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方太
1988年7月上旬,我應中國作家協(xié)會青海分會之邀,到北戴河休養(yǎng)。一日,在《文匯報》上,赫然發(fā)現(xiàn)上海滬劇院院長、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丁是娥同志于1988年6月28日病逝的訃告,我深深為之悲痛和惋惜。這樣一個政治上進步、藝術上精湛、事業(yè)上勤奮、工作上認真的文化名人,僅僅只走過了人生的64個年頭就去了,實在是走得太早了啊!
丁是娥的名字,我在上世紀50年代就聽說過了。那是1952年,上海滬劇團赴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的劇目是根據(jù)趙樹理短篇小說《登記》改編的《羅漢錢》,丁是娥榮獲一等獎,并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熱情鼓勵,因此給我留下了印象。但真正見到她,是在1985年8月。當時,上海滬劇院排演了一出反映勞改政策的滬劇《逃犯》,中央負責政法工作的陳丕顯同志和我省負責政法工作的馬萬里同志聯(lián)系,派滬劇院來青海為勞改系統(tǒng)的職工和勞教人員演出。省上責成文化廳和勞改局負責接待。當時我任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具體承辦接待工作,所以有機會和丁是娥同志相處了十多天。
丁是娥同志當時是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劇協(xié)常務理事、中國劇協(xié)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滬劇院院長。上海滬劇院來青海,是由她帶隊,我們尊稱她為“上海的文化使者”。
滬劇《逃犯》,是描述一個在押犯人逃跑后在朋友、社會和管教人員的教育感召下悔過自新的戲,既有對黨的勞改政策的宣傳,又有對管教人員管教方法的闡述,情節(jié)生動,表演真切,是一出很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的戲。觀眾對象主要是勞改系統(tǒng)的管教人員和勞教人員,因此,我們把滬劇院演出的劇場,安排在離勞改單位較近的南灘禮堂。第一場演出的觀眾,主要是青滬機床廠的管教干部和部分勞教人員,其中不少人是上海籍,他們懂滬劇、愛滬劇。開場前,全場鴉雀無聲。當時我想,這一則是因為對服刑人員有嚴格的紀律約束,再則,恐怕也是沒有想到在青海服刑期間,還能看到由著名滬劇演員丁是娥率領的上海滬劇院的演出。是意外?是驚愕?是虔誠?是敬服?總之是被黨和政府、被上海文藝工作者的一片真情所感動。演出中,觀眾看得很認真,有的深深陷于劇情之中,有的被劇情所打動,暗暗抹淚,輕輕哭泣。演出是成功的,受到了觀眾的歡迎。
在《逃犯》演出之后,臺下的觀眾遞條子,想請丁是娥唱一段《羅漢錢》。《羅漢錢》在50年代曾轟動一時,丁是娥在劇中扮演女主角小飛蛾,曾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丁是娥同志初來青海,不適應高原氣候,患了感冒,喉嚨沙啞,不能演唱,但她仍然走到舞臺口,和觀眾見面,說明緣由,并把一位年輕的滬劇新秀介紹給大家,為大家演唱了一段滬劇。
有一天,我陪同丁是娥到青滬機床廠,剛進大門,她就被許多滬劇愛好者團團圍住,有的說看過她演的《羅漢錢》,有的說看過她在《雷雨》中扮演的繁漪,竟還有人記得1948年在九星大戲院上演的《何處再覓返魂香》中她扮演的女主角王克琴,足見丁是娥的藝術功力是多么深厚,觀眾對她的印象又是何等之深!
滬劇院在西寧演出期間,丁是娥同志還參觀了關押上海服刑人員的監(jiān)獄,了解了他們在青海服刑期間的表現(xiàn)。她在監(jiān)獄中,逐一看了服刑人員的住地,向他們詢問了生活情況和對罪行的認識,要他們認真服法、好好改造,并傳達了上海人民對他們的期望。許多服刑人員主動向她談了自己的思想、勞動收獲和悔罪表現(xiàn),表示了遵紀守法、服從管教的決心,并請她向上海人民和自己的親屬轉達:一定要棄惡從善,重新做人,絕不辜負上海人民和滬劇院文藝工作者對他們的關心和期望。
丁是娥同志是杰出的滬劇表演藝術家,是上海滬劇院院長,由她帶隊千里迢迢從上海來到青海高原演出,這本身就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演出結束就已經(jīng)是圓滿完成任務,而作為共產(chǎn)黨員的丁是娥同志卻不這樣想,她說:“上海市領導派我們來青海演出,一是要把《逃犯》這個戲演好,使觀眾愛看。二是要協(xié)助青海勞改單位,做好上海服刑人員的轉化工作,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貢獻我們一點微薄力量?!倍∈嵌鹜咀杂X地肩負著從藝術上啟迪觀眾,政治、思想上教化年輕一代的重任。
在西寧演出結束后,丁是娥又驅(qū)車到離西寧一二百公里遠的青海湖勞教農(nóng)場,給他們帶去了上海人民的溫暖和期盼。她召開管教人員座談會,了解上海籍服刑人員的勞動、學習、改造情況,向他們介紹上海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成就,給他們增添改造的信心和希望。由于活動安排得很緊張,丁是娥同志已是年過花甲的人了,又經(jīng)過遠程乘車的勞頓,我擔心她身體吃不消,于是在吃過午飯后,就催她上路,返回西寧??伤辉賹捨课艺f,身體很好,不必急著走。午飯后,又和農(nóng)場領導和管教干部見面,向他們轉達了上海人民對他們的慰問,征詢了對上海方面如何協(xié)助農(nóng)場搞好對上海服刑人員的管教工作意見。其工作作風十分踏實認真,考慮問題十分細致周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快離開西寧時,她和滬劇院的同志游覽了西寧市景,許多同志逛商店去了,她卻一頭鉆進大十字新華書店?;氐轿鲗庂e館時,抱回來一大包書,并把一本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記述她藝術生涯的專著《展開藝術想象的翅膀》贈給我,在扉頁上寫著“祝方太同志指正,丁是娥贈,1985年9月6日于西寧”,并欣喜地說:“這本書,我在上海許多書店都沒有買到,真沒想到今天在大十字新華書店買到了。”我讀了這本裝幀精美的書,才了解到丁是娥來自舊社會,成熟于新社會,一身兼有兩種社會的經(jīng)歷;了解到丁是娥對滬劇事業(yè)的卓越貢獻和她的藝術成就;了解到丁是娥藝術創(chuàng)作得失甘苦的經(jīng)驗,使我對這位聲震劇壇、聞名遐邇的藝術家,產(chǎn)生了由衷的敬意。
丁是娥同志去了,去得那樣匆匆?,F(xiàn)在我只能對著她在青海活動時的照片,追憶她留在青海的藝德和人品,寄托對丁是娥同志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