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文
廣州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但絲毫不亂。我到廣州那年三十一歲,參加工作已十二年,這十來年教過書,在文化館、文聯(lián)搞過專業(yè)創(chuàng)作,后來又到湘西的張家界編雜志,事兒沒少做,卻從未形成明確的上班、下班概念。由于我的自由散漫,二十多歲時就有人開玩笑,說我是中國最年輕的退居二線的干部。
來廣州后我的生物鐘突然上緊了發(fā)條,每天早晨六點我會條件反射般地準時醒來,半個小時后走出宿舍,下樓,過環(huán)市東路人行天橋,走農(nóng)林下路,轉(zhuǎn)中山一路、達道路,一路步行,七點半鐘就到了我上班的東山寺右一橫路,還有足夠的時間讓我來盡情品嘗廣州的早茶。廣州的早茶十分豐富而且極對我的胃口,即便在那些街邊的露天小排檔上,也不缺少我想要的那種寧靜而閑適的氛圍。在這里,每個人都像是優(yōu)雅的紳士,抽煙喝茶都進行得極其緩慢,是一種典型的消磨時光的做法。也有在談著什么的,顯得非常神秘,你甚至會覺得喝早茶這件事情本身也顯得非常神秘。這段時間也的確是廣州最寧靜的一段時間,你甚至會看見鳥群無聲地從頭頂上空飛過,然后消失不見了。各種新鮮的帶著露水氣味的芬芳,若有若無地飄過來,很淡很淡的。這時候,所有的人都一言不發(fā),感覺有種什么東西正飄然而至,深入人心。許多年后,在我早已遠離了廣州之后,仍會時常回憶起在廣州街頭的某棵樹下靜靜地品味著早茶的情景,甚至是在品味某一種氣味——廣州的氣味。
廣州培養(yǎng)了我泡吧的習慣。至今我還想念天河賓館那間不大的像船一樣狹長的酒吧,窗外就是一個花園。窗戶都開著,夜晚濕漉漉的花香如層層細浪般涌來,在鋼琴的伴奏下時常會給人身在隔世的感覺。
來這里悠悠打發(fā)夜晚多余時光的大多是文人、編輯、作家、詩人。他們在城市夜晚的寂靜一角,談構(gòu)思,談選題,談一些同城市距離比較遠的事。我所在那家出版社許多后來引起廣泛影響的圖書選題,最初就是在這樣寧靜的酒吧里開始醞釀的。也有一些作家,干脆把稿紙或筆記本電腦拿到了酒吧的桌子上,空氣中充滿了新鮮而濃釅的啤酒香味、咖啡香味,這使他們的感覺變得相當敏銳,也使孤獨而單調(diào)的寫作有了一絲生命的暖意。
廣州和別的大都市一樣,對外省人同樣抱有一種偏見,甚至是歧視,總覺得你是窮地方來的窮人,你是到廣州來食(混口飯吃)的,連街上那些擺攤的老太,一聽你操著滿口的外地口音,看你也是一種睥睨的眼神了。生活在廣州的確要有堅強的神經(jīng),她異樣的目光考驗著每一個外省人,尤其像我這種清高而脆弱的所謂文化人。
要讓廣州人消除對你的偏見,你不但要有足夠的人格力量,還要與他們肩并肩地保持步調(diào)一致的姿態(tài),從頭開始學會忍受,學會誠實,學會謙讓。在人多的地方不是一個勁地往前擠,先要學會讓出空隙,在受了委屈之后先別急著解釋,而是另外做一件事讓他們看看,而且不要擔心他們看不見。廣州人一旦認可了你,也就一輩子認可了你。比如說老溫,每次到湖南來,再忙,也要上我家里來看看,看見了我老丈人,給一百元,看見我母親了,又是一百元,看見我孩子了,給兩百元。他并不是為了擺闊,看他的眼神就知道,那里透著對你的全部友情和真誠,每次我都在重重地嘆了一口氣之后更加深刻地感覺到,廣州人是比我們更有人情味的,更有一種尊老愛幼的人倫美德。一次聽說我要去廣州,老溫弄了幾只大閘蟹養(yǎng)在家里,后來我改變了行程又未及時告訴他,這大閘蟹死了兩只。他扔掉死蟹時不停地嘆氣,而我也沒作什么解釋。在廣州人面前,任何解釋都是多余的。他認可了你,他就覺得你的任何失信都是有原因的,至少是可以原諒的。從這件瑣細的小事上也見出廣州人的心性與氣度。
我一度把廣州視為文化沙漠,但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這是外省人的偏見。
廣州有那么多著名的報刊,或是先鋒文學的前沿陣地,或始終不渝地堅守著人文精神與良知,或以無畏的理想主義精神顯示出中國最強大的媒體力量,這樣的報紙雜志,放在內(nèi)地的任何一個省份都不可思議。當內(nèi)地的許多純文學刊物被廉價地出賣給商人時,廣州卻成為了除北京、上海之外的另一個文學重鎮(zhèn)。廣州除了本土滋養(yǎng)孕育出來的優(yōu)秀作家,還有許多外省來的作家,這是因為,它為純文學創(chuàng)作贏得了足夠?qū)掗煹淖杂啥取?/p>
即便在廣州的酒吧里,你也很少看到那些與世無涉超塵出世一味清談的高蹈者。在內(nèi)地倒是可以看見這種毫無實踐能力和行動能力的大小“知識分子”,滿嘴的良知卻不能主持最起碼的正義。而這正是我們今天大多數(shù)文人的精神狀態(tài):消極與退縮。廣州很少有這樣的文人,他們都是一種隨時準備出發(fā)的姿態(tài)。
廣州永遠不會嘲笑失敗者,黃花崗烈士陵園埋的幾乎全是失敗者。即便那些開店設(shè)檔做小買賣的廣州底層人民,在打開店門之前就先做好了失敗的打算。廣州人不像我們一開始就盤算著要賺多少錢,而是先預算好可能要賠多少錢,有沒有可能賠掉身家性命。他們有自己的一個底線,失敗的底線,他們也就比我們更能經(jīng)受住折騰,因為早就有了心理準備。我的朋友老溫去年賠掉了幾十萬,欠了別人一屁股債,每晚還開著車到處去唱歌。
……
最終,我登上了北上的列車。那時我已經(jīng)老大不小了,我得為自己的生活找到一個堅實的底部。廣州,也因此成了我生命的一道深深的印痕,把我的一生隔成了兩大塊。對于廣州,或許我只是一個失敗者,一個匆匆過客,但我感到有許多難以言說的東西滲透了自己,她的沉潛與隱忍,她濃烈馥郁的人文意蘊和獨放異彩的城市景觀,她深情的召喚和對你意志的磨煉,都已深深地滲透了我的生命,一直滲到心的盡頭。盡管我最終未能找到讓自己進入這座城市的生命通道,但在遠離這座城市之后,我依然覺得離她很近。
或許,一個曾經(jīng)在廣州生活過的人,和一個從未到過廣州的人,生活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刪節(jié))
名跡·名篇
惠州一絕
宋·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高中生課外閱讀古詩文)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在1911年春爆發(fā)的廣州起義中,72位同盟會會員英勇犧牲,人們將他們葬于廣州郊外的黃花崗,這便有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人們還將其事跡編成了一本《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孫中山為其寫了序,這便是今天中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另一篇課文《與妻書》的作者林覺民,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演習·演練
惠州一絕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 這兩首詩都是蘇軾的作品。從體裁上說,這兩首詩均是_______;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均為_______。
2. 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春天的景色,但時間先后有區(qū)別,從《惠州一絕》中的“_______”一句可知這首詩描繪的景色要比《惠崇〈春江晚景〉》_______。
3. 兩首詩都狀寫了春天的事物,從色彩上看,更豐富一些的是_______。
4. 兩首詩都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的特點,試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從你學過的古代詩歌作品中,寫出表現(xiàn)春天景物的詩歌兩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絕句;抒情詩。
2. 日啖荔枝三百顆;晚
3. 《惠崇〈春江晚景〉》
4.《惠州一絕》中羅浮山四季如春的特色借每天都有新鮮的盧橘楊梅表現(xiàn)出來,以動寫靜,真切自然。后兩句則借聯(lián)想抒情,略顯夸張地表達出對嶺南風物——荔枝的贊美,抒發(fā)對嶺南的留戀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中既定格了紅綠掩映的嫩竹桃花和鋪滿地面的蔞蒿蘆芽,表現(xiàn)春色迷人,萬物復蘇;又借春江水中游動的鴨子描繪出氣溫變化;更為出彩的是,作者跳出惠崇實際呈現(xiàn)在畫面上的景物,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時才往上游的特征,通過聯(lián)想突出一個“春”字,“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給整個畫面注入了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
5. (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