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勒菲維爾改寫理論賞析林紓的翻譯策略

2011-03-31 11:28:05
關鍵詞:林紓維爾詩學

張 潔

(成都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成都 610059))

從勒菲維爾改寫理論賞析林紓的翻譯策略

張 潔

(成都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成都 610059))

林紓是我國晚清時期的翻譯奇才,他的翻譯作品典雅流暢,風行一時,因而他的翻譯思想、翻譯動機、接受環(huán)境、對原作的“誤譯”和“不忠”等都被深入研究和評價。他也因為對原作的“誤譯”和“不忠”而飽受爭議。從翻譯學文化操控派代表人物勒菲維爾的改寫理論視角來看,林紓的“誤譯”和“不忠”往往是他刻意選擇的結果,這實質上就是一種改寫,是他在當時社會文化的操控下,對原作做出的賦予其二次生命的調整,即是林紓在中國當時社會意識形態(tài)、詩學觀等因素影響下對西方文學所進行的改寫。

林紓;改寫理論;意識形態(tài);詩學;翻譯策略

林紓 (1852~1924)是中國近代文學史和翻譯史上的代表人物,他翻譯了180余部外國小說,以嫻熟精湛的古文吸引了清末民初的廣大民眾,為中國人了解西方文學開辟了新的途徑。林紓的譯作中由于存在大量對原作的改動而飽受爭議,多年來,中國文學界對此進行了高度關注,林紓的翻譯思想、翻譯動機、接受環(huán)境、林紓的“誤譯”和“不忠”等都被深入研究和評價??傮w而言,這些研究大多從傳統的翻譯理論如“對等”、“信達雅”等出發(fā),以原文為中心,關注文本對比。隨著翻譯研究理論的發(fā)展,以以色列學者安德烈·勒菲維爾(Andre Lefevere,1946~1996)為代表的操控學派從譯入語文化的視角出發(fā),著眼于翻譯中的意識相態(tài)、詩學、贊助人等外部因素,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翻譯活動,將翻譯置于歷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诖?,本文以勒菲維爾的改寫理論為視角,探討翻譯活動中文化外部因素對于林紓翻譯的影響。

一、勒菲維爾的改寫理論簡析

勒菲維爾在他的著作《翻譯,改寫和文學名聲的制控》(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1992)中從文化視角出發(fā),分析討論了各種源語言的翻譯作品。他明確指出,翻譯實際上是對原作的改寫,無論翻譯、選文、撰史、批評或者編輯,都是改寫的不同表現形式。他揭示了不同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觀如何操控文學作品的傳播與改寫,他不僅跨越了語言、國籍、民族的界限,還在一個廣闊歐洲文化語境下來研究某些文學作品在不同文化語境中所受到的不同的操控。

意大利有句描述譯者形象的著名諺語“翻譯者即背叛者”(Traduttore,Traditore)[1]。對此,勒菲維爾辯解道:“永遠地刪去那句格言吧,翻譯者不得不成為背叛者……他們別無選擇,只要他們留在自己生來進入或后來移入的文化疆域里就不得不這樣做?!保?]翻譯者是生活在特定文化語境和意識形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他們可能會根據需要對原作進行任意的改寫,或者說任何一個譯者都試圖以自己的行為去操控目標語的文化進程。勒菲維爾認為,所有的翻譯從本質上而言都是譯者對原著的改寫,翻譯不是在真空里進行的。一方面,翻譯作為最明顯的一種改寫形式,能使一位作者或一部作品的形象體現在另一種文化中,從而具有最大的影響力。也就是說,成功的譯者實際上操控著原著在目的語中的接受和傳播。另一方面,出于身處不同文化背景的原因,譯者可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原著進行任意改寫,有時甚至他們本人都別無選擇或者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這樣做。在文學翻譯中,譯者往往不甘心完全遵從于原著,而是要彰顯自己的語言風格,特別是有獨立意識形態(tài)主張和詩學觀的譯者更是力圖以自己的譯作去影響目的語的文化進程,這個過程就是操控。

勒菲維爾認為,文學是一個系統,它的改寫受到兩個因素的制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具體來說,內部因素包括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觀,外部因素則指贊助人。從內部因素的制約過程來說,當一部文學作品與主流觀念相差甚遠時,專業(yè)人士會出來進行干預和遏制。外部因素所指的贊助人的力量可能指某一個人,也可能是宗教組織、政黨、階級、出版社、大眾傳播機構等。贊助人最關心的是意識形態(tài),涉及到詩學的問題,他們通常會把處理權力交給專業(yè)人士。文化研究學派的開放式研究方法從譯者主體性和譯入語文化出發(fā),反對翻譯標準的固定化和價值判斷,這無疑為翻譯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二、基于改寫理論的林紓翻譯策略分析

首先,林紓生活在清末民初,經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衰落。在他不同譯作的序跋中,他都對自己的翻譯目的做過不同的論述。早期,他順應當時“西學中用”的社會思潮,輸入新思想以開闊國人的視野,喚起民眾覺醒。到了晚清,列強入侵,他期望通過譯作警醒國人,以求愛國保種。1901年,他在《黑奴吁天錄·序》((Uncle Tom’s Cabin)中,首先陳述了美國資本家“酷待華工”、“或加甚于黑人”的現實,又揭露了因國力荏弱,“為使者復餒懾,不敢與爭”的岌岌可危的國勢,然后他情辭懇切地寫道:“其中累述黑奴慘狀,非巧于敘悲,亦就其原書所著錄者,觸黃種之將亡,因而愈生其悲懷耳。”[3]196他翻譯《利俾瑟戰(zhàn)血余腥錄》(Histoire d’un Conscript de 1813)之目的,是為了讓讀者讀后“或不至于觸敵即餒,見危輒奔”[3]205。在《霧中人》(People of the Mist)里他寫道:“非慕思那之得超瑛尼,正欲吾中國嚴防行劫及滅種之盜也?!保?]232林紓以知識分子特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4]42的強烈責任感,呼吁國人奮起反抗,認清西方列強以吞沒為本性的實質。

其次,林紓不僅推崇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的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并將這種貼近現實生活、抨擊時弊的作品介紹給國人,還輸入了西方的文學觀念,為中國作家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新視角,改變了國人的小說觀。在長期的翻譯實踐中,他認識到,西方人重視小說戲劇,且善于利用小說“兼言其政治之得失”[4]43,促使社會進步。他的學生朱羲胄曾說:“……國人乃知西方有文學,……而小說之體裁作風,因之日變,此皆先生倡導不朽之功,國人未之能忘者也。”[5]

林紓的翻譯受到時代的局限,他的翻譯目的、功能、思想都打上了特有的意識形態(tài)烙印,這必然影響到他對原作的處理。此外,由于他的古文功底頗深厚,師從桐城派宗師吳汝綸,因而他十分重視譯文的流暢性和接受度,在翻譯時下筆如飛,揮灑自如,遇到原作中不符合他的詩學觀或意識形態(tài)時,也多有刪改或增添。

首先,為了使作品符合大眾的審美習慣和主流詩學,他把原文的標題大多改寫為“記、傳、傳奇、錄、史”等典型的中國古代小說標題。如《賊史》(Oliver Twist)、《孝兒耐女傳》(The Old Curiosity Shop)等,并十分迎合中國傳統的“孝、悌、忠、信”的倫理觀。據薛綏之考證,他還刪掉大量有悖于傳統道德觀的語句和中國人比較陌生的宗教描寫。在《黑奴吁天錄》的序言中他寫道:“是書為美人著,美人信教至,語多以教為宗。故譯者非教中人,特不能不為傳述,識者諒之?!保?]196

其次,為了使小說引人入勝,符合中國傳統小說的架構習慣,他還常常采用增添的手法使情節(jié)連貫易懂,并刻意改變原作中敘事的倒敘、插敘和補敘的描寫手法。在《塊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的譯文中,他增添了這樣的說明:“外國文法往往抽后來之事預言,故令觀者突兀驚怪,此其用筆之不同者也。余所譯書,微將前后移易以便觀者,若此節(jié)則原書所有,萬不能易,則仍其文本。”[6]48最后,中國傳統小說里對于環(huán)境和心理的描寫并不重視,讀者往往認為乏味,更喜歡以情節(jié)和人物語言刻畫人物性格,林紓對此類描述也常常采用刪節(jié)甚至省略的手法處理。如在《塊肉余生述》的原文里有100多字對于醫(yī)生性格的描述,林紓僅譯為“醫(yī)生平惋不忤人,亦不叱狗,名曰赤力迫。”[6]8對于書中許多細致的環(huán)境描寫,林紓干脆省略,只字不提。

可以看出,林紓的“誤譯”和“不忠”往往是他刻意選擇的結果,這實質上就是一種改寫,是他在當時社會文化的操控下,對原作做出的賦予其二次生命的調整。錢鐘書先生曾這樣評價林紓的改寫和翻譯:“最近,偶爾翻開一本林譯小說,出于意外,它居然還沒有喪失吸引力。我不但把它看完,并且接二連三,重溫了大部分的林譯,發(fā)現許多都值得重讀,盡管漏譯誤譯隨處都是。我試找同一作品的后出的——無疑也是比較‘忠實’的譯本來讀,譬如孟德斯鳩和狄更斯的小說,就覺得寧可讀原文。這是一個頗耐玩味的事實?!保?]譯品的生命力,應該是區(qū)別譯品好壞的標準之一,林紓在翻譯過程中對原作加以補充和潤色,首開意譯之先河,全然不拘泥于原文的句子結構,他不僅能真切傳達原著中的風格情調,其部分作品的表現力甚至勝過原著,深深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三、結語

林紓的翻譯活動是勒菲維爾改寫理論的完美詮釋。通過對其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到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觀對翻譯的操控。高質量的翻譯活動是賦予作品自主生命的二次創(chuàng)作,譯文要受到讀者的接受,成為譯入語文化的一部分,必須有符合該文化的自主生命。作為一個不懂外文的古文大家,林紓在我國翻譯史上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這是令人深思的。在研究翻譯活動的過程中,文本對照不再是研究的唯一中心,社會文化因素也逐漸受到極大的重視。當然,勒菲維爾的改寫理論不是絕對的,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也不是無限擴大的,翻譯理論的基本屬性是矛盾與互補,每種理論在某些具體的領域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而在另一些領域則會顯得蒼白無力,只有采取科學客觀的態(tài)度,才能給譯者一個公允的評價。

[1]王寧.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J].中國翻譯,2009,(5):22.

[2]Lefevere A.,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2:13.

[3]阿英.晚清文學從鈔(小說戲劇研究卷)[M].北京:中華書局,1960.

[4]袁荻涌.林紓的文學翻譯思想[J].中國翻譯,1994,(3):42.

[5]朱羲胄.貞文先生學紓記[M].上海:世界書局,1949:68.

[6]狄更斯.塊肉余生述[M].林紓,魏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14.

[7]錢鐘書.林紓的翻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6.

On Lin Shu’s Transl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

ZHANG Ji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Lin Shu was a significant translator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of China.He was renowned for the elegance and fluency in his translations.Many scholars deeply probed into his thoughts,motives,social background and infidelity in translating western literature.Based on Lefevére’s rewriting theory,Lin Shu’s translation strategy was an outcome of his intentional option to give the original works a second life which was manipulated by specific social ideology and poetics at that time.

Lin Shu;Lefevere;rewriting theory;ideology;poetics;translation strategy

K0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

1672-0539(2011)06-101-03

2011-06-23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基金“從勒菲維爾的改寫理論解讀翻譯研究中的文化轉向”成果之一(2010YD12)

張潔(1977-),女,山東高密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

劉玉邦

猜你喜歡
林紓維爾詩學
背詩學寫話
深耕環(huán)保細分領域,維爾利為環(huán)保注入新動力
華人時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4:12
林紓當眾燒借據
回望林紓:孝道、愛道與友道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32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響了林紓的人生觀
海峽姐妹(2017年11期)2018-01-30 08:57:45
擁抱
小小說月刊(2017年6期)2017-05-16 17:32:13
第四屆揚子江詩學獎
揚子江詩刊(2017年1期)2017-01-17 06:25:11
奇妙的維爾康圖書館之旅(二)
麥克維爾斬獲4000萬元大單
機電信息(2015年28期)2015-02-27 15:57:47
兩種翻譯詩學觀的異與似
外語學刊(2012年6期)2012-01-19 13:46:54
邵阳县| 论坛| 二连浩特市| 金平| 平和县| 平遥县| 石城县| 峨边| 枣庄市| 林芝县| 巴马| 西乌珠穆沁旗| 乌恰县| 平乡县| 丰县| 黑河市| 义马市| 黄石市| 博罗县| 大田县| 明溪县| 辽宁省| 榆中县| 赣榆县| 西安市| 沅陵县| 偏关县| 东莞市| 化德县| 亚东县| 南澳县| 西吉县| 京山县| 五华县| 三穗县| 桑日县| 肇东市| 平度市| 宁波市| 嘉义市|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