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利,藏亞利
(吉林省康復醫(yī)療中心,吉林長春 130012)
糖尿病是以血糖過高為特征的代謝紊亂性疾病。微血管的病理變化是引起器官損傷的病理基礎,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以血管并發(fā)癥為主要臨場表現(xiàn)。高粘血癥與老年糖尿病病發(fā)癥的關系,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方面。我們通過對85例患者和6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資料,就諸多因素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探討。
1.1 對象 85例糖尿病病人均來自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54例,女性31例,年齡55-88歲。對照組 60例健康人,為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者(均排除心、腦、肺、肝、腎臟等疾?。?男、女各 30名,年齡 50-85歲。
1.2 方法 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采用成都麥賽科貿公司生產的WH-3-9D-全自動多功能檢測儀進行測定。腦血流量通過電腦換算測定。取被檢測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0m l,置入肝素抗凝管中,2小時內測試各項結果。
糖尿病組與健康組血液流變學各項檢測結果見表1。糖尿病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變率)、血漿粘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腦血流量與對照組比較,經統(tǒng)計學處理,均有顯著性差異。
表1 糖尿病組與對照組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比較(±s±s)檢測項目 糖尿病組(n=85) 健康組(n=60)低切變率(1 S-1) 13.46±1.21[1] 10.27±1.43中切變率(115 S-1) 4.43±0.46[2] 3.51±0.40高切變率(300 S-1) 3.84±0.53[2] 3.18±0.51血漿粘度 1.89±0.41[2] 1.57±0.35纖維蛋白原 4.21±0.40[2] 3.46±0.37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 0.52±0.13[1] 0.71±0.24腦血流量 28.15±4.67[2] 34.28±4.15與健康組比較[1]P≤0.05;[2]P≤0.01
糖尿病是一種影響人民生存質量和健康的常見病。糖尿病病人由于代謝紊亂可引起分解代謝增強,纖維蛋白源含量增高,脂代謝失常,慢性高血糖導致糖化血紅蛋白升高,紅細胞表面電荷減少,可導致動脈硬化等一系列病理變化[1]。我們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檢測,發(fā)現(xiàn)其血液為濃、粘、聚、凝。并且其程度與病程基本一致。低切變率血粘增高,主要說明老年糖尿病人的聚集性增強,聚集性增強又可促成冠狀動脈血栓形成、腎動脈硬化、視網膜硬化等。高切變率血粘增高主要說明患者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直接影響微循環(huán),可導致微動脈、微靜脈、毛細血管網血液灌流不足,致使引起多臟器缺血缺氧造成臟器的損傷。紅細胞變形能力的降低使得紅細胞變成為無彈性的剛性粒子,這種剛性粒子在血液循環(huán)中對血管壁的沖擊力比正常紅細胞要強好多倍,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管腔變粗糙,此變化可促使血小板粘附、聚集、釋放化學活性物質,如TXA2及白三烯[2]。加快了動脈硬化和微小血栓的形成血漿粘度的升高,纖維蛋白原增高,可導致血管壁上切應力增大,促進動脈硬化[3]。腦血流量減少,可導致低氧血癥,刺激紅細胞增多,使紅細胞比容增加,造成血液粘度增高。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學多項指標的異常是糖尿病合并癥的病理基礎,所以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血液流變性的檢測,和對血糖的檢測同等重要。因為對血液流變學的檢測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微循環(huán)障礙,對病人的預后和并發(fā)癥的減少具有重要意義。
[1]沈艷玲.62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學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26(5):497.
[2]趙玉海,王庭利,肖 晶.220名老年缺血性心腦血管病患者TXA2水平、血小板功能和全血粘度檢測分析[J].老年學雜志,1988,2:97.
[3]常玉鑫,曹明珠.106例糖尿病血液流變學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學,2001,1(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