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劇是一種以電視為主要傳播載體、具有頻繁喜劇沖突的輕喜劇,就其表演方式而言,具有喜劇舞臺演出的諸多特點。然而,作為一種二維空間多符號傳播模式下的視聽藝術,情景喜劇又不同于單純以文字形式出現(xiàn)的文學體裁或在舞臺上表演的戲劇,其受眾更加廣泛,幽默表現(xiàn)手段更加多樣化。它即蘊含了一般影視作品翻譯所共同面臨的限制與挑戰(zhàn),如視聽二維傳播模式對翻譯產(chǎn)生的時空限制,傳播的瞬時性,影視審美的分裂與再現(xiàn)等等,而另一方面又因其大量密集的幽默以及罐裝笑聲的存在而增添了額外的難度。
不論是在配音譯制還是字幕譯制模式下,雖然譯者的主要任務是翻譯源語言語聲道的對白、獨白等,然而絕不可以忽視其他三個通道對表現(xiàn)和烘托人物幽默對白的綜合作用。我們知道,情景喜劇的幽默屬于電視幽默,有著自己獨特的構(gòu)成方式及表現(xiàn)形式,與傳統(tǒng)幽默方式有很大差異。用來制造幽默效果的諸多非言語手段,譬如人物的聲音和動作,特定情景里的擺設和物體,電視音響和視覺因素等等,都與人物幽默的話語內(nèi)容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使幽默更具有直觀性和感染力。在不少幽默情境中,視覺類幽默與言語幽默相互作用、互為補充、共同在一個幽默場景中發(fā)揮作用,我們把此類幽默稱為復合型幽默,以區(qū)別于單純的言語幽默。本文著重剖析美國情景喜劇中復合型幽默的漢譯。
復合型幽默中的視覺類幽默手段(體態(tài)語、客體語、畫面文字)對于人物言語幽默的翻譯起到雙重的作用。一方面,電視圖像上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等對有聲語言起到必要的補充和明化作用,增強源語的幽默效果,使觀眾更直觀地理解并感受到劇中幽默。正如學者Diaz——Cintas所言,字幕譯者的一個優(yōu)勢在于依賴諸多非言語線索和提示,由于這些圖像和聲音層面的因素在翻譯中不需要轉(zhuǎn)換,因而可以幫助譯語觀眾補充字幕中傳達的信息,領會其中含義。[1]。而另外一方面,視覺類幽默的存在又可能對言語幽默的翻譯產(chǎn)生制約,尤其在涉及圖像與話語雙關的情況下,譯者不可能對圖像做任何改動,但同時又要在譯語中考慮與圖像的對應,因此在對幽默話語進行創(chuàng)造性語篇重構(gòu)時受到諸多限制。歸納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有些美國喜劇情景中的言語內(nèi)容或講述方式并不為中國觀眾所熟悉,但由于該情景下的手勢語和體態(tài)語所指代的意義具有文化共性,其幽默效果也可以被中國觀眾感受,在字幕譯制中所受的制約要略少于配音譯制。在美國情景喜劇Seinfeld《宋飛正傳》中有這樣一幕:克萊默和喬治都想得到杰瑞家中的小雕像,爭執(zhí)不下,于是杰瑞最終決定采用兒童常玩的選人游戲Inka——dink來決定。杰瑞一邊念歌謠,手指一邊在兩者間隨著重讀音節(jié)而來回變換,念完后手指落在誰的身上誰就有權(quán)獲得雕像,以下就是伴隨手勢語的歌謠內(nèi)容:
[例 1]Jerry: Inka——dink, a bottle of ink. The cork fell out, and you stink. Not because you're dirty,not because you're clean——just because you kissed the girl behind the magazine.
[字幕譯文]杰瑞:一瓶墨水,軟木塞掉了,然后你發(fā)出臭味,不是因為你臟,不是因為你不干凈,只是因為你親了雜志封面的那個女郎。
這個場景中手勢語與言語內(nèi)容融為一體,不可分離。之所以引起美國觀眾笑聲,不僅在于觀眾看到三個大人通過兒童游戲來解決爭執(zhí)這一有趣方式,還因為英文歌謠念起來朗朗上口,押韻且具有童趣。這一游戲的內(nèi)容本身并不為中國觀眾所不熟悉,直譯的字幕譯文無法還原英文童謠的押韻之趣,然而這并不影響觀眾對這一幽默場景的感知。這是因為,屏幕上生動而直觀的手勢語以及英文原聲已將游戲過程和目的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助于觀眾理解這個游戲的本質(zhì)。在這一情景中,對幽默傳達起主導作用的是杰瑞隨著語音而變化的手勢,而非單單是言語幽默的語義內(nèi)容本身。此外,童謠所傳達的有趣概念也會讓中國觀眾倍感新鮮,使他們在看到字幕譯文的同時加強對喜劇場景的體驗。假若這一場景采用配音譯制模式,則難度倍增,譯者要優(yōu)先考慮譯文中的字詞與人物的口型、身體動作和手勢相對應,盡量避免造成“視覺的疏離”。譯者無論是對英文歌謠內(nèi)容適當進行改編,還是完全另起爐灶,都必須考慮翻譯后的臺詞字數(shù)長短、單字的選擇要與人物的手勢相吻合。
在有些情景下,視覺類幽默具有典型的西方文化特征,具有文化特殊性,對言語內(nèi)容起到必要的補充和明化作用,中國觀眾對漢語譯文的幽默感受主要取決于對手勢語等的成功解讀。在Friends(《老友記》)中,錢德勒計劃在晚餐時向莫妮卡求婚,把戒指放在上衣的左口袋里。兩人在餐館的桌邊坐好之后,他突然忘了戒指所放的位置,先在自己的右口袋摸了一遍,非??只诺匕l(fā)現(xiàn)戒指不在那里,之后右手摸左邊的口袋,發(fā)現(xiàn)戒指還在,如釋重負,右手還來不及從左口袋撤下就被莫妮卡看到并詢問。為了掩蓋這一動作的真正意圖和自己內(nèi)心的緊張,錢德勒急中生智,趕緊背了一段外國人入美國國籍時的宣誓詞,這與錢德勒求婚的場景頓時產(chǎn)生不協(xié)調(diào)之感,引發(fā)觀眾大笑。
[例2]Monica: What are you doing?
Chandler: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I remember it.
Monica: Are you okay?
[字幕譯文]莫妮卡:你在干什么?
錢德勒:一個國家,在神之下,不可分割,全民擁有自由公正。 我記得是這樣背。
莫妮卡:你沒事吧?
在美國,把右手放在心臟的位置是宣誓時的常見手勢,美國觀眾自然不會陌生,立刻能將之與錢德勒的應景之語相聯(lián)系。然而,這與中國文化中的宣誓手勢有明顯差異,并不具有文化的普遍性。中國觀眾若對這個手勢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不熟悉的話,可能只會覺得錢德勒的回答很突兀,舉止滑稽,讓人覺得好笑,而并沒有真正對幽默語義內(nèi)容產(chǎn)生積極的聯(lián)想,導致幽默解碼的空白,難以體會深層次的幽默。
當視覺類幽默符碼本身或所暗含之意實際上與言語幽默中的某個詞語構(gòu)成雙關,翻譯的難度加深。此類復合型幽默主要以畫面與言語共同構(gòu)成的雙關、對標牌文字的誤讀或誤寫最為常見。由于電視圖像會原封不動地出現(xiàn)在觀眾眼前,譯者可選取的翻譯策略受到電視畫面上特定的手勢、動作或畫面文字的制約,不可能脫離畫面的所指而另起爐灶。在無法改變畫面的情況下,譯者需要考慮如何在譯語中建立類似的雙關,或使譯文產(chǎn)生幽默的功效,最大限度地使中國觀眾產(chǎn)生類似的幽默聯(lián)想和感受。請看以下《老友記》中的一例:
[例3]Rachel: Ross! Come on!That's all right! Fine——Okay, I have a weird thing about my eye.Can we not talk about it please?
All: All right, fine.
Monica: Hey Rach, remember that great song, Me, Myself, and I?【指向自己的眼睛】
Rachel: Monica! Come on!
Ross: Hey, does anybody want to get some lunch? All those in favor say I? (指向自己的眼睛)
Rachel: Ross! Stop it! Come on!
Chandler: How much did I love The King and I? 【指向自己的眼睛】
模塊建模中有4個重要的概念,分別為模塊、需求單元、硬模塊、軟模塊,下面結(jié)合本文研究的問題,對這4個概念進行界定。
Rachel: Chandler!
[字幕譯文]
瑞秋:好啦!我對我的眼睛有怪癖,麻煩別再討論了,行嗎?
大家:好吧
莫妮卡:你記得那首歌嗎?我、自己和…
(“我”和“眼睛”同音)(筆者注:此為原片字幕注釋)
瑞秋:莫妮卡,別鬧了
羅斯:有沒有人想吃午餐?有意愿的請說…
瑞秋:羅斯,拜托了,別鬧了啦
瑞秋:錢德勒
瑞秋的眼睛發(fā)癢,不肯看醫(yī)生,一看到別人用手觸碰眼睛時就有心理障礙,偏偏其他幾位好友又故意想刺激她脆弱的神經(jīng),不僅話語中包含以同音詞“I”(我)結(jié)尾的詞句,還在每句話的末了故意用手指向自己的眼睛。電視畫面上人物手勢語對眼睛(eye)的明確所指與對白中的“I”(我)構(gòu)成諧音雙關,從而構(gòu)成了該場景致笑的幽默根源。譯者首要考慮的問題在于,如何使中國觀眾短時間內(nèi)明白原文手勢語的清晰所指與言語的幽默內(nèi)涵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不難看出該劇的字幕譯者在縮減文化障礙方面所作的積極努力,即在字幕空間允許的條件下在文內(nèi)加入一條簡短注釋,出現(xiàn)在雙行字幕的第二行,闡明“我”和“眼睛”的聯(lián)系。這一注釋搭建了中國觀眾理解的橋梁,原聲幽默語調(diào)的傳遞以及手勢語的直觀性可以增強觀眾對幽默的感受。若是在配音譯制模式下翻譯這一復合型幽默,則難度倍增。直譯無疑會破壞原雙關語所傳達的幽默效果。而在畫面上演員的手勢清晰可見、又有固定所指時,中文譯者在重構(gòu)幽默語篇時,不論如何巧妙改編語義內(nèi)容,都應使其與手勢語的隱含意義(眼睛)產(chǎn)生自然的呼應和聯(lián)系,否則就會造成聽覺與視覺的不協(xié)調(diào)。為了保持含而不露、引人聯(lián)想的幽默特點,譯者認為,在對幽默語篇重構(gòu)時應圍繞著“眼睛”或“眼”來展開,以下筆者的試譯,僅出于示例之用,提供翻譯的思路,鑒于配音譯制的種種復雜性,譯文在實際操作中必然還要經(jīng)歷不少改動。
筆者試譯:
莫尼卡:你還記得誰是《泰坦尼克》號的女主演嗎?
羅斯:嘿,你們知道什么樣的人我最討厭嗎?——小心眼!
錢德勒:我的天分最適合講演。
下面,我們再來看Growing Pains (《成長的煩惱》)中的一例:
[例 4]Mike: I lick Mike? 邁克:我受邁克?
Ben: What? 本:什么?
Mike: Ben, you misspelled like on every one of these.
邁克:本,你怎么把愛字全寫成受字了?
Ben:So, you can’t use them?本:意思是不能用了?
邁克所在的學校開展學生會主席競選活動,一向調(diào)皮搗蛋、不愛學習的邁克意外得到提名。為了爭一口氣,他和朋友們努力地做競選宣傳,弟弟“本”也想?yún)⑴c其中,為哥哥競選出力。他做了許多標語牌,原打算在上面寫I like Mike(我喜歡邁克),卻因為自己拼寫能力所限,把like(喜歡)誤拼成lick(舔),被邁克當場發(fā)現(xiàn)并指出。此時,電視畫面上清晰地顯示出這條寫有錯別字的標語,與邁克隨后評論的內(nèi)容形成畫面上的呼應。該劇譯者錢紹昌先生采用了歸化譯法,選用詞形相近的兩個漢字“愛”和“受”,巧妙而具有創(chuàng)造性地向中國觀眾傳達錯別字這一幽默信息。他認為,倘若直譯過來,中文的“舔”和“喜歡”在詞形上毫無相似之處,誰也不會把“喜歡”錯寫成“舔”[2]。
然而對于錢譯,中央電視臺國際部資深譯者趙春梅持不同見解。她主張采用異化的手法,直譯成“你把‘我喜歡邁克’寫成了‘我舔邁克’”。原因有三:一是畫面顯示了牌子上的文字 “I lick Mike”,懂英文的觀眾都能立刻想到正確拼法是like,意思是“喜歡”而不是“愛”(love)。二是直譯讓人覺得更可笑,藝術效果更好。三是用漢字的字形來表述還會引起文化上的混亂,中國觀眾會產(chǎn)生一種幻覺,納悶片中的外國人何以會了解漢字[3]。她的建議不無道理。的確,譯者在譯作中用漢字替換英文字詞時要慎重,避免過度歸化,尤其是在電視畫面上英文字詞清晰可見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情況下,復合型幽默中的畫面清晰所見而同時又與對白文字相呼應時,譯者應給予重視,盡量不要在譯文中更改與畫面相對應的語言所指,否則很可能會導致畫面與譯文的不協(xié)調(diào),無形中引起觀眾誤解或質(zhì)疑。請看《成長的煩惱》中的一個片段:
[例5]Maggie: How you want them Carol, scrambled, over easy,or sunny side up?
Carol: Oh, I usually just have juice.
母親瑪吉問女兒早餐想吃什么樣的雞蛋,卡羅爾說早晨只是喝點果汁而已,言外之意是不需要雞蛋??_爾一邊說,一邊隨手端起一杯橙汁,屏幕畫面上清晰可見。該幽默場景之所以引起背景觀眾的笑聲,是因為每一位家庭成員沒有對媽媽的熱情做出應有的回應,使?jié)M腔熱情的瑪吉落了空。不知出于何因,卡羅爾的話在漢語譯制片中被譯為“我只喝杯牛奶就行”,導致該詞與畫面上緊接著出現(xiàn)的“橙汁”形成視覺反差,容易引起觀眾困惑。當然,如果屏幕上并未顯示具體飲料圖像的話,譯者用“牛奶”替代“橙汁”也未嘗不可,只是在這一場景不宜改動。
總之,情景喜劇的譯者在翻譯幽默對白時,不應忽視復合型幽默中非言語因素尤其是視覺因素對于譯制的影響。
[1]Diaz-Cintas, Jorge. The Value of the Semiotic Dimension in the Subtitling of Humour[A]. In Aspects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C]. (ed.)by Lucile Desblache. Paris: La Maison du Dictionnaire, 2001c.
[2]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1):61-65.
[3]趙春梅. 論譯制片翻譯中的四對主要矛盾[J]. 中國翻譯. 2002a (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