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
某某縣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2017年3月份,陳某某、張某某、朱某某(代號“光頭財”,另案處理)等人在印度尼西亞組織犯罪團伙“B公司”,通過撥打電話方式,冒充司法機關等國家工作人員以核實被害人資金來源為名,讓被害人把資金轉入所謂的“安全資金賬戶”實施詐騙。該B公司于2017年6月10日左右解散,部分人員到印度尼西亞三寶壟另外一個犯罪團伙“A公司”,繼續(xù)從事電信詐騙活動,該公司于2017年6月29日解散。被告人吳某某、劉某某等十二人于2017年3月份至5月先后加入該犯罪團伙,從事電腦手工作或者一線、二線工作,每天撥打電話50個至100個左右不等。各被告人共同在該犯罪團伙期間,合計撥打電話達5000人次以上。
各被告人參與期間具體的詐騙金額如下:
2017年5月11日至6月9日,被告人吳某某、劉某某、鄧某某、陳某某、羅某某參與該犯罪團伙以上述方法實施詐騙,期間詐騙團伙共騙得被害人龍某某、毛某等29名被害人合計人民幣1711686元。
2017年5月21日至6月9日,被告人劉某某、卿某某參與該犯罪團伙以上述方法實施詐騙,期間詐騙團伙共騙得被害人龍某某、毛某等26名被害人合計人民幣863362元。
2017年5月13日至6月9日,被告人胡某某、袁某某、肖某某參與該犯罪團伙以上述方法實施詐騙,期間詐騙團伙共騙得被害人龍某某、毛某等28名被害人合計人民幣1144574元。
2017年5月24日至6月9日,被告人何某、周某某參與該犯罪團伙以上述方法實施詐騙,期間詐騙團伙共騙得被害人龍某某、趙某某等24名被害人合計人民幣635094元。
2018年3月23日,被告人羅某某、肖某某的家屬分別向本院上繳退賠款人民幣5萬元。
部分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對指控的事實及罪名均無異議,部分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認為應按被告人個人實際詐騙的金額、個人實際撥打電話的次數(shù)來認定被告人的犯罪情節(jié),另提出本案部分被告人系脅從犯。
二、審判
某某縣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根據(jù)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多人共同實施電信網(wǎng)絡詐騙的,被告人應當對其參與期間該詐騙團伙實施的全部詐騙行為承擔責任。本案中,各被告人先后加入陳某某等人的B公司、A公司實施電信詐騙,均應對其參與期間該詐騙團伙詐騙所得全部金額以及撥打的全部詐騙電話承擔責任,故對被告人何某及被告人劉某某、鄧某、陳某某、劉某某、胡某某、袁某某、何某、周某某、羅某某的辯護人提出應按各被告人實際撥打電話詐騙到的金額或者撥打的電話次數(shù)來認定的意見,理由不當,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各被告人撥打詐騙電話人次問題:根據(jù)各被告人的在卷供述及庭前會議中控辯雙方達成一致的意見如下:被告人劉某某共撥打電話59天,每天撥打電話100個左右;被告人鄧某共撥打電話89天,每天撥打電話50個左右;被告人陳某某共撥打電話42天,每天撥打電話分別為150個左右;被告人胡某某共撥打電話38天,每天撥打電話分別為100個左右;被告人袁某某共撥打電話36天,每天撥打電話50個左右;被告人何某、周某某分別撥打電話29天、27天,每天撥打電話均為100個左右;被告人羅某某、肖某某分別撥打電話41天、33天,每天撥打電話均為100個左右。結合各被告人的出入境時間、放假、搬家、打掃等因素,綜合就低認定各被告人共同撥打電話天數(shù)為20天以上,共同撥打電話人次為5000人次以上。
被告人吳某某、劉某某等十二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信網(wǎng)絡技術手段,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公訴機關指控各被告人的罪名成立。各被告人參與詐騙的數(shù)額特別巨大,依法應當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各被告人冒充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在境外實施電信網(wǎng)絡詐騙犯罪,應酌情從重處罰。鑒于各被告人系受他人雇傭、指使實施犯罪,所得報酬相對較少,在共同犯罪中層級較低,均系從犯,依法應當減輕處罰。各被告人歸案后,認罪態(tài)度較好,可酌情從輕處罰;被告人羅某某、肖某某家屬已分別向本院上繳了5萬退賠款,可酌情從輕處罰??紤]到被告人羅某某與被告人陳某某,被告人肖某某與被告人袁某某分別為夫妻關系,結合其家庭特殊情況,且二被告人均有悔罪表現(xiàn),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宣告緩刑對其所居住社區(qū)沒有重大不良影響,依法可以對被告人羅某某、肖某某宣告緩刑。各被告人及其辯護人以上述同樣理由要求對各被告人減輕處罰的意見,理由正當,本院予以采納。對于各被害人的經(jīng)濟損失,應當責令各被告人繼續(xù)予以退賠。
另外,本案中并無直接證據(jù)證明各被告人的同案犯對各被告人有過脅迫行為,故對于被告人袁某某及被告人劉某某、胡某某、袁某某、羅某某的辯護人提出四被告人系脅從犯的意見,缺乏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關于被告人袁某某及其辯護人提出被告人袁某某有立功表現(xiàn)的意見,根據(jù)公安機關出具的《情況說明》,當時被告人袁某某提供的手機定位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家KTV,并沒有協(xié)助公安機關抓獲同案犯,不屬立功,故對該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等規(guī)定,對被告人吳某某、劉某某等十人分別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六個月至四年六個月不等的刑期,并處罰金;對被告人羅某某、肖某某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并責令各被告人共同退賠各被害人的經(jīng)濟損失。
本案宣判后,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后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三、評析
由于本案被告人多達12人且多名被告人不認罪,證據(jù)繁多,公訴機關關于各被告人詐騙金額的指控又比較籠統(tǒng),為節(jié)約庭審時間,在庭前了解掌握各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辯護意見后,經(jīng)辦人決定于2018年3月5日召開庭前會議,提前三天書面通知公訴人、12個被告人及12個辯護人參加庭前會議。
(一)通過庭前會議,提高了庭審效率
首先,在庭前會議中核對了12個被告人的身份情況,節(jié)約了庭審時核對被告人身份的時間。
其次,詢問了各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對本案的管轄、回避等程序性問題有無異議,防止各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在庭審中對上述程序性事項提出異議,影響庭審的進行。
最后,通過詢問各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有無新證據(jù)提交,有無立功、自首情況,偵查人員有無刑訊逼供或誘供等非法取證的行為。其中被告人袁某某提出有立功的事實,故對其立功情況進行了初步調(diào)查,并在庭前會議中當即要求公訴人在開庭前就被告人袁某某有無立功情況補充提供相應的證據(jù)。防止庭審中因被告人或辯護人提出有上述情況需要進一步補充證據(jù)而導致案件不能當庭審判。
(二)通過庭前會議,確定本案的基本事實
首先,通過證據(jù)展示,主要對各被害人的陳述、證人證言、《SKYPE聊天記錄》等證據(jù)進行了展示,對于各被害人的被騙事實予以確認。
其次,通過詢問各被告人,確定12個被告人參與詐騙團伙的時間段、每天撥打電話的個數(shù)、撥打電話的天數(shù)及參與期間的犯罪金額問題。由于12名被告人參與詐騙團伙的時間有先后,且有些人中途離開,而認定各被告人詐騙金額是按每個被告人參與時間詐騙團伙所詐騙得來的數(shù)額來定的,認定打電話的個數(shù)是按各被告人在共同時間內(nèi)撥打電話次數(shù)的總和,故本次庭前會議的一個重中之重就是查明各被告人各自參與詐騙的時間段問題、參與期間詐騙的金額及打電話的天數(shù)、個數(shù)問題。通過詢問各被告人本人及其同案犯,在庭前會議中即確定各被告人參與犯罪團伙的時間段、參與的犯罪金額、打電話天數(shù)及每天打電話個數(shù)。再結合各被告人的出入境時間、放假、搬家、打掃等因素,綜合就低認定各被告人共同撥打電話天數(shù)為20天以上。
(三)通過庭前會議,了解案件的主要爭議
在庭前會議中,通過詢問各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對起訴書指控的事實及罪名有無異議,了解到各被告人及辯護人對本案的主要辯護意見,即被告人吳某某、劉某某等9名被告人均自愿認罪,被告人劉某某對犯罪事實及罪名沒有意見,提出171余萬元與自己無關,被告人何某對罪名及次數(shù)沒有意見,對金額有意見,認為應按個人所實施的金額認定,五個辯護人對起訴書及追加起訴書的犯罪事實及罪名沒有意見,另外七個辯護人主要提出應按被告人個人所實施的實際詐騙次數(shù)、金額及撥打電話電話個數(shù)來認定。據(jù)此明確了本案的爭議焦點,即各被告人是否應對參與期間該詐騙團伙實施的全部詐騙行為承擔責任。如此,在庭審時集中圍繞爭議焦點進行法庭辯論,對其他無爭議的事實進行簡單的舉證、質證,促使庭審繁簡得當,高效進行。
四、結語
相較于開庭而言,庭前會議顯得不那么嚴肅,氛圍比較寬松,效率更高。且由于在庭前會議中已經(jīng)確定了一部分事實,明確了控辯雙方爭議的焦點,知道了哪些事實的證據(jù)充分與否,有利于公訴機關及時地補充證據(jù),也有利于在庭審中把握焦點,直奔主題,對沒異議的事實就不再開展法庭調(diào)查,只是進行簡單的舉證,對有異議的事實部分則進行重點的調(diào)查、舉證、辯論,節(jié)省了庭審時間,提高了庭審效率。
作者簡介:林桂燕,浙江省天臺縣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