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剛 陳子游/文
貴在適合
——《中國畫藝術(shù)年鑒》劉二剛訪談錄(節(jié)選)
二剛 陳子游/文
2008年3月23日
⊙陳子游:(以下簡稱陳)劉老師,今年年初在北京舉辦的“天高云淡——劉二剛書畫展”后,最近在忙些什么?
⊙劉二剛:(以下簡稱劉)我最近在整理去康巴回來的一些日記和畫稿,我在寫康巴日記的時候有一些自己的思考?,F(xiàn)在各地的美協(xié)也好,院校也好,都在搞出去寫生的活動,我認(rèn)為畫畫的有機(jī)會出去走走是好事。寫生主要是一種體驗,是開闊眼界,增加閱歷的。寫生的方法也應(yīng)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學(xué)校里面一般是采用對景寫生,我覺得局限性很大,那是西洋的方法。我寫生是采用一種傳統(tǒng)的方法,就是游記的形式。一般來說,出去時間都比較緊,所以我認(rèn)為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一些對自然的體悟才是最重要的。黃賓虹就是在自然中獲得體驗后,再提取適合自己性情的部分,畫出能夠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山水,所謂“胸中丘壑”就是這個意思。出去寫生不一定會次次看到美景,比如云啊,雪啊,晚霞啊,你怎么辦?你不能等呀!這就要多跑,多總結(jié),胸中有丘壑,筆下才不會有限制。我覺得這是傳統(tǒng)方法的一個長處。
我最近還在應(yīng)約畫一套“儒道釋小品”。一半是文字,在寫與畫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思路的一個梳理,儒道釋三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支柱,它給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境遇,予以不同的活法,這對于畫畫的當(dāng)然也有用。
⊙陳:齊白石對你有怎樣的影響呢?你重視民間藝術(shù)嗎?
⊙劉:從我小的時候就有很大的影響了。我在學(xué)徒的時候有時會遇到些倒霉的事情,就想有什么人能夠鼓勵我繼續(xù)畫下去呢?齊白石就能夠鼓勵我,因為我覺得他也是從底層出來的,也沒有上過什么學(xué),居然走出來了。后來我也慢慢地在研究他。好比說,他有一方圖章“一切畫會無能加入”,我一看就有啟發(fā)。齊白石畫的一些東西,的確可愛,比如說他畫一個老鼠站在秤鉤上,題為“自秤”,這個感覺就像人一樣,很好玩。把一個東西畫得可愛起來不容易。
情趣的東西,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都是不準(zhǔn)畫的,認(rèn)為是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直到1978年,“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了,我就開始畫文人畫題材,借畫古人,一個是求意,一個是求味。要想創(chuàng)新,當(dāng)然還要研究一些民間畫法,民間畫里門神等形象都是夸張頭部,這個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看人一般都是先從頭部看起,夸張頭部就抓住了人的第一眼感覺。中國畫的本質(zhì),就是要寫神。我在畫人的時候喜歡把鼻子畫大一點,一是因為頭部夸張以后鼻子小了就不好看,二是因為我畫的是我理想中的人物。鼻子是人面部的山峰啊,民間藝術(shù)有些雖不講理,但合乎情,這些也都有說法的。下筆有追求,這樣畫起來就有數(shù)了。
2005年我在上海辦畫展,開座談會的時候,張桂銘先生說:二剛的畫像京劇里的生旦凈末丑,就這么幾個角色,就把許多戲演來演去都演不完。我覺得這個比方很好,你看京劇每個角色的臉譜畫得都有不同的含義,都是有道理有講究的,忠臣奸臣一看便知。關(guān)于這個我寫過一篇小文,這些古典的程式化的東西我們要研究它。如果說創(chuàng)作像一部機(jī)器,我們畫畫就要把握好這個機(jī)器上的每個零件,“零件”要符合你的“機(jī)器”,平常需要不斷地積累“零件”,積累多了選擇性就大。還有補(bǔ)景的東西,都可歸入我的“零件說”。
⊙陳:你對造型怎么理解?
⊙劉:以前學(xué)院對所謂造型能力,就是要把一個物體畫像,正面?zhèn)让娴鹊?,更多的是指畫人,把人的形畫?zhǔn)了,就以為是有造型能力。其實這是最簡單的教學(xué)。但是“形”與“神”發(fā)生了矛盾怎么辦?老師各有各的說法,就看自己怎么辦了。中國的漢畫像磚,魏晉壁畫是個很好教材,“手揮五弦易,目送飛鴻難”主要是言神。“神”是需要主觀的投入和捕捉才能畫出的,像徐悲鴻,他畫《愚公移山》,這樣的題材還要照著一個個模特來畫,那時他在印度,模特是印度人,就有點不倫不類。但他的馬畫得的確不錯,馬是他默寫出來的。
筆墨功夫也是造型能力。像寫字也是,一個點下去,方圓、肥瘦,這個都是形。這次我們?nèi)タ蛋?,街頭上不少康巴漢子,形象很好,同行的一個畫家就叫幾個到賓館里,給他們一點錢,一個像畫了兩個多小時,當(dāng)然還是算快的,但兩個多小時,形象就不鮮活了,人的表情是有限度的,如果僅為了形象,還不如拍數(shù)碼照呢。形神兼?zhèn)浜苤匾?,話說回來,如沒有造形的本事,一味盲目地夸張變形,人家不知道他畫的是什么,他說這個叫寫神,這就是自欺欺人了。前不久我看到王國維故居門外的一個塑像,不看字就不知道是誰。
我最近在思考中國畫的畫品問題,過去第一品是神品,第二品是逸品,第三品是妙品,第四品是能品。到宋徽宗時候,把逸品放在了前面,能品是翻不了身的,總排在最后。能做到逸品是很不容易的,但現(xiàn)在評論家會借用此類漂亮的詞語來掩蓋問題。好比說畫得水墨淋漓人家看不懂畫的什么東西的作品,說成是神品;還有一種是一味地仿古,一點自我的精神都沒有,說它是逸品,這都是問題。不管怎樣,你即使和徐渭畫得再像都沒有用,你的畫沒有你所處時代的特征就談不上“品”。所以這四品當(dāng)中,我要求不高,我贊成的是妙品,“遷想妙得”的“妙”?!懊睢崩锩姘嗽S多東西,它比能品抽象些,而比神品又具體些,比逸品又生動有趣些,你畫得不好就是不“妙”,妙就是好。
⊙陳:你覺得你生活的環(huán)境,從鎮(zhèn)江到南京,整個江蘇的文化對你有怎樣的滋養(yǎng)作用?
⊙劉:雖然江蘇歷史上有許多畫派,像金陵畫派、吳門畫派、虞山畫派、揚州畫派等等,但是對我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影響。比如鎮(zhèn)江地區(qū)的京江畫派,顧鶴慶和張崟的東西我總覺得太寫實了,雖不簡單,但我并不喜歡。金陵畫派,我只喜歡一個龔半千,其他的人我名字都不一定能叫得上來,因為我不大喜歡。倒是像董其昌的東西我覺得他有一種綜合的能力,就像我說的,他的“零件”特別多,但是他的字我不喜歡。如果說地方文化的滋養(yǎng),恐怕主要的還是山水的靈秀和禪宗覺悟圓通的活法,我父親是北方人,骨子里我卻喜歡拙樸的東西。也不知為什么,實際上還是中原文化和黃河流域?qū)ξ业挠绊懕容^大,像河南,陜西一帶,我一個人往那邊跑的次數(shù)很多,對石窟、造像、摩崖石刻、墓志我很喜歡。這些對我畫畫影響還是蠻大的。
⊙陳:我們通常會把石濤“筆墨當(dāng)隨時代”掛在嘴邊,不知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劉:時代二字真難說啊,這個時代認(rèn)為是主流的東西,到了那個時代就未必是,或者說未必是好的東西。清代“四王”的東西有八大、石濤、青藤好嗎?“筆墨當(dāng)隨時代”雖是石濤說的,他在畫上亦寫過“以范寬筆意寫之”、“以張僧繇沒骨法圖”,這就看我們怎么理解了,石濤又說“天之授人也……有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我們不必在“時代”二字上爭高低,還是先看看筆墨有沒有自己。
⊙陳:許多人看你的畫會心一笑,感覺有趣。你每一幅是否需要有心去經(jīng)營和突出趣味呢?
⊙劉:“會心一笑”或者是“幽默感”是說不清的,蹩腳的相聲想要人笑也笑不出來,繪畫是視覺藝術(shù),我注重的是除了讓人看,還要讓人去想,這一套是學(xué)豐子愷,畫漫畫的技巧是“反反得正”或“正反反正”。 但學(xué)漫畫技巧,一過頭就失去國畫了,還是齊白石說的“似與不似之間”高明。另一方面,詩詞的平平仄仄法也在助我,畫文人畫這一路的平時就需要觀察一些事的關(guān)門過節(jié),要會系風(fēng)捕影,否則作畫就僅止于作了。
⊙陳:作品題跋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件難事,你卻擅長此道。如何去提高這種能力?
⊙劉:我相信能夠題跋的人很多,但苦于沒有相應(yīng)的畫面;能夠作畫的人也很多,但缺失藏于畫外的點睛之筆,我們回頭看看那些大家,齊白石、金冬心、鄭板橋、徐文長、石濤等,無不是題畫高手。還是那句話,學(xué)傳統(tǒng)也好,寫生活也好,都要翻成自己的語言。你說我擅長此道,其實我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我們這一代不能與前輩比,也不能與后輩比,能力有限,我希望與同仁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