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多思 滑璇 孔令鈺 王秋思 劉婧佳
“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瓷器門”……一系列事件,把北京故宮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人們不斷在評論和審視著北京故宮,并追問:故宮是否也到了需要改革的“最危險的時候”?
沒有皇帝的故宮更神秘。
從“失竊門”,到“會所門”,再到意外損毀瓷器,如果不是“網友曝”,恐怕仍然不為公眾所知,故宮也因此屢被推上風口浪尖。雖然最后一位皇帝在1924年就徹底走出了故宮,但故宮卻依然保留著紫禁城的傲慢,陽光依然很難照進堅實無比的紅墻。
故宮是誰的故宮?故宮是否也到了需要改革的“最危險的時候”?
后宮
在曾在故宮擔任咨詢員的小尚眼里,故宮實在是太大,不僅是面積,還有人。
據統(tǒng)計,故宮現有在職工1400余人,離退休人員600余人?!斑@還是有編制的,更多的是沒編制的派遣人員?!毙∩姓f。
所謂派遣人員,是指故宮委托中全人才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全人才)招聘的派遣制員工,這些員工為故宮服務,但不占用故宮的編制。據中全人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yè)務員介紹,故宮與中全人才在2005年以前就開始合作了,一般中全人才對派遣員工每人每月收取150元的中介費用,但如果超過50人,可適當降低,像故宮這種大型合作單位,可適當降低。據她介紹,目前故宮的員工中,約有幾百人是中全人才派遣的,但具體數字尚無統(tǒng)計,最近5月份,中全人才剛剛向故宮派遣了60人。
在派遣員工中,“站殿”這個崗位最多,其余還有從事商品銷售、宣傳、為游客提供咨詢等職務。據小尚介紹,因為“站殿”是保護文物最重要的工作內容,所以對員工的審查很嚴,多數需有北京市戶口,很大一部分是復轉軍人。
小尚自己介紹,他每月的工資兩千多元,據他所知,宮內有編制的普通員工的薪水大概比派遣制員工多1000元。小尚的評價是:“錢雖然不多,但是壓力很小,是個很養(yǎng)人的地方,適合養(yǎng)老。”
正因如此,派遣員工往往工作兩三年就辭職了。和小尚一樣,另外一位中專畢業(yè)后被派遣到故宮作紀念品銷售的“鐵匠”(化名),也在工作兩年后選擇了離開?!拔译m然愛故宮,但我出來的原因是,那種地方節(jié)奏很慢,和外面那種激烈的商業(yè)競爭比,我不想在那兒安逸慣了,失去在外面鍛煉的機會……”他在微博里這樣寫道。
“鐵匠”在故宮工作時的收入每月不足兩千元。
深宮大院,不只人多,部門也多。
“故宮部門太多了,我97年離開時才十幾個部門,現在有三十多個了。”曾擔任故宮保管部主任的退休干部高和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據資料記載,1949年以后故宮博物院的組織機構進行多次調整。據統(tǒng)計,從1952年7月到1966年4月,經過13次調整變動,最后確定為院長辦公室、政治部、業(yè)務工作部等9個部門,1997年達到十幾個部室,2000年變?yōu)?5個部處?,F在,據故宮官網顯示,共有31個機構部門。
故宮最初的組織框架完全模仿前蘇聯,改革開放后,漸漸增加了美國博物館的管理模式。仿蘇部分,故宮內部劃分為陳列部、保管部、保衛(wèi)部和宣傳教育部等;仿美部分,則設立書畫部、器物部等。
然而在高和看來,部門的增加和人員的增多并不能提高故宮的工作效率,因為所有官員都是上級主管部門任命的,而這些人的收入也并不與門票或文物保護工作的效果掛鉤,他甚至曾聽到消息說,某些部門的成立完全是少數領導的隨意決定,“但是沒有證據”。
《中國新聞周刊》聯系過的多名故宮退休人員也表示,已接到故宮方面的通知,不能隨意接受媒體采訪,一律要經過院辦同意。
內務
據文化部網站顯示,故宮的性質系直屬事業(yè)單位,采用收支兩條線的經營模式,門票等收入全部上繳,其行政支出則全部通過年度預算向財政部申請,主要包括員工工資、科研經費以及辦公經費。維修費用則需申請專項資金。
但據調查,高達上億元的商業(yè)開發(fā)收入和院外所屬產權房屋出租所得卻并不在公眾視線之內。以今年5月曾廣受關注的建福宮會所門為例,其建福宮的經營便不在受控范圍內。
“故宮的門票是要全部上交的,那么故宮員工的福利靠什么,就靠我們故宮文化服務中心的經營收入?!薄拌F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據資料,故宮文化服務中心的前身是設立于1952年的故宮商店。1984年,故宮商店更名為故宮服務公司,至1998年,故宮文化服務中心正式成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內部人士介紹,文化服務中心的法人和董事會成員均由院辦直接委任?!拌F匠”也證實這種說法,“說是公司,實際上還是屬于故宮?!?/p>
他介紹說,故宮文化服務中心是相當熱門的部門,如果是編制內人員,根據銷售收入會有獎金,而其他部門的員工只有固定的工資,因此很多人希望能調進服務中心。
除了銷售食品飲料和紀念品,故宮也出租銷售攤位,但在“鐵匠”眼里,出租攤位的收益實際并不高,因為“不是誰想租就能租,往往是承包給一些有后臺的人,價錢很便宜”。
曾在故宮工作過13年的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甄元森說,他1988年離開故宮以前,才剛剛開始進行一些商業(yè)活動,規(guī)模都很小。但近些年,商業(yè)活動似乎越來越多,除了銷售食品和紀念品,來院展覽、對外文物修復等有償項目均陸續(xù)展開。
如,據臺灣媒體報道,統(tǒng)一企業(yè)于2003年以巨資取得在北京故宮內飲料及方便面的獨家販賣權,曾經一度紫禁城內到處可見“故宮游、統(tǒng)一情”的廣告標語,及紅色飛鳥的統(tǒng)一商標?!敖y(tǒng)一”并未透露這項獨家販賣權的取得花費了多少資金,只表示“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但是“不能講”。據臺灣媒體估計,一年的費用或許超過人民幣三四百萬元。
顯而易見的另一項經營活動是故宮門票廣告。據《中國新聞周刊》調查,從2005年至2009年門票廣告均由雀巢承擔,但在任何公共信息渠道,均無法獲得故宮門票廣告的招投標及中標的具體內容。
除此之外,出租宮內場地舉辦會議或活動亦是一項不小的進項。故宮城墻外的一些商鋪所有權,也歸故宮所有。這些收入,既不上繳國庫,其使用亦不受公眾監(jiān)管。
但是甄元森認為,“故宮每年的運營費用很大,國家的撥款根本不夠用,這里面有古建的維修,文物的修復等等。古建維修最費錢,隨便一個小項目都需要上千萬元,如果僅僅靠國家撥款,什么事都做不了?!?/p>
以有據可查的2004年為例,當年門票收入3.5億元,全部上繳后,故宮得到日常支出1.4億元的撥款,以及1億元維修經費,后者是為迎接北京奧運會,有關部門決定從2002年到2008年每年支付1億元維修費。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季在今年3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故宮每年獲得的國家財政撥款約為3億至4億。但參觀故宮的人數逐年上升,2009年是1100萬,2010年達到1300萬,以旺季門票60元淡季40元計算,故宮每年通過門票至少可以獲得約5億元的收入。也就是說,故宮的門票收入支付了運行其自身的運營成本后,還要把結余上繳財政。
因此,當面臨重大修復項目時,故宮本身無力承擔。據報道,自20世紀50年代起,故宮博物院先后進行了500多項維修保護工程,這其中,就有香港特區(qū)、聯合國以及日本政府的大力資助?!皶T”的發(fā)生地建福宮花園,正是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捐資重建的。而建福宮花園開放的收益,據說本也是準備用于“補充花園維護費用”。
改革
“其實這不是故宮一個單位的問題,你說哪個國家機關和單位不存在這些問題?”回想5月以來故宮連續(xù)經歷的風波,甄妮說。
甄妮曾留學法國昂熱大學,學習國際藝術管理,其中便有文物古跡經營管理的課程,畢業(yè)后一直在法國工作。去年10月,她加盟故宮宮廷文化公司,任職市場開拓總監(jiān),負責公司形象、戰(zhàn)略策劃、營銷企劃、合作和媒體關系等事務。作為一個曾經在“宮里”呆過的人,她并不認為故宮如媒體所渲染得那般“傲慢”,而是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面對媒體和公眾?!罢f到根上,故宮還是一個大國家機關,但國外大博物館的館長不會從官僚體系中任命,而會以學術、藝術成就和管理為選拔標準?!?/p>
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陳幽泓看來,故宮的管理體制,是導致故宮近期連續(xù)發(fā)生“丑聞”的重要原因。
“故宮是非營利性文化事業(yè)單位,屬文化部管理?!标愑你f,在這種管理體制下故宮博物院成為官僚體系的一部分,院長就是向上級行政長官負責,而不是向公眾負責?!艾F在故宮還像它的原名一樣,是個封閉的、外人不能知道的紫禁城?!?/p>
事實上,故宮并非沒有進行過改革。據北京博物館協會出版的《北京博物館年鑒(1988-1992)》,因上任初始便接連發(fā)生兩起竊案一起火災,1987年上任的新院長張忠培便著手建立新的管理規(guī)章和制度。新的制度采納崗位責任制,將全院工作分為13類,對21個部門的職責范圍和部處主任、處長崗位責任制均做了詳細規(guī)定,希望以“責任落實到人”來完善不足。
但這樣的自我監(jiān)管模式,事實上仍是“人治”,層層向上負責,最后仍歸結為向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計劃經濟模式。
高和對此深有體會。讓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一次啟功先生到博物院看畫,按宮內規(guī)定,如要觸碰藏品,均需戴手套,避免汗液對文物造成侵害。但啟功先生不愿戴手套,高和希望院內領導能夠提醒并要求,陪同參觀的領導卻抹不開面子作出要求,最后,高和自己強硬地要求啟功先生必須戴手套。啟功先生勉強同意只戴一個手指頭,高和便說:“那好,只有這一根手指有權力摸。”
高和承認,此事鬧得在場人士均非常尷尬。但他覺得,既然是規(guī)定,便任何人都要遵守,沒人應該享有特權。然而在“官本位”的體制和氛圍下,做到“規(guī)定面前,人人平等”又談何容易。
后來有一次某中央領導來故宮參觀瓷器,高和便提前把“丑話”說在了前頭:領導來參觀非常榮幸,但這些瓷器都非常嬌弱,只能看,不能動,如要動,請保管人員替您動,您只管動嘴,想看里兒我們給您看里兒,想看底兒我們就給您看底兒。
旅居倫敦的資深媒體人曹吉力對大英博物館極為熟悉,他在郵件中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了大英博物館的管理模式。
大英博物館直接受英國政府文化體育媒體部行政管轄,資金主要來自國庫,但大英博物館的管理者并不由政府指派?,F任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克格雷戈,原是英國國家美術館館長,于2002年被大英博物館理事會公推為大英博物館館長。
大英博物館理事會的成員也是公開的。在25名現任理事會成員中,除了英國女王任命的一名人選之外,英國首相府、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科學院以及倫敦文物學會等不同部門分別提名理事會成員,這些成員并不在大英博物館拿工資,因為他們都是諸如英國石油公司總裁、英國金融保險公司高管,以及劍橋大學分院院長這樣的社會名流。
此外,大英博物館的收入和開支都要上報英國國家審計局(NAO),審計局亦是獨立于政府之外,定期會把審計結果對外界公布,公眾可以在其網站上隨意瀏覽。
“要想真正做到國際上文博單位的水平,肯定要在體制上進行改革?!遍L期在歐洲從事文化遺產經營的經歷,也讓甄妮得出結論,“光靠國家的撥款完全不可能實現,故宮需要學習歐洲的先進經驗,國家撥款、基金會資助、企業(yè)和個人資助,把所有力量整合在一起做文物保護,這才是以后的出路?!倍蕦m的問題是“經濟發(fā)展得太快,體制卻沒有跟上”。
在甄妮看來,宮門緊閉并不能真正地保護文物和文化,博物館的文化管理工作,很大一部分是要把這些歷史遺跡“做活”。她介紹,法國的凡爾賽宮里商店也很多,經常有演出活動,在不開放的時間內,管理方也不時宴請一些主要贊助者。
她所供職的法國公司也從事此類經營活動。如,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舍農索城堡,是文藝復興時期文化沙龍的發(fā)源地,甄妮在法國供職的公司就結合這個背景,把城堡中一個漂亮的長廊設計成為國際當代藝術畫廊,每年夏天都邀請世界級的大師來做個展。這種方式既遵循了城堡的傳統(tǒng),又把相對不重要的部分更好地利用起來,讓它從次要的部分變成了當地藝術傳承的地方。在昂布瓦茲皇家城堡,因其有皇家宴會傳統(tǒng),甄妮的公司就在城堡不開放的時間,安排一些私宴及演出活動。
因此,她并不覺得將復建后的建福宮作為宴會場所有何不妥,“建福宮原來也是皇家御用,也有宴會的傳統(tǒng),那么不妨將其在非開放期間用作傳統(tǒng)宴會或活動的場所”,但真正的問題是,“在現有體制下的經營不可能做得好”。
近況
事實上,故宮或許也正在向國際標準化的博物館經營方向前進。據報道,今年3月29日,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下稱故宮基金會)及北京故宮文化促進會(下稱故宮會)宣告成立,王石、馬化騰等八位企業(yè)家為故宮基金會募集發(fā)起資金1600萬,用以彌補政府撥款的不足,為故宮博物館學術研究和公眾服務提供支持,并擴大故宮博物院國際國內影響力。這八位企業(yè)家同時也是故宮會的發(fā)起人,這個非營利組織的宗旨是推動故宮與企業(yè)界、藝術界等社會組織的聯合。
故宮會和故宮基金會理事長李季(亦是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表示,基金會的賬目將請審計公司全程審計,因為理事們對“民主和透明”最為看重。
然而現實是,不只是企業(yè)家,自五月以來,無論“失竊門”“錯字門”或“瓷器門”,公眾的質疑最終都集中在故宮經營管理的透明度上。
5月25日,北京大學法學院的三名博士生先后向故宮、財政部遞交信息公開申請,申請兩單位公開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門票收入及使用情況,希望將數據進行對比,核實雙方財政收支情況是否一致。故宮和財政部均表示已經收到信息公開申請。
三位博士認為,信息公開方能促使有效的監(jiān)督,“而財政收支的公開比較容易看出制度中的一些問題”,其中的成協中博士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以門票收支情況作為一個切入點,也可以引導大家關注故宮以及類似的企事業(yè)單位的內部管理問題,督促他們更好地為公眾服務。”
據《中國新聞周刊》獲得的最新消息,財政部已就三位博士的信息公開申請作出答復,指出故宮博物院系文化部下屬事業(yè)單位,資金收支情況由文化部負責統(tǒng)一編制。鑒于此,三位博士轉而向文化部發(fā)出信息公開申請,并將財政部回函附于申請之后。據稱,文化部也已作出回應,但具體內容尚不得而知。而時隔兩月,故宮方面一直未對信息公開申請作出任何回應,可見,正努力向國際化博物館管理模式靠攏的故宮,似乎尚未擺脫“衙門”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