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論 文
科學、知識與權力——日影觀測與康熙在歷法改革中的作用 …………………………… 韓 琦(1)
《開禧歷》定朔計算精度及分析 ………………………………………………… 滕艷輝 唐 泉(19)
由建構(gòu)與算理看戴震的《勾股割圜記》…………………………………………………… 陳建平(28)
中國古代石灰的燔燒及應用論略 ………………………………………………………… 容志毅(45)
宋代農(nóng)書的時空分布及其傳播方式 ……………………………………………………… 邱志誠(55)
地動儀復原模型的造型設計 …………………………………… 武玉霞 王培波 馮 銳 等(73)
中央研究院“研究提高民族素質(zhì)案”之始末——兼述中央研究院體質(zhì)人類學研究所籌備之流產(chǎn) ……………………………… 杜 靖(91)
謝瓦萊在類域論方面的貢獻 …………………………………………………… 閻晨光 鄧明立(108)
第2期
論 文
守圉增壯——明末西洋筑城術之引進…………………………………………………… 鄭 誠(129)
“日影千里差一寸”觀念起源新解 …………………………………………… 徐鳳先 何 駑(151)
明末傳華的水晶球宇宙體系及其影響…………………………………………………… 孫承晟(170)
岳麓書院秦簡《數(shù)》“營軍之述(術)”算題解 ………………………………… 許道勝 李 薇(188)
秦九韶“歷家雖用,用而不知”解………………………………………………………… 朱一文(193)
《九章算法比類大全》淵源初探 ………………………………………………………… 張久春(207)
從SCI引證看《中國生理學雜志》的國際影響 ……………………………… 顏宜葳 羅桂環(huán)(216)
論高斯非歐幾何學思想的實現(xiàn)途徑……………………………………………………… 陳惠勇(230)
等效原理與引力的規(guī)范理論……………………………………………………………… 郝劉祥(241)
第3期
論 文
《全體新論》插圖來源的再考察——兼說晚清醫(yī)療教育的一段中印因緣 …………… 陳萬成(257)
陶寺圭尺補正……………………………………………………………………………… 何 駑(278)
北魏太安至皇興時期天象記錄的年代問題 ……………………………………………… 劉次沅(288)
蘇頌水運儀象臺的“尺寸”論證 ………………………………………………………… 王德昌(297)
《回回歷法》交食精度之分析 ……………………………………… 李 亮 呂凌峰 石云里(306)
“演段”考釋——兼論東亞代數(shù)演算方式的演變 …………………………… 徐澤林 衛(wèi) 霞(318)
中國古代至民國時期對蟋蟀行為的觀察和認識……………………………… 陳天嘉 任定成(345)
張宗燧對約束系統(tǒng)量子化的貢獻 ……………………………………………… 尹曉冬 朱重遠(357)
中國走出自制重大技術裝備困境的一次嘗試——上海1.2萬噸鍛造水壓機的設計與制造 ……………………………………… 孫 烈(366)
第4期
論 文
庫恩直解…………………………………………………………………………………… 吳以義(383)
再論中國古代的五星盈縮差算法………………………………………………………… 唐 泉(393)
中法殿軍張雍敬…………………………………………………………………………… 祝平一(409)
近代科學地域擴張背景下的國際經(jīng)度聯(lián)測——以中國境內(nèi)的測量為中心 …………… 吳 燕(417)
秦九韶“大衍總數(shù)術”中問數(shù)化定數(shù)算法解析 ………………………………………… 侯 鋼(435)
民國時期對西方人在華生物采集的限制………………………………………………… 羅桂環(huán)(450)
先秦文獻中的“金”和金屬概念 ……………………………………………… 李建西 李延祥(460)
李儼與史密斯的通信……………………………………………………………………… 徐義保(472)
書 評
一部匯精集萃、推陳出新的扛鼎之作——讀《中國科學技術史·數(shù)學卷》有感 周瀚光(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