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霄峰 余麗君 李海燕 (浙江臺州醫(yī)院路橋院區(qū) 318050)
慢性腎功能不全(CRF)患者的晚期并發(fā)癥日益受到重視,血小板功能異常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因素[1]。本文重點對CRF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BPC)、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寬度(PDW)的變化進行了分析,以探討CRF患者不同階段血小板各參數(shù)的變化特點。
1.1 一般資料 分析對象為我院2005年4月至2008年6月住院及門診就診的CRF患者113例,其中男65例,女48例;年齡18~75歲。原發(fā)?。郝阅I小球腎炎70例(61.9%),糖尿病腎病20例(17.7%),高血壓腎病10例(8.8%),狼瘡性腎炎10例(8.8%),間質(zhì)性腎炎2例(1.8%),梗阻性腎病1例(0.9%)。以上患者均未行透析治療,檢查前兩周未使用對骨髓造血功能有影響的藥物。
1.2 病例分期 根據(jù)患者血肌酐(SCr)值的檢測結(jié)果,將患者分為:①氮質(zhì)血癥期(SCr>正常值,<450μmol/L)46例(40.7%);②腎衰竭期(SCr 451~707μmol/L)33例(29.2%);③尿毒癥期(SCr> 707μmol/L)34例(30.1%)。
1.3 分析指標 分析各病期患者BPC、MPV、PDW參數(shù)的變化。
1.4 各期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比較 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隨著病情進展,BPC、MPV、PDW 有逐漸降低趨勢(表1)。
正常情況下,血小板參與機體止血和凝血過程,當血小板數(shù)量及功能異常時會導致機體的出血傾向。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晚期出血傾向明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與血小板功能異常有關(guān)。MPV是影響血小板功能的重要因素,大血小板功能活躍,致密體含量較多,酶活性高,更易聚集,對膠原黏附能力強。CRF患者血中的尿酸、肌肝等代謝產(chǎn)物長期潴留可致酸堿平衡失調(diào),使骨髓造血的微環(huán)境改變,直接影響巨核細胞的增殖,從而引起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功能異常[2]。本研究表明,CRF各病期中隨著SCr上升,血小板數(shù)量與MPV逐漸下降,患者更易出血。PDW是反映血小板體積大小的異質(zhì)性參數(shù),增加說明血小板大小離散程度增大,一般MPV與PDW呈正相關(guān),MPV增加,PDW可隨之增加。本研究表明,CRF各期隨著病情加重,PDW逐漸減少,說明PDW可能是一個監(jiān)測腎損害及出血傾向的指標。
表1 慢性腎功能不全各期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檢測結(jié)果比較 (±s)
表1 慢性腎功能不全各期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檢測結(jié)果比較 (±s)
注:t1為氮質(zhì)血癥期與腎衰竭期各觀察值的比較; t2為氮質(zhì)血癥期與尿毒癥期比較; t3為腎衰竭期與尿毒癥期的比較
組 別 例數(shù) B P C(×1 0 9/L) M P V(f l) P D W(%)氮質(zhì)血癥期 4 6 1 8 9.3 7±8 8.3 6 9.2 1±1.7 1 1 6.1 3±3.1 0腎衰竭期 3 3 1 6 3.8 8±5 1.5 5 9.1 2±1.3 3 1 5.5 3±2.9 4尿毒癥期 3 4 1 4 7.7 9±5 0.0 5 8.6 3±1.5 1 1 4.4 6±2.9 0 t 1,P 1.4 8,>0.0 5 0.2 5,>0.0 5 0.8 7,>0.0 5 t 2,P 2.4 6,<0.0 5 1.7 1,>0.0 5 2.4 5,<0.0 5 t 3, P 2.3 8, < 0.0 5 1.4 1, > 0.0 5 1.5 0, > 0.0 5
綜上所述,全面綜合分析血小板參數(shù),對判斷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情輕重、病情發(fā)展、糾正出血等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1]Kaw D , Malhotra D. Platelet dysfunction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J]. Semin Dial,2006,19(4):317-322.
[2]丁志祥,張東之. 血小板平均體積檢測的臨床意義[J]. 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4,25(4):3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