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芬
(天臺縣蔬菜經(jīng)濟作物站,浙江天臺 317200)
天臺縣冬種春收馬鈴薯近1.5萬畝,其中鮮食馬鈴薯0.5萬畝,福溪街道灘嶺片、赤城街道棲霞片和三合鎮(zhèn)大橫片已形成以地膜馬鈴薯為主的特色區(qū)域布局。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一般畝產(chǎn)值可達1800~2000元,扣除生產(chǎn)成本500~600元,畝效益在900~1000元,比常規(guī)栽培可增產(chǎn)20%左右,大薯率增加25%左右。馬鈴薯覆膜栽培可以充分利用冬季及早春溫光資源,不但土壤的理化性狀得到改善,利于早晚稻及瓜菜作物增產(chǎn),而且能提早上市,增加春淡蔬菜花色品種和農(nóng)民收入。
以早熟、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適宜地膜栽培的東農(nóng)303當(dāng)年種為主栽品種,搭配中薯3號。
1.1 東農(nóng)303:播種至初收85~90天。植株直立,莖稈粗壯,株高45cm,開展度40cm×50cm,分枝中等。結(jié)薯集中,且部位高,易于采收。薯塊大而整齊,卵圓形(長6~8cm、橫徑5~6cm),表皮光滑,淡黃色,芽眼淺,肉黃色,外觀好。品質(zhì)優(yōu),食味佳;高抗病毒病,耐濕性較強,水田、旱地均可種植;單株結(jié)薯六七個,產(chǎn)薯 400~500g,春播畝產(chǎn) 2000kg,高產(chǎn)田可達2500kg以上。
1.2 中薯3號:屬早熟馬鈴薯品種,出苗后60天可收獲。單株結(jié)薯3~5塊,結(jié)薯集中,薯塊大而整齊,大、中薯率可達90%以上。薯塊橢圓形,頂部圓形,皮、肉淺黃色,芽眼少而淺,表皮光滑。淀粉含量12%,維生素C含量20mL/100g鮮薯,食味好。休眠期60天左右,植株穩(wěn)定性較好,退化慢。較抗病毒病,不抗晚疫病。春薯畝產(chǎn)1500~2500kg。
2.1 切種薯:種前20天將已剔除爛薯的種薯攤于見光或向陽避風(fēng)處或朝南室內(nèi),周圍鋪設(shè)稻草,并用薄膜覆蓋保護,進行保溫催芽,提前打破休眠。催芽方法:播前15~20天將未發(fā)芽的種薯用赤霉素(九二O)處理10min,切開的薯塊處理濃度為0.5~1.0mg/kg,完整塊莖處理濃度為10~20mg/kg。待芽長出5~10mm時進行切塊,每塊一二個芽眼,重20~25g。切口用草木灰涂抹,放置數(shù)天后傷口愈合即可下種。種前也可用托布津1000倍浸種處理。
2.2 選擇地塊,重基肥:選擇近兩年未種過茄科作物、土壤肥厚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塊,薯地宜及早翻耕,并事先畝用400mL草甘磷兌水40kg進行均勻噴霧。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kg、磷肥20~30kg、硫酸鉀20kg、焦泥灰1000kg作基肥。化肥施于溝底,然后隔一層泥土,避免種薯肥害。下種后蓋上有機肥并進行清溝覆土。
地膜早熟栽培在1月10日左右,過早則出苗易受倒春寒凍害,過遲不利提早上市。大棚栽培可在10月上中旬催芽播種,具體視氣候而定。做成寬1.2m、溝寬30cm的畦,行株距40cm×25cm。
4.1 施肥:本著足基肥(占總肥量70%)、早追肥、富鉀肥的原則,齊苗后及時每畝追施淡糞水500kg作提苗肥,半個月后追施20kg復(fù)合肥作發(fā)棵肥。馬鈴薯早熟栽培要重視有機肥與鉀肥的施用,同時改多次施肥為一次性基施,利于高產(chǎn)且省工。
4.2 除草:抓好苗前除草,播后2天內(nèi)畝用72%都爾100g兌水50kg均勻噴霧或畝用克無蹤100g、丁草胺70g兌水50kg均勻噴霧。接著平鋪地膜,并搭拱棚(高1.2m)覆蓋保溫,薯苗出土后及時破孔引苗。如采用單膜覆蓋,多采用小拱棚。
4.3 溫度管理:播后至幼苗期抓好保溫防凍,防止大風(fēng)揭膜、膜上積雪積水,保持棚溫10~15℃,最低在0℃以上。開春后,一旦膜內(nèi)溫度上升到30℃以上,必須及時進行通風(fēng)降溫。3月下旬至4月初,當(dāng)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0℃以上時進行揭膜煉苗,若遇倒春寒天氣或晚霜則要注意蓋膜防凍。揭膜后噴施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或葉面肥(噴施寶或磷酸二氫鉀)一二次,以促進塊莖發(fā)育。
4.4 收獲:4月至5月上旬,當(dāng)莖葉由綠變黃并逐漸枯萎、土壤適當(dāng)干爽時,選擇晴天進行收獲。收獲時注意不要損傷薯皮,及時剔出碰傷、掉皮、蟲眼、病斑、綠頭、損傷等不合格薯塊后,將剛收獲的馬鈴薯晾曬2h后再搬運不易傷皮。同時,需在無光照和通風(fēng)處堆放,然后進行包袋,注意運輸中避免機械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