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宗教的淵源及諸教和諧共處的原因探析

2010-09-29 05:58:00劉萬翔
世界宗教文化 2010年4期
關鍵詞:教派上帝移民

內(nèi)容提要:美國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國家,許多人將其比作民族“大熔爐”。移民們不僅將基督教三大分支——新教、天主教、東正教帶進了美國,也將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等帶到了美國。此外,美國還存在著土生土長的宗教如摩門教和難以計數(shù)的小型宗教派別。在這個宗教多元的國度里,如此多的教派何以能夠和諧共處?本文從政教分離、司法獨立、崇尚教育、法律完備、移民的美國化、慈善機構的作用以及美國社會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分析。

關鍵詞:宗教多元政教分離信仰自由諸教和諧

作者簡介:劉萬翔,1955年生,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公共課教學部教授。

當今的美國,90%以上的人依然篤信上帝;當今的美國,沒有任何一部暢銷書的印數(shù)和銷量能夠超過《圣經(jīng)》。按照美國總統(tǒng)就職程序,每位總統(tǒng)必須手按《圣經(jīng)》進行宣誓。翻閱歷屆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幾乎每篇都能見到“上帝”二字,從華盛頓的第一次就職演說中“以謙卑的心情祈求仁慈的上帝給予幫助”到喬治·W·布什的第二次就職演說中“上帝保佑美利堅合眾國”,莫不如此。事實上,美國歷史上所有政治家的公開演說中,幾乎均能見到“上帝”。不管在朝在野,無論白人黑人,要么祈求上帝庇護,要么對上帝崇敬有加。從1863年亞伯拉罕·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說”到100年后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的著名講演,概莫能外。美國國歌里高唱“上帝是我們的信仰”(InGodis ourtrust),美元背面印著“我們信仰上帝”(InGodWeTrust)。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將“上帝”寫進其國歌的國家,也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將“上帝”印到其貨幣上的國家。這一切充分說明了宗教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多元化的宗教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國家。從1607年第一批英國移民在弗吉尼亞定居到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九成移民為英格蘭人,少數(shù)移民來自荷蘭和瑞典。17世紀末、18世紀初,一些德意志、法蘭西和愛爾蘭人先后移居到北美。自1619年第一艘販賣黑奴的船只抵達北美始,奴隸貿(mào)易的巨額利潤促使歐洲冒險家源源不斷地將黑人奴隸劫奪到北美。美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數(shù)次大規(guī)模的移民潮流。據(jù)一些學者統(tǒng)計,19世紀上半期,移居美國的人數(shù)約有500萬人;從19世紀60年代到1914年半個世紀中,入境移民高達2700萬。各國移民不僅向美國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guī)нM了多元的文化和宗教。

早期移居北美的,絕大多數(shù)是在英國不堪遭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他們把北美大陸視為自己的宗教避難所,視作自由信仰、勤勞致富的“世外桃源”。這些人屬公理宗,主要定居在新英格蘭,特別是麻省。他們中激進派——貴格會,因受其他清教徒的迫害而遷居賓州。新澤西和紐約為荷蘭改革宗信徒所在地,其余地區(qū)則散居著德國路德派、蘇格蘭長老會、法國的胡格諾派等信徒。從18世紀20年代開始,北美殖民地自下而上地發(fā)起了宗教復興運動,又稱大覺醒運動,這次運動持續(xù)了大約半個世紀。它一方面形成了眾多的教派,使無以計數(shù)的人重新回到上帝的懷抱,另一方面促使人們打破教派界線,尊重他人宗教,并在“上帝選民”共同信念之下,促成了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17世紀末,洛克的“天賦人權”和社會契約思想開始傳入北美殖民地,對新英格蘭的清教徒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此后,他們把人的財產(chǎn)權、生存權和自由權均視為上帝所賦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認為政府的目的就是保護人民的這種權利,如果政府要奪走它,那么人民就必須起來推翻政府,這是上帝的意旨。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新英格蘭的清教徒們首先打響了反對英國殖民者的獨立戰(zhàn)爭,并最終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獨立后不久,“第二次大覺醒運動”應運而生。它持續(xù)了40年之久。該運動不僅把美國各教派向西推進,而且把虔敬主義與加爾文清教精神很好地結合起來,由此形成了新教的共識,使宗教在美國成為維系共和國體制公共道德不可或缺之物。這也造成美國人對宗教懷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19世紀30年代初期,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在對美國進行考察后,看到了這一現(xiàn)象,他說“在美國,宗教是同整個民族的習慣和它在這個國土上產(chǎn)生的全部情感交織在一起的。這就使宗教獲得一種特殊的力量”。這場運動促進了各教派進一步聯(lián)合,產(chǎn)生了一批跨宗派組織,它們中有些專為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yè)服務,有些則是為了傳教等的需要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受這一運動影響,大批黑人參加教會,他們中的多數(shù)加入到浸禮會和衛(wèi)斯理宗各派。為不受白人轄制,他們創(chuàng)建了許多完全屬于黑人的教會。這些教會不僅是黑人宗教活動的中心,而且成為黑人的教育中心、救濟中心、集會中心,是黑人群體最重要的活動場所。

經(jīng)過兩次大覺醒運動以及19世紀歐洲大量移民,基督教各大宗派在美國都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這里不僅有從歐陸傳人的新教各派:圣公會、公理會、長老會、浸理宗、信義宗、歸正宗、公誼會、循道宗等等,還產(chǎn)生一批美國本土宗派。如摩門教,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耶和華見證會、基督教科學派等等。這些教派都各具特色,如摩門教除《圣經(jīng)》外,還有其特有的《摩門經(jīng)》;安息日會則強調(diào)星期六守安息;耶和華見證會根據(jù)他們自己對《圣經(jīng)》的解釋,拒服兵役,拒絕向國旗敬禮;基督教科學派則認為唯有基督教是科學,因此有病不上醫(yī)院而是通過祈禱治病。此外,美國還有一些古老的教派如門諾會,它是一個和平主義教派,信徒拒絕拿武器上戰(zhàn)場。他們中的一個較激進的分支阿米什(“Amish”)派,至今頑強地抵抗現(xiàn)代文明,拒絕使用一切現(xiàn)代用品如汽車、電視、電腦等,堅持農(nóng)耕生活方式,設立自己的中、小學,經(jīng)濟上實行自給自足。不管外部世界如何變化,他們以不變應萬變,力圖使自己樸素的生活方式代代相傳。

當今美國社會信教者中,60%以上為新教徒。從華盛頓到小布什的43位總統(tǒng)中,除個別人外,均為基督教新教教徒。

天主教在美國長期受到歧視,可謂命途多舛。19世紀中葉之后,隨著大量的愛爾蘭及中歐各國天主教徒移民到美國,使美國天主教徒的人數(shù)逐漸上升為基督宗教各派中人數(shù)最多的教派。第一次大戰(zhàn)后,美國天主教徒逐漸躋身于美國政治社會領域。二次大戰(zhàn)后,大批天主教徒步人美國中產(chǎn)階級行列,融入美國主流文化中,為主流社會所接受,其最明顯的標志是20世紀60年代,信仰天主教的約翰·肯尼迪當選美國總統(tǒng)。如今天主教徒占美國總人口比例的26.2%,始終保持基督宗教各派中老大地位。

東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分支之一。雖然該教在美國亦有200多年的歷史,但發(fā)展緩慢,其成員主要是來自俄羅斯、希臘和東歐國家的移民及其后裔。

美國也是猶太人最多的國家。他們中多數(shù)信奉猶太教。最早的猶太移民是在北美殖民地時代為逃避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迫害而來到美洲。1692年在現(xiàn)今的紐約城建立了第一個猶太會堂。從19世紀20年代到70年代,數(shù)十萬中歐猶太人涌入美國,其中許多人都受過良好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30年間,第三批來自東歐的猶太人移居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又有大批中東歐猶太人逃亡到美國。

由于移民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等差異,對猶太教的看法不一,由此形成了若干不同的派別:改革派(自由派)、保守派(中間派)、重建派(保守派中的開放派)和正統(tǒng)派。其中正統(tǒng)派又可以按其保守程度分成極端正統(tǒng)派、哈西德派、現(xiàn)代正統(tǒng)派等。猶太教現(xiàn)被認為是美國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猶太人的教育水平、收入狀況和社會地位在美國各類宗教團體中,均處于領先地位。

今天,一些東方宗教在美國的影響愈來愈大,教徒日趨增加。現(xiàn)有400多萬伊斯蘭教徒居住美國,他們中多數(shù)是中東移民及其后裔,也有一些是從其它宗教皈依的美國人,特別是美國黑人穆斯林群體,帶有強烈的反白人種族主義色彩。近年移居美國的亞洲人越來越多,佛教徒的數(shù)量達200萬之眾,印度教徒的數(shù)量也達到近100萬人。新一代的美國人對佛教和印度教以及其它東方宗教哲學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

美國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各異,有不少仍保持著圖騰崇拜,有的部落信仰所謂雷神老祖父、蜘蛛老祖母,有的部落則信仰所謂神鳥。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印第安人宗教信仰法案》,使其宗教信仰有了法律保障。

據(jù)統(tǒng)計,截止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宗教組織多達2500個,其中有許多屬于五花八門的小教派,包括少數(shù)邪教在內(nèi)。這些小教派多則數(shù)千人,少則數(shù)百人,有許多鮮為人知,多數(shù)自生自滅,只有極個別獲得成功。

總之,美國宗教教派之多位于世界之首。造成這種狀況,一是因為美國是個移民組成的國家,世界各地的移民帶去形形色色的宗教;二是美國是最早實施政教分離的國家,政府對所有宗教均一視同仁,為各宗教創(chuàng)造了公平競爭的條件和機會。

二、政府與宗教的關系

美國的宗教教派林立,但不同教派之間卻能夠和諧相處,不像中東、南亞和東歐一些國家那樣教派沖突不斷,經(jīng)常釀成流血事件。這與美國的政教關系密不可分。

早在1786年,杰弗遜的宗教自由法案便在美國立法院獲得通過。該法案提出給予人民徹底的宗教自由,結束由國家控制宗教的一切企圖,組成一個對所有宗教一視同仁的政府。1791年,國會通過了由麥迪遜起草的憲法第一修正案,其第一條明確規(guī)定:

“國會不得制訂一種法律以確立一種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 respecting 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or orohibiting the free exercise thereof)。這短短的兩行話,卻充分體現(xiàn)了杰弗遜有關宗教自由的思想,也確立了美國政教分離原則。美國不設國教,政府不支持亦不反對任何宗教組織;任何人都充分享有信仰自己所選擇的宗教自由。政教分離是指教會組織與政府機構的分離,而不是指宗教與社會的分離。也就是說,教會組織與政府機構在美國社會中是不可相互取代的兩種獨立機構,雙方在組織機構上是分離的,但并不是對立的,而是應當彼此尊重。至于就文化社會含義上的宗教而言,它與社會是不可能分離的。宗教是美國政府鞏固政權、維護社會穩(wěn)定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政教分離原則的實施,一些歷史上的消極因素未能演變成影響國家政權鞏固和社會穩(wěn)定的隱患。宗教自由原則確保了美國人民信教的自由,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心中的“上帝”、“真主”或“佛祖”。這為美國多宗教和諧相處提供了保障。

然而,在美國歷史上,也發(fā)生過一些教派的教義與法律和美國政府的政策發(fā)生沖突的事件。每當此時,最高法院便會承擔起仲裁角色。(美國是以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立國的,司法權是獨立的。)有時最高法院會使用法律的武器迫使某些教派改變做法,較突出的例子是摩門教實施的一夫多妻制。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反重婚法”,并且不接受摩門教所在地猶他州加入聯(lián)邦。1882年國會又通過“埃德蒙反多妻法案”,規(guī)定一夫多妻為非法同居,剝奪其選舉權和任公職之權。1887年國會通過更為嚴厲的“埃德蒙——塔克法案”,強行沒收摩門教教會財產(chǎn)。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下,1889摩門教第四任總會長伍惠福(Wilford Woodnfff)宣布接受了上帝的新啟示。1890年他正式要求教徒服從國法,廢止了一夫多妻制。但在另一些案例中,高等法院則會根據(jù)憲法,保護少數(shù)派信仰權利,如在“美國訴西格案”中,最高法院判決美國青年西格勝訴,聯(lián)邦政府職能部門征兵局敗訴。西格是屬信奉和平主義的貴格會教徒,而貴格會教義明確反對戰(zhàn)爭,拒服兵役(但可以參加戰(zhàn)時的救護工作)。越南戰(zhàn)爭期間,西格據(jù)此申請免服兵役,遭到征兵局的拒絕,雙方對簿公堂。最高法院最終判決西格免服兵役,其理由是西格確是因宗教信仰誠心誠意地反對戰(zhàn)爭。如今就公立學校能否祈禱,政府能否給教會學校撥款等事項,各界人士爭論不休。美國國會一直在嘗試宗教立法,力圖從法律上解決美國的宗教問題。

三、和諧共處日趨繁盛

美國眾多的教派能共處于同一法律之下,各信各的教,各敬各的“神”,互不干擾,相安無事,和諧共處,而且許多宗教現(xiàn)呈日趨繁盛的態(tài)勢,原因何在?筆者認為,除了政教分離、宗教自由和司法獨立等因素外,尚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美國人歷來十分崇尚教育。美國早期的大學,如今的多數(shù)私立中小學,基本上都是教會開辦的。殖民地時期的清教徒認為,信仰產(chǎn)生于對《圣經(jīng)》的理解。家長要用宗教道德教育兒童,就必須具有閱讀《圣經(jīng)》的能力,而只有受過教育的人才能閱讀《圣經(jīng)》,他們把讀書寫字視為上帝選民必備的本領,極力倡導婦女和黑奴接受教育,并創(chuàng)辦了許多女子學校和專為黑奴開辦的學校。發(fā)展到現(xiàn)代,美國的教育體系已經(jīng)非常發(fā)達完備。教育的繁盛極大地提高了整個國民的素質,而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則是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基本條件,也是諸教和諧共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美國是一個法律體系十分完備的國家。上至聯(lián)邦,下至各州及地方,均有詳盡完備的法律條文。從總統(tǒng)到參眾兩院議員,從各州州長到普通公民,人人必須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nèi)從事一切活動。表面上看,所有的美國人似乎都忙忙碌碌,互不干涉別人,然而一旦有人觸犯法律,馬上就會有人出面“干涉”。也就是說,任何人都不能隨心所欲——即使個人行為以自己的宗教信仰為基礎。一旦背離,必將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第三,雖然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明文規(guī)定政教分離,宗教自由,政府不支持任何宗教,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一方面,政府為某種目的無視宗教;另一方面,又可以因某種需要,支持所有的宗教。宗教團體不用納稅,但政府也不給專職宗教人士支付薪酬。盡管總統(tǒng)就職宣誓時,必須手按圣經(jīng),但像貴格會之類反對宣誓的信徒,則可以用莊嚴的承諾或宣告代替之;盡管政府允許一些人因宗教信仰原因可以不當兵,但必須以其它形式為國家進行一定時期的服務。美國政府對各個宗教派別事實上的支持,在軍營里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早在獨立戰(zhàn)爭期間,根據(jù)華盛頓的建議,大陸軍中就開始推行隨軍傳教士制度。20世紀后,隨著美國社會宗教多元化進程的發(fā)展和美軍少數(shù)族裔士兵的增加,美軍中除新教牧師外,不乏天主教神父、摩門教教士、猶太教拉比、伊斯蘭教長、佛教和尚的身影。隨

著女兵數(shù)量的上升,女傳教士的身影亦時有所見。不言而喻,這些舉措對穩(wěn)定軍心、增強部隊紀律性和戰(zhàn)斗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戰(zhàn)期間,美國軍營內(nèi)流傳著“贊美上帝,傳遞彈藥”之類的諺語,就足以證明了宗教對凝聚軍心所起之作用。所有的宗教派別在美軍中均被一視同仁,可以說是諸教和諧共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絕大多數(shù)移民初到美國時很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便逐漸被美國化了。一般到第三代,就徹底美國化了。早期的移民是為了擺脫宗教迫害漂洋過海到達美國,其后以及當代的多數(shù)移民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成功致富的美國夢而來的。早期的清教徒不僅崇尚教育,而且把日常工作均視為榮耀上帝的場所,為此他們勤奮勞動,把通過辛勤勞動而獲得的成功和財富視為上帝的恩賜。這種思想不僅對今天的基督徒仍有著深刻影響,而且也影響到其他宗教徒。這體現(xiàn)在美國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人們?yōu)榱斯ぷ骺梢源蚱埔恍┛贪宓淖诮探渎?。例如,通常穆斯林每天要祈禱5次,每逢齋月要守齋,但在美國,多數(shù)穆斯林則難以做到,在基督教主流文化的撞擊之下,穆斯林移民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人中,放棄信仰者呈上升趨勢。

第五,美國的每一個教會都是一個獨立的組織。教會不僅有自己的資金來源,而且有其自己的房產(chǎn)建筑。據(jù)統(tǒng)計,全美每年有52億人次參加各種宗教活動,對宗教捐款則多達500億美元。美國信徒不像有些國家那樣,經(jīng)常為教義爭執(zhí)不休。當你步入美國教堂,總給人一種團結一致的印象,你所聽到的只是道德方面的宣講,而非頑固地堅持某種教義的布道。一個基督徒遷居到新地方之后,首先關心的是周邊的教堂。他會在進行一番實地考察后,選取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一座進行禮拜。這并非出于教義方面的原因,而是為在教堂中能找到適合的朋友。在美國,絕大多數(shù)人愿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保持一致,而加入教會即是與主流價值觀保持一致的一種方式。對許多美國人而言,宗教只是人們相互交往的手段,而教堂、清真寺等地方則為人們提供了理想的公共活動場所。

第六,各種宗教融合的趨勢日益加強。今天,更多的美國人感興趣的與其說是宗教信條,毋寧說是精神體驗。二戰(zhàn)以后,人們對熱核戰(zhàn)爭的恐懼,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污染,經(jīng)濟危機、金融危機和失業(yè)的威脅,30年代大蕭條的回憶,這一切使美國人對人類和各自的命運憂心忡忡。因此,眾多的人參加教會活動為的是尋求精神寄托和靈魂平靜。隨著美軍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開戰(zhàn)和占領,眾多的家庭進入教堂是為海外親人的安全歸來祈禱。在美國各地,每逢星期日早晨,人們魚貫進入教堂。在現(xiàn)代猶太會堂里,教徒甚至可以在露天參加堂會活動,在自己的汽車內(nèi)舉行宗教儀式。牧師們經(jīng)常進行心理咨詢訓練,并抽出部分時間與社區(qū)居民進行交流。近年來,一方面美國的各種媒體掀起了狂熱的宗教宣傳;另一方面,各種宗教互相融合的現(xiàn)象日益司空見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經(jīng)常一起參加禮拜活動;猶太教和佛教甚至和印第安人宗教融合的事例時有所聞;伊斯蘭教的伊瑪目、新教的牧師、猶太教的拉比共同參加平民儀式已是常事。為適應這種形勢需要,近年來眾多的超大型教堂拔地而起。隨著有線電視的普及和因特網(wǎng)節(jié)目的驟增,各種宗教相互融合似乎已成銳不可擋之勢。

第七,由于歷史形成的原因,美國的慈善事業(yè)基本上掌握在宗教團體手中。如前所述,“美國夢”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人人都想發(fā)財致富,獲得成功。但成功之后,絕大多數(shù)美國人最終會將其大部分財產(chǎn)捐給社會公益事業(yè)和慈善事業(yè)。這點與中國的富翁形成了顯明的對照。這可能與美國大多數(shù)人崇尚宗教、熱衷于參與各類宗教活動有關。此外,美國人信賴宗教團體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個宗教團體均有其嚴格的財務制度。像其他所有的非營利機構一樣,宗教團體必須如實向政府申報自己的收支狀況,填寫年度財務報表。政府對宗教團體內(nèi)資金使用狀況有一套嚴密的監(jiān)督制度,以防徇私舞弊、挪用貪污現(xiàn)象發(fā)生。時下的美國,各類宗教團體多得驚人。據(jù)統(tǒng)計,20世紀來,美國約有各種宗教機構35萬個之多。無怪乎有人將宗教團體稱之為“獨立部門”,認為宗教團體是與政府、企業(yè)并列的美國社會三大支柱。

四、結論

通過上述介紹與分析,我們不僅了解到美國各個宗教派別的歷史淵源,而且找到了美國社會眾多教派和諧共處的答案。當今美國社會里,教堂隨處可見,教徒無處不在。從機關到學校,從軍營到企業(yè),從監(jiān)獄到戒毒所,從無家可歸者中心到艾滋病救助醫(yī)院,到處都有教徒的身影。誠如美國當代政治學家肯尼斯·沃爾德所言:“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堂是公民美德的孵化器”。由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宗教對于美國而言,在促進社會公平、減少社會矛盾、增強社會和諧、保障社會穩(wěn)定中起著無法估量并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另一種意義上說,美國建國200多年來,其國家機器一直在毫無異響地運轉,宗教的作用和影響功不可沒。

(責任編輯段琦)

猜你喜歡
教派上帝移民
中國化視野下藏傳佛教各教派形成的歷史及本土特點
中國藏學(2022年1期)2022-06-10 05:52:50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120秒的“上帝”
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過程中的多重線索
教派與國家利益雙重視角下卡塔爾斷交事件分析
西部學刊(2018年9期)2018-12-08 09:49:56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請你為自己打開一扇窗
當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請你自己打開一扇窗
簽證移民
僑園(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
是否氣人
黃河之聲(2016年24期)2016-04-22 02:39:45
新泰市| 海原县| 天台县| 烟台市| 浮山县| 房山区| 济源市| 绥芬河市| 饶阳县| 威海市| 喜德县| 仪征市| 德保县| 女性| 云南省| 合作市| 达拉特旗| 安图县| 阿鲁科尔沁旗| 剑河县| 称多县| 游戏| 塔城市| 炉霍县| 石台县| 平安县| 新郑市| 靖宇县| 博客| 色达县| 青阳县| 江达县| 新沂市| 浪卡子县| 肇州县| 永顺县| 同心县| 拉萨市| 资源县| 新田县| 莲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