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曉燕 范勝蓮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紫菀為菊科植物紫菀 Aster tataricus L.F.的干燥根及根莖,性溫,味辛,苦。有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功效。多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2]為止咳平喘的常用中藥,在臨床中用量很大?,F(xiàn)在我們在驗收紫菀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摻雜混淆品現(xiàn)象,由于這幾種混淆品與紫菀外觀非常相近,功效不同,為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現(xiàn)將紫菀及常見的幾種混淆品滇紫菀,橐吾,山紫菀,路邊青的性狀鑒別闡述如下。
紫菀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干燥根及根莖。主產(chǎn)于河北、安徽、河南、黑龍江等省。紫菀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頂端有莖基及葉柄殘基。細(xì)根多數(shù),簇生于根莖上,長 3~15cm,直徑 0.1~0.3cm,多編成辮狀,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質(zhì)較柔韌,斷面灰白色有紫邊。[1,3]氣微香,味甜微苦。以根長,色紫紅,質(zhì)柔韌者為佳[2]。
2.1 滇紫菀 為菊科植物牛尾參 Ligularia hodgsoni Hook var.sutchuenensis(Franch.)Henry的干燥根及根莖。本品多呈團塊狀,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頂端有莖基及葉柄殘基,下端有多數(shù)圓柱形細(xì)根,根長 7~15cm,直徑 0.1~0.3cm,表面淺棕褐色或縱黃色,有縱皺。質(zhì)實而脆,易折斷,折斷面略顯粉性。氣特異,味淡微苦而發(fā)涼。[4]
2.2 橐吾 為菊科植物總序橐吾 Ligularia sibirica cass.var racemosa kitam.的干燥根及根莖。本品因加工方法不同常分為毛紫菀和光紫菀。毛紫菀為不規(guī)則的團塊狀。根莖呈橢圓形或圓形,直徑約 3cm,頂端有莖及葉的殘基,根莖周圍及下方密生細(xì)根。長 3~7cm,直徑約 0.1cm。微彎曲,表面棕褐色或棕色。質(zhì)脆,易折斷。有特殊枯草氣,味淡。光紫菀根莖呈類球形或長橢圓形,有的呈葫蘆形。直徑1~3cm,頂端有莖及葉的殘基。表面棕黃色或棕褐色,全體有許多凸出或凹入的點狀根痕,質(zhì)地堅實,難破開。有特殊青草氣,味淡,嚼之微麻舌。[4]
2.3 山紫菀 為菊科植物腎葉橐吾 Ligularia fischeri(Ledeb.)Turcz.的干燥根及根莖。本品呈馬尾狀或扭曲成團塊狀。根莖橫生呈塊狀,頂端有莖基及葉柄的殘基,下方密生多數(shù)細(xì)長的根,全長 3~10cm,直徑約 0.1cm,表面黃棕色或或棕褐色,有縱皺紋。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黃色木心。有特殊香氣,味淡微辛。[4-6]
2.4 路邊青 為薔薇科植物路邊青Geum aleppicum Jacquin的干燥根及根莖。本品多由扭曲的團塊根。根莖類球形,直徑 1~3cm,黑褐色,頂端具莖及葉鞘殘基。須根棕黃色或棕褐色,長約 4cm,直徑約 0.1cm,表面具皺縮成的皺紋,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淺棕色。氣微香,味微澀[4]。
結(jié)論:正品紫菀與混淆品的外觀性狀比較相似,雖然我們一般在實際工作中驗收藥品多以經(jīng)驗鑒別為主,但是在驗收工作中只要仔細(xì)辨別,還是容易區(qū)別的,以確保藥品質(zhì)量,保證藥物療效安全有效。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M].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
[2]凌一揆.中藥學(xué) [M].上??萍汲霭嫔?
[3]中藥鑒定學(xué) (新世紀(jì)版)[M].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4]中國中藥材真?zhèn)舞b別圖典 (常用根及根莖的藥材分冊)[M].廣東科技出版社.
[5]陳文建.紫菀及非正品山紫菀的鑒別 [J].海峽藥學(xué),2007,19(4).
[6]張勉等.山紫菀類藥材的性狀與顯微鑒別 [J].中藥學(xué),1999,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