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第四十三中學 沈嶸
班主任工作藝術淺談
■武漢市第四十三中學 沈嶸
教師被稱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職責就是通過教育手段造就身心健康、學有成就的學生。教師如果有一些雙慧眼,能洞察“背后的故事”,便會不怒而自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不應僅僅作為學生成長學習的旁觀者、監(jiān)督者,更應成為一個個鮮活的、年輕的生命成長歷程中真誠的互助伙伴、先行學長,在班級管理中,必須講求一定的工作藝術。
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背后的故事”,除了常規(guī)的家訪之外,在班級建立之初,班主任可讓每位學生寫自己的成長小傳,及時收集學生的成長軌跡。同時編制詳細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家庭成員、求學經歷、興趣愛好、交往好惡、溝通模式、自我評價等,有針對性地了解學生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學生的成長軌跡。并在平時通過QQ、博客、郵箱、手機等方式和學生保持有效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學生也會在QQ空間、相冊、博客里,不經意的袒露很多心事。班主任和學生的交流除了課堂上的交流,更自由、坦誠的恐怕是課下和學生的聊天,聽聽他們關心什么、厭惡什么,即使是牢騷,這正是學生最真實的一面。
與學生溝通最忌諱的就是班主任以敏銳的“職業(yè)洞察力”看到有問題傾向就馬上忍不住站出來加以指導甚至指責,這種行為只會讓學生對班主任“敬而遠之”。其實作為有思想的個體的學生也應有自己傾訴、反思的空間,也許思想不夠成熟,但過早的、過頻繁的干涉,反而剝奪了他們思考的權利,或許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并不利于學生的自我成長。
在對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得基礎上,處理問題就有了針對性。我班有一位女生很愛化妝,不顧學校的規(guī)范要求,比較頑固。我沒有慣性處理請家長,而是注意到一次聊天時她談到她的一個初中同學也化妝,皮膚變得粗糙,顯得衰老許多,她很感慨。我發(fā)現(xiàn)對皮膚的在意和愛美之心正是打開她這把鎖的鑰匙,于是找來青少年過早使用化妝品對皮膚的危害的資料給她看,果然她很快放棄了化妝,并且感覺到教師是可以理解她的,于是很信任我。我乘熱打鐵,又和她談起了美的話題,引導她在青春期自然蓬勃,內外兼修才美,真正讓學生自己主動的發(fā)生轉變。若沒有開始的“欲擒故縱”,便不能了解到學生真實、全面的想法,無法走進她的內心。而正是有了對學生相關周邊信息的了解、搜集,才使得問題的解決游刃有余。
班主任更多時候對學生的觀察來自教室、課堂,由于情景的限制,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往往是極其類似的,比如遲到、上課講話、睡覺、不完成作業(yè)等,但班主任如果僅就現(xiàn)象進行“歸類處理”,則往往錯失了教育契機。由于各自背景不同,學生同類問題的表象下往往是各自不同的緣由,因此班主任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不能只看表象,而要耐心全面的了解事情的原委,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還原導致學生問題行為發(fā)生的情景,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達到教育目的。
我班有一名男生出現(xiàn)了上課經常發(fā)呆、下課也沒精神的情況,連他最愛的籃球也很少碰了。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并沒有馬上批評他學習不用心,而是和他聊他喜歡的籃球,問他家長是否支持他打籃球,漸漸他談到,在家里父親對他的教育比較簡單粗暴,因為父親學歷不高很希望兒子能學好,因此在家里只和他談學習,放學回家也不允許做學習以外的事,不順心就動手打他。而在學生看來上次考試的進步也沒能帶來父親的變化,因此產生了厭學情緒,上學興致也很低落。由此可以看出,表面上看起來是課堂上的問題,其實根源在課外。于是我一方面開導學生理解自己的父親,學會用其他方式和家長溝通,并使他意識到自己的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最終是自己的事情,不學習懲罰的并不是父親而只能是自己。另一方面,及時和家長交流,將學生的感受反饋給家長,希望家長能從情感上多跟孩子交流,在了解孩子的想法的基礎上引導他,而非暴力解決。通過溝通這名學生很快度過了倦怠期。
在班主任不理解學生的情況下,實施的教育手段自然就不會合乎情理,不是伸手幫他們度過難關,而是用體罰或變相體罰制止他們的不當行為表現(xiàn),就是用一把不合適的鑰匙強行的撬開一把鎖,其結果就會造成學生心理的失衡。
社會心理學認為,個體社會心理現(xiàn)象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勒溫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公式:B=f(P,E)
其中B—行為,P—個體,E—個體所處的情境,f—函數(shù)關系。
這條公式的含義是:行為是個體及其情境的函數(shù)。即個體行為是個體和所處情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勒溫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為,人和他所處的情境必須被看成是一個相互依賴的因素群?!币簿褪钦f人的行為是受所處情境的影響,情境的改變,會促使人的行為改變。
因此,除了了解學生的“過去”,還要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未來”。而這個未來的基礎既是當下的情景,班級氛圍、班級文化的建設。學生的活動情景主要在班級,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已從家長轉變?yōu)橥榱?,因此班級文化的建設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以筆者的班級為例,這是一個普通班,組建之初,有一部分學生是帶著不甘的心情來的,有一部分學生心理平靜,還有學生破罐破摔……沒有統(tǒng)一積極的思想,我及時提出了“普通班不普通”的口號,為班上學生打氣。響亮的口號讓他們不再羞言自己是普通班的學生,首先自己給自己信心與力量,并選出了《愛,因為在心中》的班歌,發(fā)動學生自己動手挑選喜歡的勵志詩篇布置教室。在學習上普通班的學生學習困難比較大,因此暫時沒有提出分數(shù)的目標,而是先提出了態(tài)度的要求,從態(tài)度和習慣上逐漸建立學生信心和成就感。
一步步有針對性地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讓所有學生在這個班級有歸屬感、認同感、集體榮譽感,在良好的班級氛圍影響之下,學生才能產生積極的思想、情感和行動,奮力拼搏,勇往直前。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