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智
(中共婁底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湖南婁底417000)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xiàn)者卻寥若星辰,晚清重臣曾國藩算是其中之一。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xiàn)了“同治中興”的局面;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jié),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真正實現(xiàn)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可說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睜眼看世界”并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制造業(yè)的先聲;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是他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棟梁之材。今年正值曾國藩誕辰200周年之際,重溫這位晚清重臣的革新開放思想,有其重要的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本文試從曾國藩的個性特征分析入手,淺探他革新開放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在革新開放方面的主要表現(xiàn)。
從曾國藩一生的不凡經(jīng)歷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他確實是一位具有脾氣倔、忍性重、吃得苦、不怕輸、有蠻勁、好爭勝等地道湖湘文化性格的儒將。他在同輩士大夫中資質“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出生于湖南雙峰荷葉塘的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jiān)視自己,反省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勵,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特質與根本秘訣。
曾國藩經(jīng)常將忍之涵養(yǎng)置放于時間與空間的大背景里來定位,這就使得他所以身體力行的堅忍,具有極大的涵容性和主動性。正因為有這種認識,翻開曾國藩著作,堅忍維持、堅忍力爭、堅忍支撐、堅忍不懈等字眼隨處可見。曾國藩認為,講堅忍得講方法。他的方法是隨而解之,不置胸次。就是隨時加以化解,不往心上去,不能傻忍,以致傷肝傷身。忍以克己,是曾國藩外在形象和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從一個文弱書生而平步青云的重要原因。曾國藩認為:“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吨杏埂穼W、問、思、辯、行五者,其要歸于愚必明,柔必強?!彩路菤獠慌e,非剛不濟,即修身齊家,亦須以明強為本。”明是強的前提,須先明而后強;強從明出,不明不強。怎樣才能明強?他認為,能自勝者謂強;從自修處求強。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注重自己內心的修養(yǎng),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通過日積月累,逐步形成圣賢標準的道德品行,這樣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強。
曾國藩對人對己都重視敬以持躬、恕以待人的敬恕精神。他認為,敬恕是作人之道,立德之基。能敬,則心志堅定而不放蕩;能恕,則不為一己私利所蒙蔽。正因為如此,曾國藩早年在京城為自己制定的身心修養(yǎng)課表上,第一條就是“主敬”,即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曾國藩還將“恕”列為后代必須遵循的“八德”之一,“三致祥”之一。平實即平易篤實,是一種看似平淡、實則難持的性格特質。曾國藩認為,為人一要平和,二要求實。平和不僅可以養(yǎng)德,而且可以保身?!按蟮中囟嘁钟簦固煊热?,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養(yǎng)德;不特無以養(yǎng)德,亦非所以保身?!鼻髮嵕褪且安徽f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偽之習。”他對一些文人士子的夸夸其談、自命不凡、言過其實頗不以為然,認為“文士之自命過高,立論過亢,幾成通病”。他用人時,比較偏愛用“鄉(xiāng)氣”重的人,蓋因其敦實淳樸,少浮滑之氣。
拙渾即拙誠渾含。曾國藩時常自稱“鈍拙”,因而主張去偽崇拙,不尚機權,以“拙誠”破“機巧”。鈍拙又是與含渾有密切聯(lián)系的。渾者,濁而不清也;也指糊涂,不明事理;亦有天然之意,如渾樸,渾厚,渾金璞玉。守拙用渾,是曾國藩性格特質中智慧的顯現(xiàn)。尤其是到了晚年,這位深諳世事的政治老人,更講求“拙渾”二字。他說,“渾則無往不宜。大約與人忿爭,不可自求萬全;白人是非,不可過于武斷,此渾字之最切于實用者耳?!痹鴩拇_是天資平平,一生事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守恒所致。勤于事功,才得以建立奇功異勛;勤于學業(yè),才得以遺存著述卅卷;勤于修身,才得以被家族后人尊為楷模;勤于教子,才得以使晚輩桃李成蔭。曾國藩說:“古之成大業(yè)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他認為,勤如天地之陽氣,立身居家,作官治軍,都是依賴陽氣鼓蕩。勤則興旺,隋則衰頹。所謂勤,就是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繼日。勤字功夫,一是要早起,二是要守恒。因此,他推崇早起,以早起為第一先務,認為治家要以不晏起為本。
人生在世,需要長相廝守的東西很多,居家過日子,最重要的莫過于守儉;做官忙事功,最重要的莫過于守廉。一儉二廉,自然成了曾國藩約束家人的道德規(guī)范。他自己則身體力行,終身自奉寒素,清淡度日。他說:“歷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绷鑳€養(yǎng),儉因廉生。所以,他反復強調作官以不要錢為本。做官而不發(fā)財,是守廉的基本之義。一旦決意從政,就要斷發(fā)財之念。不貪財,不茍取,是曾國藩為官之信條。謙謹即謙虛恭謹。怎樣識別謙與不謙?曾國藩指出:“謙之存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約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語,曰書函,曰仆從屬員。”這就是說,謙謹是存之內心的,是自然而然流露的,流露在外表的,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是面色。謙不謙,謹不謹,一看面色就知道,那些習慣于自以為是,頤指氣使的,往往一副舍我其誰的面色,目光咄咄逼人,讓人難以接受。第二是言語。言語是思想的外殼,驕橫的人并沒有在額頭上寫上驕橫二字,但言語之間透出的橫氣、霸氣,卻讓人感到難以接受,因之欲要謙謹,必得言語溫婉。第三是書函。言語一變成文字,就白紙黑字了,所以落筆亦慎,用詞亦圓融,不要口氣太大。第四是隨員。為官不但自己要謙謹,還要讓隨員們學會謙謹,有的隨員頗有氣焰,狐假虎威,反而添亂幫倒忙,毀了主子的名聲。所以選帶隨員要慎,管教隨員要嚴。
曾國藩一生之所以能成為一名傳統(tǒng)的理學家,同時又是以學習西方長處以圖自強為宗旨的洋務運動的發(fā)軔者,除了他獨特的個性特質外,也是當時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及由此導致的思想上的變化,才使曾國藩學習、引進西方近代科技有著不可避免的必然性與被動性,促使這位理學家邁出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中革新開放艱難的第一步。
我國的近代化進程,首先是從科技開始的,而曾國藩又是我國科技近代化過程中的開拓性人物。在面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一面堅定防守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陣地,一面又寧肯背著“離經(jīng)叛道”的罵名,在一片質疑和責難聲中積極學習、引進西方近代科技,率先發(fā)起了旨在自發(fā)圖強的洋務運動,使我國艱難地邁上了近代化歷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描述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的情況時指出:“資產(chǎn)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tǒng)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chǎn)力,比過去一切世紀創(chuàng)造的生產(chǎn)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yè)和農業(yè)中的應用,輪船的行使,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能夠料想到有這樣的生產(chǎn)力潛伏在社會勞動里呢?”[1]
科技的威力往往首先在戰(zhàn)爭中顯示無遺。西方近代科技發(fā)展的影響,就是以這樣一種必然的方式波及到了中國,也許當時的國人根本無法預料近代科技的力量強大到足以摧毀一切堅固無比的封建樊籠,但毫無疑問它引起了包括曾國藩在內的社會各階層劇烈的思想震動,導致了近代中國深刻的社會變革。阻礙和禁錮科技發(fā)展的致命點是其一貫的重農輕商、重文輕技。在16、17世紀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西方科技,并沒有在中國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以致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中,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呼喊。所以事實上,在曾國藩發(fā)起洋務運動之前,一些有識之士要求學習西方近代科技,以抵御西方堅船利炮的呼喊已匯集成一股強大的潮流,震撼著古老滄桑的中國大地?!翱萍嫉闹匾裕趹?zhàn)爭中先認識到”,誰擁有先進的武器,誰就占有有利的戰(zhàn)機。意識到了這點,曾國藩開始注重西方科技的引進,進而掀起了中國近代史上歷時30多年的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與眾多傳統(tǒng)的讀書人一樣,曾國藩,包括他的祖輩、父輩們迫切希望他通過科舉走出偏遠的農村,邁向光宗耀祖的仕途。這也使曾國藩從小受到了系統(tǒng)的封建教育,教育內容當然不外乎是圍繞科舉八股取士而展開的四書五經(jīng)、封建倫常等。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訓條給曾國藩極大的影響,以致成為他以后生活的座右銘,忠君報國的思想已在曾國藩身上打下深深的烙記?!敖袢斩灾涡g,則莫若綜核名實;今日而言學術,則莫若取篤實踐?!保?]儒家的進取性、開放性因素及經(jīng)世致用思想為曾國藩革新開放引進西方科技奠定了思想基礎?!澳嬉膿?jù)地求和,深堪發(fā)指。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2]加上當時的歷史背景,一方面科技在西方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另一方面科技在中國的發(fā)展受其慣性和惰性勢力的影響異常緩慢和艱難,加速了曾國藩革
新開放思想的形成與成熟。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要求變革的時代。面對階級斗爭的巨大風暴,社會的動蕩不安,曾國藩一方面將主要精力投入到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軍事戰(zhàn)爭中,另一方面卻對清政府的腐敗行為極為不滿。認識到不進行全面的改革,是難以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的。因此,他無論是在激烈的軍事斗爭中,還是在平時的官宦生活中,都能注重改革,除弊興利。特別是他利用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中所取得的權力,在自己管轄地盤內,努力進行改革。作為近代中國的名人,革新開放理念是他思想的靈魂和精髓。在當時中西文化激烈碰撞、西學逐漸東侵的大背景下,他站在時代的前列,把握時代的命脈,率先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革新開放之舉。
創(chuàng)建湘軍,是曾國藩的一大革新之舉,他的治軍思想、方法就是針對當時軍隊存在的弊端而決定的,為了整肅軍隊的形象,達到拔亂反正的目的,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舊的軍事舉措。
1.革新建軍思想
曾國藩目睹晚清綠營將領浮滑巧偽之風,認為要改變原有的面貌,必須另樹旗號,如他在給文任吾函云:“鄙意欲練勇萬人,呼吸相顧,痛癢相關,赴火同行,蹈湯同往,勝則杯酒以讓功,敗則出死力以相救。賊有誓不相棄之死黨,吾官兵亦有誓不相棄之死黨,庶可血戰(zhàn)一二次,漸新吾民之耳目,而奪逆賊之魂魄?!保?]也就是說,他要訓練一支生死與共、紀律嚴明的湘軍與太平天國相抗衡。首先他以儒家仁義忠信思想,從精神上武裝將領,使之成為忠將、良將,從而無負君父家國之望。他說:“今欲圖謀大局,萬眾一心,自須別開生面,嶄新日月,專用新招之勇,求忠義之將”[2]。并提出了一些標準,他說“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保?]其次重視選取將領和士兵。他說:“將領之道必須身先士卒……又軍事最貴氣旺,必須有好勝之心,有凌人之氣,酷羨英雄不朽之名,兼羨號令風雷之象”[2]。曾國藩十分重視一個“勤”字,他說:“營官之要全在一個勤字。訓練勤,則弱卒亦成勁旅矣;稽察勤,則哨隊咸守營規(guī)矣?!保?]對于士兵,他認為要“選士人,領山民”,儒門出將,山農為卒。他認為湘鄉(xiāng)將領有著孔孟儒學的深厚根底,湘鄉(xiāng)山農有著剛毅悍勇的地方性格。曾國藩把這兩種人的基本素養(yǎng)融為一體,升華為富有地方特色的湘勇精神。這種精神的內核是“血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忠誠明義,救國之危;二是合力同心,拼搏激進。前者是儒學倫理的精髓,后者是地方性格的發(fā)揚。他用這種“血性”精神教育將士,將士“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危?!?/p>
2.革新練兵之法
曾國藩練兵之法在中國史上堪稱典范,他的訓兵之法充分體現(xiàn)了勤操苦練、視兵如子的思想。如“……誓欲練成一旅,秋毫無犯,以挽民心而塞民口。每逢三、八操演,集諸勇而教之,反復開說,至千百語,但令其無擾百姓。……每次與弁兵講,至一時數(shù)刻之久,雖不敢云‘說法點頑石之頭’,亦誠欲以‘苦口滴杜鵑之血’。練者其名,訓者其實,聽者甚逸,講者甚勞。令各弁固在,具有天良,可復按而一一詢之也。國藩之為此,蓋欲感動一二,冀其不擾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賊匪之恥,而稍變武弁漫無紀律之態(tài)?!保?]正是由他的“點頑石之頭”和“苦口滴杜鵑之血”的誠心,才感化了眾將士,成為后來打敗太平天國的勁旅。至于練兵的具體思想,曾國藩說:“訓有二端,一曰訓營規(guī),二曰訓家規(guī)……點名演操,巡更放哨,此將領教兵勇之營規(guī)也;禁嫖賭,戒游惰、慎語言、敬尊長,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規(guī)也?!保?]他認為要以管帶子弟的方式教育士兵,把他們訓練為對封建禮法絕對服從的工具。
3.革新治軍思想
首先嚴明紀律,規(guī)定各種紀律幾十條,嚴禁將士吸食洋煙、賭博及奸淫。如營中有吸食洋煙者盡行責革,營外有煙館賣煙者,盡行驅除?!胺泊蚺啤⒀簩毜仁录群腻X財,又耗精神,不能起早,不能守夜,斷無不誤軍事之理?!蔽鼰?、賭博“全是一種暮氣”,暮氣必敗,故必嚴禁。其次進行愛民教育,不許兵勇欺壓百姓。曾國藩說:“用兵之道,以保民為第一要義。除莠去草,所以愛苗也;打蛇殺虎,所以愛人也;募兵剿賊,所以愛百姓也。若不禁止搔擾,便與賊匪無異,且或比賊匪更甚,要官兵何用哉?故兵法千言萬語,一言以蔽之曰:‘愛民’?!彼嬲]部將說:“總宜時時警省:以愛民為行軍第一要義”。他所說的“愛民”就是“不擾民”,體現(xiàn)在他的“八本”格言中“行軍以不擾民為本”[3]為此,他“特撰愛民歌,令兵勇讀之,歌曰: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第一扎營不要懶,莫走人家取門板。……第二行路要端詳,夜夜總要去賬房?!谌柫钜獓烂?,兵勇不許亂出營?!娛屡c民如一家,干記不要欺負他。日日熟唱愛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保?]并且將它列入《營規(guī)》的《禁擾民之規(guī)》),作為軍法執(zhí)行的紀律。愛民不能僅限于口頭,官吏要廉潔。曾國藩反復告誡那些將領,“居官以不要錢為本”。所有將士不得“強擄民夫,強占民房”,如有違抗者,“即行指名稟明,軍法從事”。
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使一批地主階級改革派認識到,中國的軍事武器已經(jīng)遠遠落后于西方的“堅船利炮”,要想達到“自強”的目的,就必須以軍事工業(yè)為突破口。曾國藩在咸豐11年7月18日奏稱:“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無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習見,震于所罕見者,亦世之常情也。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夸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于所罕見。若能陸續(xù)購買,據(jù)為己有,在中華則見怪而不驚,在英法亦失其所恃。”他強調,“自強”應該從軍備的近代化入手。他看到當時雖然已經(jīng)與外國簽訂了一些“款議”,但戰(zhàn)爭隨時可能發(fā)生,因此在軍備上決不放松,“馭夷之道,貴識夷情……目前資夷力以助剿濟運,得紓一時之憂,將來師夷智以造夷炮制船,尤可期永遠之利”。他還進一步認為,全部購買外國的武器是不行的,這樣往往會喪失主權,受制于人。只有“……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要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fā)逆,可以勤遠略”。
大量西方武器的購買及軍工企業(yè)的創(chuàng)辦,加速了中國軍事裝備近代化的進程。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曾國藩認識到取勝的關鍵,很大程度在于武器之精良。于是,曾國藩先是奏請咸豐皇帝支持湘軍購買、裝備西方新式武器,然后自己在安慶建廠制造火藥、子彈,又創(chuàng)辦軍械所制造洋槍洋炮。中國沒有主動向外國學習的傳統(tǒng),曾國藩創(chuàng)辦中國最早的現(xiàn)代軍工企業(yè),算是開了一個先河。軍械所先由安慶遷往南京,改名為金陵機器制造局,后又遷至上海,建成江南制造總局。1861年創(chuàng)辦的安慶軍械所,是中國第一家生產(chǎn)近代化武器的軍械所,雖然其規(guī)模不大,但畢竟是中國近代化軍事工業(yè)的開端。安慶軍械所生產(chǎn)彈藥、造槍造炮,爾后又制造蒸汽機,建造輪船軍艦。在軍械所內,曾國藩提出了“始而演習,繼而制造”的方針,成功的造出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木殼輪船。此后,曾國藩又派容閎去國外采購了一百多種機器,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引進西方的機械設備。自此以后,以制造槍炮彈藥為主的江南制造總局,于1865年制造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艘大型兵艦“恬吉”號,曾國藩為此曾不無自豪地說:“中國自強之道,或基于此?!币院?,又相繼制造出了“威靖”、“操江”、“測海”等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兵艦。從中國用土法制造舊式船炮到采用新技術制造新式兵輪和槍炮,從規(guī)模較小的安慶軍械所到頗具規(guī)模的江南制造局,這表明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已經(jīng)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對于加速軍事近代化的歷史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曾國藩對國內外形勢能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主要得益于由他促成的洋務運動。為了抵抗日益加劇的外國侵略,他繼承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進一步提出了“師夷智以制夷”的主張,而且一步一步地去艱難實踐,不僅為殘破不堪的清廷大廈添磚換瓦,也為近代中國的前景描繪藍圖。他為底蘊深厚的湖湘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揚起與時俱進的旗幟。隨著規(guī)模不斷擴大,一些相應的配套設施與發(fā)展需要的機構也在逐步完善。比如辦洋務就得依靠新型人才,曾國藩慧眼識珠,起用了徐壽、華蘅芳、容閎等一大批精通西方洋務的精英。隨著洋務實踐的深入,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便顯得十分重要,曾國藩組織大量人力物力,籌建翻譯館、印書處,通過外人口譯、國人筆譯的形式,翻譯出版了以機械制造學為基礎,涉及算學、化學、歷史、地理、礦物學、天文學、博物學、醫(yī)學、法律學、制造船學、水陸兵法等領域的大量西方科學著作,不僅培養(yǎng)了自己的科技人才,奠定了近代科學基礎,對近代思想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康有為、譚嗣同等人正是從江南制造總局的這些譯書中開始了解西學、認識西方。
曾國藩的洋務運動思想,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學習西方而不受制于西方。清廷曾出巨資向英國購買船炮,組成了一支由英國皇家海軍上校阿思本為總指揮、英國海軍官兵600余人為雇員、大小船只共八艘的中國現(xiàn)代化艦隊,以幫助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任清朝海關總稅務司的英人李泰國未經(jīng)清廷同意,與阿思本私下簽訂協(xié)議。該協(xié)議認定阿思本不僅為艦隊總司令、所有官兵聽其調遣任用,而且除接受中國皇帝的詔令外,不接受中國其他官員命令,即使皇帝命令也由李泰國轉達,而李泰國對中國皇帝的命令又擁有否決權。面對英人控制中國軍隊的野心,積極支持購買艦船并打算將這支艦隊的指揮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曾國藩,為避免日后產(chǎn)生喧賓奪主、受制于人乃至其他不堪設想的后果,不得不采取“斷臂”措施,馬上上書朝廷,要求即刻解散阿思本艦隊。清廷為此白白損失了66萬余兩白銀,但從維護國家主權的長遠利益出發(fā),這又是十分值得的。
曾國藩為中國科學技術的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貢獻?!白酶臓I制,仿西方之法”訓練水師,開我國近代海軍建設之先河。接受容閎建議奏請朝廷同意派出首批留學生,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近代科學技術知識人才。曾國藩既是封建社會的守護者,也是救國圖存的革新者。早期洋務運動中,曾國藩有一項可謂高瞻遠矚的規(guī)劃,那就是選送幼童赴美留學,為中國培養(yǎng)真正的西學人才。自古以來,只有日本、朝鮮等國派遣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從未有過堂堂天朝大國派遣人員遠赴外夷學習之先例??梢韵胍姷氖?,此項“中華創(chuàng)始之舉”會受到很大的非議與阻力。曾國藩雖未見到這項計劃的最后施行,盡管留美教育過早夭折,但其先進的教育思想功不可沒,成為日后大規(guī)模留學運動的先聲與基礎。另外,他選派的120名留美幼童,涌現(xiàn)出了鐵路專家詹天佑、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外務部尚書梁敦彥、民國總理唐紹儀等一大批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政治家等各種專業(yè)人才,值得稱頌。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曾國藩.曾國藩全集[M].長沙:岳麓書社,1990.
[3]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M].長沙:岳麓書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