滯時空的造夢大師,正是開平碉樓,一群會思考的、特立獨行的碉樓。它提前實踐了以拼貼、混搭、消解、延異等多種技巧為主的、無限變奏的、東方半殖民地的某種后現(xiàn)代風尚。
既然你能接受村上村樹1Q84的可能性時空,為什么只設想一種時空系列呢。如博爾赫斯所言:既然我們可以在頭腦中想象出牛頓腦中微積分的觀念和萊布尼茨腦中微積分的觀念,是兩個互不相干的系列,為什么我們不能接受關于開平碉樓的后現(xiàn)代主義設想并非荒誕無稽的事實呢。
好吧,重溫《讓子彈飛》,這個關鍵的道具,讓我們一起來穿越,進入開平碉樓的專屬時空,在近代提前體驗后現(xiàn)代風尚。
2011年2月26日,廣東開平,電影《讓子彈飛》的主要外景地。 攝影/陳團結/CFP
廣東開平,作為珠江流域最為著名的僑鄉(xiāng)之一,雖然早在15世紀的明朝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就有碉樓(如赤坎鎮(zhèn)三門里村的迓龍樓)出現(xiàn),十七世紀的清初形成碉樓的“老式樣”:前廊后屋、青磚灰瓦、船形屋脊。但直到匪風熾盛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為防賊患,兼及防洪,在操一口夾雜著外來語的開平話的海外華僑的鼎力支持下,一座座碉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盛況空前地達到3000多座。
至此,“千碉之國”的美稱才真正地實至名歸,碉樓林立遂成為開平鄉(xiāng)間一大特色,而那默默無語的碉樓,卻成為中國鄉(xiāng)村主動接受外來文化的歷史見證。
作為中國鄉(xiāng)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開平碉樓是集防衛(wèi)、居住和東西合璧的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按使用功能與投資者的不同,可以分為眾樓(村內集資共同興建)、居樓(富有人家獨資建造)、更樓(村間聯(lián)防共建)三種類型。
開平碉樓和村落——廣東首個世界文化遺產。 攝影/黃勝春/CFP
與民居相比,一般而言,碉樓的墻體比普通的民居厚實堅固,不怕匪盜鑿墻或火攻;碉樓的窗戶比民居開口小,都有鐵柵和窗扇,外設鐵板窗門;碉樓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懸挑的全封閉或半封閉的角堡,內開設了向前和向下的射擊孔,遠遠看去很像燕子筑在檐下的巢,故民間俗稱“燕子窩”。為居高臨下地加強防御,還配有探照燈、警報器、槍械等。碉樓的這些特點,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墻身厚實,門窗窄小,防御給力。
在建筑源流上,開平碉樓,既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演變脈絡可尋,同時又強烈地表征了外來建筑文化元素的影響。單就其建筑材料本身就能看出,本土建筑文化與外來建筑文化的交相輝映。
在現(xiàn)存的1833座碉樓中,既有中國傳統(tǒng)的石樓(墻體由石材砌筑而成,10座,占0.5%)、夯土樓(夯土筑成,經(jīng)風耐雨,100座,占5.5%)、磚樓(有明代紅磚砌筑和清代青磚砌筑兩種,249座,占13.6%),也有采用近代西方建筑材料(英國進口的紅毛泥即水泥、鋼材)、建筑技術和建筑藝術(根據(jù)其上部造型,可以分為柱廊式、平臺式、退臺式、懸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建造的鋼筋混凝土樓(清末民初,多為僑民所建,1474座,占80.4%)。
說到僑鄉(xiāng)碉樓的勃興,不能不說起一段辛酸的開平往事。而這段往事與開平的地理環(huán)境、社會治安、僑鄉(xiāng)聲名、桑梓鄉(xiāng)情等息息相關。
首先,地處珠江三角洲的開平地勢低洼,河網(wǎng)密布,臺風洪澇災害頻發(fā),修筑高大堅固的碉樓乃是智慧的當?shù)厝嗣耖L期與自然斗爭的經(jīng)驗總結。
其次,開平的社會治安狀況歷來較差。自明朝以來,其所轄之境,即有“四不管”之稱。鴉片戰(zhàn)爭之后,民不聊生,盜賊蜂起。民國初年,戰(zhàn)亂頻仍,匪患尤為猖獗,為求自保,開平人不得不群起興建防匪效果不錯的碉樓。
再次,作為華僑人數(shù)多、比例高,又相對集中的聲名在外的僑鄉(xiāng),開平人到海外做苦力,修鐵路,去淘金的人特別多,靠艱苦拼搏和節(jié)儉聚財,使得僑眷、歸僑生活富裕,各地土匪聞風而至。故民間流傳有“一個腳印三個賊”的說法。正所謂:卿本無罪,懷璧其罪。
“加拿大村”原名耀華坊,隸屬赤坎鎮(zhèn)靈源村委會,為旅加華僑出資興建。這些建筑中西合璧,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灰塑、羅馬柱、圓拱、花雕等建筑藝術,令人嘆為觀止。攝影/鋒/CFP
最后,清末民初,華僑作為弱國子民在海外飽受歧視,而開平籍華僑集中的美國和加拿大又專門出臺只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法案,使得傳宗接代、同享天倫的最基本的生活理想成為泡影。再加上中國人受到“衣錦還鄉(xiāng)”、“落葉歸根”情結的強烈影響,絕大多數(shù)開平華僑選擇將自己的積蓄寄回家或親自回國,在故鄉(xiāng)來實現(xiàn)“買地、建房、娶老婆”的三大心愿。而建一座為人羨慕與稱道的碉樓,正是僑匯源源不斷地寄往家鄉(xiāng)的驅動力之一。
一座座碉樓就是一個個華僑家庭命運的表征。當一座樣式新穎、洋溢著濃郁的西洋風尚的碉樓建起之時,主人在公開炫耀財富的豪舉中,覺得倍兒安全、倍兒美、倍兒有面子。
而經(jīng)濟實力相當或更勝一籌的鄉(xiāng)鄰,受攀比心理驅使,就必然以修建更為標新立異、更出彩的碉樓為目標。一時間蔚然成風,長盛不衰。
盡管每座碉樓都是根據(jù)主人追求的不同而造得五花八門,但最終的結果是這些碉樓的個性差異趨于泯滅而共性特征卻異常地雷同。走向一種事實上的后現(xiàn)代風格建筑對觀念中的前現(xiàn)代建筑理想開的一個玩笑,構成一種復調的美!
不要人為地覺得開平碉樓是世界文化遺產,一沾“文化”二字,就顯得其成因莫測高深似的。也不要被筆者的后現(xiàn)代時空穿越的游戲文字嚇壞腦子,要知道,文化從來都是沾染著人間煙火氣味的。
其實,一個簡單不過的原因明擺在眼前:開平碉樓的主人們是比較沒有“文化”的一批人。當時,那些有 “文化”的人,心甘情愿地做著沉重傳統(tǒng)的奴隸,常常是滔滔不絕地紙上談兵而不能實行一步的所謂“飽學之士”。他們在建房時,更多考慮的是自己怎么住著舒服,怎么有面子和氣派。而對有過漂洋過海異域生活經(jīng)驗的華僑們,規(guī)矩和戒律都是浮云!
碉樓并非開平特有,而開平碉樓卻絕對與眾不同。因為隨便拿出一座碉樓,你都能找出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跡。當開平華僑在外面發(fā)了財,引來各地盜匪前來搶劫,而盜匪與碉樓的攻守大戰(zhàn)又被添油加醋地傳說得神乎其神。這樣一來,流風所及,大家爭奇斗艷,后來者只能建造更加堅固、更加氣派的碉樓,才會有安全感和榮譽感。
他們把自己旅居海外的見聞,加上自己的審美情趣,融注在千辛萬苦建成的碉樓上。造就了開平碉樓的千姿百態(tài)。而出于如此復雜目的建起的碉樓,只能是“碉同而樓異”。
開平碉樓最有看頭的就是它千樓千面的特色。盡管每座碉樓都會大量運用外國建筑中的穹頂、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但表現(xiàn)手法各異,特別是上部,最終形成柱廊式、平臺式、退臺式、懸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種式樣。這也是開平碉樓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攝影/陳團結/CFP
“碉同”的是:突出普世的安全防御性訴求,所有碉樓的下面完全是碉堡造型,具有四方筆直雷同的如同孿生的棱角輪廓?!皹钱悺钡氖牵和癸@個性審美的人文性訴求。在如出一轍的碉堡造型的臺基之上,才是璀璨奪目的“皇冠”。
當“碉同”在確保了安全性需求之后,就是“樓異”粉墨登場之時。于是,超越安全之上的對建筑技藝與藝術的強烈需求,使得開平碉樓在成為萬國賽珍的走秀場之后,擁有了兩個優(yōu)點:外形講究、集東西匠作之長的立面效果和性好夸飾、涵百工精粹的樓頂樣式。
我們說開平碉樓是群洋畢集、千姿百態(tài)的,是因為它的上部造型,人們著力運用外國建筑中的穹頂、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匯集了外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流派、不同宗教門類的建筑元素。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歐洲中世紀的哥特式尖拱、葡式建筑中的騎樓、巴洛克建筑的山花、西班牙建筑中的螺旋形鑄鐵花飾、伊斯蘭的葉形券拱和鐵雕、新文藝運動的裝飾手法以及工業(yè)派的建筑藝術表現(xiàn)形式……
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著樓主的經(jīng)濟實力、審美情趣和浸染洋風的差異,是開平碉樓最明媚的地方。
它又是洋為中用、揚棄傳統(tǒng)的。在碉樓里,千百年來本土民間生活習俗的積淀有機融合在洋為中用的點點細節(jié)中:在選址、造型、布局上,充分講究風水文脈與注重科學規(guī)劃,使用科林斯式柱的中國亭,拜占庭式穹隆頂混搭著傳統(tǒng)的廣式紅木家具,陰冷的哥特式大窗戶上雕著龍鳳麒麟、梅蘭竹菊、福祿壽喜等吉祥圖案,拱券柱式門兩側的石刻對聯(lián),愛奧尼亞式立柱托起的中式琉璃頂,時髦的留聲機里流淌的是嶺南的粵劇,西式客廳里供著關帝爺……
其實,本土與西洋風格最大的區(qū)別是建筑樣式所引起的視覺心理差異,“洋為中用”作為一種魯迅先生提倡的“拿來主義”,在今天看來又具有典型的后現(xiàn)代性拼圖的味道:源出多門的造型手法和符號片斷相拼貼、雜揉,構成非此非彼的復調式張力,從而賦予了開平碉樓消解畛域、多元共語、互動延伸的東方后現(xiàn)代特色。
與其說開平碉樓是中西合璧的,不如更準確地講它是在另一時空系列里,正在實踐的后現(xiàn)代建筑藝術風尚:幾乎是毫無規(guī)則的拼貼、混搭、合璧以及消解規(guī)則、無限延異的沖動。中外多種建筑風格“碎片”的組合,多種建筑類型雜交的產物。
這與“門戶開放”政策下,一個口岸城市、租界出現(xiàn)的西洋風尚的建筑所體現(xiàn)的暴力殖民色彩不同,開平碉樓體現(xiàn)的是僑鄉(xiāng)本著“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心態(tài),一種自信、開放、包容的“拿來主義”。
左:開平的村民不住碉樓,自己建房居住,生活其樂融融。攝影/吳萬生/CFP
今天,當西方建筑學理論界舶來的反諷、戲擬、混搭、拼貼、復調等后現(xiàn)代話語泛濫成災、無孔不入、令人耳根磨出繭子時,有誰可曾遙想東方的開平,竟然會成為實踐其理論的先驅,而且以其東方文化厚積薄發(fā)的底蘊,對其進行解毒和匡正。
廣東的“無厘頭”文化,是對西方解構主義而言,可謂他鄉(xiāng)遇故知。針對這種東西方文化間的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的現(xiàn)象,錢鍾書先生曾有不刊之論:東海西海,心理悠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
說了這么多,你該抱怨了:還不快去開平鄉(xiāng)間逛一逛,看一看!去那呢,當然是申遺核心的幾個名鎮(zhèn):蜆岡鎮(zhèn)、塘口鎮(zhèn)、赤坎鎮(zhèn)、百合鎮(zhèn)。這些古村落多臨河而建,枕山面水,由水塘、竹林、古榕、田疇、民居建筑、宗祠或燈寮、曬場等組成,具有典型的珠江三角洲的嶺南鄉(xiāng)土風情。
碉樓中的門樓還是矗立在村口,眾人樓和居樓或者在村后、或者在村旁。四周的竹林與村口兩側的閘樓、村前的水塘成圍合之勢。在成片稻田農業(yè)文明的背景氣場里,高聳的碉樓與精致的廬墅構成美輪美奐的參差天際線。不經(jīng)意間,你會邂逅遙領后現(xiàn)代建筑風騷的碉樓群。
不要忘了90年前,在敢為天下先的開平僑鄉(xiāng),大張旗鼓地進行了一場“后現(xiàn)代建筑秀”。如有“開平第一樓”之稱的蜆岡鎮(zhèn)瑞石樓,以其高度,構成對宗法威權主義的專制傳統(tǒng)的破壞和消解作用。又以其琢磨不透的裝飾風格,先知般地預示了相對晚生的后現(xiàn)代藝術。
右:遠看開平碉樓 攝影/黃勝春/CFP
瑞石樓全部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部造型博采了有如希臘神殿般倘恍迷離的列柱與拱券等元素,內部裝飾則有“花開富貴”、“松鶴延年”等中國民間吉祥文化的祝福寓意。而每層樓的邊角,雕刻著繁復的花紋,雜糅了巴洛克-洛可可的奢華繁復基調、阿拉伯-波斯細密畫的幾何線條、埃及法老時代的雕刻氣息、東方宮廷裝潢風格等,充分體現(xiàn)了樓主對西方文化所表現(xiàn)出的從容、自信、大膽接納、洋為中用、兼容并蓄的心態(tài)。
瑞石樓的主人黃璧秀,號瑞石,清末到美國謀生,后來在香港經(jīng)營藥材和錢莊。1921年,黃璧秀回鄉(xiāng)建碉樓。在興建瑞石樓的過程中,父子由于新舊觀念的立場不同而產生摩擦。當?shù)飿墙ǖ降诹鶎訒r還沒有封頂?shù)嫩E象之時,父親黃貽桂顧忌人言,認為不宜太張揚,要求兒子就此封頂。而黃璧秀堅決反對,他想要的是一鳴驚人、高大壯觀的碉樓。
于是,繼續(xù)往上蓋。第七層是如傘蓋突出的眺臺,四角建有羅馬-拜占庭式穹窿頂?shù)慕峭?,上部正中是樓名匾額,“瑞石樓”三字出自廣州六榕寺鐵禪大師之手。八層、九層向內收斂,繁瑣異常地堆砌了諸洋裝飾元素的塔亭穹頂。
因著第七層的翼形突起與環(huán)護,從下望去,第八、九兩層的廬山真面目始終在半遮半掩之中,又因如梭光影的撥弄而平添得幾分神秘色彩,讓人不心頭不禁涌起“更上一層樓”的登高欲。
最終,一幢9層25米高,占地92平方米的碉樓,傲然矗立在90年前的開平農村。其文化沖擊力與視覺震撼效果在村民心中引發(fā)海嘯。危乎高哉!
再看百合鎮(zhèn)馬降龍碉樓群,背靠百足山,面臨潭江水,由永安、南安、河東、慶臨、龍江5個自然村連成一串珠鏈,錯落有致。13座碉樓為黃、關兩姓家族于清朝末民初興建,造型別致,保存完好,掩映于修竹間。
如果說蜆岡鎮(zhèn)瑞石樓以其不倫不類、毫無邏輯的價值取向,暗合了當代后現(xiàn)代藝術中風頭甚健的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解構風潮,那么,百合鎮(zhèn)馬降龍碉樓群,則以其建構的累累如貫珠式的回環(huán)技巧,取得了“不與中心爭,而莫能與之爭”的無中心、也無邊緣的客觀效果,成為屏蔽中心,看重邊緣價值取向的典范。
最后逛一下華僑歸鄉(xiāng)建房的最大手筆——塘口鎮(zhèn)立園。立園由旅美華僑謝維立所造,歷時十載,1936年竣工。集碉樓、別墅、花園于一體,亭臺軒榭、碉樓別墅、私家運河、逃生地道一應俱全。在供謝氏家族居住的六幢別墅里,一座名為“樂天”的碉樓赫然挺立,回歸了碉樓防衛(wèi)的本質功能。
行文至此,我們的時空穿越該結束啦?;美现\子的唱詞:“這碉樓,那碉樓,都是建筑,都是建筑;近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都是觀念他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