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強
安徽卷
作文真題
閱讀下面這首詩,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吳興雜詩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想?請根據你的思考或聯想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④書寫規(guī)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閱卷精神
此材料作文命題因選用古詩材料而別具一格,意在考查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古詩外殼中蘊含著現代精神。構思本題時,考生一定要從整體上把握住古詩內蘊的哲理,而此詩蘊含的哲理就只體現在其最后兩句中。這最后兩句“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反映了兩方面的核心內容:一方面,種植者能根據水性不同這一實際來安排合適的種植對象;另一方面,種植者能根據物性不同這一實際來安排合適的種植環(huán)境。這兩方面的核心內容蘊含著一個核心哲理:主體(種植者)應根據客體(“種植環(huán)境”或“種植對象”)的具體情況來采取適宜辦法,而不能形而上學地搞‘一刀切和絕對化。因此,考生若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找準自己的位置(此類立意談的是‘客體如何對待自己的問題,而題意要求談的是‘主體如何對待客體的問題)”、“水流有不擇深淺、不分城鄉(xiāng)、滋潤萬物的‘上善之德”等就均不能算作“切合題意”。
安徽高考作文閱卷領導組對古詩哲理作出了如下闡釋:此詩通過寫江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風光說明了如下道理——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物盡其用);要按客觀艦律辦事,不能形而上學、“一刀切”,摘絕對化。安徽高考作文閱卷領導組還對“內容評分”作出了如下闡釋:①寫“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物盡其用、合理利用、有效利用、合理規(guī)劃)”、“要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不形而上學搞‘一刀切、絕列化”的,視為“切合題意”。②如寫“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把才能用到合適的地方”、“選擇合適(恰當)的位置”、“大材大用,小材小用”、“資源合理配置”,視為“符合題意”。③如“把讀書學習的方法與詩歌中的種植之法類比”,或者寫“生產、生活要和諧均衡”,或者寫“揚長避短”、“量體裁衣”、“量力而行”視為“基本符合題意”。④如寫“環(huán)境污染”、“存在即合理”、“談合作”、“生活與磨難”、“換位思考”、“風景的和諧之美”、“低碳經濟”、“依賴自然”視為“偏離題意”。
【滿分思路】
★思路A:運用常規(guī)視角,談“主體”應根據“客體”的具體情況來采取適宜辦法。比如,考生可談“老師應針對學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合理助其設計未來”、“管理者應根據各個人才的不同特點把其放到恰當位置上以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農民應根據春、夏、秋、冬這四季的內在規(guī)律來合理安排農業(yè)生產活動”、“政府部門應根據鄉(xiāng)村在地理位置、發(fā)展現狀、文化特色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實際情況對新農村建設進行合理規(guī)劃”、“國家應根據國內東部、西部、中部、北部、南部等地區(qū)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發(fā)展并不均衡的客觀實際來制定適宜各地區(qū)特點的長遠發(fā)展戰(zhàn)略”等。
★思路B:巧妙轉換視角,談“客體”很希望“主體”依據客體實情采取適宜辦法。當然,考生還可轉換視角,以“客體”口吻,表達“希望‘主體依據客體實情采取適宜辦法”的愿望并對“主體”提出合理性建議。比如,考生可分別以“學生”、“孩子”、“人才”、“四季”、“鄉(xiāng)村”、“西部”等客體的口吻,依次對“老師”、“家長”、“管理者”、“農民”、“政府部門”、“國家”等主體表達真切的愿望并提出懇切的建議??忌⒁?,這種寫法常用擬人手法。
優(yōu)秀作文1
荷之秋思
安徽一考生
山高月小,秋風蕭索,一莖殘荷,掙扎于荷田之中,在冷風中瑟瑟發(fā)抖,顯得格外凄涼。
殘荷似乎從噩夢中醒來,長嘆一聲。隨著這聲深深的嘆息,往日的遭遇一齊涌上心頭。
那是公元2008年的春天,我的主人突然心血來潮,說是這年頭,沒有什么不可能,硬要把我的根埋得深深的,把水灌得滿滿的,還美其名曰:“根深才能葉茂,水深才能養(yǎng)魚?!庇谑牵麄內胰艘黄鸪鰟?,扛著鍬鎬,來到塘邊,深挖塘泥。完工之后,再放進肥料,把我埋入泥塘下面。我周圍還埋了許多我的兄弟姐妹。開始我也以為這樣能夠豐產豐收,長出許多藕崽,開出許多荷花,結出許多蓮子,那不是我這一生最大的造化嗎?可是,被埋入深泥深水之后,我就像被打入了冷宮,天天黑暗,日日陰沉,不能呼吸,不見光明,魚兒蝦兒不時騷擾,蛙兒蟲兒經常嬉鬧。終于有一天,我的身體騷動起來,不幾天,便長出了一個幼小的嫩芽。可是,我沒辦法向上伸展,根部沒底氣,胸中無營養(yǎng),結果我一天天萎縮,終于沉睡在深泥之中。這就是我的第一次遭遇。
時過境遷,轉眼又跨進了公元2009年,我的主人坐在塘邊,長吁短嘆,不時滴下幾滴悔恨的淚水。他的淚水震撼了荷塘,也將我那死去的心靈喚醒。原來,主人從鎮(zhèn)農技員那里獲知,種荷花時水位不能太深了,越深越沒有出頭之日。于是,主人將奄奄一息的我撈起,還有我的那些兄弟姐妹,移栽到水田之中。這是一塊長方形的瘦田,三四寸的浮土下面,金是石板。主人邊栽邊說:“這下將你栽得淺淺的,一定會豐產豐收了吧?!”我聽了也怪高興的,從深塘到淺田,水位變了,我的好運也該到了。我躺在田泥里,天天盼,日日等,終于,我發(fā)芽了,長葉了,粗壯了,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憧憬著報答主人的那一刻。可是,好景不長,到了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渾身無力,我的葉子漸漸變黃,花蕾慢慢枯癟,剛剛發(fā)育的蓮子也開始變小。難道厄運再一次降臨到了我的頭上?難道主人就這么倒霉?難道農技員是個冒牌專家?難道……
“這田太瘦了,這水太淺了,頭重腳輕根底淺,荷花無法扎深根,藕芽怎能長成?古人云,‘不深不淺種荷花,你去年步入了深的誤區(qū),今年又走向了淺的極端,不從實際出發(fā),不因地制宜,不實事求是,不按荷花的生長規(guī)律辦事,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田埂上,農技員對主人說著,語重心長。那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回蕩在田間地頭、荷塘上空。
“不深不淺種荷花”,這就是真理——荷花沉思著。
【高分理由】
作者緊扣命題材料中“不深不淺種荷花”這一詩句,演繹了一則“荷之秋思”的故事。作者將“荷”人格化,以
第一人稱“我”的口吻,以“秋思”為行文線索,重點寫了“荷”的兩次遭遇——一次因被主人種到深塘而“沒有出頭之日”、一次因被主人種到淺田而“好景不長”,表現了“不從實際出發(fā),不因地制宜,不實事求是,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的思想,構思巧妙,主題鮮明。立意深刻。作者將文中的“我”、“主人”等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在刻畫“我”時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寫手段,在刻畫“主人”時則綜合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
優(yōu)秀作文2
種菱兩幕劇
安徽—考生
第一幕
人物:爸爸、兒子
幕啟。門口池塘,水波蕩漾,塘埂上走著爸爸和兒子,他們的手里都拎著滿滿一筐菱角苗。幕后傳來童子朗誦古詩的聲音: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爸爸(喜悅地):兒子,來,去年咱家菱角大豐收,賣了三千多塊錢,多虧這些優(yōu)良品種。今年我準備擴種它幾畝,你下半年的學費有指望了!
兒子(高興地):爸,我念書讓您辛苦了!好,我來栽,您遞苗,我去年看過您是怎么栽的,我行。
(爸爸深情地望著兒子,重重地點點頭,好像在說:“兒子懂事了?!?
爸爸(不放心地):兒子,我剛才好像聽到有個童子讀書說,要“深處種菱”,水要深,泥要深,根才能扎得深,不然就不結菱角,光長葉子。
兒子(滿不在乎地):爸,您放心吧,您就等著菱角大豐收吧!
(兒子詭異地笑著,因為他把菱角栽得很淺,他不相信書上的話。)
第二幕
人物:爸爸、媽媽、兒子
幕啟。池塘里,菱葉鋪滿水面,綠得可人。幾只蜻蜓飛來飛去,不時落在菱葉上。
爸爸(臉上溢滿了笑容):兒子,你看,今年的菱角長得多好,這么茂盛,這可是你栽的呀,真是青出于藍啊!
媽媽(高興地):兒子,今年你的學費可不用愁啦!
(兒子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準備采摘豐收的果實,可是摸來摸去,一個菱角也沒有找到,他頓時慌了神,一臉驚訝。)
爸爸(瞪大眼睛):兒子,怎么啦?
媽媽(忐忑不安地):菱角呢?你快摘呀!不會……
兒子(驚駭而痛苦地):爸……媽
這時,幕后又傳來了童子朗誦古詩的聲音: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畫外音:小人不聽大人言,吃苦在眼前;今人不聽古人訓,吃虧沒人問。兒子心血來潮,自作主張,淺泥淺水栽菱角,不從實際出發(fā),違背客觀規(guī)律,只能是自食其果,后悔晚矣!)
高分理由
作者緊扣命題材料中“深處種菱”這一詩句內容,用劇本形式,演繹了一則兒子因在淺處種菱而顆粒無--收的故事,闡明了“不從實際出發(fā),違背客觀規(guī)律,只能是自食其果”的思想,體裁新穎,故事生動,說理形象。這則簡短劇本的可貴之處有:第一,文章內容由人物表演展現,情趣盎然,扣人l心弦,富有生活氣息;第=,前后對比紛呈,比如深種與淺種、高興與悲哀、豐收與絕收、指望與失望等:第三,設置幕后聲音、傳達畫外音等手段的運用,豐富了劇本內容。
山東卷
作文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
——列夫·托爾斯泰
請根據閱讀后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白定立意;②自擬標題;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閱卷精神
此材料作文命題極富文學性、思辨性和人文性,既突出了對經典的追求,又關涉人生、人生態(tài)度等,有助于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山東高考作文閱卷領導組對“審題立意”方面作了如下解讀:(一)關于作文材料。列夫·托爾斯泰的這句名言出自《安娜·卡列尼娜》,小說中這句話的原意是:人生不可能十全一卜美,也不可能盡善盡美,她總是由光明與陰影組合而成的,而這是由人性的特點決定的。正由于這樣,所以人生才有聲有色,充滿變化和美。(二)關鍵詞的定位。1“人生”。詞典上的解釋為:①人的一生所有的活動;②人的整個生存過程。通俗而言,指的是人的一輩子。拓展補充:這里的“人生”,規(guī)定著我們的寫作方向,必須是以“人”為中心的,社會重大事件、國家、民族、人民可以談,但最終必須落腳到“人生”上,作者的聯想和感悟也必須以此為中心。2“光明和陰影”。內在含義:光明指的是人性中善良的、高尚的、理想化的方面,陰影指的是人性中的弱點、不足或者缺憾。人性是復雜的,正是由于人性的復雜性,光明與陰影才會互相競爭、對立,從而導致人生的變化。拓展補充:除了內在的人性,還二層:考生應表明對這種關系的態(tài)度,要分析解剖二者的互動為什么美麗、為什么有魅力。山東高考作文閱卷領導組對“一類卷”的評判標準作出了如下說明:考生對人生把握正確,對光明與陰影的豐富關系把握正確,文章富有思辨性,有聯想,有感悟,有態(tài)度。
【滿分思路】
★思路A:從哲學角度,談人生、光明與陰影這三者間的辯證關系“是什么”??忌鷳\用矛盾的、聯系的、發(fā)展的、變化的眼光,深入剖析人生、光明與陰影這三者間的辯證關系。具體來說,考生可談“人生中的陰影本就是為前方的光明作鋪墊的”、“人生中的光明因陰影而存在,并因陰影襯托而愈顯光明”、“光明與陰影相伴而生,構成了我們的人生”、“人生的光明和陰影可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等立意。
★思路B:從人性角度,談“為什么”人生會在光明與陰影這二者之間變化??忌溃松诠饷髋c陰影這二者之間變化是一種常態(tài),而導致變化的原因既有內在人性方面的也有外在環(huán)境方面的,其中前者是主要因素??忌扇绱岁U述人性方面的原因:人性是復雜的,既有真善美的一面又有假惡丑的一面,正是由于人性的這種復雜性,光明與陰影才會互相競爭、對立,從而導致人生的變化。
★思路c:從審美角度,談“怎么樣”正確對待人生、光明與陰影三者關系??忌裟芤孕蕾p的眼光,從審美角度闡述三者關系,立意就能達到至商境界。具體來說,考生可談“人生如同蕩秋千時畫出的一道道美麗的弧線,無論是最高點的光明,還是最低點的陰影、都屬于這條美麗的弧線”、“光明之美,美得鮮艷、奪目;而陰影之美,美在她的低凋而不張揚,美在她的對人格長久而默默的塑造”、“只有光明與陰影和諧地分布著,我們才能收獲一個完美而飽滿的人生”、“陰影是美,光明是美,陰影過后的光明最美”、“無論是光明還是陰影,都是人生樂譜中美妙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