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shù)史家,也是收藏家和訓詁專家,更是一位愛國主義編輯家。作為編輯家,先生的編輯思想受人重視,然而其編輯思想中的主體性特征,并未受到特別關(guān)注?;诖耍疚闹攸c對先生編輯思想的主體性特征作一論述。
我們說某一編輯有著自己的編輯思想,恰恰是說他的編輯思想不同于其他的人。所謂“自己的編輯思想”即編輯思想的主體性特征。鄭振鐸編輯思想的主體性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個體生存方式滲入、個體性暗示、個體理想指向。
一 個體生存方式滲入
編輯在個體生活與工作之間不斷地進行角色轉(zhuǎn)換,而生活的角色域與工作的角色域必然發(fā)生重疊。角色域的重疊意味著編輯個體生存方式亦必然滲入其編輯思想中,從而成為編輯思想的主體性特征之一。
鄭振鐸除編輯之外,還具備多重社會身份,這些身份構(gòu)成了他的生存方式。編輯之外的身份與編輯身份時有重疊,這種重疊亦影響到了其編輯思想,成為其編輯思想的主體性特征之一。在《新社會》發(fā)刊詞中,首先看到的是作為社會活動家和愛國者的鄭振鐸:
中國舊社會的黑暗,是到了極點!他的應該改造,是大家知道的了!但是我們應該向哪一個方面改造?改造的目的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改造?改造的方法和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呢?這都是改造的先決問題,主張改造的人俗不可不明白解答的:在現(xiàn)在改造的動機方在萌芽的時代,尤不可不慎重又慎重的決定的。
這種改造社會的激情滲入作為編輯的角色中,進而影響了其編輯思想:
我們社會實進會,現(xiàn)在創(chuàng)刊這個小小的期報——《新社會》——的意思,就是想盡力于社會改造的事業(yè)。
鄭振鐸對于比較文學有著極大的興趣,此興趣亦帶人到了他的編輯思想中。這種思想在選題方面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他編輯的叢書中的“文學研究會世界文學名著叢書”“世界文庫”“大同文學叢書”“晨光世界文學叢書”(美國之部)等僅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編輯思想的特殊旨趣。
個體生存方式表現(xiàn)為個體一系列的行為生活實踐。編輯思想的來源之一,即捕捉生活的火花?!安蹲健奔词蔷庉嫽谧约荷娣绞降囊环N行為。鄭振鐸先生正是基于自己的生存方式,不斷捕捉實踐火花,從而成就了獨具一格的編輯思想。
二 個體性暗示
編輯工作的性質(zhì)要求編輯不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編輯在工作中確實潛在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這種潛在的表達,即是主體性暗示。
鄭振鐸在《公理日報》的??灾懈锌骸皢韬簦钦l使我們與諸君不能相見者!?嗚呼,諸君,知否我們在與諸君將別未別之頃,乃曾討論至于二三次之多,乃躊躇,乃嘆息,至于二三日之久!”
然而作為編輯者,畢竟不能直接把此種感憤呈現(xiàn)于世,唯有在編輯作品時將此種感情帶人,這種感情是主體自身所感,故有強烈的主體暗示性。鄭振鐸由于重視刊物的可讀性,故多用插圖。這些插圖的選取,體現(xiàn)了他的情感?!段乃噺团d》第一卷采用了米開朗琪羅的《黎明》,體現(xiàn)了先生對于抗戰(zhàn)勝利的歡呼;第二卷采用了米開朗琪羅的《憤怒》,則表達了對國民政府暗殺聞一多、李公樸的憤怒;第三卷的封面又改為西班牙畫家戈雅的“真理睡眠,妖異出世”,更是體現(xiàn)了對當局的控訴。
鄭振鐸曾寫了《評上海各日報的編輯方法》一文評析舊上海各日報的編輯方法。文章中,他強烈地抨擊了那些“依附在封建勢力之下生存著的編輯先生們”,認為他們的方法是“最原始最幼稚的編輯法”,這種編輯法是“地方主義”的編輯法,不僅浪費了讀者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使讀者很容易失去重要新聞。鄭振鐸在這篇文章中還嚴厲批評了那些所謂“照實”登出的編輯方法。他說:
任何這種事件,假定有一件在倫敦或紐約諸大都市發(fā)生時,怕不各家報館都發(fā)一個第一張的全幅,例如綁票,活在鬧市上因鈔把子,與強盜開火,而強殺了幾個平民之類!但不知如何,我見了這些新聞,總覺得有些痛心。這種痛心卻不在于事實上,而在新聞記者的敘述態(tài)度上。
他舉例說:《時報》本埠新聞欄里,有一個標題是“救火忙,五處報警”;一個“忙”字用得如何的俏刻可惡!又,《時事新報》的第三張,有一個標題是,“噌彼小星,悔已無及”,內(nèi)容敘述的是“婦人陶周氏訴其夫?qū)⒁吝z棄,不顧贍養(yǎng)。原告于前年年底,嫁與被告。據(jù)被告說,并無妻室,不料過門之后,得悉被告已有大婦。然木已成舟,悔之無及,只得退居妾媵之列”云云,這樣的一件可以引起一個社會問題的案件,編輯者卻輕薄地加上了“嘒彼小星,悔已無及”八個大字,真是不知其是何心肝!
可見作為編輯的鄭振鐸并不贊同嚴格客觀地對待編輯作品的,他認為編輯者須把自已的感情投入其中,只有這樣才能凸顯編輯的作用。正因為如此,鄭振鐸對于那些漠視人民生死的編輯的態(tài)度是嚴厲的:
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血與情的人!隔岸看火,吶喊稱快;群觀殺人,拍掌歡呼,難道我們的民族真是這樣的一個不可救藥的民族么?我不能相信,也不忍相信!
三 個體理想指向
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窮古今之變”為指向,編著出皇皇巨著《史記》。雖然編輯與作者合一的古典編輯時代已屬過去,但編輯出好的作品依然是每一位編輯所孜孜以求的理想。所謂“好作品”首要的條件,即符合編輯自己的理想指向。
作為一個愛國者,鄭振鐸對于國家有著深厚的真摯情感。在商務印書館,鄭振鐸的薪金并不高,但正如佟家桓所言:“他當編輯,并不是只為一己的溫飽,而是懷著更遠大的抱負。鄭振鐸認為編輯工作是嚴肅的事業(yè),擔負著造福國家民族的重大責任?!?br/> 在《新社會》發(fā)刊詞中鄭振鐸說:
我們是向著德謨克拉西一方面以搞糟舊社會的,我們改造的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德謨克拉西的新社會——自由平等,沒有一切階級、一切戰(zhàn)爭的和平幸福的新社會。
實際上《新社會》正是鄭振鐸事業(yè)的開端,此后他一直堅持著實現(xiàn)德謨克拉西的理想。在《編輯者》發(fā)刊詞中,鄭振鐸說:
老實說,拿筆桿的人們,實在并不曾忘卻他們的力量與責任。他們相信,人類社會之需要智慧也正和他們之需要食糧一樣的迫切;特別是在今日文化落后,知識未開的中國,拿筆桿的人們的責任似乎比一切都更重要。
“編輯者”只是拿筆桿的人們里的很微小的一部分,但為力雖微,我們卻也并不愿放棄了那些重要的責任,更不敢忽視了自己所擔負的職務與力量。
鄭振鐸的個人理想影響到了他的編輯行為,成為他編輯思想主體性的表征。德謨克拉西的理想在《民主》發(fā)刊詞中得到闡述:
我們是赤手空拳的。我們沒有任何方式的政治組織;我們沒有任何軍隊或政黨的支持。我們只有幾顆赤熱的心。我們愿意看見中國向好處走。強大、自由、民主的中國,乃是我們所希求,所要聯(lián)合了全國的國民乃至一切的政黨來締造之的。
為達成這樣的理想,他希望“全國的賢人長者們有以進而教之。所有的諍言和討論,我們都十分的歡迎”,這正是編輯《民主》刊物的理想指向。
鄭振鐸為傳統(tǒng)文化的搶救與保存付出了艱苦的勞動??箲?zhàn)爆發(fā),他參與發(fā)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并創(chuàng)辦了《救亡日報》。不僅在態(tài)度上,在自己的編輯領(lǐng)域,他盡最大努力做文化的搶救和保存工作:編選影印了《中國版畫史圖錄》《玄覽堂叢書》《明季史料叢書》;1938年編寫《中國俗文學史》,代表了當時中國研究俗文學的最高水準;編印了《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等。在此之前與魯迅先生合作的《北平箋譜》,更是為學者所珍視。
討論鄭振鐸先生編輯思想的主體性特征,并非否認他在編輯作品時的認真態(tài)度,在編輯《中國歷史參考圖譜》時,他說“出版一書,必須采取極端負責的精神也。校對必須精審,最好沒有一個錯字”。“像這樣一部書(指《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乃是屬于人民的,也是現(xiàn)在所正需要的,絕不是個人的著作,決不能使它有任何不妥善或不正確或有錯誤之處存在”。本文只是想指出這種認真的態(tài)度乃是基于其個人生存方式及個人理想而發(fā)生,并伴隨著個體性暗示而出現(xiàn)的,而這正是鄭振鐸先生編輯思想主體性特征的體現(xiàn)。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