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鹽湖律師事務所
長期以來,刑訊逼供行為的屢禁不止,在司法實踐中造成了嚴重危害。能否有效地遏制刑訊逼供行為,成為影響我國刑事司法文明的重要因素?;谝陨险J識,結(jié)合我國法律和司法實踐,就如何遏制刑訊逼供提出粗淺的看法。
一、刑訊逼供的概念與特征
(一)刑訊逼供的概念
刑訊逼供,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追訴者對被追訴者進行訊問時采用肉刑、變相肉刑或精神折磨等方法逼取其供認犯罪的行為。其中,“追訴者”是在偵查中承辦案件的人員,是指公安機關(guān)、國家安全機關(guān)、人民檢察院、監(jiān)獄中獄偵科的偵查人員和軍隊保衛(wèi)部門辦案的偵查員;“被追訴者”,是指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叭庑獭?,是指對被追訴者的肉體進行摧殘或傷害,如毆打、夾指、捆綁、吊起、用警棍電擊等;“變相肉刑”,是指罰站、罰跑、罰凍、罰曬、罰餓等;“精神折磨”,是指用藥劑催眠、不讓睡眠、搞車輪戰(zhàn)等;“逼取”,是指逼迫和獲?。弧肮┱J”,是指供述和承認。
(二)刑訊逼供的特征
1.刑訊逼供主體的特殊性,即司法工作人員。刑訊逼供是行為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利用職權(quán)進行的一種犯罪活動,構(gòu)成這種主體要件的只能是有權(quán)辦理刑事案件的司法人員。
2.刑訊逼供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公民的人身權(quán)利和國家司法機關(guān)的正常活動。
3.刑訊逼供主觀上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逼迫供認犯罪的行為。
4.刑訊逼供客觀上表現(xiàn)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變相肉刑逼迫供認犯罪的行為。
5.刑訊逼供的對象是司法者認為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二、刑訊逼供產(chǎn)生的原因
(一)思想原因
封建社會實行糾問式訴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先入為主的推定為有罪,這是刑訊逼供得以產(chǎn)生的思想根源,也是刑訊逼供至今仍然難以禁絕的主要原因。在刑訊逼供中,具體辦案的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和審判人員對有些案件情況的認識和推定產(chǎn)生先入為主的認識。而當辦案人員在收集不到其他證據(jù)可供查明案件真相的時候,往往憑著個人的認識和判斷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符合自己已判斷的供述。當其不能如愿以償?shù)臅r候,就會認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老實”,并容易不由自主地進行程度不同的刑訊逼供。
(二)制度原因
我國一直不承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權(quán)?!缎淌略V訟法》第93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對于偵查人員的詢問,應當如實回答。這一“如實回答”的法定義務,就使犯罪嫌疑人喪失了沉默的權(quán)利,同時也給了偵查人員強迫犯罪嫌疑人自證其罪的權(quán)力。痛恨犯罪人是人們的普遍心理,不打不招是犯罪嫌疑人的普遍做法,只要有一線希望,絕大數(shù)的犯罪分子都不會主動放棄逃避法律制裁的希望。這樣,當犯罪嫌疑人不回答或回答的內(nèi)容不符合偵查人員心目中的標準時,就認為犯罪嫌疑人在抵賴,于是為獲取口供偵查人員難免會動手或者動用具械,刑訊逼供就這樣發(fā)生了。
(三)現(xiàn)實原因
1.司法工作人員的素質(zhì)偏低。司法工作人員的素質(zhì)高低直接決定著辦案的質(zhì)量。司法人員素質(zhì)較低是目前刑訊逼供存在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個別偵查人員欠缺基本的法律素養(yǎng),在辦案時,重口供、輕證據(jù),重結(jié)果、輕程序。某些偵查人員過于偏愛犯罪嫌疑人的口供,這種口供情結(jié),助長了刑訊逼供行為的實施。司法工作人員對口供的偏愛顯然不能提高辦案的質(zhì)量,并且會導致自身的懶惰。
2.刑訊逼供處罰不力。雖然我國刑法已將刑訊逼供作為犯罪加以規(guī)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對刑訊逼供的查處卻很少,即使不得不進行查處,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許多單位的領(lǐng)導往往會認為刑訊逼供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而不是為了謀取個人的私利,處罰太嚴會挫傷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等等。
三、刑訊逼供的危害
刑訊逼供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國家的刑事訴訟制度、對犯罪嫌疑人、對社會公眾都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危害,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刑訊逼供極易造成冤假錯案
刑訊逼供造成的后果往往使一些人被屈打成招,從而形成冤案,放縱了真正的犯罪者,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損害了司法機關(guān)的形象,損傷了法律的權(quán)威和嚴肅性。
(二)刑訊逼供嚴重侵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傷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格尊嚴
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拷打,其基本人格尊嚴、意志自由和隱私權(quán)都被侵犯和剝奪,不但侵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同時也給當事人的家庭帶來了難以彌補的傷害。
(三)刑訊逼供損害正當程序的價值目標
司法公正不僅要通過結(jié)果實現(xiàn),更要通過訴訟本身實現(xiàn),一個根據(jù)刑訊逼供而獲得的證據(jù)所作出的裁判結(jié)果,以違法治違法,即使結(jié)果符合客觀真實,社會公眾也會對司法的公正性產(chǎn)生J懷疑。
(四)刑訊逼供直接違反了我國法律以事實為根據(jù),依法律為準繩的司法原則
因為在刑訊之下,最終決定一個人是否有罪的不是事實和法律,而是被刑訊者筋骨的承受力和皮肉的敏感度。
(五)刑訊逼供還會造成人們對執(zhí)行司法制度的對抗心理
這是因為刑訊逼供是以一種犯罪來對抗另一種犯罪,違反了程序理性原則,損害了人們對司法程序正義功能的預期。
三、刑訊逼供行為的應對措施
如何從根本上預防和制止刑訊逼供行為的發(fā)生,各級司法機關(guān)必須多策并舉,實行綜合治理。
(一)轉(zhuǎn)變司法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消除實踐中對刑訊逼供的錯誤認識
這就要求司法工作者端正執(zhí)法態(tài)度、更新執(zhí)法理念,革除錯誤的執(zhí)法思想。要使司法工作人員認識到,從查清案件實體真實情況來看,刑訊逼供并不是促使犯罪分子如實交代罪行的最佳手段,反而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會引起被追訴者的對抗心理,從而拒絕如實交代。因此,司法工作人員要轉(zhuǎn)變思想觀念,消除對刑訊逼供的錯誤認識。
(二)提高偵查機關(guān)辦案人員的綜合素質(zhì)
辦案人員特別是偵查機關(guān)的負責人應切實轉(zhuǎn)變刑事訴訟的價值觀念,正確理解公正與效率的關(guān)系,充分認識到辦案的高效率應以公正為首要前提。同時,要牢固樹立程序法治觀念和無罪推定思想,充分認識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是刑事訴訟的主體,在偵查中特別是訊問中應注意保護他們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quán)益,防止刑訊逼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三)加強相關(guān)法律制度建設,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權(quán)
提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主體地位,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權(quán)。沉默權(quán)的確立必將大大地提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地位,公安機關(guān)和檢察機關(guān)在訊問當事人的時候不能強迫他說話,因此就沒有理由再采取逼供的方式。
(四)建立健全對司法人員刑訊逼供行為的法律追究制度
對于被控涉嫌刑訊逼供的案件,應依法審判,從而形成一種刑罰威懾;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指控被刑訊逼供的,可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制度;落實對刑訊逼供人的行政責任追究;嚴格執(zhí)行刑訊逼供的賠償制度,并由國家負責對行為責任人的追償制度,并由國家負責對行為責任人的追究。通過對有關(guān)責任人的處罰,以收到良好的威懾作用。
綜上所述,嚴禁刑訊逼供,任重道遠。為了遏制刑訊逼供,筆者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認真研究,認為必須轉(zhuǎn)變司法工作人員思想,提高司法工作人員素質(zhì),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權(quán),加強對執(zhí)法人員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來遏制刑訊逼供。我們堅信,在“依法治國”方略的指引下,通過各級司法機關(guān)以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做好上述四個方面的工作,刑訊逼供這一頑疾必將根除。參考文獻
[1]樊崇義.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318—319
[2]周國均著.偵查程序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52-53.
[3][意]貝卡利亞著,黃風譯.論犯罪與刑罰.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33.
[4]樊崇義主編.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綜述與評價.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231.
[5][意]貝卡利亞著,黃風譯.論犯罪與刑罰.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36.
[6]陳光中主編.沉默權(quán)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6:320.
[7][意]貝卡利亞著,黃風譯.論犯罪與刑罰.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