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府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術式,皮瓣壞死是乳腺癌根治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雖不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險,但皮瓣的成活與否是影響手術效果及預后的重要因素。一旦皮瓣壞死不但延緩創(chuàng)面愈合,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且增加患者的精神壓力,影響早期化療及放療的進行?,F(xiàn)總結分析2004年至2010年行乳腺癌根治術50例患者術后皮瓣壞死的發(fā)生情況及處理措施并報告如下。
本組共50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50歲,均為女性。均經(jīng)病理證實。根據(jù)200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乳腺癌臨床分期,Ⅰ期23例,Ⅱ期27例。
根據(jù)病灶的大小、部位選擇切口,本組采用橫梭形切口38例,縱梭形切口12例;切口距腫塊邊緣距離3.0~5.0 cm。距切緣3 cm之內(nèi)做薄皮瓣分離,即在真皮層下,保留真皮層下的毛細血管網(wǎng);距切緣3 cm以外逐漸增厚皮瓣,最厚約0.5~0.7 cm。梭形切口中間張力較高或難以縫合時,在皮瓣上用尖刀呈階梯狀錯層刺成多個約0.5 cm的切口。所有患者術中行前哨淋巴結活檢,均為陰性。術畢縫合切口前徹底止血,而后分別置引流管于腋窩和胸大肌前,接負壓吸引,并防止氣液倒灌。在鎖骨下、胸骨旁、肋弓處及腋下用略厚敷料稍做加壓包扎。當引流量持續(xù)3天少于30 mL/d即拔除引流管。
術后1周判斷皮瓣壞死情況。皮瓣壞死判斷標準為:發(fā)現(xiàn)皮瓣及切緣顯灰白色,出現(xiàn)水皰,紫紅色或暗紅色多為不完全壞死。全層皮瓣顏色明顯變黑,甚至切除時無新鮮血液流出者為完全壞死[1]。
本組50例,出現(xiàn)皮瓣壞死6例,皮瓣壞死率為12.0%。其中因皮下積液致皮瓣壞死5例,切口張力過高致皮瓣壞死1例。皮瓣壞死范圍<5 cm2有5例、>5 cm2有1例。壞死范圍在5 cm2以內(nèi)者經(jīng)過3%氯化鈉溶液或生理鹽水濕敷并外敷慶大霉素,待創(chuàng)面出現(xiàn)新鮮肉芽組織后予以消炎生肌膏外涂后創(chuàng)面痊愈;5 cm2以上者待有新鮮肉芽組織生長后予以植薄皮后痊愈。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瓣壞死率國外文獻報道為10%~39%,國內(nèi)報道為16.6%~60.0%[2],本組為12.0%。筆者認為引起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瓣壞死的因素雖有很多,如腫瘤過大或切口設計不合理而致皮瓣張力過大,術中淋巴管處理不當或引流不暢引起皮下積液等,但根本原因是皮瓣的血供不足。因此,改善皮瓣血供是有效預防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瓣壞死的根本所在。
2.1.1切口的設計切口的設計應視病灶的位置和大小而定,通常依據(jù)該部位的血管走向,采用橫梭形或縱梭形手術切口,盡可能順應病灶部位皮下血管的分布規(guī)律。腫瘤切除活檢時的切口應盡量與乳腺癌根治手術切口的方向一致。
2.1.2皮瓣的處理根據(jù)前哨淋巴結活檢結果確定皮瓣游離范圍;前哨淋巴結陰性,皮瓣游離范圍不宜過廣,距切緣3 cm以外的皮瓣厚度應呈梯度增厚,以保護皮瓣基底處的血供不受破壞,保證對切口附近皮瓣的營養(yǎng)供給。若皮瓣過薄使真皮下網(wǎng)狀血管破壞過多,則增加皮瓣壞死率;若皮瓣過厚則易出現(xiàn)脂肪液化,皮瓣不能與創(chuàng)面緊密粘合,不利于血液循環(huán)的重新建立[3]。因此,適宜的皮瓣厚度有助于預防皮瓣壞死,我們的經(jīng)驗是皮瓣游離厚度以0.5 cm為宜。
2.1.3防止皮下積液皮下積液使皮瓣不能順利地與胸廓建立血運,導致皮瓣壞死。積液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淋巴管漏和創(chuàng)面滲液,若不能順利引出體外,則造成皮下積液。我們的預防措施有:(1)預防淋巴管漏。解剖學證實上肢所有淋巴液最后均經(jīng)過腋窩引流入上腔靜脈,同時乳腺內(nèi)側淋巴管穿過胸壁沿胸廓內(nèi)動脈走行,乳腺下部的淋巴管與同側腹壁上淋巴管有廣泛的吻合[4],術中在清掃淋巴組織時不可避免地會切斷這些淋巴管,若處理不徹底,則會形成淋巴漏。另外,術中使用電刀處理淋巴管斷端也是導致淋巴管漏的原因。單純依靠電刀的熱效應不能使其完全閉合,如不結扎,有可能造成術后淋巴漏。(2)減少創(chuàng)面滲液。創(chuàng)面滲液主要來源于手術創(chuàng)面的炎癥反應和脂肪組織的液化。脂肪液化對皮瓣壞死的影響通常較大,液化量取決于術中受到損傷的脂肪組織的多少。在使用電刀游離皮瓣時,熱效應是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電刀功率不宜過高。(3)嚴格止血。術中胸廓內(nèi)穿通支血管及腋靜脈下所有的血管分支,均應結扎或縫扎,其余出血點應電凝止血,縫合皮瓣切口前,應確保止血完全,以防皮瓣下積血積液。(4)加強術后引流。術后引流對于防止皮下積液起決定性作用。為了引流徹底,我們采用雙管引流方式,分別置于腋窩和胸大肌前,由下外側皮瓣偏后引出,縫合切口前盡可能將皮瓣擠壓、復位于腋窩內(nèi)及其他部位,以減少皮瓣與胸肌之間的間隙。術后加強引流管的護理,防止其折疊、受壓和血塊堵塞,保證負壓引流通暢。
2.1.4減輕皮瓣張力皮瓣張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皮瓣的血運。皮瓣張力過大時,其中的小靜脈受牽拉變細、閉合,導致皮瓣血液循環(huán)障礙,易發(fā)生壞死。我們對于皮瓣縫合后張力過大者,采用尖頭手術刀在皮瓣上做錯層階梯狀小切口多個,每個約0.5 cm長,如此既可減少皮瓣張力,又有利于引流。
術后嚴密觀察皮瓣血運,如發(fā)現(xiàn)有血供不足現(xiàn)象時,應及時給予擴血管及改善微循環(huán)藥物,如丹參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如皮瓣完全壞死,壞死面在5 cm2以內(nèi)者,需每天換藥2~3次,用3%氯化鈉溶液或生理鹽水進行創(chuàng)面濕敷,同時外敷慶大霉素,待肉芽組織新鮮后予以外敷消炎生肌膏直至創(chuàng)面愈合。5 cm2以上者用上述方法換藥至有新鮮肉芽組織生長后予以“郵票植皮法”植薄皮,可痊愈。
參考文獻:
[1]陳國林. 王鳳軍. 乳癌根治術皮瓣壞死的預防[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4):228.
[2]董立國, 蒲永東, 何建苗, 等. 乳腺癌根治性手術后皮瓣壞死的防治[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07, 16(11):1093-1095.
[3]趙凱華, 胡亦欽, 俞喬, 等. 乳腺癌術后皮下積液的影響因素探討[J]. 中國腫瘤外科雜志, 2011, 3(1): 17-19.
[4]張學東, 王新杰. 乳癌術后皮瓣壞死的病因及防治[J].中國臨床醫(yī)生, 2004, 32 (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