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輪上度假時,有一天上午我和老公在棋牌室里打橋牌,耳邊忽然傳來悅耳的鋼琴聲。
棋牌室的外面是一個音樂茶座,圍成圈的座位中間有個臺子。擺放著一架三角鋼琴。游輪上常請一些專業(yè)人士來演奏,有一次路過,看到一個身穿禮服的女士坐在那里演奏,沙發(fā)上三三兩兩的人在喝酒聊天。那位女士頭發(fā)梳得一絲不亂。正襟危坐,面無表情,她演奏得很流暢,但那琴聲就跟她的外表_樣,嚴謹肅穆。聽起來有點兒硬,有點兒冷。
聽到琴聲,我以為又有人在表演了,因為心思都在牌上,并沒去多加注意。和我們打牌的是兩位老太太,那天,她們的牌運很差,輸得慘不忍睹。其中,人長嘆一口氣說:“今天牌運太差了,好在欣賞了這么動聽的音樂,算是補償了。”
她這么一說,我凝神細聽,果然,這次的琴聲和上一次大不一樣,悠揚婉轉,每個音符都像有生命一樣,跳著鉆進你的心里,讓人感到那么舒暢溫馨。我忍不住問道:“今天的音樂真美,你知道這是誰在表演嗎?”
老太太樂了,說:“這人可不是船上請來的,他和我們一樣也是游客,是個很年輕的小伙子,我聽到別人問他,他說自己是學生。他昨天上午也來彈琴了,大家都喜歡聽。”
我們外行聽不大出來技術上的水平高低,但是能否被音樂所打動卻是可以感受到的,與那天那位女士的琴聲相比,這音樂是從心里流淌出來的。
我心里對這個小伙子充滿了好奇。后來趁著一副牌是明手不用出牌的機會,我走出去和他聊天。
那是個白人小伙子,長得帥氣十足,很陽光的氣質中透露著幾分沉穩(wěn)。寒暄之后,我夸他琴彈得好,問他是否學音樂專業(yè)的,小伙子笑了,說:“昨天也有人問我這個,彈琴只是我的愛好而已,我現在在大學里學的是機械?!?br/> 我問他為什么他的琴彈得這么富有感染力,他想了想說:“這一點我很感激我媽媽,她從來不逼著我去參加比賽,去考級,讓我隨心所欲地彈,所以我對音樂的感覺一直都沒有被破壞掉?!?br/> “隨心所欲是什么意思?你就自己坐在那兒亂彈。就彈出這水平了?”我瞪大了眼睛問。
“不是不是,”他搖頭,“我媽媽為我請了很好的鋼琴老師,一個好老師非常重要,老師和媽媽都非常注意保護我對音樂那份熱愛的感覺?!?br/> 我說:“我也沒讓我家的孩子考級,可她喜歡上課卻不喜歡練習,督促她練琴就會不愉快。叫她不要學了,她還不肯。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時候?”
他回答:“讓她自己過渡吧,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還是要督促的,最終她自己會決定怎么做。我曾經因為踢球而放棄了鋼琴一段時間,后來感覺自己還是喜歡彈琴。就又繼續(xù)彈了。”
我問他,他媽媽什么時候讓他隨心所欲地彈琴,他說大概是十二三歲的時候。
因為那邊三個人還在等著我打牌,所以我沒能再聊下去。和他說了再見。
小伙子所說的音樂的感覺被保護或者被破壞,家長督促與放任自流之間,尺度應該在哪里?怎么樣既能保護孩子的熱情又能夠讓他們繼續(xù)學下去,值得深思。
看到過很多孩子高中時就考過了鋼琴的最高級,可高中畢業(yè)了卻再也不摸琴了,我很迷惑家長孩子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學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自己琢磨著,對于不是搞音樂專業(yè)的孩子,能在成年后像這個小伙子一樣,隨興所至,想彈琴就彈一彈,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也把這份美好傳遞給聽的人,才是學琴所應該達到的“真”境界吧。
(責編 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