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陶淵明的詩歌看門閥政治下庶族獨特的生活情趣

2011-04-01 02:22:07程興麗
關(guān)鍵詞:門閥士族陶淵明

程興麗,許 松

(1.揚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 揚州 225002;2.蘭州大學(xué)敦煌學(xué)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從陶淵明的詩歌看門閥政治下庶族獨特的生活情趣

程興麗1,許 松2

(1.揚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 揚州 225002;2.蘭州大學(xué)敦煌學(xué)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在東晉門閥政治的影響之下,士族沉浸在玄談之中,大量創(chuàng)作玄言詩,庶族文人也用詩歌來表現(xiàn)他們與士族全然不同的生活情趣。通過對陶淵明4種詩歌的分析,即農(nóng)家詩、躬耕詩、詠貧詩和家風(fēng)詩,來呈現(xiàn)庶族文人獨特的隱逸生活空間。

陶淵明;詩歌;庶族;生活情趣

陶淵明,字元亮,入宋名潛,潯陽柴桑人。他所生活的晉宋之際,尤其是東晉,是典型的門閥政治,庶族與士族的對立不僅體現(xiàn)在“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政治方面,也體現(xiàn)在他們的生活情趣以及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

東晉的文章之士多為門閥士族,且多以家族文學(xué)的面貌出現(xiàn),體現(xiàn)出濃厚的家族文學(xué)傳統(tǒng)。東晉門閥士族越來越多地用文學(xué)來表現(xiàn)自己的士族文化,而他們精神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玄理和山水便成為了東晉文學(xué)的主要內(nèi)容,門閥士族文學(xué)意識和門閥士族文人群體便圍繞著這2項內(nèi)容正式形成。而庶族文人“作為一個有自身鮮明特征的士人群體,只存在于西晉”[1],他們在東晉時期所作的詩篇本就寥寥無幾,多數(shù)人只存一兩首,甚至一兩句,而且都只沉醉于自我的境界,悲秋喜春,已經(jīng)不再具備鮮明的個性,淹沒于士族宏大的創(chuàng)作聲勢中,只有個別作家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著森嚴的門閥政治。而陶淵明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將其與士族完全不同的生活情趣體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于是在他的筆下,他開辟了一個與士族豪華奢侈生活完全不同的隱逸生活空間。

一、清新質(zhì)樸的農(nóng)家樂

這一題材由陶淵明首創(chuàng),如一股清澈的泉水無聲地流入東晉詩歌的創(chuàng)作長河之中,沁人心脾,一掃門閥士族浮華糜爛生活的陰霾:“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凱風(fēng)因時來,回飚開我襟。息交游閑業(yè),臥起弄書琴。園蔬有馀滋,舊谷猶儲今。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cè),學(xué)語未成音。此事真復(fù)樂,聊用忘華簪。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盵2]

詩人用質(zhì)樸的語言營造出一種和睦安樂的農(nóng)家氛圍,人們各得其樂,各成其事。這是一個豐收年,天公作美,菜園里的蔬菜鮮嫩翠綠,倉庫里的存谷也很殷實,詩人自釀美酒,自斟自飲,自娛自樂,弱子咿咿呀呀,嬉戲身旁。此情此景,詩人已心滿意足,何求其他?沒有士族生活中的絲竹、管弦、佳肴、婢女,沒有你來我往、熙熙攘攘的玄談,只有詩人自己,一杯淡酒,一個弱子,卻烘托出一幅更具人性、更加自然、和睦安詳?shù)纳町嬅?。陶淵明是知足的,是固貞守節(jié)的,“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只求“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只求“襲我春服,薄言東郊。山滌余靄,宇曖微霄。有風(fēng)自南,翼彼新苗”,只求“清琴橫床,濁酒半壺”,只求欣欣然自樂矣。這是真正的曠達高士所獨稟的沖淡情懷!

陶淵明是曠達的,也是執(zhí)著的:他執(zhí)著于追求自己生活的和睦安樂,也執(zhí)著地把這種境界作為自己對社會的最高企向,“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闇,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盵2]這首詩全用家常語,營造出一幅農(nóng)家招人待客的溫情畫面,傾心交杯,沒有虛偽。他的《桃花源詩》更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這股強烈愿望,他理想中的社會是這樣的:“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穆窌峤煌?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fēng)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馀樂,于何勞智慧!”[2]

這是陶淵明塑造的理想中的樂土: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四時遵序,春種秋收,風(fēng)調(diào)雨順,萬物和諧。他的思想里有老子小國寡民的痕跡,“雞犬之聲相聞”,卻并不贊成“老死不相往來”,而是老少各有所樂,是“時復(fù)墟里人,披衣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2],凸顯出一派質(zhì)樸祥和的氣氛,人們和睦融洽地相處著。陶淵明在他的詩中一再重申著他的理想,“榆柳蔭后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2]。氛圍是那么靜謐,卻處處都充滿著人性的溫情,不同于那個只計門戶利益、明爭暗斗、爾虞我詐的社會。這是詩人刻意營造的,可以澄心去穢、不與時同污的澄明境界,與門閥政治的利益之爭決絕不同。

二、勸農(nóng)務(wù)實的躬耕生活

陶淵明的躬耕是艱辛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盵2]

他披星戴月,早出晚歸,辛勤勞作,卻是“草盛豆苗稀”,因此詩人由衷地祈禱:露水打濕了衣服也無所謂,千萬不要違背他的愿望,給他一個好的收成啊!這同“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吨?零落同草莽”一樣,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畏懼心理,只能是貧居陋室的深切體驗,那些靠剝削佃戶和蔭客謀利,花天酒地生活的士族階層是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

他的躬耕生活也是快樂的:“先師有遺訓(xùn),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zhuǎn)欲患長勤。秉耒歡時務(wù),解顏勸農(nóng)人。平疇交遠風(fēng),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2]這是一幅春日耕作全景圖,從早上的耕作到日暮的還歸,我們能感受到詩人“憂道不憂貧”,親手秉耒的充實與歡欣,農(nóng)忙中透露著詩人的自在與蕭散之趣。也正是感受到了這份滿足,詩人才“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陶淵明還著有《勸農(nóng)詩》,強調(diào)了農(nóng)耕的重要性,客觀上對當(dāng)時上層士族只求清談享樂,不務(wù)政事、不關(guān)注民生的風(fēng)氣進行了側(cè)面的指斥。相形之下,這首詩凸顯了一位儒者大賢對農(nóng)事的重視與關(guān)注:“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樸含真。智巧既萌,資待靡因。誰其贍之?實賴哲人。哲人伊何?時惟后稷。贍之伊何?實曰播植。舜既躬耕,禹亦稼穡,遠若周典,八政始食?!盵2]這是詩的前兩章,詩人遠追上古,贊美了農(nóng)業(yè)之始祖后稷,也贊美了舜、禹的躬耕稼穡,他認為農(nóng)耕為萬物之始,衣食為萬事之本。鐘惺《古詩歸》在評論這首詩時說:“即從作息勤厲中,寫景觀物,討出一段快樂。高人性情,細民職業(yè),不作二義看,惟真曠遠人知之?!边@段話可真謂是陶淵明躬耕詩的全部內(nèi)涵。

在距離陶淵明不遠的謝靈運那里也留存有一首耕作詩,如《種桑詩》:“詩人陳條柯,亦有美攘剔。前修為誰故,后事資紡績。常佩知方誡,愧微富教益。浮陽騖嘉月,藝桑迨閑隙。疏欄發(fā)近郛,長行達廣埸。曠流始毖泉,湎途猶跬跡。俾此將長成,慰我海外役?!盵3]

不同于陶淵明記敘烘托躬耕的辛苦,謝靈運筆下的耕作完全是一種休閑方式,“藝桑迨閑隙”,因為他是門閥大族,沒有饑寒之憂,只不過是在閑暇之時、無聊之際,種一株桑,以托高古之情懷。他在另一篇《齋中讀書詩》便完全展現(xiàn)了他這一意識:“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執(zhí)戟亦已疲,耕稼豈云樂?”他作為士族,既嫌棄隱士耕作之辛苦,又不耐子云獨居著述之寂寞,因此在他看來,著述和耕作只能是當(dāng)做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娛樂、一種消遣,“翰墨時間作”、“藝桑迨閑隙”,偶爾為之即可,便足以寓托自己作為門閥士族的一種清高姿態(tài)和做作的曠達。這兩首詩將庶族與士族全然不同的生活際遇以及生活態(tài)度展現(xiàn)得一覽無余:一個徘徊田壟之間,憂民嗟生;一個徜徉山水之側(cè),極抒閑情。同為躬耕之詩,內(nèi)涵去之甚遠,實為當(dāng)時門閥士庶之分使之然也!鐘惺《古詩歸》在評論陶淵明的《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詩》時說:“陶公山水朋友之樂,即從田園耕鑿中一段憂勤討出,不別作一副曠達之語,所以為真曠達也?!北戎諟Y明的真曠達,似也可見當(dāng)時士族的“假曠達”了。

三、固窮守節(jié)的詠貧

詠貧題材進入詩歌并不是陶淵明的首創(chuàng),早在西晉初傅玄等的詩歌中就有所體現(xiàn)。歷來詠貧詩絕大部分都為庶族文人所作,這與他們的社會地位及整個門閥政治都有密切的關(guān)系。門閥政治下的士族在經(jīng)濟上擁有眾多特權(quán),因此他們始終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庶族在經(jīng)濟上普遍困頓,晉宋之際的鮑照有《請假啟》:“臣居家之治,上漏下濕。暑雨將降,有懼崩壓。此欲完葺,私寡功力,板鍤陶塗,必須躬役?!盵4]庶族生活困頓到如此地步,與士族的奢侈可真是天差地別。

陶淵明的一生都在矛盾之中困惑,這從他的《歸去來兮辭》序中可以看得很明白:“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為小邑。于時風(fēng)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勵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盵2]他明明厭惡那個紛亂邪惡的社會,千方百計地通過隱居而脫離它,但他又是如此貧窮,不得不又返回到那個污濁的官場,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出處之間。也因為如此,他才對貧困有真切的感受:“饑來驅(qū)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2]這首詩題為《乞食詩》,已足見詩人生活的艱困和心情的沉重,整首詩用敘事的筆法、用口語式的文字刻畫了一位拙于言辭、羞于乞討的淪落文人形象。如若不是物質(zhì)的極度困頓,這位曠達的詩人又何至于“叩門拙言辭”,讀來不免讓人心酸。

又《有會而作詩》:“舊谷既沒,新谷未登,頗為老農(nóng),而值年災(zāi)。日月尚悠,為患未已。登歲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資,煙火載通;旬日以來,始念饑乏。歲云夕矣,慨然永懷。今我不述,后生何聞哉!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饑。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惄如亞九飯,當(dāng)暑厭寒衣。歲月將欲暮,如何辛苦悲。常善粥者心,深恨蒙袂非。嗟來何足吝,徒?jīng)]空自遺。斯濫豈攸志,固窮夙所歸。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盵2]

此詩作于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即詩人去世的前一年,據(jù)《南史·宋本紀》載,元嘉三年秋,“旱且蝗”,造成饑荒。相形之下,士族則過著極度腐靡的生活,最典型的就是石崇與王愷爭豪的記載:“并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疎,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yīng)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俱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嗣笥蚁と∩汉鳂?有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惘然自失?!盵5]一方饑腸轆轆,哀傷終身;一方攀比財富,奢侈靡亂,實是懸殊甚大!也只有庶族才有如此大的忍饑挨餓的憂傷,但詩人又瞬間豁然開朗了,“在昔余多師”,所謂先師就是詩人在詩作中反復(fù)歌詠的采薇的伯夷、叔齊,獨居陋巷的顏回,鄙棄世俗、隱居躬耕的沮溺。因此,陶淵明總能師之先哲,以一種豁達的姿態(tài)來驅(qū)遣這種憂傷:“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弊廬交悲風(fēng),荒草沒前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盵2]

就是這樣一位居陋巷、吹悲風(fēng)、披長褐卻不悲貧的賢者,在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中彰顯了他至高至?xí)绲娜诵怨廨x,實現(xiàn)了對社會的超脫,也實現(xiàn)了對自身的超越。他的“憂道不憂貧”,他的固窮守節(jié)比左思更瀟灑,左思更多地是對社會的規(guī)避和自我排遣,而陶淵明表現(xiàn)了更多的淡定和豁達。

四、敦厚長者的家風(fēng)詩

兩晉時期,門閥士族標榜自然,崇尚虛浮,“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6],一心想著門戶利益。尤其到了東晉之后,門閥政治格局正式形成,哪個家族勢力大,就可以凌駕于皇權(quán)之上,受萬人敬仰。因此,為了家族利益,他們便時時刻刻警戒子孫,家風(fēng)詩由此風(fēng)行。

謝混有《誡族子詩》:“《南史》曰:混風(fēng)格高峻,少所交納,惟與族子靈運、瞻、晦、曜、以文義賞會。嘗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因宴飲之馀,為韻語以獎勸靈運等曰: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宣明體遠識,穎達且沉雋,若能去方執(zhí),穆穆三才順。阿多獨標解,弱冠纂華胤,質(zhì)勝誡無文,其尚又能峻。通遠懷清悟,采采標蘭訊,直轡鮮不躓,抑用解偏吝。微子基微尚,無倦由慕藺,勿輕一簣少,進往將千仞。數(shù)子勉之哉,風(fēng)流由爾振,如不犯所知,此外無所慎?!盵3]

謝混又說:“阿遠剛躁負氣;阿客博而無檢;曜恃才而持操不篤;晦自知而納善不周,沒復(fù)功濟三才,終亦以此為恨;至如微子,吾無間然”、“微子異不傷物,同不害正,若年迨六十,必至公輔?!盵7]

他這一組詩分別贈給五位子侄。首先是謝靈運,時謝靈運襲封康樂公,剛剛踏上仕途,做大司馬參軍。謝混說他“博而無檢”,所以詩中批評他說放誕通達,有名家子弟的風(fēng)韻;但是還需要約束和磨礪,才能成為美玉。其次是謝晦,時十六歲,尚未出仕。謝混說“晦自知而納善不周”,因此在詩中告誡他要“去方執(zhí)”而圓通一點,再加之以他的有遠識、聰穎而沉雋,必可以立于天地人三才之間了。謝混對謝曜的評價是“恃才而持操不篤”,因此在詩中他勸謝曜“質(zhì)勝誡無文”,就是說就算他有獨立見解,但失之于直率,所以要注意使自己溫文爾雅,高標脫俗,樹立世家子弟的風(fēng)流?!鞍⑦h剛躁負氣”,所以謝混告誡他直道而行很少有不受挫折的,因此要注意克制自己的偏激狹隘之情,但謝混對謝瞻的“清悟”還是給予了十分的認可的。最后一位是謝弘微,這是唯一一位深受贊賞而沒有告誡之語的人,“至如微子,吾無間然”,謝混對謝弘微極盡褒賞,表示很欣賞他的“異不傷物,同不害正”,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并鼓勵他要不斷進取,必能“年迨六十,必至公輔”。由詩最后的總結(jié):“數(shù)子勉之哉,風(fēng)流由爾振”,可見他的告誡是立足于重振家族風(fēng)流的基本點上,希望他們可以以此自勉,不斷完美,以立足于三才之間,此必?zé)o恨矣。

又如《南齊書·王僧虔傳》載王僧虔《誡子書》云:“曼倩有云:‘談何容易?!娭T玄,志為之逸,腸為之抽,專一書,轉(zhuǎn)誦數(shù)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釋卷,尚未敢輕言。汝開《老子》卷頭五尺許,未知輔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說,馬、鄭何所異,《指例》何所明,而便盛于麈尾,自呼談士,此最險事。設(shè)令袁令命汝言《易》,謝中書挑汝言《莊》,張吳興叩汝言《老》,端可復(fù)言未嘗看邪?談故如射,前人得破,后人應(yīng)解,不解即輸賭矣。且論注百氏,荊州《入帙》,又《才性四本》《聲無哀樂》,皆言家口實,如客至之有設(shè)也。汝皆未經(jīng)拂耳瞥目。豈有庖廚不修,而欲延大賓者哉?”這段諄諄告誡也是出于門戶之計,誡子孫要慎言清談,用心修玄,以不辱門第。

而庶族的家風(fēng)詩卻呈現(xiàn)出又一種不同的風(fēng)貌?!妒勒f新語·文學(xué)》載:“夏侯湛作《周詩》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溫雅,乃別見孝悌之性?!艘虼怂熳鳌都绎L(fēng)詩》?!比娙缦?“綰發(fā)綰發(fā),發(fā)亦鬢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專靡有,受之父母。鳴鶴匪和,析薪弗荷。隱憂孔疚,我堂靡構(gòu)。義方既訓(xùn),家道穎穎。豈敢荒寧?一日三省?!盵3]

該詩用典雅的四言體,歌頌了祖宗之德,同時也自誡道:“豈敢荒寧?一日三省”。此詩的目的不是如士族般標榜風(fēng)流,而是重在自誡,嚴于律己,反省自身,時時刻刻保持虛心謹慎,以維持祖業(yè)。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寒素士人在皇權(quán)和門閥士族雙重壓抑下小心謹慎的心態(tài)和如履薄冰、惟恐獲罪而不守祖宗基業(yè)的憂勞。

陶淵明卻用家常語般的表述表現(xiàn)了一位溫柔敦厚的老者對兒子的關(guān)懷和希望,溫情與豁達的并存是陶淵明家風(fēng)詩最大的特點,如《責(zé)子詩》:“白發(fā)被兩鬢,肌膚不復(fù)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xué),而不好文術(shù)。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盵2]

盡管題為“責(zé)子”,詩中也表現(xiàn)了對兒子的責(zé)備,但口語般的閑話家常中總流露著脈脈的溫情,使得這種責(zé)備變得溫軟而又細膩?;蛟S正因為詩人看透了人世的紛亂、喧囂與污濁,看透了門閥大族掌控下的社會政治絕不會給寒素士人任何一點希望,所以就連責(zé)子詩中也表現(xiàn)出了他的豁達,“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天意既已如此,就任其自然吧!同樣的情懷也表現(xiàn)在他的另一首《命子詩》中,只是在這首詩中,豁達的情懷又和歸隱之心聯(lián)系起來了。

不難看出,謝混的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士族誡勉子侄自我完善,以振家族風(fēng)流的希望;而在陶淵明的詩歌中,則體現(xiàn)了庶族士人在門閥政治的壓力下或小心謹慎,引以自誡,或順其自然,隨性而已的心態(tài)。雖然側(cè)重不同,但都歸結(jié)為對政治的規(guī)避和對自身的警戒。

五、結(jié) 語

總之,東晉時期,高門大族把持朝政,凌駕于皇權(quán)之上,士庶門第森嚴,不容絲毫侵犯。庶族士人處于政治高壓下,真是呼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于是有少數(shù)人將心中的憤怒噴涌而出,大膽直露地指責(zé)著這種不公平的社會政治。而更多的庶族文人在這樣的政治壓力下走向了歸隱,走向了自我,直承漢魏的傳統(tǒng)關(guān)注自己的喜怒哀樂,走向了一派與現(xiàn)實政治截然相反的寧靜與安和,實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痛苦的超越,他們筆下其樂融融的田園生活便體現(xiàn)出了與門閥士族相背離的生活情趣,陶淵明便是這種反叛與超越的典型代表。他筆下的農(nóng)家、躬耕、詠貧和家風(fēng)詩處處流露著恬靜、自然,超越著矯揉造作,表達著不同于士族無病呻吟的真實情感,展現(xiàn)出一片全然不同于士族的生活天地。

[1] 錢志熙.魏晉詩歌藝術(shù)原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3.

[2] 陶淵明.陶淵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 鮑 照.鮑參軍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 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 蕭華榮.魏晉南北朝詩話[M].濟南:齊魯書社,1986.

D istinctive life spice of the ordinary peopl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family oligarchy through the peotry of TAO Yuan-ming

CHENG Xing-li1,XU Song2
(1.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2,Jiangsu,China;2.Institute ofDunhuang Studi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Gansu,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oligarchy,the officialsmake manymetaphysical peotry,and the ordinary people also express their different life spice by their peotry,which are clearly quite different.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for the peotry by TAO Yuan-ming,discusses the four distinctive life spices in the peotry of village,farming poverty and home to show the special life spices of the ordinary people.

TAO Yuan-ming;peotry;the ordinary people;life spice

I222

A

1671-6248(2011)02-0087-05

2011-01-10

程興麗(1983-),女,山西嵐縣人,文學(xué)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門閥士族陶淵明
你好,陶淵明
門閥政治傳統(tǒng)與陳朝的王朝建構(gòu)
從趙郡李氏南祖房善權(quán)支幾方墓志看唐代士族的中央化
南北士族協(xié)調(diào)與東晉王朝的建立
唯實(2021年3期)2021-04-09 05:48:28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史學(xué)的特點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魏晉南北朝的士族為何這么牛氣?
廉政瞭望(2017年5期)2017-06-02 10:38:55
不為五斗米折腰
天下第一行書
蒙山县| 黎城县| 德安县| 东乌| 丰原市| 固阳县| 天气| 衢州市| 漯河市| 陕西省| 布尔津县| 工布江达县| 泗水县| 西城区| 金门县| 繁昌县| 法库县| 镇安县| 金阳县| 射阳县| 朔州市| 汉中市| 凤翔县| 五华县| 嘉禾县| 静安区| 仪陇县| 苏州市| 江孜县| 邵东县| 阳泉市| 绿春县| 台东市| 兴和县| 东台市| 通山县| 合阳县| 武乡县| 呼和浩特市| 宝丰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