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后練習或點明了應掌握的基礎知識點,或提示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或揭示了理解課文的思路,或滲透了教法和學法。課后練習設計是教材編寫者對課文的精心提煉,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它與課文相輔相成,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后文練習是理順教學思路的參考,是確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依據(jù)。將課后文練習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可以優(yōu)化備課思路,幫助學生落實基礎、提升能力,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一、作為教師確定教學思路的參考
教學設計應考慮課文中作者的思路,并以作者的思路來調(diào)整教師的教學思路。
如《石頭書》一課,課后有這樣一道練習題:聯(lián)系課文說說“刨根問底”的意思。川川和磊磊從石頭書中“刨”到了哪些學問?第二課時的教學,教師可以將這一訓練題作為“抓手”,把它視為教學思路展開教學。教學時可先提出問題:“上節(jié)課有一個詞‘刨根問底’的意思沒有解決,這節(jié)課老師想讓你們通過讀書自己來找到答案?!闭f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川川和磊磊提了哪些問題。在指名回答時,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刨根問底”的意思。然后提出第二個問題:“川川和磊磊從石頭書中‘刨’到了哪些學問?”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在學生回答過程中把叔叔告訴川川和磊磊的有關石頭書上的學問層層展現(xiàn)。石頭厚厚的像一本書,石頭書上有字、有畫,從石頭書中可以判斷出哪座山下埋著煤炭,哪塊地下埋著礦石。讓學生真正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以及“刨”到的學問,真正理解“為什么把石頭稱為石頭書”。
二、作為教師突破教學重難點的依據(jù)
課文后練習,往往將聽、說、讀、寫、思等能力分解成若干訓練重點,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順序,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安排,層次感非常強。很多習題起到了感悟語言、領會感情、學習寫法等多重作用。如果教師將課后文練習與教學過程融合,那么所起的教學作用就更大。
比如《金子》一課,課后有這樣一道練習:彼得的夢想是什么?他是怎樣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的?你有什么夢想?打算怎樣實現(xiàn)這個夢想?先說一說,再寫下來。以之作為教學的突破口,教師可引導和促進學生思考、探討:“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有什么不同?他是怎樣做的?請同學們從課文中尋找答案?!边@樣,學生在回顧彼得實現(xiàn)愿望的過程中,懂得了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財富。再遷移到“你打算怎樣實現(xiàn)你的夢想”,用以深化明理。一個問題牽動了一堂課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認識,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三、作為教師組織學生語言實踐的“抓手”
語文是實踐性的學科。蘇教版教材的課后練習增加了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課外語文實踐活動。如《狐假虎威》這一課有這樣一道練習:看誰能把加點詞語的意思表演出來。老虎跟著狐貍朝森林深處走去。狐貍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我讓學生先充分地讀書,自己操練,同桌合作,然后上臺表演。學生積極性很高,手里捧著課本,臺詞說得也很流利,全無背誦之感。有時還為老虎、狐貍說話時是什么神情爭得面紅耳赤,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對人物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這個把“死”的課本知識變?yōu)椤盎睢钡难莩鰧嵺`的過程,就是讀書、觀看、思考、演練的過程。像這樣運用課文后練習“真槍實彈”的演練,就是在切切實實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使學生的思想與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
四、作為課文學習向課外延伸的基點
課文后練習近年增加了很多綜合性的題目,內(nèi)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帶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學習向課外延伸的基點。從這個基點出發(f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教師要注意運用好這類練習,做好指導工作。如《孫中山破陋習》,課后有這樣一道題:什么叫陋習?問問周圍的老人,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課后,我安排學生作個小調(diào)查并做好記錄。這不僅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陋習”的意思,讓學生了解到封建社會有很多陋習,使孫中山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腦海里越來越豐滿,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調(diào)查的能力。
總之,從課文后練習找準切入口進行預設,有利于梳理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發(fā)揮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
?。ㄘ熅幭奶欤?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