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濟哲,學者,作家,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走近黑色世界》《舊曲新歌》《清唱》《風從天上來》等作品集。作品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改革開放30年散文選》等。作品多次獲獎,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介紹到英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
甲
既是相約去看,望各位好家、方家攜《論語》而去。夫子的弟子們難得相約去踏春戲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他們沒有相約去看甲骨文,是因為孔夫子沒有見過甲骨文??追蜃邮侵袊糯鷰浊陙淼膫ゴ笫フ苤?,“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追蜃記]能見識中國古代文明的代表甲骨文實不能不說是憾事。兩千五百多年過去了,我們相約去看吧。
甲骨文,何謂甲骨文?甲為龜甲,骨為牛骨??淘邶敿?、牛骨之上的文字為甲骨文。甲骨文一般都是用青銅刀或碧玉刀直接刻在甲骨之上,有的是先用墨或朱寫上,然后再刻,有的不寫直接刻,也有只寫未刻的。
甲骨文的起源應很早,它并不是誰在哪一天突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歷史成然。相傳伏羲曾在黃河邊行走,突然看見河中浮出一巨龜,龜背上有奇文,這應是甲骨文的起源,伏羲受啟發(fā)才發(fā)明了易經(jīng)。易經(jīng)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巨大深遠,受它影響占卜的卜辭發(fā)生了科學的變化。易經(jīng)八卦開頭是乾卦、坤卦。乾卦:六個連線;坤卦:六個斷線。乾卦:天行健;坤卦:地勢坤。四大國學家之首的梁啟超先生在清華大學講學時是命題報告:“君子”。梁先生講: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于狂瀾,作中流之砥柱。梁先生在講課中就引用了乾卦和坤卦,他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于是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甲骨文的形成是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很厚重的人文和文化背景,很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很悠久的歲月積存,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這是一種文明的必然也是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探尋文明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是跳不過甲骨文階段的,很可能從甲骨文階段發(fā)力的。
甲骨文從1899年發(fā)現(xiàn)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可真正的系統(tǒng)研究不過幾十年,但研究不止,發(fā)現(xiàn)不止。越研究,越探索,越深入,越覺得它博大精深,深邃不可測,越覺得那遙如天際的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和第二個王朝商王朝的面紗僅僅掀起一角,那中華民族祖先智慧和文明結晶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和歷史的傳說。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甚至再往前推幾百年,中國已有文明社會的萌芽,新石器時期的推衍很可能比我們現(xiàn)在得出的結論還要往前。夏信妖,商尚神,周崇禮。甲骨文應始于夏,在商中后期盛行。甲骨文主要記載的是國家大事,王朝大事,君王大事。信妖也罷,拜神也罷,尚鬼也好,崇禮也好,都離不開占卜。夏商兩朝巫師的地位是很高的,作用是很大的,他可能僅僅次于君王。甲骨文就是記載占卜,記載問天問神的占卜之辭。有些像我們現(xiàn)在的“年鑒”、“大事記”。它記錄下王的出行大典;記錄下國之農(nóng)業(yè)、牧業(yè)、馴養(yǎng)業(yè)以及田獵、貨幣、宗法、交易、奴隸、祭祀;記錄下戰(zhàn)爭、軍隊、勝利、俘獲;記錄下天災、自然現(xiàn)象以及占卜是如何解釋它們的等等。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甲骨文實際是中國史前的一部“史記”,它把那些遙不可及,只留傳下濃厚神話色彩的先人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現(xiàn)給當今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講,怎樣評價甲骨文都不算過分。
甲骨作為甲骨文的載體也不是不變和唯一的,已發(fā)現(xiàn)的還有象骨、鹿骨、虎骨甚至是人頭蓋骨,在這些骨頭上都刻有文字。
甲骨文用的甲骨一般有多大?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長45 cm,寬35 cm,比北京晚報的一個版還要大一些;最小的長27cm,寬11 cm,像一本書那么大;一般普通的應是像我們雜志那么大,長28 cm,寬20 cm。大的一般都是龜?shù)母辜?,因其背甲一般是一分為二用的?br/> 甲骨文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的出現(xiàn)大致在公元前十七世紀商朝的前中期,根據(jù)文字形成的規(guī)律,還應該再往前推至夏朝,甲骨文在夏商時期,是一種國家文字,是有專有權和使用權的。它僅局限于記錄當時的國之大事,有專人負責,專人記載。但它后來失傳了,失蹤了,消失了。這也不足為怪,不用說遠在幾千年前,僅僅在一百多年前,滿文作為清王朝的國語、官方用語在全中國通用,但也就僅僅過去了一百多年,滿文幾乎失傳了,乃至消失。至今在這個世界上能言能聽能寫能懂能真正掌握滿文的不會超過三個人,且都是八九十歲的滿族老學人。這就是現(xiàn)實。一種文字、語言的產(chǎn)生可能是無聲無息的。在無聲無息中產(chǎn)生,也會在無聲無息中消失,甲骨文亦然。不幸之大幸是它在偶然中又被人發(fā)現(xiàn),再現(xiàn)人世。是必然中的偶然,還是偶然中的必然?現(xiàn)在也見仁見智。甲骨文逐漸為金文取代,商周很多青銅器上都鑄有金文。到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天下后在全國推行秦小篆。學術界也有這種說法,稱金文為周文,小篆為秦文。中國文字的發(fā)展脈絡應該是這樣: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這實際上也是中國文明社會發(fā)展的足跡。
文字載體也發(fā)生了根本變化,人類文明有了快速發(fā)展。人類不再需要把文字刻在甲骨之上,而是刻在竹簡、木簡之上。中國古代文明主要表現(xiàn)之一是以竹簡為書,在竹片上面刻上字用繩串起來即為書。從甲骨為文,變?yōu)橹衿瑸槲?,看得出其中的發(fā)展,秦始皇每天要看120斤重的竹簡,如果換成甲骨文,恐怕要裝幾十輛大車,一天看的奏文就要放幾屋子。古埃及是以紙草為書,是埃及人發(fā)明的,幼發(fā)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兩河”文化的發(fā)展可能要早于我們的黃河文化。但紙草這種植物中國沒有,我想很可能是像中國的樺樹皮。再以后兩漢時期中國發(fā)明了帛,在麻織、絲織物上書寫,到東漢末年發(fā)明了造紙術。在魏晉南北朝時,簡、帛就完全退出了書寫。歐洲那個時代公元二三世紀書寫《圣經(jīng)》用的是羊皮,書寫一部《圣經(jīng)》大概需要三百張羊皮。這可能就是文明差異??脊诺陌l(fā)現(xiàn)使我們對中國文明的發(fā)展脈絡看得更清楚了。
乙
甲骨文被歷史的塵埃悄然掩埋。直到清末一個很偶然的機會,遇見一位慧眼識珠的高人,甲骨文才真正開始走出歷史的封存,向世界向中國證明了中國文明的起源和發(fā)展。
文明社會要具有三個“硬”條件:一是文字,二是冶煉技術,三是城市建設。達不到這三個條件就不能說進入了一個文明社會,很可能還在一個原始的、野蠻的、待文明開化的社會。外國人一直不承認中國文明社會會前推到公元前十幾世紀之前,中國人也認為在春秋、戰(zhàn)國之前已經(jīng)進入了文明社會的中國,應該也肯定會有一種文字,但那畢竟是推理,考古需要實物說話。
清光緒年間京城有位大學問家、金石家、歷史學家,此人叫王懿榮。王懿榮曾三任國子監(jiān)祭酒,掌管全國教育,相當于現(xiàn)在的教育部長。滿清王朝國子監(jiān)祭酒是配備一正一副兩職的,正職為滿族貴族,不理事,副職是漢族,主持工作。光緒24年,王懿榮又任京師團練大臣,這樣的兼職在中國歷史上也少見,他官銜并不高,是二品銜。光緒25年也就是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破北京城,慈禧和光緒倉惶西逃。王懿榮沒逃,他發(fā)出“吾義不可茍生”的長嘯,先吞金后投井,自殺殉國。王懿榮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不是因為他身兼“筆桿子”、“槍桿子”,也不是因為他不投降、不屈服八國聯(lián)軍壯烈殉國,而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如果不是出了個王懿榮,那么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還不知要推遲多少年。這種古老的文字也可能會在人們的苦藥汁中徹底消失了。
1899年,王懿榮生病,家人抓來中藥,王對著藥方查看抓來的中藥,發(fā)現(xiàn)藥中有一味“龍骨”,拿出一片一看,見有人為的劃痕。王懿榮不禁心中一動,急令仆人去中藥鋪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來,經(jīng)過認真研究,王懿榮認為這些刻在甲骨上的劃痕應是消失了三千多年的古文字——甲骨文。這個發(fā)現(xiàn)用“石破天驚”形容都不過分。王懿榮因此有甲骨文之父之稱。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李濟先生就把王懿榮稱為:中國古文字這個新學科的“達爾文”。王懿榮發(fā)現(xiàn)甲骨文對中國文明社會的發(fā)現(xiàn)來說有巨大的貢獻。雖然是偶然的,但由他發(fā)現(xiàn)似乎也是必然的。否則,我們極可能因病吃藥把甲骨文都吃光了。我們文明社會將被后移一千年甚至二千年,那就枉冤我們偉大的祖先了。
關于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學術界還有一種說法,最早發(fā)現(xiàn)在甲骨上有神秘刻痕的是一位河南的古董商人叫范濰卿,是他把這些奇怪的甲骨送到王懿榮府上的。由王懿榮研究出這是一種早于金文的已經(jīng)失傳的尚未被世人所認識的古老文字。因為在中藥鋪里賣的“龍骨”是要磨成粉末的,王懿榮不可能從藥鋪的一味中藥中發(fā)現(xiàn)整塊的“龍骨”。但對王懿榮是“甲骨文之父”的認識是一致的,他對中國文明社會發(fā)現(xiàn)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其實縱觀中外古今,古文字的發(fā)現(xiàn)很多都是帶有偶然性的。
比王懿榮發(fā)現(xiàn)甲骨文早整整100年,1799年古埃及文字的發(fā)現(xiàn),也是一個極偶然的機會:1799年拿破侖的部隊在埃及吃緊,部隊為防止英國軍隊的進攻,修筑戰(zhàn)壕時,挖出一個黑褐色的半截玄武巖石碑。士兵一看這段石碑挺特殊,它兩面有字,而且是兩種不同的文字,沒人能認識。擦拭這半截石碑的軍官是位讀過大學的知識分子,他知道這半截石碑絕不平常,它可能會向世界揭示一個偉大的秘密,就向上報告?!傲_塞塔碑”就這樣被發(fā)現(xiàn)了。因為它是在埃及羅塞塔發(fā)現(xiàn)的,故有此名。原來這通斷碑兩面有三種古文字。一種古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圣書體書寫的,就像中國的篆書。下面是古埃及的草書體,就像中國的行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是古埃及作為文明古國的歷史見證,為世人公認,也為世人苦惱,因為它不為人知,沒人能破譯。羅塞塔碑就像一本“密電碼”,使人類破譯了古埃及的古文字,因為在碑的另一面是古希臘文,這些對照的古希臘文字,人類是早已知曉的,這樣就破譯了古埃及文字,比中國人破譯甲骨文整整早了100年。后來法國軍隊戰(zhàn)敗,這塊有著重大歷史意義的斷碑被情報靈通的英國軍隊擄走,現(xiàn)存放在倫敦大英帝國博物館內(nèi),如有機會,可以一看。
1000年前在中國的西北有一個一度很強大的少數(shù)民族叫黨項族,建立了夏王朝史稱西夏。西夏國有一種很神秘的文字,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一樣,很神秘地消失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死在西夏興慶府的城墻外。西夏和北宋是同一年滅亡的,公元1127年對北宋和西夏都是災難之年,“靖康恥,猶未雪”,就是指這一年。不同的是西夏亡于元,北宋亡于金。以后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西夏文字的殘片,但無人能解,無人能識。西夏文字因此一度被稱為死亡文字。對西夏文字的認識也要感謝一通碑,這不是一通斷殘碑,而是一通完整的石碑,叫“感通塔碑”。
1804年回家閑住的一位清末史學家張澍,也是位考古學者,他的家鄉(xiāng)甘肅武威縣有一座寺院叫清應寺,他常去,發(fā)現(xiàn)有一亭子,亭子的四周皆被磚砌死。他很好奇,問寺中主持皆言數(shù)百年如此沒人敢動,他讓人打開,寺中人不肯,經(jīng)反復做工作,主持終于同意。打開以后未見妖魔鬼怪,亦未見奇觀異樣,只是在亭子的中央立一通碑。這通碑叫感通塔碑,是一塊詳細記載這個寺院在西夏王朝期間重修的銘記碑。關鍵是碑的正面刻著一種奇怪的文字,沒人能認識,這就是西夏文字,但碑的后面刻著相對應的漢文,于是這塊碑成了認識和破譯西夏文字的“密電碼”。張澍知道它的價值,立即整理,研究出版。想是西夏滅國后,寺中的主持冒違王命之險,把這通石碑保存下來的。
據(jù)我所知,中國的古代文字或稱歷史文字現(xiàn)在唯一還被稱為“死文字”的只有契丹文。契丹人建遼以后發(fā)明了自己的文字契丹文,我們一直在研究,現(xiàn)在還無人能破譯。遼之上都就在北京,西京在大同,但至今還沒有出現(xiàn)“偶然”的機會。
丙
王懿榮一共收集了1500塊甲骨文,商人們也知道甲骨文值錢了,有價值的甲骨文一塊已賣到一兩甚至二兩銀子。1900年王老先生先吞金后投井而亡后,他的兒子們不得不出售家中的甲骨文。王懿榮收藏的甲骨文面臨著災難。此時有一大學者、考古專家、金石專家,叫羅振玉,他把王懿榮收購的甲骨文全部買下,并繼續(xù)大量收集。甲骨文熱起來以后,不僅中國的方家收藏,連日本甚至歐洲的古董商文字專家也都忙著收集。當時中藥鋪的老板和進貨商都稱“龍骨”來自河南的湯陰,很多學者都紛紛趕往湯陰,包括羅振玉。研究甲骨文的大家紛至沓來,把甲骨文的研究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羅振玉的研究更深一步,他弄清楚了甲骨文的真正出處。經(jīng)過研究,他認為甲骨文的出土地應在殷都,在殷商的國都,而不會在湯陰。甲骨文出土地點的確定是甲骨文研究的重大突破,就甲骨文研究來說這應該是里程碑式的。羅振玉先生的建樹不可泯滅?,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無法知道羅先生是怎樣確定甲骨文的出土地點在河南安陽西北五里路的小屯村。一說是羅先生手持研究的結果直接詢問王懿榮曾經(jīng)抓過中藥的中藥鋪老板,我認為王懿榮抓中藥的中藥鋪應該是鶴年堂而不是達仁堂。我在拙文《殺人殺在菜市口》中專門描述過鶴年堂,因為達仁堂不在菜市口,王懿榮因病抓藥不可能舍近求遠。一說是羅先生親自查問古董商范濰卿。甲骨文的大量出土把甲骨文的研究推向了一個高峰,這才明確了甲骨文出土于殷墟。甲骨文又稱殷文、商文,把中國文明史至少向前推了一千多年,這是多么大的功勞??!以致于人們戲稱:殷墟不虛!隨著羅振玉先生率一行人去小屯村挖掘甲骨文,甲骨文的大規(guī)模發(fā)掘才開始。了解甲骨文,研究甲骨文都不能忘了羅振玉先生。老先生癡迷于對甲骨文的收集和研究,對甲骨文的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老先生曾說,他死后就埋在小屯村,伴隨著他的甲骨文的考證和研究事業(yè)??上?,老先生未能如愿,75歲客死旅順。
甲骨文的大量出土,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因為只有文字多了才能系統(tǒng)地研究,如果只有幾個單字就不可能深入研究,比如陶文,可能更早,但發(fā)現(xiàn)得太少了。我曾經(jīng)看過陶寺文化出土的扁壺陶片上有兩個文字,這兩個字都好認,一個是文化的文,一個是堯字,專家研究推測,堯指堯都平陽,今日之臨汾也。新石器時期人類活動的主要地點就在臨汾的襄汾一帶,現(xiàn)在還有襄汾的丁村人遺址。但陶文發(fā)現(xiàn)得太少了,不能作為一種文字來研究,很可惜。
還有一種說法說在王懿榮投井殉國以后,由劉鶚把王家留下的甲骨文全部收買下來。劉鄂的名氣不在甲骨文的研究上,而在他有一部在晚清文學史上能有一席之地的小說《老殘游記》,一般人不知道劉鶚先生還是考古專家、金石專家。劉鶚手中收集有一千多片甲骨文,他和他的朋友,也是他的親家——大名鼎鼎的羅振玉共同研究,于1903年編輯出版了《鐵云藏龜》,劉鶚的號為鐵云。他把1045片甲骨文都拓印到書上,有的還做了研究、解白,劉鶚認出了近50個甲骨文文字,如“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對甲骨文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提到對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研究還應該提及一位外國人。這位外國人在中國有一位名氣很大家喻戶曉的老鄉(xiāng)叫白求恩。此君亦為加拿大人,叫明義士,也是“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初來中國的目的是傳教。此君為傳教士,但愛好廣泛,學識淵博。1914年他就摸到了安陽殷墟的小屯村,開始大量收購甲骨文,以致附近出土的整坑的甲骨文都被這位老外買走了。連小屯村的孩子都認識他,知道他收購骨頭,見面都會問他,你要龍骨嗎?上面有字的!明義士幾乎成為專業(yè)的甲骨文收集家。當然他也有被騙的經(jīng)歷,安陽人也會作假,他收購的“甲骨文”時間一長就惡臭起來,顯然是新骨頭作假的甲骨文,因為甲骨文經(jīng)過幾千年歲月歷史,像玉質(zhì)石質(zhì)一樣怎么可能有味呢?但明義士也因此練就了一雙“金睛火眼”,以后再要騙他也不容易。明義士于1917年出版了《殷墟卜辭》。這是世上第一部甲骨文摹本著錄書。1928年他又完成了《殷墟卜辭后編》,共墨拓甲骨2819片。1933年他又完成了《甲骨研究》、1935年出版了《伯根氏舊藏之甲骨文字》。明義士被譽為“西方甲骨學研究第一人”。順便說一下明義士先生的中文漢字寫得非常漂亮,坦率地說可以稱得上是硬筆書法家,我們很多中國人包括高級知識分子都寫不過這位給自己起了一個很有意義的中國名字的加拿大人。令人敬佩的是明義士的甲骨文情操。他晚年生活很拮據(jù),甚至伸手向兒女借錢度日,但他從未出賣過一片甲骨文。他曾立文要把他收集存放在北京的甲骨文全部捐給齊魯大學。后來明義士的同事不知何種原因把他存放在天津的5000片甲骨文運回到加拿大多倫多。明義士聞訊后又租用倉庫把這些甲骨文先暫時放在車站的倉庫中,準備尋機再運回中國。1957年,明義士因心臟病病逝于加拿大多倫多,三年后,他存放在多倫多的5000多片甲骨文由他的妻子、兒子全部捐贈給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但明義士捐給中國的甲骨文多達30922片。明義士不朽!他為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和中國文明社會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不朽!
真正將甲骨文由文字學演進到史學的第一人,則推王國維。身為四大國學大師之一,他用“二重證據(jù)法”把出土的甲骨文和歷史對照研究,在古文研究上開辟了新的領域。郭沫若曾贊頌說:“王國維遺留給我們的是他的知識的產(chǎn)品,那好像一座璀巍的樓閣,在幾千年來的舊學的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研究甲骨文有“四堂”之說:“即:殷墟卜辭研究自雪堂(羅振玉)開先路;觀堂(王國維)繼以考史,彥堂(董作賓)區(qū)其時代,鼎堂(郭沫若)發(fā)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br/> 已出土的甲骨文大致有15萬片,其中羅振玉收集的有5000多片,日、美、德、俄等外國專家弄走了5000多片。另外有近10萬片被收藏在24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博物館。但其中真正的全片大片的甲骨文不多。當然也有不同的統(tǒng)計口徑。據(jù)胡厚宜先生統(tǒng)計,大陸存甲骨文97600多片,臺灣存30200片,香港存89片;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等12個國家存26700多片。
對安陽小屯村的發(fā)掘成規(guī)模的大致一共十三次,專家、大家都親臨現(xiàn)場,除了羅振玉,像梁啟超的公子梁恩永、王湘、胡厚宜、李濟等都是考古的權威。當時比較年輕的夏鼐,后來解放后曾參加過十三陵中定陵的挖掘工作。
對甲骨文的挖掘最有名的是1936年6月12日對殷墟的12坑的發(fā)掘。當時已準備收工,收獲并不大。但下午四時突然出土大量的龜板,一下子就出土了3700多塊,于是決定加大挖掘的力度,當時坑很小,只能放下去兩個人,挖掘條件很艱苦。因腳下就有大量的甲骨,兩個人活動的余地很小,不得不一個人挖,可貴的是挖掘出許多整版的甲骨文,可惜很多大版、整版的甲骨文一碰即碎。專家們看到一版一版地出土的甲骨文,滿版有大字、小字、朱書、墨書、興奮不已,像我們現(xiàn)在的書,一迭一疊一摞,必須很小心很小心,否則,一碰就碎。大家想辦法連土裝箱,吊運上來,然后上火車,坐輪船,運到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工作室內(nèi)由專家下手,剔剝、清洗、繪圖、拼合、編號,歷時三月有余,一共出土17096片,其中整版的甲著有320版。真了不起!
據(jù)統(tǒng)計,甲骨字數(shù)有約3500個字,其中可識的有1500個左右,未被識出的多為地名或祭祀的名稱。但已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文字的數(shù)量并不等于當時殷商社會文字的使用量,當時的使用量肯定更多。路還很長。文字專家認為,一種文字從發(fā)現(xiàn)到成熟至少要經(jīng)過2000年的發(fā)展,而3500年前的甲骨文已經(jīng)是比較成熟的文字,按此前推,最早的漢字應出現(xiàn)在夏或更早的時代,甲骨文的研究為中國文明史逾5000年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甲骨文與古埃及紙草文字,巴比倫泥版文字,美洲印第安文字,號稱世界四大古文字。對其他那三種古文字的研究都中斷了,都不如甲骨文的研究這么系統(tǒng),這么出成績。
丁
甲骨文中最多的是占卜的卜辭 。
舉一條商武丁王時的卜辭,武丁王是商王朝最為強大的時期,當時青銅器也已發(fā)展到一個登峰造極的階段?!拔涠≈信d”是夏商周時期的盛世,它應該可以和“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相媲美。只可惜它距離我們太遙遠太遙遠了,我們對這個中興王朝的盛世之況了解得太少太少了。但我們從甲骨文的記載和青銅器的制造和銘文中已經(jīng)能看出武丁中興之世的繁榮強大。武丁王有兩個寵愛的妻子,一個叫戊,一個叫婦好。這兩個女人的名字特別是婦好的名字經(jīng)常在甲骨文中出現(xiàn)。記錄占卜辭是有嚴格格式的,像我們現(xiàn)在的公文行文,占卜辭是這樣寫的:先寫“癸巳卜”,首先要寫明占卜的日期,癸巳日。下面要記上占卜的史官,就是巫師的名字,叫吉。然后就是卜辭的內(nèi)容了:“貞旬亡禍。”貞就是問問神,打一卦占一卜的意思。旬:一旬十天。亡禍:有什么災禍沒有?順不順?下面是王占曰,是商武丁王占卜的,占卜的結果是個下下卦,不好,因為卜辭中說“有祟”。王占曰:有祟,其來有難。說得很明白了,武丁王占的這一卦不吉利,因為卜卦上說不好有祟,有祟就是有災有難,有難臨頭。下面又刻著:迄至五日丁西。意思是這個卦這個卜驗靈不驗靈呢?五日后見分曉。丁西日果然有難,難來自西方。實踐證明武丁王占的這一卜還真準,真靠譜。原來西方的侯伯來告曰:西邊土方正征討我東邊,已經(jīng)攻陷我兩城池矣。工方也入侵我西邊的邊境。土方、工方都是商朝時的鄰國,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巴练秸饔谖覗|鄙,侵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這是甲骨文中比較完整的一個選版。
甲骨文的行文格式嚴格,先有日期,后有記述之人,再為占卜者,占卜的內(nèi)容,占卜的結果,何日何時驗靈。格式一般左為卜卦,右為卜辭。這些甲骨文的卜辭都要像我們的檔案一樣保存下來,所以才有一版一版的甲骨文疊摞在一起,備案備查。商人非常崇神信神,祭神問神不斷,大事小事都要問神是向神表示尊敬。
在小屯村出土的一塊甲骨是這樣記錄的:戊午卜(即戊午那天卜卦)“谷貞”(即名叫谷的人卜的卦,谷應為一名巫師),卜卦的內(nèi)容是:“我狩獵禽?”(我們?nèi)メ鳙C,能擒獲獵到什么?)下面就記錄著狩獵的收獲,就是卜卦的回應:虎一、鹿四十、狐一百六十四,鹿一百五十九……由此可見當時商朝時的狩獵規(guī)模、狩獵水平、狩獵工具等。狩獵在當時是王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當時的一種習俗。人類是由狩獵而來,這種活動一直延續(xù)下來。因此每遇狩獵必先由巫師打卦,占卜,用甲骨文記述就是入檔。據(jù)另一版甲骨文記載,曾在一次狩獵中,獵得虎二只、鹿一百六十二只。據(jù)董作賓教授考證:這片甲骨文應是商朝武丁在位時的東西。上面舉的另一個例子也是武丁王的占卜。商應在公元前十七世紀滅夏桀而由商湯建立,商朝建王朝多少年?一說629年,一說458年,一說471年,說法不一致,但商王朝的商王世系基本上是一致的,歷17世31王,到其20王盤庚王時把王朝的都城由“有熊”現(xiàn)在的新鄭遷往殷都,即現(xiàn)在的安陽,史稱殷朝、殷商。武丁是在31王中的第23王。據(jù)甲骨文記載,武丁王是個很有能耐、很有作為、很有志向的王,傳到武丁王時,殷商王朝已經(jīng)盡顯敗滅之跡,內(nèi)憂外患。
武丁正要有所作為時,一天有一只“飛雉”,大飛鳥突然落在一只鼎的耳朵上鳴叫。三足兩耳鼎,也是商人祭祀上天神鬼的祭器。商人崇神,信兆信鬼,故武丁王就猶豫了,他猜想是不是老天有別的意圖?是不是神不答應?“武丁懼?!蔽涠⊥鹾ε铝?。這時他的大臣,叫祖己,是位賢臣,用蒼天在上希望你內(nèi)修政事、惠于臣民來解釋雉鳴之事,又開導武丁。武丁打消了顧慮,于是“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歡、殷道復興”。武丁是位了不起的君王。在甲骨文中,武丁的卜辭有很多幅。武丁王很寵愛他的一個叫婦好的妻子。當婦好懷孕要分娩時,武丁王當然要占卜打卦,要預測一下,問神問天,從卜辭中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社會,遠在3500年以前中國人的生育觀和人生觀。在一片甲骨文上記載著兩個字:唯女。它的右半邊是:“甲申卜,貞:婦好娩。嘉?”王占曰:其唯丁娩。其為庚娩,弘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唯女。意思是在婦好分娩前武丁王曾經(jīng)占卜,問卦:說婦好就要分娩了,吉利嗎?嘉有兩層意思,之一是能順順利利生產(chǎn)嗎?之二是能生個男孩嗎?其唯庚娩,只有庚日分娩是大吉大利。到三十天即三旬日甲寅那天才分娩。不嘉,不吉利,因為婦好生了一個女孩。可以看出武丁王和婦好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看出中國自3500年前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生男就是大吉大利,生女就是不吉不利。又如:甲辰卜,古,貞:疾舌,佳有它?意思是甲辰那天占卜,問天問神說,王的舌頭有毛病,不舒服,有疾,是不是鬼神在祟呢?這反映了3500年前我們的祖先把得病歸咎于鬼神,病起于鬼,愈于神。
甲骨文中有很多全版的甲骨,這些龜甲是從何處而來?安陽附近有龜鰲,但沒有那么大、沒有那么多,那么這些龜版是何處來?據(jù)專家考證,商時刻文的龜甲,絕大部分是來自南方,長江中下流一帶,是其藩屬國家貢獻給王室的。可見公元前17世紀時,長江中下流區(qū)域直徑一米乃至更大的龜鰲是不罕見的,由此也可得出一個結論:甲骨文絕大部分是王室所為,即像青銅器皆為王室貴族所有的道理一樣,屬于“中央檔案”。
看甲骨文,就要看甲骨文字,看甲骨文的行文筆法。甲骨文的筆法很講究,很像現(xiàn)代的金石藝術,尤其是一點一勾,橫行豎直都很有規(guī)矩。甲骨文從不同的用刀角度,刻寫出多彩多姿,風格多樣的甲骨文字。我們今天可以清晰地看到,刀鋒在甲骨上任意縱橫,游刃有余,刀刀、筆筆都見功夫。整個字結構穩(wěn)定俊美,筆畫疏密得當,準確流暢,遒勁有力,生動形象,在中國文字史上獨領風騷,呈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顯示了古代書法藝術的古樸美和率真,讓后人別開生面,耳目一新。中國書法藝術就是從甲骨文開始的,甲骨文大師郭沫若就曾由衷地感嘆道:“卜辭契于龜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輩數(shù)千載后人神往……現(xiàn)存契文,實一代書法。而書之契者,乃殷世之鐘王顏柳也。”郭沫若堪稱中國書法大家也,我看當代似無人能出其右。郭沫若把商代甲骨文的刻寫列入了書法藝術,把甲骨文的刻寫者比作殷商時代的鐘繇、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甲骨文對中國書法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我們現(xiàn)在有的書法家就專門研究、模仿、發(fā)揚光大甲骨文。我在全國中青年書法家大賽的展出廳里,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看見中青年書法家寫的甲骨文,站在掛軸前面,我又一次感到了祖先的偉大。
最后看一看甲骨文中最常見的“干支紀時”問題。如果我們不懂干支紀時,恐怕就看不懂甲骨文,因為甲骨文每條卜辭都在最前面標以時間,即干支紀時。我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的祖先真是太聰明了、太智慧了、太無與倫比了。甲骨文上有一版明確的《干支表》干即指天干,即把天干的10個記數(sh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地支,支就指地支,12個記數(shù):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排列組合排列下來,正好是60個一輪回,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六十甲子,用來表示年、月、日,周而復始,循環(huán)使用,這真是一項偉大創(chuàng)造,是顯示人類文明的偉大工程。十天干,十二地支,科學地排列組合,構成了數(shù)的世界。10和12是60的兩個公約數(shù),60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shù),就有了這樣的十進位記數(shù)系統(tǒng),加上60循環(huán)的干支表?!都坠俏暮暇帯分芯陀芯幪枮?7986的甲骨文,上面刻有完整無缺的干支表,起于甲子,止于癸亥,正好是一輪甲子。甲骨文中的《干支表》是中國也是世界人類最早、最科學、最完整,最實用的日歷,甲骨文中常用的“甲午卜”、“庚寅卜”就是用的干支紀時。直到今天,連桑田都變成滄海了,平原都變成山陵了,人類都已經(jīng)上天入地了,計算機每秒都可以計算幾千萬億次了,夏商朝時中國人發(fā)明并明確記載在甲骨文上的干支仍一點都沒改變,依然延用著,應用著。我為我們的祖先而驕傲,為我們的文明而自豪。
又想起孔夫子那句亙古不滅的哲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責任編輯 高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