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曉芳
(江蘇省 南通市通州區(qū)第七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226363)
髖關節(jié)骨折主要為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常好發(fā)于老年人,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壽命延長,其發(fā)病率日漸增高。成年人發(fā)生骨折有兩個基本因素,一是骨強度下降,二是老年人髖周肌群退變,不能有效地抵消髖部有害應力。而青壯年髖部骨折,往往由于嚴重損傷所致。
拍攝患髖正側位X線片一般能確診股骨頸和股骨粗隆間骨折,普通X線是髖關節(jié)骨折的首選方法,為了減少病人的痛苦及保證X線照片的診斷質量,筆者在二十余年的放射工作中,總結髖關節(jié)外傷的攝片和診斷的心得體會。
1.1 髖關節(jié)正位
1.1.1 體位患者仰臥于攝影臺上,被檢側髖關節(jié)放于臺面中線,下肢伸直,足稍向內傾,使兩足第一趾骨相接觸。股骨頭放于暗盒(采用數(shù)字成像的是lP板)中心,即髂前上棘——恥骨聯(lián)合上緣聯(lián)線的中點向下垂直2.5厘米片,兩踝部放沙袋固定,不配合的病人由家屬扶雙踝固定。
1.1.2 中心線對準股骨頭,與暗盒(IP扳)垂直
該位置顯示髖關節(jié)、股骨頭、股骨頸、股骨人小粗隆和股胃上端的前后位影像。值得一提的是下肢要放直,足要稍向內側傾斜,股骨上端各部可完全顯示。如向外側傾斜,大粗隆則與股骨頸重疊。相反地,向內過度傾斜,小粗隆即被遮蔽。
1.2 髖關節(jié)側位
常規(guī)體位髖部和膝部彎曲成直角,然后將被檢側下肢外轉。這樣的體位對于放射工作人員來說,方便,簡易。如髖部骨折可疑時,采取這樣的體位,其一,會加重患者的疼痛,其二,有可能致對位良好的骨折移位。
1.2.1 改良的體位患者仰臥于攝影臺上,臀部用棉墊或枕頭墊高,將髖部抬起,使與與暗盒(1P板)中線在患者仰臥于攝影臺上,臀部用棉墊或枕頭墊高,將髖部抬起,使與與暗盒(IP板)中線在等高平面。暗盒(IP板)在臺面豎直,緊靠被檢側髖部外側。上緣包括髂骨棘,下緣與軀干分開約成45度-55度角,使暗盒長軸與股骨頸平行,暗盒(IP板)背面用沙袋固定。對側髖部患者用兩手抱住大腿,或由家屬協(xié)助,使人腿與軀干垂直,這樣,X線不致被對側下肢擋住。
1.2.2 中心線成水平方向,對準股骨頸,與暗盒(IP板)垂直。該位置顯示股骨頭、頸和大小粗隆的側位形象。
1.3 攝影條件
如果是老年人,相對用高的KV和低的mA,因為老年人一般骨質疏松,為避免黑化度過高影響診斷,如果用數(shù)字化處理,曝光條件寬容度高些。
2.1 髖關節(jié)正側位一般能確診股骨頸、股骨粗隆間骨折。觀察X線片應注意股骨頭的旋轉及程度;外后方有無骨片,其大小、位置,髖關節(jié)有無病變,有無骨質疏松及其程度;X線側位片上就注意有無骨折端錯位、張開、碎片及骨皮質有無皺褶等情況。但有些無移位的骨折傷后立即拍片X線片并不能顯示骨折線,2~3周后骨折端部分骨質吸收,骨折線才清楚地顯示出來。因此,凡臨床上懷疑股骨頸骨折,雖然患髖X線片上暫時未見骨折線者,仍應按骨折處理,臥床2-3周后拍片復查。主張初次拍片時加拍骨盆平片,以與健側進行對比,可疑骨折最好行CT、MRl,一般不易漏診。另一種容易漏診的情況見于多發(fā)損傷,常發(fā)生于青壯年患者,由于股骨干骨折等一些明顯損傷掩蓋了股骨頸骨折的癥狀,因此對此類病人一定要注意髖部檢查。
2.2 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大多數(shù)是外旋暴力所致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隨著受傷姿勢,外力方向和程度不同,在X線投影上出現(xiàn)不同部位、角度和移位。股骨頸、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各種分型,與治療和預后有重要關系。筆者在工作中認為以下的分型比較實用。
2.2.1 按骨折兩端的關系分為:外展型股骨頭外展,骨折上部嵌插,頭與頸呈外展關系,側位片股骨頭無移位和旋轉,又稱嵌入型,最為穩(wěn)定;中間型:X線正位片同外展型,而側位片可見股骨頭后傾,骨折線前方有裂隙,實為過渡到內收型的中間階段;內收型:兩骨折端完全錯位,又稱錯位型。
2.2.2 按頸部骨折部位分為頭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頭頸交界處,骨折近端不帶頸部,此型較少見;頭頸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過頭下,而內下方帶有部分頸內側皮質,呈鳥嘴狀,此型最多見;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轉子間線。頭下型、頭頸型、均系囊內骨折,基底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運好,愈合佳,與囊內骨折性質不同,與粗隆間骨折有相似之處。
2.3 一份完整的髖關節(jié)骨折X線診斷報告應注意股骨頭的旋轉及其程度,外后方有無骨片,其大小、位置,髖關節(jié)有無病變,以及具備常用的分型,如末見明顯骨折線,仍應臥床2周~3周后拍片復查。主張初次拍片時加拍骨盆平片,以與健側進行對比。在如今的法制時代,本著對病人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也是出于對醫(yī)務者的自我保護,出具診斷報告應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