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茶卿
浙江省諸暨市中醫(yī)院(諸暨 311800)
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種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繼而發(fā)生胰腺局部炎癥反應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變的疾病[1]。AP系與諸多病因如膽道疾病、酗酒、暴飲暴食等因素有關,此外高脂血癥、高鈣血癥、感染、某些藥物等因素也可誘發(fā)本病。AP屬于中醫(yī)學“腹痛”之范疇,中醫(yī)治療腹痛多以“通字立法,必以下泄”為旨。對AP病例進行辨證施治,采用通泄施護、中西醫(yī)結合的護理方法可收到較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浙江省暨市中醫(yī)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AP患者52例,其中與膽道疾病相關病例40例,與飲食不潔、酗酒、暴飲暴食相關病例1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最大84歲,最小17歲,平均50.5歲。對照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齡最大89歲,最小13歲,平均51.0歲。兩組間性別、年齡具有可對比性。需外科解除梗阻的急性壞死型胰腺炎患者不予入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內(nèi)科治療措施:禁食、胃腸減壓、抗感染、抑酸治療、靜脈輸液,積極補充血容量,維持水及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治療組在上述措施的基礎上給予通泄治療,采用大承氣湯加減方水煎劑上通下泄法灌注藥物。每組病例均觀察7d。
1.3 觀察項目 (1)臨床表現(xiàn):如腹痛,惡心嘔吐,鞏膜、皮膚色澤黃染情等況,異常體征。(2)腹部體征的觀察:壓痛、反跳痛、肌緊張等。(3)實驗室檢查指標:如血淀粉酶、肝功能指標。
1.4 療效標準 基本痊愈:臨床癥狀消失,腹部體征消失和實驗室檢查指標基本接近正常范圍。明顯好轉:臨床癥狀好轉或消失,腹部體征消失,實驗室檢查指標較前降低,但未接近正常范圍。無效:臨床癥狀、腹部體征、實驗室檢查指標較前無變化或變化不大。
2.1 中藥湯劑的準備 以大承氣湯為主方,因病因人制宜,隨證加減,根據(jù)藥量決定煎煮水的用量,宜用手工操作,武火急煎約20min,大黃后下約6~8min后,去渣剩汁約500mL,分為200mL與300mL兩份,200mL湯藥沖服芒硝,溫熱時由胃管內(nèi)灌入,余300mL湯藥經(jīng)肛管灌腸。
2.2 胃腸減壓的護理 輕輕將胃管插入,插入深度較常規(guī)胃管置入要稍長5~10cm,然后接上負壓吸引裝置,盡量吸盡胃內(nèi)潴留物。密切觀察同時記錄引流物的色、質(zhì)、量。護理過程中保持胃腸減壓管的通暢,常擠壓胃管以防堵塞,適時由胃管內(nèi)灌入大承氣湯藥汁約200mL,每6~8小時1次,鼻飼后夾管2h后再行開放減壓,在夾管過程中嚴密觀察病情。
2.3 肛門低壓灌腸護理 協(xié)助患者取左側臥位,臀部抬高10~15cm,潤滑肛管前端,排氣后輕輕插入肛門約15~20cm,達到直腸上段以上,緩緩滴入藥液量約300mL,中藥灌腸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灌腸完畢后,囑患者靜臥保持藥液1h以上,以保證藥液充分吸收。注意觀察灌腸后排便及患者用藥不良反應并做好記錄。灌腸次數(shù)每日1~2次,療程視病情好轉程度決定。灌腸過程中加強心理護理,尊重患者的隱私,要求探視人員回避,同時用屏風遮擋,保證患者在良好的心態(tài)下接受治療。
3.1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 見表1。結果示7d后治療組顯效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之81.82%(P<0.05),說明通泄治療對急性胰腺炎療效良好。
表1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 n(%)
中醫(yī)學認為本病起因于諸多病邪,包括熱、濕、水、瘀等有形之邪、無形之氣壅阻三焦,諸邪互結,氣血運行不暢,壅滯不通而引發(fā)痛、吐、脹、閉、發(fā)熱等癥,在治療八法中常采用上則以通導,下則以瀉泄為大法,使病理產(chǎn)物包括已被激活的胰酶等通過通泄得以驅(qū)逐。大承氣湯中大黃苦寒泄熱,芒硝咸寒潤燥,佐以厚樸、枳實破氣導滯,軟堅散結。由于清除了已被激活的胰酶等有害病理產(chǎn)物,癥狀得到緩解。通過通泄治療,有助于消除有毒物質(zhì),對抗內(nèi)毒素,減輕自身中毒,有助于抗感染,抗休克,松弛腸道口括約肌,幫助胰管引流,解除胰管內(nèi)梗阻,抑制胰酶活性,促進腸蠕動的恢復,改善微循環(huán),并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使腸麻痹和腸道瘀滯狀態(tài)得以緩解[2]。以大黃為主藥的通腑方藥,以通腑為目的,經(jīng)胃管注入、灌腸等多途徑給藥,促進腸道排氣、排便,結合支持療法、抗菌等中西醫(yī)結合手段,使病程明顯縮短,患者病痛減輕,醫(yī)療費用降低。
在通泄護理措施實施過程中,采用三因制宜,辨證施護。煎煮過程中,防止有效成分散失。本方為瀉下峻劑,過用則會損耗正氣,強調(diào)中病即止,同時并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
[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J]. 胰腺病學,2004,12(4):35 ~ 38.
[2]巫協(xié)寧.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規(guī)范化治療和治療策略[J].中華消化雜志,2001,21(5):300 ~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