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略論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2011-02-20 21:37:43■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11年5期
關鍵詞:民族政治思想

■羌 洲

略論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羌 洲

與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我國民族類高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部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明顯不足。制約我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導致的“貧困生現(xiàn)象”、宗教信仰文化的沖擊、教育方法單一落后等。目前,改進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的是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與加強民族認同的教育力度。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路徑

我國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貫徹國家民族政策、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少數民族干部、指導少數民族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民族高校的大學生以少數民族生源為主,與其它高等院校相比,民族類高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部分民族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存在明顯不足,歸納起來,我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知水平較低,不能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混淆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或者把愛國主義與各種形式的民族主義截然對立起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缺乏信心、甚至沒有認同感等等,這些都不利于我國發(fā)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部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境遇

1.“貧困生現(xiàn)象”比較普遍

改革開放以后,優(yōu)先發(fā)展東部沿海地區(qū)的戰(zhàn)略部署及成功實踐,使我國抓住了世界貿易與投資調整的歷史機遇,經濟建設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同時也凸顯出中西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的狀況,突出地表現(xiàn)在西部與東部沿海地區(qū)的貧富差距拉大,西部地區(qū)人均收入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我國民族高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少數民族地區(qū),大多集中于老、少、邊、窮的西部邊遠山區(qū),家庭經濟困難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相對于其它高等院校,部分民族類高校的貧困生較多,而且相對集中。以青海師范大學為例,2004年在校生總人數7585名,其中貧困人數3414名,占在校生總數的45%。貧困生中,特困人數1138,占在??倲档?5%;更為嚴重的是,特困生中440名是赤貧生。西部地區(qū)一個大學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當于貧困地區(qū)9個農民一年的純收人;一個本科生四年最少花費2.8萬元,相當于貧困縣一個農民35年的純收入。一個四口之家的西部農村貧困家庭一年的純收人還供不起一個大學生。[1]民族類高校很多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問題往往依靠社會資助、助學貸款、親友籌借、勤工儉學等渠道來解決,很多貧困學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不能以較為平和客觀的心態(tài)來看待自己的經濟現(xiàn)狀,常常表現(xiàn)出思想、認識和行為上的偏差,例如言語偏激、自卑叛逆、消極頹廢等等,這部分學生在民族高校占到很大比例,他們通常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有抵觸心理,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流露出輕視態(tài)度,進而對我們國家的民族政策產生懷疑,直至否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種情緒不但充斥在貧困生之間,而且會在貧困生與非貧困生之間、高年級與低年級同學之間交叉?zhèn)魅?,形成阻礙推進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良氛圍。

2.宗教信仰文化的沖擊

“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盵2]在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很多大學生在精神信仰方面感到無所適從,比較而言,民族高校的精神文化現(xiàn)象更為復雜。我國各個少數民族在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有的少數民族是全民信教,宗教文化已經演化成為這個民族所有成員的精神品格,由于部分民族高校的少數民族學生從小受到各自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因此這部分學生更傾向于在宗教所宣揚的超越精神、道德戒律中安置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種信仰傳統(tǒng)對于淳化校園風氣、加強大學生在日常行為中的自我約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在部分民族高校中存在的這種宗教信仰文化,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一定挑戰(zhàn)。一方面,少數民族宗教文化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甚至排斥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很多學生在接觸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時,感到生疏、不能理解、不愿接受,使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在部分民族高校遇到了很大阻力;還有相當一部分民族高校的大學生認為宗教文化優(yōu)于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至少二者并不矛盾,信仰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與信仰宗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即使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以后也可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們曲解了我國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不理解宗教的本質與功能,不懂得用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先進性、包容性,這就在客觀上為改進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部分民族高校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加速了校園思想文化形態(tài)的多樣化發(fā)展,各種社會思潮或價值觀念借助于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快速普及乘虛而入,在大學生的思想深處生根發(fā)芽、滋長蔓延,深刻地影響了民族高校大學生的世界觀塑造。

3.教育方法保守落后

部分民族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缺乏針對性、方法單一落后的問題。這部分民族高校忽略了教育對象民族眾多、文化多元的特點,教育工作暴露出簡單粗糙、流于形式的弱點。單純灌輸理論的教育方法,對于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為主體的民族類高校尤其不適用,相反,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具備高超的工作技巧,更需要整體素質較高的專業(yè)化的領導和教師隊伍。然而當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分強調整齊劃一,在方法上經常采用喊口號、念文件等走過場的形式,忽視了大學生的民族情感要求,抑制了大學生思想活動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破壞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熱情和興趣,使得部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另外,很多中西部地區(qū)的民族高校由于經費不足,部分民族高校教師更注重工資、津貼、課酬、職稱等物質性的利益,輕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復雜性、敏感性、長期性,他們對待工作消極被動,應付了事,教學方式單一,內容枯燥,還有部分教師的社會主義信念淡薄,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工作起來力不從心,不能有效引導大學生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和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此外,部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兩課”實行安排制,很少開設與宗教、文化藝術、民族傳統(tǒng)等相關的人文類選修課,學生缺少自主選課的權利,很難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二、我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徑

1.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推進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充分注重各個民族高校獨特的發(fā)展歷程,分析不同歷史時期國家對少數民族制定的政策,讓學生明白國家政策與民族發(fā)展的關系,引導學生堅信民族繁榮發(fā)展的前景。在教學中,高校教師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針對我國社會利益格局的分化和政治價值的多元化趨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與國家政黨制度、政治制度的關系,幫助學生消除民族對立情緒,增進文化交融,促進政治認同。要學習非民族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經驗和優(yōu)點,把握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和方向,成立民族高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與實踐的課題研究組,深入調研,做好重點選題策劃,創(chuàng)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方法體系。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滿足民族高校大學生的精神生活需要,把校園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增強校園歸屬感、文化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2.提升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

針對民族高校的特點,推進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以創(chuàng)新的思路加強理論研究,大力支持民族高校教師的思政科研工作,提升教師政治理論素養(yǎng)。民族高校思政干部及骨干教師要緊緊圍繞黨中央提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針,以師資力量建設、教學方式轉變、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為突破口,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加強民族高校師德建設,建立完善的師德評價標準,通過評選“優(yōu)秀青年教師”、“優(yōu)秀標兵”等形式樹立起模范典型,由點到面,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理論水平。民族高校教師應摒棄生搬硬套地灌輸馬克思主義的教學方法,要善于指導學生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分析各種社會思潮的根源和實質,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良性發(fā)展。民族高校教師還應恪守“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要求,以自己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對于民族高校而言,領導和教師要帶頭做到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推動校園民族文化共識,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加強民族認同的教育力度

民族認同是指由于多民族國家內部的異質性要素的存在,需要國家運用公共權力緩解民族異質性要素及其力量的增長與國家統(tǒng)一性之間的張力,進而達到包容、吸納,在超越各種民族認同的基礎上共建統(tǒng)一的國家認同。[3]國家認同指一個國家的公民對自己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道德價值觀、理想信念、國家主權的認同,即國民認同。國家認同是一種重要的國民意識,是維系一國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紐帶。國家認同實質上是一個民族確認自己的身份,將自己的民族自覺歸屬于國家,形成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主體意識。[4]民族高校要積極運用校園資源,為大學生增強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提供和諧校園環(huán)境。通過校園廣播、??却罅π麄黢R克思主義民族觀和國家觀,舉辦關于民族團結方面的講座,舉辦各種民族交流會,組織師生觀看革命題材電影,設置專門郵箱受理并解答大學生關于民族與國家關系的各方面的問題。民族高校應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階段的民族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的教育,應特別注意在“兩課”上講解關于各個民族的歷史,以便讓學生真正了解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從而將本民族的認同意識和國家認同、公民身份認同協(xié)調統(tǒng)一起來,進而樹立主人翁意識,增強社會主義國家認同感,在此基礎上強化民族高校大學生對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五個認同”,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為民族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礎。

(本文系教育部課題項目“西北民族地區(q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證研究”研究成果,項目號:10XJC850002)

注釋:

[1]黎大有.網絡化對民族高校思政工作挑戰(zhàn)及對策[J].知識經濟,2008(03).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91.

[3]朱軍.多民族國家民族認同與民族整合[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04).

[4]賀金瑞,燕繼榮.論從民族認同到國家認同[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8(03).

G41

A

1006-6470(2011)05-0087-03

羌洲,蘭州大學行政管理學博士研究生

李瑞山

猜你喜歡
民族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我們的民族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泽库县| 南阳市| 涟水县| 聊城市| 南和县| 浠水县| 尼木县| 桦甸市| 光泽县| 灵台县| 上杭县| 永川市| 兴安盟| 嘉鱼县| 青河县| 广灵县| 集贤县| 武陟县| 开封县| 黄山市| 如皋市| 金溪县| 延吉市| 虞城县| 闵行区| 临西县| 商洛市| 衡南县| 玉屏| 民权县| 东乡族自治县| 长顺县| 乐清市| 柳州市| 卓尼县| 浦江县| 陆川县| 确山县| 韶山市| 肥东县|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