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友
我國海鹽生產歷史悠久,產量居世界第一?,F在,我國沿海各省區(qū)市都有鹽場分布,所產海鹽的質量不斷提高,品種也越來越多,在眾多的鹽場中以長蘆鹽場、鶯歌海鹽場、布袋鹽場最為著名,號稱我國的三大鹽場。
長蘆鹽場
長蘆鹽場是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產量約占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長蘆鹽場歷史悠久,遠在明朝時期,滄縣長蘆鎮(zhèn)就設置了管理鹽課的轉運使,后來這一機構不斷轉移,但其影響力很大,所以一直襲用舊名。長蘆鹽場現為北起山海關、南到黃驊縣,包括渤海西岸天津、河北境內許多鹽場的總稱,塘沽、漢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鹽場均囊括在內,全長370千米,共有鹽田230多萬畝,年產海鹽300多萬噸,其中以塘沽鹽場規(guī)模最大。
從氣候條件分析,該區(qū)為溫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為400~600毫米,但受地形影響,各地年降水量差異較大。燕山南側和太行山北段東側,位于夏季風迎風坡,年降水量超過700毫米;張家口一帶及其以南地區(qū),降水量僅為400毫米左右,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春季降水量很少,約占全年的10%,且春季溫度上升很快,蒸發(fā)量大,常常造成春旱,春末夏初是曬鹽的好季節(jié)。
從曬場條件分析,這里海灘寬廣、泥沙布底,有利于開辟鹽田;風多雨少、日照充足、蒸發(fā)旺盛,有利于海水蒸發(fā)。
從技術、傳統(tǒng)經驗方面分析,這里的鹽民善于利用溫度、濕度、風速等有利氣象要素,具有豐富的曬鹽經驗和先進的曬鹽技術。
從市場角度分析,該區(qū)域人口密度大,食鹽及化工原料的需求量很大,市場潛力無限。
上述條件均為長蘆鹽場大規(guī)模發(fā)展制鹽業(yè)提供了良好基礎。長蘆鹽場所產海鹽數量多、質量好、顆粒均勻、色澤潔白,中外馳名。
鶯歌海鹽場
鶯歌海鹽場是我國的第二大鹽場,它位于海南省樂東縣西南海濱,面臨大海,北靠尖峰嶺群。這里有3000多平方千米的灘涂地帶,為鹽場發(fā)展提供了良好條件。該鹽場始建于1955年,1958年投產,面積最初為38平方千米,后來不斷發(fā)展擴大,現在鶯歌海鹽場年產原鹽20萬噸,化工原料15萬噸以上,鹽田總面積3796.6公頃,生產面積2823.6公頃,占海南島全島鹽田總面積的63%。
從氣候條件分析,該區(qū)的季風既有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又有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但該區(qū)降水主要是由來自南海和菲律賓以東太平洋的熱帶風暴和臺風帶來的。該鹽場建在山海之間,尖峰嶺的連綿群山擋住了來自北面和東面的云雨和臺風風暴。從海南省一月、七月等溫線圖上可看出該區(qū)一月最低氣溫介于18℃~20℃之間,七月最低氣溫在27℃以上;從海南省年等降水量線分布圖上可看到五指山主峰以東、以北地區(qū)降水量高達2000毫米以上,而樂東縣西南沿海降水量在1100毫米左右;從熱帶風暴與臺風路徑圖上可看到,由于尖峰嶺群的阻擋作用,無論是菲律賓群島以東發(fā)生的太平洋臺風和熱帶風暴還是南海發(fā)生的臺風和熱帶風暴,對這里的影響都很小。因此,這一區(qū)域常年烈日當空,溫度很高,蒸發(fā)極強,成為世界最咸的海區(qū)之一。鶯歌海鹽場一帶海水含鹽量高達35‰以上,即100千克的海水含鹽3.5千克,是制鹽的好地方。
從曬場條件分析,該區(qū)灘涂廣闊,海濱沙灘沙質潔白、地勢平坦,新月形海灣水面如鏡,春、夏、秋三季暴烈的太陽照耀著鶯歌海平原,把大地烤得滾燙,即使冬天這里的溫度也有18℃。鶯歌海鹽場像一個口袋,只要把海水提上曬場,就能制成銀塑似的群山——鹽堆,其鹽產量為華南各鹽場之冠。我國大作家郭沫若同志曾寫下“鹽田萬頃鶯歌海,四季長春極樂園。驅遣陽光充炭火,燒干海水變銀山”的詩句,來盛贊該鹽場的成鹽條件。
布袋鹽場
布袋鹽場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鹽場,在臺灣西南沿海嘉義市西部布袋鎮(zhèn)附近。臺灣西南沿海是臺灣唯一曬制海鹽的理想岸段。目前,從大肚溪以南的鹿港到高雄附近的烏樹林,連綿分布著一系列鹽場,總面積達4000多公頃,其中布袋鹽場鹽質最好、產量最大,聞名海內外。
從氣候條件分析,影響臺灣省的季風主要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而玉山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分布在臺灣島中部,布袋鹽場正好位于背風坡。布袋鹽場所在區(qū)域冬半年干燥少雨,常常兩三個月滴雨不下,日照充分,河流淡水注入少,全年日照時間長,氣溫高、蒸發(fā)快,因此海水出現相對的高濃度,含鹽量常年穩(wěn)定在35‰以上,約是長江口外的7倍多,是我國含鹽度最高的水域之一。
從曬場條件分析,布袋鹽場位于臺灣省最理想的曬鹽岸段,這里沙灘廣布、面積廣闊。
以上條件對布袋鹽場的發(fā)展十分有利,布袋鹽場現每年生產約60多萬噸食鹽,被人們譽為“東南鹽倉”,所產海鹽成本低,色澤純白,堪稱鹽中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