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超群,王建偉,奚家勤,楊立均,姜均停
1.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鄭州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楓楊街2號450001
2.河南省駐馬店市煙草公司,河南省駐馬店市中華路932號463000
3.河南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駐馬店卷煙廠,河南省駐馬店市南海路1號463000
焦甜感程度是評價濃香型煙葉口感特色的重要指標,目前對煙葉焦甜感程度的評價方法主要為感官鑒定,這種評價方法易受評吸人員、環(huán)境、組織形式等因素的影響,且費時費力、難以對大量樣品做出快速評價[1-3]。祖朝龍等[4]的研究結果表明,土壤和煙葉中礦質元素的含量對煙葉焦甜感程度的影響較小,不是引起煙葉焦甜感程度差異的主要原因。李志等[5]的研究結果表明,砂壤土較粉砂土、水稻土煙葉焦甜感程度高。邱立友等[6]的研究結果表明,焦甜感程度較高的烤煙多集中于根際微生物量為350~380 mg/kg的中等肥力土壤上。李朝建等[7]通過對烤煙常規(guī)化學成分與吸味品質的相關性研究后認為,甜度與總糖、還原糖、糖堿比極顯著正相關。俞京等[8]通過對烤煙主要多酚與其感官質量的典型相關性研究后認為,新綠原酸、綠原酸與甜度極顯著正相關,蕓香苷、莨菪靈與甜度相關性不顯著。但以往相關研究多集中于烤煙煙葉栽培因素[4-6]與焦甜感程度關系或常規(guī)化學成分[7]、主要多酚[8]與甜度關系等方面,而在烤煙煙葉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關系方面的報道還很少。因此,以河南省駐馬店煙區(qū)的60個烤煙煙葉為材料,采用相關分析、逐步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研究了煙葉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的關系,旨在明確煙葉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的相關性,篩選出影響煙葉焦甜感程度的主要指標,為通過煙葉理化指標來表征、評價和預測焦甜感程度提供依據(jù)。
根據(jù)取樣點基本覆蓋駐馬店當年度主要植煙村的原則,于2009年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采集C3F等級煙葉樣品60個,每個樣品3.0 kg,樣品采集完畢后將其置于溫度(22±1)℃和相對濕度(60±5)%的環(huán)境中平衡水分48 h,備檢測分析和卷制評吸用。
物理性狀:厚度、葉面密度、平衡含水率、拉力、伸長率、填充值6項指標測定采用薛超群等[9-10]的方法。
常規(guī)化學成分:煙堿、總糖、還原糖、鉀、氯、淀粉、揮發(fā)性酸、揮發(fā)性堿、pH、石油醚提取物10項指標測定采用肖協(xié)忠等[11]的方法。
香味前體物:多酚(新綠原酸、咖啡奎尼酸、綠原酸、莨菪亭、蕓香苷、山奈酚糖苷)和類胡蘿卜素(葉黃素、β-胡蘿卜素)8項指標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12]。
香味物質:①香味物質的提?。翰捎猛瑫r蒸餾萃取法[13]。稱取煙樣20.0 g置于1000 mL平底燒瓶中,加入350 mL蒸餾水,90 g氯化鈉,然后向100 mL平底燒瓶中加入45 mL二氯甲烷,待蒸餾水沸騰后進行同時蒸餾萃取2 h,向實驗所得的二氯甲烷萃取相中加入9 g無水硫酸鈉,并干燥過夜。將干燥后的萃取液轉移至濃縮瓶中65℃濃縮至1 mL,加入10 μL內標乙酸苯乙酯,即為GC/MS分析液。②香味物質的測定:采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聯(lián)用儀測定[13]。氣相色譜儀為AT-7890A型,質譜儀為AT-5975C型。GC條件:毛細管柱為HP-ULTRA2(50 m×0.2 mm,0.33 μm);進樣口溫度280℃;分流比10∶1;進樣量1.0 μL;升溫程序:60℃MS條件:離子源溫度230℃;四極桿溫度150℃,選擇離子檢測。香味物質定性:由GC/MS鑒定結果和Wiley庫檢索定性。香味物質定量:采用內標法定量。檢測的24項指標分別為:糠醛、糠醇、5-甲基糠醛、苯甲醛、6-甲基-5-庚烯-2-酮、苯甲醇、苯乙醛、芳樟醇、β-苯乙醇、異佛爾酮、氧化異佛爾酮、β-大馬酮、β-二氫大馬酮、金合歡基丙酮、香葉基丙酮、β-紫羅蘭酮、2-乙酰呋喃、茄酮、二氫獼猴桃內酯、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6,10,14-三甲基-2-十五酮。
焦甜感程度:參照煙草及煙草制品感官評價方法(YC/T 138—1998),由鄭州煙草研究院評吸委員會10位評委進行焦甜感程度感官評價。評分標準(分)為:焦甜感程度明顯(100~76);焦甜感程度較明顯(75~51);焦甜感程度較不明顯(50~26);焦甜感程度不明顯(25~1)。
利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對檢測評價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統(tǒng)計、相關分析和逐步回歸分析[14-16]。
烤煙煙葉的48項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的統(tǒng)計特征值見表1。根據(jù)變異程度的劃分標準[17]:變異系數(shù)>100%為強變異性,變異系數(shù)10%~100%為中等變異性,變異系數(shù)<10%為弱變異性,煙葉pH、填充值、平衡含水率為弱變異性,其他指標均屬中等強度變異,其中以5-甲基糠醛、糠醇、氯、苯乙醛、巨豆三烯酮C含量的變異較大。
由表2可知,煙葉葉面密度、煙堿、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與焦甜感程度顯著正相關,厚度、揮發(fā)性堿、山奈酚糖苷、糠醛、糠醇、5-甲基糠醛與焦甜感程度極顯著正相關,還原糖、芳樟醇、金合歡基丙酮、香葉基丙酮、β-紫羅蘭酮、2-乙酰呋喃、二氫獼猴桃內酯與焦甜感程度極顯著負相關,其他煙葉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相關性不顯著。根據(jù)相關程度的劃分標準[18]:|相關系數(shù)|≥0.8為高度相關,0.8>|相關系數(shù)|≥0.4為中度相關,|相關系數(shù)|<0.4為弱相關,2-乙酰呋喃與焦甜感程度高度相關,糠醛、糠醇、香葉基丙酮、山奈酚糖苷、5-甲基糠醛、金合歡基丙酮、芳樟醇與焦甜感程度中度相關,其他40項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弱相關。
表1 烤煙煙葉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的統(tǒng)計特征值
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是一種應用廣泛、側重于考察多個自變量與一個依變量關系的數(shù)量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最優(yōu)”回歸模型,剔除了對依變量無顯著影響的自變量,僅保留對依變量有顯著影響的自變量,篩選出影響依變量的主要自變量[14-16]。
表2 烤煙煙葉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的單相關系數(shù)
以48項煙葉理化指標為自變量,以焦甜感程度為依變量,通過逐步回歸分析(見表3)獲得的回歸模型為:
Y焦甜感程度=36.491-0.585 X2-乙酰呋喃-0.167 X香葉基丙酮+0.877 X糠醛-3.029 X5-甲基糠醛(R2=0.899,n=60)
式中:糠醛、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香葉基丙酮的單位為μg/g,焦甜感程度的單位為分。
從表3和表4來看,所建立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達極顯著水平;入選自變量的回歸系數(shù)均達顯著水平或極顯著水平;殘差診斷的Durbin-Waston統(tǒng)計量d=1.187,接近于2,表示殘差相互獨立。上述回歸模型可靠性診斷結果說明,建立的焦甜感程度回歸模型可靠性較高。
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3,4)表明,糠醛、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香葉基丙酮綜合影響煙葉焦甜感程度,并與煙葉焦甜感程度存在極顯著回歸關系。在所考察的48項理化指標中,糠醛、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香葉基丙酮4個香味物質指標共同決定了煙葉焦甜感程度變化的89.9%(決定系數(shù)R2=0.899)。
表3 烤煙煙葉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回歸模型的系數(shù)
表4 烤煙煙葉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的回歸模型分析
(1)烤煙煙葉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的相關分析結果,煙葉葉面密度、煙堿、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與焦甜感程度顯著正相關,厚度、揮發(fā)性堿、山奈酚糖苷、糠醛、糠醇、5-甲基糠醛與焦甜感程度極顯著正相關,還原糖、芳樟醇、金合歡基丙酮、香葉基丙酮、β-紫羅蘭酮、2-乙酰呋喃、二氫獼猴桃內酯與焦甜感程度極顯著負相關。2-乙酰呋喃與焦甜感程度高度相關,糠醛、糠醇、香葉基丙酮、山奈酚糖苷、5-甲基糠醛、金合歡基丙酮、芳樟醇與焦甜感程度中度相關。本試驗中“煙葉鉀、氯、蕓香苷與焦甜感程度相關性不顯著”研究結果與李朝建、俞京等[7-8]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2)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糠醛、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香葉基丙酮與煙葉焦甜感程度存在極顯著回歸關系,共同決定了煙葉焦甜感程度變化的89.9%。同時建立了基于糠醛、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香葉基丙酮4個香味物質指標與煙葉焦甜感程度的回歸模型,經診斷可靠性較高。在應用時,可以把煙葉的糠醛、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香葉基丙酮含量代入回歸模型,來獲取煙葉焦甜感程度的得分,用于煙葉焦甜感程度的評價和預測。
(3)綜合烤煙煙葉理化指標與焦甜感程度的相關分析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在所考察的48項理化指標中,糠醛、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香葉基丙酮是影響煙葉焦甜感程度的主要指標,均與煙葉焦甜感程度極顯著中度以上相關。其中糠醛、5-甲基糠醛均賦予煙氣甜的特征,2-乙酰呋喃賦予煙氣清香型風格,香葉基丙酮具有增加煙氣青味作用[13,18]。因此,糠醛、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香葉基丙酮4個香味物質指標可用于煙葉焦甜感程度的表征、評價和預測。
[1]唐遠駒.試論特色煙葉的形成與開發(fā)[J].中國煙草科學,2004,25(1):l0-13.
[2]唐遠駒.煙葉風格特色的定位[J].中國煙草科學,2008,29(3):1-5.
[3]武怡,張虹,趙震毅,等.中式卷煙風格特征感官評價方法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煙草,2008(2):69-71.
[4]祖朝龍,季學軍,馬稱心,等.皖南土壤和煙葉中礦質元素含量與煙葉焦甜香特色風格的關系[J].土壤,2010,42(1):26-32.
[5]李志,史宏志,劉國順,等.土壤質地對皖南烤后煙葉中性香氣成分含量及焦甜香風格的影響[J].中國煙草學報,2010,16(2):6-10.
[6]邱立友,祖朝龍,楊超,等.皖南烤煙根際微生物與焦甜香特色風格形成的關系[J].土壤,2010,42(1):45-52.
[7]李朝建,李曉剛.烤煙主要化學成分與吸味品質的相關性[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5(3):252-256.[8]俞京,章平泉,龔珍林,等.烤煙主要多酚與其感官質量的典型相關性[J].煙草科技,2010(1):37-39,43.
[9]薛超群,尹啟生,王廣山,等.烤煙煙葉物理特性的變化及其與評吸質量的關系[J].煙草科技,2008(7):52-55.
[10]吉書文,騰兆波.煙草物理檢測[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11]肖協(xié)忠,李德臣,郭承芳,等.煙草化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1997.
[12]過偉民,張駿,劉陽,等.烤煙質體色素及多酚與外觀質量關系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9,15(2):33-40.
[13]謝劍平,趙明月,吳鳴.白肋煙重要香味物質組成的研究[J].煙草科技,2002(10):3-16.
[14]蘇金明,傅榮華,周建斌,等.統(tǒng)計軟件SPSS for Windows實用指南[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0.
[15]何曉群.現(xiàn)代統(tǒng)計分析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6]王蘇斌,鄭海淘,邵謙謙.SPSS統(tǒng)計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17]張淑娟,何勇,方慧.基于GPS和GIS的田間土壤特性空間變異性的研究[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3,19(2):39-44.
[18]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中國煙草栽培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