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源遠流長,浩如煙海,林語堂先生說,中國沒有宗教,詩教可代宗教。創(chuàng)造詩意的課堂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借助對古詩詞的體驗,以詩意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展開豐富的想象,“悟”出獨特感受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一、創(chuàng)造詩意的教育情境
我從教材入手,開始了 “詩詞教法”,注重了對教材中富有人文氣息和生命詩意的內容進行延伸、修改、重組、再創(chuàng)造,努力讓教材成為學生積極發(fā)展的廣闊策源地。課堂上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不是告訴、分析、肢解,而是喚醒、體驗、感悟,讓學生真正領悟其精華。我希望能讓學生感覺到即使是一篇簡單的課文,也可以從中看到一片廣闊的天地。比如,在講到《秋天的懷念》一課時,作者秋天又去北??淳栈?。我問學生:作者觸景生情,他想跟母親說些什么呢?他們說作者講到了未能報答母親的遺憾及對母親深深思念一類的話。我肯定了他們的想法,并向他們推薦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等詩詞句,然后我又說道:“秋天,菊花盛開,作者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菊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開得爛漫。作者睹物思人,想到了母親對他也有著深沉、熱烈的愛,他讀懂了母親,又加深了對母親的思念?!痹挍]說完,我已從學生們的眼里讀出了他們理解人世間母愛的偉大及兒女對母親的一片深情,也讀出了他們對古詩詞的神往。教師引領學生以詩會文,讓學生以充滿詩意的眼光與教材對話,感受詩詞的靈動并愛上詩詞,從而獲得了一份對中國古文化的積淀。
二、打造詩意的傲骨情懷
要讓學生用詩意的眼光、貼切的詩句、渾然天成的意境來理解、詮釋教材,前提是要求學生多積累古詩句。我?guī)ьI學生在學好教材中詩詞的基礎上,大量閱讀、積累了古今詩詞。從《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到毛澤東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保瑢W生們積累著詩的語言,感受著詩的情懷,構建了良好的語文學習背景,進而能詩文結合,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在學了課文《軍神》后,我讓學生談感受,學生說劉伯承將軍那鋼鐵一般的意志令人欽佩。這時有學生說:“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劉伯承拒絕使用麻醉藥做了摘除眼球的手術,他真是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堪稱軍神!”學生們都嘆為觀止,原來古人一句話就評價得這么到位、這么深刻,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強化語文的詩教,時時撥動學生詩的琴弦,就會把那些詩詞精品,同空氣一樣從學生的口中進入大腦,流入血液,滲透到生命深處,打造出學生詩意的傲骨情懷。這些融匯在詩中的智慧、風骨、操守、人生態(tài)度等,將成為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資源。
教材里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直接震撼學生們的心靈,以課文《在大海中永生》為例,它就給我?guī)砹艘粋€難題。小平同志逝世時,學生們還小甚至未出生,對當時情況知之甚少?,F(xiàn)在讓他們了解鄧小平的豐功偉績以及人們對鄧小平的愛戴之情,有一定難度。我決定從他們喜歡的成語、古詩句入手使大家走近鄧小平。上課伊始,我讓學生交流有關人們評價生死的詞句,他們談到了“有的人雖死猶生,青山有幸埋忠骨。有的人雖生猶死……”。我結合學生們所交流的,又補充了一些詩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心照汗青。”“斯人雖已逝,千載有余情?!?“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睂W生們動情地誦讀詩句,又聽了有關鄧小平的生平事跡的介紹,了解了鄧小平是一位為國為民作出卓越貢獻的偉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人中豪杰!在接下來的課文朗讀中,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把對鄧小平深深的懷念之情放到了朗讀中。課文結束時,竟有學生說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偉人雖已逝,千載有余情?!痹谡n堂教學中,以古詩句為橋梁,幫助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學生學完了課文,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怎樣讓他結合古詩詞抒發(fā)自己的心靈感受呢?我嘗試著讓他們將自己學過的課文中最經典的一篇挑出來,作一首課文感懷詩,可以隨便寫。在學生們的作業(yè)中,還真的有很多學生是鋒芒小試。我還領著學生們走進大自然,讓他們指天作詩、指地作詩,在與古詩詞、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精彩對話中,學生們寫出了屬于他們的精彩。我對學生說:“讓我們‘課文恒久遠,感懷永流傳’,直寫得??菔癄€,直寫到天荒地老!”
創(chuàng)造詩意的課堂在立足積累古詩詞的基礎上,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打開了更多的認識世界的窗戶,為學生學活語文、活學語文開辟了一個更大的空間。
?。ㄘ熅幒钇G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