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詩·鄭風》系年輯證(上)——春秋詩歌系年輯證之七

2011-04-12 23:19邵炳軍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5期

邵炳軍

(上海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上海 200444)

《詩》的斷代研究,至遲從《詩序》產(chǎn)生的時代已經(jīng)開始了。我們可以從《國語》、《左傳》、《論語》等戰(zhàn)國以前的文獻中看到,春秋時期人們賦《詩》、引《詩》、論《詩》時,往往會提到《詩》中具體篇目的作者,自然亦明白某一詩篇的創(chuàng)作年代。因為,在《詩》之傳播與接受過程中,要了解某首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形式,首先必須了解其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緣由;也只有準確了解某一詩篇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緣由及其創(chuàng)作年代,《詩》之研究方可做到“知人論世”,方可把握其時代特征,方可進一步考察詩歌創(chuàng)作流變的基本狀況及其藝術(shù)規(guī)律。這就是自漢代以降至今人們依然關(guān)注《詩》的斷代研究的基本緣由,亦是我們進行“春秋詩歌系年輯證”課題研究的初衷。①所謂“系年”,就是盡可能準確地考訂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將作品按照創(chuàng)作年代之序重新進行排列,為研究春秋時期不同階段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特征奠定可靠的文獻依據(jù),從而探求每一個社會階段政治、經(jīng)濟、文化與詩歌創(chuàng)作的互動關(guān)系,并在此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春秋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展、興盛、衰亡的社會的外在因子與藝術(shù)的自身因子,歸納出春秋詩歌創(chuàng)作流變的一般規(guī)律。所謂“輯證”,就是盡最大可能地搜集、整理、歸納先哲時賢關(guān)于《詩》斷代研究的諸種“異說”,并在此基礎(chǔ)上,將詩與史結(jié)合、傳統(tǒng)方法與現(xiàn)代方法結(jié)合,或自立新說,或補證舊說,或擇善而從,從而排定出一個比較可信的詩歌創(chuàng)作年代“譜系”來?!对姟む嶏L》凡二十一篇,為十五“國風”中篇目最多的部分,占全部風詩總數(shù)一百六十篇的八分之一多。本文擬以先哲時賢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基礎(chǔ),提出我們對《詩·鄭風·緇衣》、《遵大路》、《將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女曰雞鳴》、《有女同車》、《山有扶蘇》、《萚兮》九篇創(chuàng)作年代的一孔之見,以求教于方家。

一、鄭大夫作《緇衣》

《緇衣》為鄭大夫美鄭武公以好賢而立國之作(毛《序》)。[1]其創(chuàng)作年代,先哲時賢主要有五說:一為闕疑說,《禮記·緇衣》載孔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2]《孔叢子 · 記義篇》載孔子曰:“(吾)于《緇衣》,見好賢之心至也?!保?]聞一多《風詩類鈔》、[4]51劉燕及《新袍子怎么破舊了—〈詩經(jīng)·鄭風·緇衣〉議》、[5]楊凌羽《簡論鄭風》、[6]張巖《簡論漢代以來〈詩經(jīng)〉學中的誤解》[7]皆同。①《禮記》、《孔叢子》之“好賢”說,《風詩類鈔》之“贈衣”說,《新袍子怎么破舊了-〈詩經(jīng)·鄭風·緇衣〉議》之“男子對縫衣女的愛情詩”說,《簡論鄭風》之“愛情”說,《簡論漢代以來〈詩經(jīng)〉學中的誤解》之“祭歌”說,詩旨解說雖異,然皆不著作世。二為鄭武公三年(前 768年)之后說,毛《序》:“《緇衣》,美武公也,父子并為周司徒,善于其職,國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國善善之功焉。”②宋朱熹《詩序辨說》(《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點校四部叢刊三編日本東京巖崎氏靜嘉文庫藏宋本,朱杰人等點校,2002年)卷上:“此未有據(jù),今姑從之?!卑?今本《竹書紀年》:“(周平王三年)王錫司徒鄭伯命?!彼沃祆洹对娂瘋鳌肪硭?、[8]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八[9]說大同,三家詩無異說,偽《申培詩說》闕文。[10]③朱《傳》疑毛《序》“美武公”說,《呂氏家塾讀詩記》以此詩為周人所作,然皆從毛《序》作世說。三為鄭武公元年(前770 年)說,明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卷十九:“《緇衣》,美鄭武公掘突也。犬戎弒幽王于驪山,并殺鄭桓公,鄭人共立其子掘突,是為武公。……《竹書》‘王錫司徒鄭伯命’在平王三年,此時武公已除服即吉,不應(yīng)復以子稱,且曰‘適子之館’,明是周初遷都時棲止未定,故武公暫就客舍以居。然則此詩之作,當在武公初受封為伯而從王入成周之時,其必非在為司徒之日甚明也?!保?1]四為泛言春秋中早期(前697年—前546年)說,趙敏俐《〈詩經(jīng)·鄭風〉的作者時代及其評價問題》:“可見,《鄭風》恰好是春秋時期的產(chǎn)物,其中的大部分,當在春秋中早期產(chǎn)生。”[12]五為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一年(前770年—前723年)之間說,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鄭風》共二十一篇,其本事可考者僅《清人》一首?!耸录s發(fā)生于公元前六六零年左右??梢姟多嶏L》東周至春秋之間的作品。”[13]筆者此從毛《序》“鄭武公三年之后”說。惜其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難以詳考,姑系于鄭武公卒年(前744年)。

二、周公卿作《遵大路》

《遵大路》為周平王公卿欲留鄭莊公之作(明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卷十九)。其創(chuàng)作年代,先哲時賢主要有五說:一為闕疑說,《文選》卷十九載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袪,贈以芳華辭甚妙?!保?4]④《登徒子好色賦》李《注》:“此郊,即鄭衛(wèi)之郊。……《大路》,《詩》篇名也。……謂道路逢子之美,愿攬子之袂與俱歸也。稱此《詩》者,此本鄭詩,故稱以感動?!彼瓮踬|(zhì)《詩總聞》卷四、[15]朱熹《詩集傳》卷四、元劉瑾《詩傳通釋》卷四、[16]朱公遷《詩經(jīng)疏義會通》卷四、[17]明梁寅《詩演義》卷四、[18]胡廣等《詩傳大全》卷四、[19]清李光地《詩所》卷二、[20]黃中松《詩疑辨證》卷二、[21]范家相《詩瀋》卷七、[22]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卷五、[23]魏源《詩古微·詩序集義》[24]及朱杰人《文化視野中的〈詩經(jīng)〉情詩》[25]皆同,偽《子貢詩傳》、[26]偽《申培詩說》亦同。①《登徒子好色賦》之“男女相悅”說,《詩總聞》之“同志相善”說,朱《傳》之“淫婦為人所棄”說,《詩演義》之“淫婦留其所與私者之辭”說,偽《詩傳》、偽《詩說》之“鄶氏夫婦相棄之詞”說,《詩所》之“婦人見棄”說,《詩疑辨證》之“朋友交誼之辭”說,《詩瀋》之“同僚為君留賢”說,《詩經(jīng)通論》之“故舊于道左言情相和好之辭”說,《詩古微》之“留賢之什”說,《文化視野中的〈詩經(jīng)〉情詩》之“棄婦之詩”說,詩旨解說雖異,然皆不著作世。案:朱《傳》、《詩傳通釋》、《詩經(jīng)疏義會通》、《詩傳大全》皆引《登徒子好色賦》謂“亦男女相悅之詞”,則其皆持兩可之說。二為鄭莊公之世(前743年—前701年)說,毛《序》:“《遵大路》,思君子也。莊公失道,君子去之,國人思望焉?!雹谒沃祆洹对娦虮嬲f》卷上:“此亦淫亂之詩?!缎颉氛f誤矣?!比秊猷嵡f公元年(前743年)說,明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卷十九:“《遵大路》,周公卿欲留鄭莊公也?!蹲箅[三年》:‘初,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zhì),王子狐為質(zhì)于鄭,鄭公子忽為質(zhì)于周。君子曰:信不繇中,質(zhì)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zhì),誰能間之?’按:《國語》、《史記》,當幽王之時,褒姒與虢石父比,實廢平王。而《竹書》又載驪山之亂,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攜,是為攜王,與平王并立;至平王二十一年,余臣始為晉文侯所殺。然則虢者,平王之仇,宜不得與東遷所依之鄭莊等,王不知何意,反貳于虢。此鄭莊之所以怨王也。既而王亦自悟暱虢貳鄭之非,故有交質(zhì)之事以自解于鄭意。即此詩之所繇作。其后平王崩,桓王立,復欲畁虢公政,于是周鄭交惡。莊公如周朝王,王不禮焉。周公黑肩言于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蔇,況不禮焉,鄭不來矣?!?,謂鄭莊公也。按:莊公以平王二十八年即位,初為周卿士。王貳于虢,當在此時。以即位未踰年,故稱子耳?!彼臑榉貉源呵镏衅?前697年—前546年)說,見上引趙敏俐《〈詩經(jīng)·鄭風〉的作者時代及其評價問題》。五為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一年(前770年—前723年)之間說,見上引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筆者此從何氏《詩經(jīng)世本古義》“鄭莊公元年”說。故系于本年。

三、鄭大夫作《將仲子》

《將仲子》為鄭大夫刺莊公之作(毛《序》)。其創(chuàng)作年代,先哲時賢主要有四說:一為闕疑說,《國語·晉語四》載晉公子重耳妻姜氏曰:“《鄭詩》云:‘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艄芫粗儆醒裕℃勚?,曰:‘畏威如疾,民之上也;從懷如流,民之下也;見懷思威,民之中也。畏威如疾,乃能威民。威民在上,弗畏有刑。從懷如流,去威遠矣,故謂之下。其在辟也,吾從中也?!多嵲姟分裕崞鋸闹??!保?7]上博簡《詩論》第十七簡:“《(將)中(仲)》之言,不可不韋(畏)也?!保?8]宋朱熹《詩序辨說》卷上引鄭樵《詩辨妄》、王質(zhì)《詩總聞》卷四、清黃中松《詩疑辨證》卷二及陸永品《略談對〈詩經(jīng)〉中愛情、婚姻詩評價的演變》[29]皆同。①《國語》、《詩論》之“畏人言”說,《詩辨妄》之“淫詩”說,《詩總聞》之“女辭男”說,《詩疑辨證》之“拒間其宗族者”說,《略談對〈詩經(jīng)〉中愛情、婚姻詩評價的演變》之“情詩”說,詩旨解說雖異,然皆不著作世。二為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說,毛《序》:“《將仲子》,刺莊公也。不勝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諫而公弗聽,小不忍以致大亂焉?!雹谒沃祆洹对娦虮嬲f》卷上:“事見《春秋傳》。然莆田鄭氏謂‘此實淫奔之詩’,無與于莊公、叔段之事?!缎颉飞w失之。而說者又從而巧為之說,以實其事,誤益甚矣。今從其說?!卑?隱元年《春秋》:“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彪[元年《左傳》、《史記·鄭世家》詳敘此事,不具引。三家詩無異義,偽《子貢詩傳》闕。三為泛言春秋中期(前697年—前546年)說,見上引趙敏俐《〈詩經(jīng)·鄭風〉的作者時代及其評價問題》。四為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一年(前770年—前723年)之間說,見上引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筆者此從毛《序》“鄭莊公二十二年”說,且據(jù)今本毛《詩》篇次系于《叔于田》之前。

四、鄭人作《叔于田》

《叔于田》為鄭人刺莊公之作(毛《序》)。其創(chuàng)作年代,先哲時賢主要有四說:一為鄭莊公之世(前743年—前701年)說,毛《序》:“《叔于田》,刺莊公也。叔處于京,繕甲治兵,以出于田,國人說而歸之?!雹鬯沃祆洹对娦虮嬲f》卷上:“國人之心貳于叔,而歌其田狩適野之事。初非以刺莊公,亦非說其出于田而后歸之也。或曰:段以國君貴弟受封大邑,有人民兵甲之眾,不得出居閭巷,下雜民伍,此詩恐亦民間男女相說之詞耳?!薄稘h書·匡衡傳》顏《注》、[30]宋朱熹《詩集傳》卷四、《詩傳遺說》卷二、[31]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卷五[32]說大同,三家詩無異義,偽《子貢詩傳》闕。④毛《序》之“刺鄭莊公”說,《漢書·匡衡傳》顏《注》之“美公叔段”說,《毛詩稽古編》之“譏公叔段”說,詩旨解說雖有美刺之別,所美所刺對象亦異,然皆以為作于鄭莊公之世。案:朱《傳》、《詩序辨說》釋《叔于田》、《大叔于天》之“叔”為“莊公弟公叔段”,“公”為“莊公”,則朱氏二說并存。二為闕疑說,宋朱熹《詩集傳》卷四:“或疑此亦民間男女相說之詞也?!薄对妭鬟z說》卷二說同,清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卷五及駱惠玲《鄭風“叔于田”、“大叔于田”淺議》[33]皆同。⑤朱《傳》之“愛情”說,《詩經(jīng)通論》之“美獵人”說,《鄭風“叔于田”、“大叔于田”淺議》之“女子贊美她所愛慕獵手的民歌”說,作者、詩旨解說雖異,然皆不著作世。三為泛言春秋中期(前 697年—前546年)說,見上引趙敏俐《〈詩經(jīng)·鄭風〉的作者時代及其評價問題》。四為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一年(前770年—前723年)之間說,見上引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筆者此從毛《序》“鄭莊公之世”說。茲補證如下:

就詩文本而論,詩之首章曰:“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贝握略?“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弊湔略?“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明孫礦《批評詩經(jīng)》卷一:“‘巷無居人’句,下得煞是陡峻?!保?4]的確,此所謂“巷無居人”、“巷無飲酒”、“巷無服馬”皆寫“叔”外出田獵于郊野之后都邑“巷”內(nèi)情景,由下文三章皆言“不如叔也”可知,詩人所寫此情景實非客觀環(huán)境,而為由對“叔”衷愛之排他性所生之心理環(huán)境。作者通篇以自豪的心情夸耀“叔”為一位“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之舉世無雙之男子?!笆濉本烤褂卸唷懊馈?,詩人未從正面描寫其服飾、肖像等外在美,而是以“仁”、“好”、“武”等方面烘托其內(nèi)在美,即“叔”為一位厚道謙讓、氣質(zhì)超群、勇敢英武之貴族男子。作者這種側(cè)面點化之法,起到了動靜結(jié)合而正反相形之藝術(shù)效果,充分展現(xiàn)出“叔”在詩人心中之崇高地位,表現(xiàn)出詩人對“叔”純真的愛慕之情。詩人之審美情趣反映出春秋時代以碩大、健壯為美之審美風尚,為春秋時代尚武任能精神之具體體現(xiàn),也正好說明這個“叔”顯然為那個時代之風流人物。①參見:董治安《漫談〈叔于田〉、〈大叔于田〉的夸飾特色》,《詩經(jīng)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第118—122頁。《漢書·匡衡傳》載衡上疏曰:“臣竊考《國風》之詩,《周南》、《召南》被賢圣之化深,故篤于行而廉于色。鄭伯好勇,而國人暴虎;秦穆貴信,而士多從死;陳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晉侯好儉,而民畜聚;大王躬仁,邠國貴恕。由此觀之,治天下者審所上而已?!雹凇稘h書·匡衡傳》顏《注》:“《詩·鄭風·太叔于田》之篇曰:‘襢裼暴虎,獻于公所。將叔無狃,戒其傷汝?!?,鄭莊公也。將,請也。叔,莊公之弟太叔也?!砸郧f公好勇之故,太叔肉袒空手搏虎,取而獻之。國人愛叔,故請之曰勿忕為之,恐傷汝也?!鼻宕奘觥蹲x風偶識》卷三:“叔者,男子之字,周人尚叔。”[35]此言不誤。但通觀先秦文獻,女子稱其情人或丈夫曰“叔”,晚輩稱長輩曰“叔”,伯、仲、叔、季行次之別亦曰“叔”。故既然認為“叔”并非確指“大叔段”(即非行次之“叔”),那么似乎亦無確證讓人相信“叔”為女子稱其情人或丈夫之“叔”;既然“叔”這樣一位厚道謙讓、氣質(zhì)超群、勇敢英武之貴族男子,可以成為貴族女子所愛慕之偶像,何以不會成為士大夫所敬仰之英雄呢?況且,據(jù)隱元年《左傳》、[36]《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鄭世家》,[37]大叔段生于鄭武公十七年(前 754年),少鄭莊公三歲,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出奔共時三十三歲,正當盛年。故筆者以為,非毛《序》者諸說從詩文本入手提出有關(guān)新說,然均無確證可明毛《序》之誤,此詩當作于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公叔段出奔共之前。惜其具體作年不可詳考,姑系于公叔段奔共之年,即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

五、鄭人作《大叔于田》

《大叔于田》為鄭人刺莊公之作(毛《序》)。③此篇豐氏本題作《叔于田》。案: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毛詩音義上》:“《叔于田》,本或作《大叔于田》者,誤。”宋蘇轍《詩集傳》卷四:“二詩皆曰《叔于田》,故此加‘大’以別之?!眹吏印对娋儭肪戆?“短篇者止曰《叔于田》,……長篇者加‘大’以別之?!鼻羼R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卷八:“‘大’當讀如‘大’、‘小’之‘大’。古通以長為大,謂此詩較《叔于田篇》為長?!眲t篇名原當為《叔于田》,與上篇同名。其創(chuàng)作年代,先哲時賢主要有四說:一為鄭莊公之世(前743年—前701年)說,毛《序》:“《大叔于田》,刺莊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義而得眾也。”④宋朱熹《詩序辨說》卷上:“此詩與上篇(指《叔于田》)義同,非刺莊公也。下兩句得之?!薄稘h書·匡衡傳》顏《注》、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卷五說大同,三家詩無異義,偽《子貢詩傳》、偽《申培詩說》皆闕。①毛《序》之“刺鄭莊公”說,《漢書·匡衡傳》顏《注》之“美公叔段”說,《毛詩稽古編》之“譏公叔段”說,詩旨解說雖有美刺之別,所美所刺對象亦異,然皆以為作于鄭莊公之世。二為闕疑說,元劉玉汝《詩纘緒》卷五:“愚意謂鄭民間舊有此詩,詩篇名、曲譜民常歌之。至是以‘叔’之名同,‘田’之事又同,故遂用之。既仍其篇名,又依其音調(diào),即項氏所云以其篇名之同、義類之似而取其音節(jié)以為詩。”[38]清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卷五及楊凌羽《簡論鄭風》皆同。②《詩纘緒》之“民歌”說,《詩經(jīng)通論》之“美獵人”說,《簡論鄭風》之“愛情”說,詩旨解說雖異,然皆不著作世。三為泛言春秋中期(前697年—前546年)說,見上引趙敏俐《〈詩經(jīng)·鄭風〉的作者時代及其評價問題》。四為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一年(前770年—前723年)之間說,見上引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筆者此從毛《序》“鄭莊公之世”說。茲補證如下:

就詩文本而論,詩之首章曰:“大叔于田,乘乘馬。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叔在藪,火烈具舉。袒裼暴虎,獻于公所。將叔勿狃,戒其傷女?!贝握略?“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叔在藪,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縱送忌?!弊湔略?“叔于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叔馬慢忌,叔發(fā)罕忌,抑釋掤忌,抑鬯弓忌。”詩人先寫“叔”田獵于郊野時之善御:“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兩服上襄,兩驂雁行”、“兩服齊首,兩驂如手”,轡齊如帶,服馬高昂,驂馬雁行,縱馬勒馬,熟練自如。次寫“叔”田獵于郊野時之善獵:火獵之始,林藪火舉,徒手搏虎,勇猛非凡;火獵高潮,火把遍揚,驅(qū)車逐獸,射藝非凡;火獵尾聲,火把高擎,好整以暇,神態(tài)非凡。可見,詩人寫其御馬,姿態(tài)優(yōu)美,技藝嫻熟;寫其火獵,善于騎射,控縱自如,勇武過人,場面壯觀。全詩“描摹工絕,鋪張亦復揚厲,淋漓盡致,為《長揚》、《羽獵》之祖”(清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卷五)。三章均以人物為中心展開場面賦寫,全不著一字情語,卻在具體描寫初獵、獵中、獵畢全過程的字里行間脈脈流溢著詩人對“叔”之崇敬與贊美,迸發(fā)出對“叔”勇武有力、本領(lǐng)高強、能騎善射、品貌出眾、態(tài)度從容的愛慕之意。又,《水經(jīng)·漯水注》:“御圈,上敕虎士效力于其下,事同奔戎,生制猛獸,即《詩》所謂‘襢(袒)裼暴虎’,獻于公所也。故魏有《捍虎圖》也。”[39]的確,詩人以“叔”之勇武為美之審美情趣,反映出以碩大、健壯為美的時代風習,為春秋時代尚武任能精神之具體體現(xiàn),亦為春秋時期現(xiàn)實審美觀念之藝術(shù)寫照。全詩寫得“氣骨勁陗,傲然有挾風霜意,便是戰(zhàn)國后俠氣發(fā)軔。誦之,想見其豪舉自肆狀。”(明孫礦《批評詩經(jīng)》卷一)。況且,“公子呂所謂‘請除之,無生民心’,子封所謂‘可矣,厚將得眾’,尋詩,若有此理?!?宋王質(zhì)《詩總聞》卷四)??梢?,《叔于田》與《大叔于田》兩詩,一短一長,一為概寫抒懷,一為具體描述。兩詩所美之人、所寫之事相同,則當為同一時期作品,故依今本毛《詩》篇次系于《叔于田》之后。

六、鄭大夫作《女曰雞鳴》

《女曰雞鳴》為鄭大夫美賢夫婦相勸勉之作(明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卷十九)。其創(chuàng)作年代,先哲時賢主要有六說:一為闕疑說,毛《序》:“《女曰雞鳴》,刺不說德也。陳古義以刺今,不說德而好色也?!雹偎沃祆洹对娦虮嬲f》卷上:“此亦未有以見其陳古刺今之意?!睗h焦贛《易林·豐之艮》、[40]宋歐陽修《詩本義》卷四、[41]王質(zhì)《詩總聞》卷四、朱熹《詩集傳》卷四、《詩傳遺說》卷一、卷四、楊簡《慈湖詩傳》卷六、[42]戴溪《續(xù)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一、[43]明季本《詩說解頤正釋》卷七、[44]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45]傅恒等《欽定詩義折中》卷五、[46]姜炳璋《詩序補義》卷七、[47]龔橙《詩本誼》、[48]皮錫瑞《經(jīng)學通論·詩經(jīng)》[49]及聞一多《風詩類鈔》(P63)、錢鐘書《管錐編》、[50]張震澤《論〈詩經(jīng)〉的藝術(shù)(上)》、[51]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52]宮玉?!对娊?jīng)新論》、[53]97楊凌羽《簡論鄭風》、于雪棠《吉美貴善的綜合載體——〈詩經(jīng)〉玉意象論析》[54]皆同,魯《詩》、韓《詩》無疑義,偽《子貢詩傳》、偽《申培詩說》亦同。②毛《序》之“刺不說德”說,《焦氏易林》之“無家而思配”說,《詩本義》之“賢夫婦相勉勵”說,《詩總聞》之“婦人惟恐其君子不得良友”說,朱《傳》、《詩傳遺說》之“賢夫婦相警戒”說,《慈湖詩傳》之“賢者隱處野外”說,《續(xù)呂氏家塾讀詩記》之“婦人相其夫”說,《詩說解頤正釋》之“美賢妻”說,偽《詩傳》之“夫婦相戒以勤生樂善”說,偽《詩說》之“夫婦相警戒”說,《日知錄》之“相警以勤生”說,《欽定詩義折中》之“盡婦道”說,《詩序補義》之“賢婦規(guī)諷其夫”說,《經(jīng)學通論》之“賢夫婦幃房之詩”說,《詩本誼》之“淫女思有家”說,《風詩類鈔》之“樂新婚”說,《管錐編》之“憎雞叫旦”說,《論〈詩經(jīng)〉的藝術(shù)(上)》之“農(nóng)民夫婦相親相愛”說,《詩經(jīng)直解》之“弋人夫婦家常生活之詩”說,《詩經(jīng)新論》之“青年夫婦的小歌舞劇”說,《簡論鄭風》之“情詩”說,《吉美貴善的綜合載體——《詩經(jīng)》玉意象論析》之“戀人相贈信物”說,詩旨解說雖異,然皆不著作世。二為鄭武公三年(前768年)之后說,漢鄭玄《詩譜·鄭譜》:“武公又作卿士,國人宜之,鄭之變風又作?!保?5]③《詩·鄭風·緇衣》毛《序》:“美武公也,父子并為周司徒?!薄妒酚洝む嵤兰摇?“二歲,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并殺桓公。鄭人共立其子掘突,是為武公?!?武公二十七年)武公卒,寤生立,是為莊公?!苯癖尽吨駮o年》:“(周平王)三年,王錫(賜)司徒鄭伯命。”則鄭武公三年(前768年),周平王命鄭武公掘突繼父職入為周王朝司徒,位居三公。班固《漢書·地理志下》說大同。三為鄭莊公之世(前743年—前701年)說,《女曰雞鳴》孔《疏》:“作《女曰雞鳴》詩者,刺不說德也。以莊公之時,朝廷之士不說有德之君子,故作此詩陳古之賢士好德不好色之義,以刺今之朝廷之人?!薄对娮V·鄭譜》孔《疏》說同。四為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二年(前770年—前722年)之間說,明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卷十九:“《女曰雞鳴》,述鄭賢夫婦相勸勉之辭?!朵阡ⅰ分?。”④何氏《詩經(jīng)世本古義》系于周平王之世(前770年-前720年),正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二年之間。五為泛言春秋中期(前697年—前546年)說,見上引趙敏俐《〈詩經(jīng)·鄭風〉的作者時代及其評價問題》。六為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一年(前770年—前723年)之間說,見上引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筆者此從何氏《詩經(jīng)世本古義》“周平王之世”說。惜其具體年代不可詳考,姑系于周平王卒年,即鄭莊公二十四年(前720年)。

七、鄭大夫作《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為鄭大夫刺太子忽之作(毛《序》)。其創(chuàng)作年代,先哲時賢主要有八說:一為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說,毛《序》:“《有女同車》,刺忽也。鄭人刺忽之不昏于齊,太子忽嘗有功于齊,齊侯請妻之,齊女賢而不取,卒以無大國之助,至于見逐,故國人刺之。”①宋朱熹《詩序辨說》卷上:“今考之此詩,未必為忽而作?!缎颉氛叩姟辖?,遂指以為齊女而附之于忽耳!假如其說,則忽之辭昏未為不正而可刺;至其失國,則又特以勢孤援寡不能自定,亦未有可刺之罪也?!缎颉纺艘詾閲俗髟娨源讨湟嗾`矣。”案:據(jù)桓十一年《春秋》、《左傳》、《史記·鄭世家》,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五月癸未(七日),鄭伯寤生卒;九月,宋人執(zhí)鄭祭仲,突歸于鄭,鄭忽出奔衛(wèi)。宋歐陽修《詩本義》卷四、清錢澄之《田間詩學》卷三[56]說大同,偽《子貢詩傳》、偽《申培詩說》皆同,三家詩無異說。②毛《序》之“鄭人刺忽”說,偽《詩傳》、偽《詩說》之“祭仲諫太子忽”說,《田間詩學》之“追惜忽如陳逆婦媯”說,作者、詩旨解說雖異,然其作世皆同。案:《詩本義》雖疑傳世毛《詩》篇次有“差失”,然其作世仍從毛《序》說。二為鄭昭公復立之世(前696年—前695年)說,宋范處義《詩補傳·篇目》系于鄭昭公復立之時。[57]③據(jù)桓十一年《春秋》、《左傳》、《史記·鄭世家》,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五月癸未(七日),鄭伯寤生卒;九月,宋人執(zhí)鄭祭仲,公子突歸于鄭,鄭忽出奔衛(wèi),祭仲遂立公子突為鄭厲公。則其于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世子忽初立四月即出奔。又據(jù)桓十五年、十七年《春秋》、《左傳》、《史記·鄭世家》,鄭厲公四年(前697年)六月世子忽又復立,厲公六年即昭公二年(前695年)十月被殺,復立后在位僅兩年四個月。三為闕疑說,宋王質(zhì)《詩總聞》卷四:“所見親迎之禮,彼美之貌,似是與婦成禮而非憚耦辭昏者。”朱熹《詩集傳》卷四、《朱子語類》卷八十、[58]明梁寅《詩演義》卷四、季本《詩說解頤正釋》卷七、清傅恒等《欽定詩義折中》卷五、黃中松《詩疑辨證》卷二、范家相《詩瀋》卷七、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卷五、崔述《讀風偶識》卷三皆同。④《詩總聞》之“親迎之禮”說,朱《傳》、《朱子語類》之“淫詩”說,《詩演義》之“男悅女”說,《詩說解頤正釋》之“美國君新娶夫人之德”說,《欽定詩義折中》之“勸好德”說,《詩疑辨證》之“夸美新婚夫婦”說,《詩瀋》之“刺親迎者好色”說,《詩經(jīng)通論》之“夸齊長女美而賢”說,《讀風偶識》之“戀歌”說,詩旨解說雖異,然皆不著時世。四為鄭莊公三十八年(前706年)說,宋楊簡《慈湖詩傳》卷四:“是詩深言孟姜之善,而亦不言同車者之不善,婉而彰,愛而忠。追考時事,則太子忽嘗有功于齊,齊侯請妻之。忽曰:‘齊大,非吾耦也?!燹o之。國人惜其失大國之助,故作是詩?!雹輷?jù)桓六年《左傳》、《史記·鄭世家》,鄭昭公三十八年(前706年),鄭大子忽帥師救齊,齊侯欲以文姜妻忽,忽辭之。五為鄭文公十三年(前660年)之后說,清魏源《詩古微·詩序集義》:“《有女同車》,刺文公也。文公始取齊姜,繼欲結(jié)楚援,復昏文羋。自是貳中夏而事蠻夷,違三良之諫,蒙《春秋》之貶,皆文羋為之。故詩人睠睠齊姜,匪姜之為美,而中夏盟主之為美也。詩次文公《清人》之后,必非先世刺忽之詩?!薄稒u鄭答問》說同。⑥據(jù)閔二年《左傳》,鄭文公十三年(前660年),鄭人惡高克,使其帥師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六為鄭莊公二十九年(前715年)說,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卷五:“昭公辭昏見逐,備見《左傳》隱八年如陳逆婦媯,詩所為作?!保?9]①據(jù)隱八年《左傳》、《史記·鄭世家》,鄭莊公二十九年(前715年),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媯。七為泛言春秋中期(前697年—前546年)說,見上引趙敏俐《〈詩經(jīng)·鄭風〉的產(chǎn)生及其評價問題》。八為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一年(前770年—前723年)之間說,見上引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筆者此從毛《序》“鄭莊公四十三年”說。茲補證有三:

其一,關(guān)于鄭太子忽娶陳媯為夫人與兩次辭婚于齊之年代。隱七年《左傳》:“鄭公子忽在王所,故陳侯請妻之,鄭伯許之,乃成昏?!彪[八年《左傳》:“四月甲辰,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媯。辛亥,以媯氏歸,甲寅,入于鄭,陳鍼子送女,先配而后祖。”則鄭太子忽娶陳媯為夫人事在鄭莊公二十九年(前715年)。又,桓六年《左傳》:“公之未昏于齊也,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眲t鄭太子忽曾辭婚文姜當在此年之后。又據(jù)桓三年《春秋》、《左傳》,鄭莊公三十五年(前709年)魯桓公娶文姜為夫人,則鄭太子忽曾辭婚文姜于齊僖公在此年之前。那么,鄭太子忽曾辭婚文姜當在鄭莊公二十九年(前715年)至三十五年(前709年)之間。又,桓六年《左傳》:“北戎伐齊,齊使乞師于鄭,鄭太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二帥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獻于齊?!捌鋽∪謳熞?,齊侯又請妻之,固辭。”則鄭太子忽第二次又辭婚于齊僖公事在鄭莊公三十八年(前706年),此時文姜歸魯已四年;況且,文姜淫亂,卒使魯桓公被殺,詩人不當美之,則齊僖公所欲妻忽者必當為他女。②《史記·齊世家》、《鄭世家》皆以忽第一次辭婚之言加于敗戎師第二次辭婚之時,不可從。說本:清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桓六年》,科學出版社整理原稿和清抄本,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一、二所資料室整理,1959年。

其二,忽出奔衛(wèi)的確因無大援所致。據(jù)桓十一年《春秋》、《左傳》,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五月癸未(七日),鄭伯寤生卒,祭仲立鄧曼所生太子忽為昭公;九月,宋脅迫祭仲立宋雍氏女所生公子突為厲公,昭公忽出奔衛(wèi)。又,桓十一年《左傳》載祭仲諫太子忽曰:“君多內(nèi)寵,子無大援,將不立。”子突、子亹、子儀三公子,其母皆有寵;③《史記·鄭世家》:“所謂三公子者,大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彼抉R貞《索隱》:“此文則數(shù)太子忽及突、子亹為三,而杜預(yù)云不數(shù)太子,以子突、子亹、子儀為三,蓋得之?!倍雍鰹猷嚺秩㈥惻疄榈辗蛉硕苋R女為夫人,其舅家鄧為小國,陳之國力又不如宋。故太子忽繼父莊公寤生為君之后,卻因無以為援被迫出奔衛(wèi),而公子突因宋之助得以繼兄太子忽立為君,三公子更立亂鄭由此始,“鄭莊小霸”之衰亦由此始(桓十一年《春秋》、《左傳》)。

其三,國人刺忽在其出奔衛(wèi)(前701年)而鄭亂之后。宋嚴粲《詩緝》卷八:“忽以弱見逐,國人追恨其不娶齊女。言忽所娶他國之女,行親迎之禮,而與之同車者,特取其色爾。此女色如木槿之華,朝生暮落,不足恃也。而今也且翱且翔于此,佩其瓊琚之玉,徒有威儀服飾之可觀,而無益于事也。曷若彼美好齊國之長女,信美而且閑雅?向來忽若娶之,則有大國以為援,而不至于見逐矣?!保?0]鄭太子忽應(yīng)陳桓公之請而娶陳媯為夫人事在鄭莊公二十九年(前715年),魯桓公娶文姜為夫人事在鄭莊公三十八年(前706年),期間凡九年。故若按先秦婚制之年齡:“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周禮·地官司徒·媒氏》),[61]則齊僖公請妻文姜于忽不當在娶陳媯為夫人之前。①關(guān)于先秦婚制之年齡,《禮記·曲禮上》、《內(nèi)則》、文十二年《穀梁傳》、《大戴禮記·本命》、《白虎通義·嫁娶篇》說與《周禮·地官司徒·媒氏》同,不具引。而詩人將陳女與齊女并言,則不當在忽娶陳媯為夫人之時,而當在其娶陳媯為夫人又二拒齊女之后,故《有女同車》當作于忽出奔衛(wèi)而鄭亂之后。惜其具體作年不可詳考,姑系于忽出奔衛(wèi)之年,即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

八、鄭大夫作《山有扶蘇》

《山有扶蘇》為鄭大夫刺太子忽之作(毛《序》)。②偽《子貢詩傳》偽《申培詩說》俱題作《扶胥》。其創(chuàng)作年代,先哲時賢主要有十說:一為鄭莊公二十九年至昭公二年(前715年—前695年)之間說,毛《序》:“《山有扶蘇》,刺忽也,所美非美然?!雹鬯沃祆洹对娦虮嬲f》卷上:“此以下四詩及《揚之水》皆男女戲謔之詞。《序》之者不得其說,而例以為‘刺忽’,殊無情理?!卑?筆者以為,毛《序》所謂“刺忽”者有二:一即刺太子忽娶陳媯為夫人而兩辭齊女,事見隱七年、八年、桓六年《左傳》;二即太子忽復位之后。期間,正鄭莊公二十九年(前715年)至鄭昭公二年(前695年)之間。宋戴溪《續(xù)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一說大同,三家詩無異義。④《續(xù)呂氏家塾讀詩記》之“傷無賢人”說,詩旨解說雖與毛《序》異,然其作世則從毛《序》說。二為鄭昭公復立之世(前696年—前695年在位)說,《詩譜·鄭譜》孔《疏》:“《山有扶蘇》、《萚兮》、《狡童》刺忽所美非賢,權(quán)臣擅命。忽之前立時月既淺,則此三篇皆后立時事也?!比秊猷嵡f公三十八年(前706年)說,宋歐陽修《詩本義》卷四:“《山有扶蘇》,刺忽也。鄭人刺忽之不昏于齊,太子忽嘗有功于齊,齊侯請妻之,齊女賢而不取,卒以無大國之助,至于見逐,故國人刺之。”四為闕疑說,宋王質(zhì)《詩總聞》卷四:“此婦人適夫家經(jīng)歷山隰所見,當是媒妁姑以美相欺,相見乃不如所言,怨怒之辭也。”朱熹《詩集傳》卷四、楊簡《慈湖詩傳》卷六、清黃中松《詩疑辨證》卷二、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卷五及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P260]皆同。⑤《詩總聞》之“刺媒妁之過”說,朱《傳》之“淫詩”說,《慈湖詩傳》之“刺國無賢俊”說,《詩疑辨證》之“朋友相規(guī)”說,《詩經(jīng)通論》之“夸飾美人”說,《詩經(jīng)直解》之“情詩”說,詩旨解說雖異,然皆不著作世。五為鄭靈公元年(前 605年)說,偽《子貢詩傳》:“鄭靈公棄其世臣而任狂狡,子良憂之,賦《扶胥》。”⑥據(jù)宣三年、四年《春秋》、《左傳》、《史記·鄭世家》,鄭穆公二十二年(前606年)十月,穆公蘭卒,子夷立,是為靈公;鄭靈公元年(605)六月,鄭公子宋(字子公)、公子歸生(字子家)謀殺靈公,立靈公弟堅為襄公。此偽《詩傳》、偽《詩說》即本于此文。又,子良,公子去疾之字,鄭穆公庶子,靈公之弟,鄭卿士,其后以字別為良氏,為鄭“七穆”之一。偽《申培詩說》大同。六為鄭子嬰十二年(前682年)說,明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卷二十:“《山有扶蘇》,刺忽也,所美非美然?!薨?此與《狡童》、《褰裳》三篇皆為祭仲足而作。據(jù)《左傳》,仲足初為祭封人,因有寵于莊公,莊公使為卿,為公娶鄧曼,蓋君之嬖幸臣也。仲雖為卿,詩人本其進身之始而丑之。故有《狂童》?!督仆分眨仁侵贋榍f娶鄧曼,生昭公忽,以鄧曼故遂立忽,忽固長也。已而,為宋人所脅,旋逐忽而立突,是為厲公。仲專政,公惡之,使其婿雍糾殺之,以謀泄,公遂出奔,昭公復立。不久為高渠彌所弒,立子亹,仲與焉。齊人來討,高渠彌、子亹見殺,仲以智免,又逆子儀于陳而立之。其后厲公使傅瑕殺子儀而復入。因治與于雍糾之亂者,而仲已死矣。仲擅廢立之權(quán),犯不臣之罪,竟以善終,君子恨之。當時目之為狂狡固宜?!雹汆嵶計胧?前682年),祭仲卒。事見《史記·鄭世家》。七為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清姜炳璋《詩序補義》卷七:“五詩(指《有女同車》、《山有扶蘇》、《萚兮》、《狡童》、《褰裳》)皆作于昭公奔衛(wèi)之日,厲公竊位之時。而此一篇(指《山有扶蘇》)則以‘子都’指忽,而‘狂且’目突也。子都,莊公時人,鄭之美麗者也。故鄭人以意所美者,即為子都。子充,猶子都也?!跺缴选泛笮蛞浴裢竿?,其說是也?!鳖欐?zhèn)《虞東學詩》卷三說大同。[62]八為鄭文公元年至二十年(前672年—前653年)之間說,清魏源《詩古微·詩序集義》:“《山有扶蘇》,刺文公也。所美非美然。文公不從三良以親齊,而寵申侯以昵楚也?!雹趽?jù)僖七年《春秋》、《左傳》,鄭厲公二十七年(前674年),楚大夫申侯出奔鄭,仕為大夫,有寵于厲公;鄭文公二十年(前653年),鄭殺申侯以悅于齊。九為泛言春秋中期(前697年—前546年)說,見上引趙敏俐《〈詩經(jīng)·鄭風〉的產(chǎn)生及其評價問題》。十為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一年(前770年—前723年)之間說,見上引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P218]筆者此從姜氏《詩序補義》“鄭莊公四十三年”說。茲補證如下:

漢焦贛《易林·蠱之比》:“視暗不見,云蔽日光。不見子都,鄭人心傷?!薄顿阒?jié)》:“嬰兒孩子,未有知識。彼(狡)童而角,亂我政事?!贝恕耙暟挡灰姟保创叹粨癯?“云蔽日光”,即臣欺其君;“狡童”,即嬖寵之臣。可見,詩人刺斥昭公忽之意甚明,則毛《序》“刺忽”說不誤。事實上,尊毛《序》者與疑毛《序》者爭論的焦點是詩首章之“子都”、次章之“子充”為專用名詞還是普通名詞。毛《傳》:“子都,世之美好者也。……子充,良人也?!鼻逡﹄H恒《詩經(jīng)通論》卷五:“子都必古之美人,故孟子曰:‘子都之姣?!贝私葬尀槠胀~。筆者以為,《詩·鄭風·山有扶蘇》之“子都”、“子充”皆為專用名詞,且與隱十一年《左傳》之“子都”為同一人。隱十一年《左傳》杜《注》:“公孫閼,鄭大夫?!佣?,公孫閼?!眲t此隱十一年《左傳》之“子都”,即隱十一年《左傳》之“公孫閼”,名閼,字子都,鄭公族,仕為大夫。莊公三十二年(前712年)鄭會齊、魯伐許之役,子都因與潁考叔有隙而射殺之,莊公明知射殺潁考叔者乃子都,然佯為不知,使軍士詛咒之。作為“小霸”之君,莊公何以出此下策呢?因其人貌美,得莊公寵幸,莊公不欲加之以刑,故為平眾怒計,使軍士詛咒之。不僅《詩·鄭風·山有扶蘇》與隱十一年《左傳》二“子都”為同一人,而且與《孟子·告子上》之“子都”亦為同一人。《孟子·告子上》:“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63]清焦循《孟子正義》卷二十二曰:“孟子深于《詩》,其稱子都正本于《詩》,而與易牙、師曠并舉,則子都實有其人矣?!保?4]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卷八亦曰:“都、奢古同音通用?!盾髯印?‘閭娵、子奢,莫之媒也。’子奢,即子都?!蹲髠鳌粪嵡f公時有子都,《孟子》趙《注》:‘子都,古之姣好者也?!睹献印芬宰佣寂c易牙、師曠并舉,則子都實有其人耳?!保?5]則孟子將鄭之子都與齊之易牙、晉之師曠并舉,則其自然以“子都”為專名而非通名。當然,在后世的文學作品中,與“秦羅敷”為美女通稱一樣,“子都”或為美男通稱,就象“妲己”、“褒姒”指代女禍、“許穆夫人”、“昭君”指代淑女一樣;但我們自然不能否定“妲己”、“褒姒”、“許穆夫人”、“昭君”是歷史上原本就有的真實人物,他們由專名到通名都有一個語義漸次虛化的演變過程。我們說《詩·鄭風·山有扶蘇》之“子都”,即隱十一年《左傳》、《孟子·告子上》之“子都”,亦即射殺潁考叔之鄭莊公幸臣之“子都”,并不是說其作于子都射殺潁考叔時,只是說明《山有扶蘇》之“子都”是專名而非通名,想說明姜氏《詩序補義》認為《山有扶蘇》“作于昭公奔衛(wèi)之日,厲公竊位之時”是有其史實依據(jù)的。由此我們進一步認為,《山有扶蘇》與《有女同車》為同時所作,今本毛《詩》將其次于《有女同車》后,或正出于此因。故我們將《山有扶蘇》系于昭公奔衛(wèi)、厲公竊位之年,即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且從今本毛《詩》篇次系于《有女同車》之后。

九、鄭人作《萚兮》

《萚兮》為鄭人刺太子忽之作(毛《序》)。其創(chuàng)作年代,先哲時賢主要有十說:一為鄭莊公二十九年至昭公二年(前715年—前695年)之間說,毛《序》:“《萚兮》,刺忽也。君弱臣強,不倡而和也。”①宋朱熹《詩序辨說》非毛《序》之說見本年“鄭大夫作《山有扶蘇》”條。宋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八說大同,三家詩無異義。②《呂氏家塾讀詩記》之“群臣相唱和”說,詩旨解說雖與毛《序》異,然其作世則從毛《序》說。二為鄭昭公復立之世(前696年—前695年)說,見上引《詩譜·鄭譜》孔《疏》,宋嚴粲《詩緝》卷八、真德秀《大學衍義》卷九[66]說大同。③《詩緝》之“憂懼之辭”說,《大學衍義》之“群臣結(jié)黨避禍”說,詩旨解說雖與孔《疏》異,然其作世則皆從孔《疏》說。三為闕疑說,宋王質(zhì)《詩總聞》卷四:“或國與家,未可知。當是有乘微弱而謀傾奪者,有識有情,動念而力不能獨辦,故有求于為倡者也?!敝祆洹对娂瘋鳌肪硭摹⑤o廣《詩童子問》卷二、[67]清黃中松《詩疑辨證》卷二引金履祥說、明季本《詩說解頤正釋》卷七、清傅恒等《欽定詩義折中》卷五、李光地《詩所》卷二、黃中松《詩疑辨證》卷二、范家相《詩瀋》卷七、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卷五及陳文鈞《〈詩經(jīng)〉的兩首勞動情歌—〈摽有梅〉和〈蘀兮〉》、[68]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盧治安《哀婉的悲歌——〈萚兮〉主題再認識》、[69]夏傳才《學〈詩〉札記六題》[70]皆同。④《詩總聞》之“謀傾奪者有求于為倡者”說,朱《傳》之“淫詩”說,《詩童子問》之“女亟辭”說,金履祥之“及時行樂”說,《詩說解頤正釋》之“小臣愿忠于國”說,《詩義折中》之“望晉急鄭”說、《詩所》之“男女相悅之辭”說,《詩瀋》之“群臣結(jié)黨避禍”說,《詩疑辨證》之“避禍逃難”說,《詩經(jīng)通論》之“賢者憂國亂被伐而望救于他國”說,《〈詩經(jīng)〉的兩首勞動情歌-〈摽有梅〉和〈蘀兮〉》之“勞動情歌”說,《詩經(jīng)直解》之“詠嘆落葉之歌”說,《哀婉的悲歌——〈萚兮〉主題再認識》之“哀怨感傷之情歌”說,《學〈詩〉札記六題》之“女子領(lǐng)唱的邀和之辭”說,詩旨解說雖異,然皆不著作世。四為鄭昭公元年(前696年)說,明李先芳《讀詩私記》卷三:“按:《史記》,祭仲立忽,宋莊公誘召祭仲,復立突;突后出奔,祭仲立忽,懼高渠彌害己。疑此時也?!保?1]五為鄭厲公元年(前700年)說,明朱謀?《詩故》卷三:“《萚兮》,……鄭人思黜突而納忽也。忽以世子踐位正矣。宋人乃使祭仲立突而逐忽,鄭人故不義突而賦此詩。”[72]六為鄭厲公后元二年(前678年)說,偽《子貢詩傳》:“公子五爭,齊、楚交伐,鄭國大亂。其臣謀欲諫而救之,賦《萚兮》?!雹汆嵐游鍫帲乱?桓十一年、十五年、十七年、十八年、莊十四年《春秋》、《左傳》及《史記·鄭世家》。又,據(jù)莊十六年《春秋》、《左傳》、《史記·鄭世家》,鄭厲公二年(前678年)夏,齊以鄭厲公攻宋、背鄄之盟,會宋、衛(wèi)之師討之;秋,楚文王以鄭厲君復位,緩告于楚,討之,及櫟而還。偽《申培詩說》大同。七為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見上引清姜炳璋《詩序補義》卷七,顧鎮(zhèn)《虞東學詩》卷三說大同。八為鄭文公二十年(前653年)說,清魏源《詩古微·詩序集義》:“《萚兮》,刺文公也。魯、衛(wèi)、晉固伯叔兄弟之國,齊、宋亦伯叔甥舅之邦,若之何倡而不和、要而不從?始則見討齊桓,繼則見討晉文,甘心背夏役楚乎?詩當作于寧母聽命之后,乞盟請服之時?!雹卩嵨墓拍?前654年)夏,齊侯會魯公、宋公、陳侯、衛(wèi)侯、曹伯伐鄭,圍新城;次年(前653年)秋,齊侯會魯公、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甯母。事見:僖六年、七年《春秋》、《左傳》?!稒u鄭答問》說同。九為泛言春秋中期(前697年—前546年)說,見上引趙敏俐《〈詩經(jīng)·鄭風〉的產(chǎn)生及其評價問題》。十為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一年(前770年—前723年)之間說,見上引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筆者此從姜氏《詩序補義》“鄭莊公四十三年”說。茲補證如下:

《周禮·地官司徒·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雹邸吨芏Y·地官司徒·媒氏》鄭《注》:“中春陰陽交,以成昏禮,順天時也?!贝丝梢暈楸驹妱?chuàng)作之文化背景。昭十六年《左傳》:“鄭六卿餞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恿x《蘀兮》。宣子喜,曰:‘鄭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貺起,賦不出鄭志,皆昵燕好也。二三君子,數(shù)世之主也,可以無懼矣?!雹苷咽辍蹲髠鳌范拧蹲ⅰ?“《萚兮》詩取其‘倡予和女’,言宣子倡,已將和從之。”晉卿韓起(宣子)此所謂“鄭志”,即指鄭詩。⑤說詳: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增訂本,科學出版社,1955年,第25—26頁。韓宣子以《萚兮》為“昵燕好”之辭,此可證春秋時期用詩之義。

就詩文本而言,詩人以風比男,以萚比女,姑娘們希望男子能夠象風一樣吹到她們身邊,互相應(yīng)和,互相期會;同時,“叔兮伯兮”二次呼告,以熱烈而親切的稱呼,使人想見一群男女歡樂唱和、清歌曼舞的熱烈場面,表現(xiàn)出民歌善于渲染氣氛之特色??梢?,就文本而言,確為閨房之歌。然以男女私情比況國家大事者見于《詩經(jīng)》及后世作品者甚眾。況且,今本毛《詩》將其次于《有女同車》、《山有扶蘇》刺忽諸篇之后,或為同一時期作品,其必有所本。故我們將《萚兮》系于昭公奔衛(wèi)、厲公竊位之年,即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且從今本毛《詩》篇次系于《山有扶蘇》之后。

綜上所考,《緇衣》為鄭大夫美鄭武公以好賢而立國之作,作于鄭武公三年(前768年)之后;《遵大路》為周平王公卿欲留鄭莊公之作,作于鄭莊公元年(前743年);《將仲子》為鄭大夫刺莊公之作,作于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叔于田》、《大叔于田》皆為鄭人刺莊公之作,此二詩皆當作于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公叔段出奔共之前;《女曰雞鳴》為鄭大夫美賢夫婦相勸勉之作,當作于鄭武公元年至莊公二十二年(前770年—前722年)之間;《有女同車》、《山有扶蘇》、《萚兮》皆為鄭大夫刺太子忽(昭公)之作,此三詩皆當作于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太子忽出奔衛(wèi)而厲公竊位之后。

[1]孔穎達.毛詩正義[C]//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

[2]孔穎達.禮記正義[C]//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

[3]孔鮒.孔叢子[C]//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聞一多.聞一多全集: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2:51.

[5]劉燕及.新袍子怎么破舊了—《詩經(jīng)·鄭風·緇衣》議[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4):59-63.

[6]楊凌羽.簡論鄭風[J].華南師范學院學報,1982,(2):80-86.

[7]張巖.簡論漢代以來《詩經(jīng)》學中的誤解[J].文藝研究,1991,(1):55-69.

[8]朱熹.詩集傳[C]//四部叢刊三編.長沙:岳麓書社,1989.

[9]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C]//四部叢刊續(xù)編.上海:上海書店,1985.

[10]豐坊.申培詩說[C]//鐘惺.古名儒毛詩解十六種.濟南:齊魯書社,1997.

[11]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M].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溪邑謝氏文林堂刊本.

[12]趙敏俐.《詩經(jīng)·鄭風》的作者時代及其評價問題[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1987,(3):ll-18.

[13]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1:218.

[14]蕭統(tǒng).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5]王質(zhì).詩總聞[C]//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16]劉瑾.詩傳通釋[M].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劉氏日新書堂刊本.

[17]朱公遷.詩經(jīng)疏義會通[M].明嘉靖二年(1523)劉宗器安正堂刻本.

[18]梁寅.詩演義[C]//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9]胡廣.詩傳大全[M].國家圖書館藏明永樂十三年(1415)內(nèi)府刻本.

[20]李光地.詩所[M].清道光九年(1821)李維迪刻榕村全書本.

[21]黃中松.詩疑辨證[M].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抄本,1986.

[22]范家相.詩瀋[M].范氏遺書家刻本.

[23]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1958.

[24]魏源.詩古微[M].長沙:岳麓書社,1989.

[25]朱杰人.文化視野中的《詩經(jīng)》情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3):76-81,75.

[26]豐坊.子貢詩傳[C]//鐘惺.古名儒毛詩解十六種.濟南:齊魯書社1997.

[27]韋昭注.國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8]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9]陸永品.略談對《詩經(jīng)》中愛情、婚姻詩評價的演變[J].河北師范學院學報,1981,(2):67-73.

[30]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1]朱鑒.詩傳遺說[M].清康熙間納蘭性德刻通志堂經(jīng)解本.

[32]陳啟源.毛詩稽古編[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

[33]駱惠玲.鄭風“叔于田”、“大叔于田”淺議[J].渤海學刊,1988,(1):100-10l.

[34]孫礦.孫月峰先生批評詩經(jīng)[C]//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7.

[35]崔述.讀風偶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6]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7]司馬遷.史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8]劉玉汝.詩纘緒[C]//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39]楊守敬,熊會貞.水經(jīng)注疏[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40]焦贛.焦氏易林[C]//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1985.

[41]歐陽修.詩本義[C]//四部叢刊三編.上海:上海書店,1985.

[42]楊簡.慈湖詩傳[C]//叢書集成續(xù)編.上海:上海書店,1994.

[43]戴溪.續(xù)呂氏家塾讀詩記[C]//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44]季本.詩說解頤[M].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胡宗憲刻本.

[45]黃汝成.日知錄集釋[M].長沙:岳麓書社,1994.

[46]傅恒等.欽定詩義折中[M].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刻武英殿刻本.

[47]姜炳璋.詩序補義[M].清嘉慶二十年(1816)尊行堂刻本.

[48]龔橙.詩本誼[C]//續(xù)修四庫全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9]皮錫瑞.經(jīng)學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1954.

[50]錢鐘書.管錐編: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9:104-105.

[51]張震澤.論《詩經(jīng)》的藝術(shù):上[J].社會科學輯刊,1979,(3):145-161.

[52]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524.

[53]宮玉海.詩經(jīng)新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97.

[54]于雪棠.吉美貴善的綜合載體——《詩經(jīng)》玉意象論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5):64-68.

[55]鄭玄.詩譜[M].清康熙間納蘭性德刻通志堂經(jīng)解本.

[56]錢澄之.田間詩學[M].合肥:黃山書社,2005.

[57]范處義.詩補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8]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

[59]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

[60]嚴粲.詩緝[M].明趙府味經(jīng)堂刻本.

[61]賈公彥.周禮注疏[C]//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

[62]顧鎮(zhèn).虞東學詩[M].清光緒十八年(1892)誦芬堂刻本.

[63]孫奭.孟子注疏[C]//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

[64]焦循.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0.

[65]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

[66]真德秀.大學衍義[M].明毛晉汲古閣本.

[67]輔廣.詩童子問[M].北京:線裝書局,2001.

[68]陳文鈞.《詩經(jīng)》的兩首勞動情歌—《摽有梅》和《萚兮》[J].人文雜志,1958,(l):40-42.

[69]盧治安.哀婉的悲歌——《萚兮》主題再認識[J].天津教育學院學報,1985,(4):58-60.

[70]夏傳才.學《詩》札記六題[J].河北師范學院學報,1992,(4):26-32,39.

[71]李先芳.讀詩私記[C]//叢書集成續(xù)編.上海:上海書店,1994.

[72]朱謀土韋.詩故[C]//叢書集成續(xù)編.上海:上海書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