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狀振
最近郭德綱事件鬧得很是紅火,紅火不僅因為郭德綱為徒弟撐腰、大罵了媒體記者,也因為社會各界對所謂媒體動用公權(quán)力“封殺”郭德綱,意見不一致紛紛攘攘有關(guān)。而在我看來,之所以鬧成這樣,原因本也簡單,就是因為郭德綱是個“名人”。名人罵人引了公憤,媒體“封殺”了郭德綱,政府又在其中當了一回冤大頭,成了替媒體擋箭的靶子,如此而已。
在這一事件中,有一個問題值得反思,那就是郭德綱何以成名,或如評論家所指出的那樣,“是誰讓郭德綱得以坐大?”郭德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市井藝人,成為娛樂明星和大眾話題,本是媒體造勢宣揚的結(jié)果。媒體不去反省自己盲目造星的過失,反而如評論家所說的一樣,在遭遇“名人”的反打之后,動用公權(quán)力賦予的話語權(quán),大加撻伐郭德綱,真不知媒體如何想法,布的又究竟是怎樣一個棋局?
準星失準,伐而不彰,媒體運作之誤,這責任不知又該由誰來承擔,如何去追究了?難道要再度以喪失媒體形象和社會公信力的代價,來為一個郭德綱事件湊雅收官?另一個想說的是,有許多人認為,郭之書在京城各大書店下架,郭在京城媒體錄制的節(jié)目,也不再播出,是接到了政府某主管部門的通知,從而才有了此全城性的連鎖反應(yīng)。對此,筆者倒有不同的看法。經(jīng)歷了這么多年、這么多事件的考驗和歷練,政府已經(jīng)有了應(yīng)對此類事件的相當多的成功經(jīng)驗可以借鑒,當不會再做出如此不明智的舉動。個中原因恐怕還是媒體與書店經(jīng)營者,基于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思維習慣與行動慣性而做出的一次本能反應(yīng),是一次突發(fā)事件的自我調(diào)適與應(yīng)變之舉,談不上與政府的指令有多大糾葛。只是倘真如此,那么這種行為背后所隱藏的行為邏輯和思考方式,倒真的是值得認真反省、深刻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