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面對這樣的闡述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語文教學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nèi)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改革。我認為在具體實施時不應(yīng)僅僅表現(xiàn)在預(yù)案設(shè)計上,更應(yīng)體現(xiàn)在對課堂生成的及時把握和處理上。
一、 面對動態(tài)生成,教師語言應(yīng)推動自主探究
《給予是快樂的》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保羅在圣誕節(jié)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這一人生道理。讀、悟小男孩的話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習第二次誤解時,生默讀第七至十一自然段。一位教師是這樣教學的:
師:這一次保羅是怎么想的?
生甲:保羅知道這個小男孩是想在鄰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轎車回家的。
師:(板書“炫耀”)你是怎么理解這個詞的?
生乙:夸耀。
師:不錯,你能用“炫耀”來說一句話嗎?
生乙:他經(jīng)??寄昙壍谝唬撬麖牟豢湟约?。
師:注意“炫耀”和“夸耀”是一對近義詞,誰能用“炫耀”說一句話?
生丙:我跟媽媽去喝酒,得到了六袋禮品?;丶液螅蚁蜞従屿乓@些禮品。
師:很好。
學生把“炫耀”改成了“夸耀”,怎么辦?這是一個課堂生成信息,我認為此時教師應(yīng)緊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采用詞語辨析的方法,讓學生區(qū)別“炫耀”和“夸耀”的異同,再練習運用。這時,教師是課堂生成的催化者,這樣生成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也將更有價值。特級教師靳家彥執(zhí)教的《有這樣一個小村莊》一課時,就善于抓住詞語,讓學生理解文本,如教學“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后,師生對話如下:
師:句中有兩個關(guān)系密切的詞,能找出來嗎?
生:“減少”和“擴大”。
師:它們是什么關(guān)系?
生:反義詞。
師:再說一遍。
生:反義詞。
師:大聲點。
生:(大聲地)反義詞。
師:同意的舉手。
?。ㄉ寂e手)
師:好,那,如果我不砍樹,一直種樹,樹木會怎樣呢?
生:樹木會“增加”。
師:如果老砍樹呢?
生:樹木會減少。
師:那“減少”的反義詞是——
生:(不好意思地笑)“增加”。
師:由于我種樹,那裸露的土地會——
生:會“縮小”。
師:把這兩組反義詞說一遍。
生:“減XE8+GFNjv5R248c/NgqWEw==少”的反義詞是“增加”,“擴大”的反義詞是“縮小”。
師:(微笑)我制定了一個溫柔的陷阱,你們?nèi)粝氯チ恕5裆?,你們永遠都不會再搞錯了。
這段教學中師生對話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學生通過關(guān)系密切的兩個詞“減少”和“擴大”去體驗、感知、生成,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多精彩啊!
二、面對動態(tài)生成,教師語言應(yīng)充滿人文關(guān)懷
還是以《給予是快樂的》的教學為例,在學習第二次誤解練讀小男孩的話時,一位教師是這樣教學的:
師:誰把第十一自然段中小男孩的話讀一讀?
?。ㄉ鬃x得很流利,但多了一個“的”。)
師:你添了一個字。
?。ㄉ依首x很好,從情感到理解都能很好地把握,但是在最后一句也多了一個“的”字。把“親眼看一看圣誕節(jié)櫥窗里那些好東西了!”讀成“親眼看一看圣誕節(jié)櫥窗里的那些好東西了!”。)
師:你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最后一句沒有“的”,你再讀一次看看。(可是這個男生再讀時只注意了不添“的”,卻忽視了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情感投入,讀得明顯不如上次。)
師:因為時間關(guān)系,我們一齊讀一下這句話,注意不要加“的”。
從這個教學片段,我們可以看出,面對千變?nèi)f化的課堂生成,教師的評價語言很重要,不恰當?shù)恼Z言會給學生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一個本來會讀書的孩子,因為教師放大或是緊盯錯誤而不會讀了,這樣的評價與課程理念是相反的。
而特級教師靳家彥在執(zhí)教《有這樣一個小村莊》一課時設(shè)計的“以畫促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小村莊就在這小河上,誰來畫?
約一半學生舉起了手。
師:(微笑著掃視了一下,走到一個沒舉手的女學生旁邊)你會畫嗎?(生搖頭)敢畫嗎?
生:不敢。
師:好,就請你來畫。再找個不會畫的。(又找了個男生,讓其余學生在下邊自己畫)
(兩個學生靦腆地站到黑板前)
師:沒事,一會兒,你們準能畫得很像樣。先寫個“人”會嗎?對,再兩橫,好的,再一捺,再來三豎。(一座房子出現(xiàn)在黑板上)不是會了嗎?來,一人畫十座,有大有小。
(生立刻刷刷地畫起來。)
師:他們兩位畫得怎么樣?
生:××畫的房子有點歪斜。
師:要學會贊美人家,你看看他們畫的房子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嗎?
生:有。他們畫的房子大小不一,很多連成一片,的確是一座“很像樣的小村莊”。
師:要畫清澈的小河了,誰來?
?。▌偛派蟻懋嫷膬晌煌瑢W也都舉手了。)
由此可見,藝術(shù)而充滿人文關(guān)懷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一句“要學會贊美人家”給了孩子莫大的鼓舞,這兩個學生終于克服了自卑,高高舉起了手。
同樣是學習第二次誤解練讀小男孩的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
師:誰愿意讀一讀小男孩的話?
(生甲讀得流暢,但漏了一個字。)
師:讀得多流利呀!如果細心一點一定會更好。再讀最后一句話。
?。ㄉ壮錆M信心,很有感情地又讀一次,可是因為太多投入,又添了一個“的”。)
師:你真會讀書!你就是文中那個充滿愛心而又自信的小男孩。
生乙:老師,他添了一個“的”。
師:你很細心!他的朗讀用一個成語叫“白璧微瑕”。(問生甲)你愿意再讀一次嗎?
?。ㄉ走@次讀得更加細心,更加投入,情感很到位,贏得了掌聲。)
師:好,讓我們一起感受小男孩的愛心和自信。(手指投影,生齊讀)
可以說教師充滿人文關(guān)懷的評價,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朗讀質(zhì)量逐步提高。
可以說,“動態(tài)生成”是新課堂的“產(chǎn)物”。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課堂生成信息,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點化,在生成中要緊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讓學生在動態(tài)生成中感受語文學科的特點。
(責編鐘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