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奉化中學(315500)蔣培幸
本節(jié)內容是湘教版高一年級第二單元第三節(jié)最后部分內容。在初中地理中,這部分內容學過風、雨、陰、晴等氣象要素的天氣預報,只是天氣、氣象知識的表象。而高中地理是在此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是通過學習前面大氣組成、熱力環(huán)流基本原理及大氣環(huán)流等理論后,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及其天氣有關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生看懂天氣預報中出現的天氣圖,聽懂天氣形勢分析,是理論學習后的實際應用,對于普及天氣預報知識具有積極意義。
本課內容主要有三部分組成,一是鋒面系統(tǒng)與天氣。主要介紹氣團概念與分類;鋒面的形成與分類;冷鋒、暖鋒過境前、時、后的氣溫、氣壓及天氣狀況的變化;鋒面系統(tǒng)對我國天氣的影響。二是低氣壓(氣旋)系統(tǒng)、高氣壓(反氣旋)系統(tǒng)與天氣。以北半球為例,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的成因,以及分別控制下的氣壓、氣流與大氣狀況。三是鋒面氣旋系統(tǒng)與天氣。主要有鋒面氣旋系統(tǒng)前方的暖鋒和后方的冷鋒過境前、時、后的氣溫氣壓及天氣狀況。
課程標準基本要求:了解鋒面系統(tǒng)的特點及天氣狀況。運用簡易天氣圖,分析鋒面、低氣壓(氣旋)系統(tǒng)、高氣壓(反氣旋)系統(tǒng)的特點以及對天氣的影響。
高一學生一般處于15、16歲,這個年齡段在教育學上稱為青年期,亦稱學齡晚期。學生的思維已經由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處于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階段,但在思維中,具體形象思維成分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邏輯思維還不能離開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我們知道,初中地理重視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整個教材也都體現了這個特點,學生一般處于表象的理解和接受。高一階段還蘊含大量初中階段的思維特點,正值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
學生進入高中后,普遍認為地理是比較難學的一門課。從知識結構來看,無論其深度、難度、廣度,初中到高中都是一個較大的跨越,存在一個較陡的階梯。在初、高中的臺階期,主要是對學生的空間抽象思維、邏輯推理以及運用各種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要求明顯提高了,學生往往不能較快地適應,所以學生進入高中以后,普遍反映地理難學。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往往并非學生思維水平或智力的問題,而是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去學。學生學習地理時的“難以理解”,主要是“難以想象”造成的。造成地理教學低效率的原因,從思維方面看,關鍵問題就在于忽視了各種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及運用。地理難學,難就難在學生頭腦中缺乏清晰的地理情景,導致對地理事物、現象難以準確、深刻理解,不善于以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本節(jié)內容的課標要求是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從而使學生具備看懂簡易天氣預報圖的能力。但本課概念較多,理論性強,知識的抽象使學生不易接受,造成好多學生上課如同聽天書,而知識的記憶只能是死記甚至不記。
(1)了解鋒面系統(tǒng)的分類,冷鋒、暖鋒的特點,以及它們過境前、時、后的天氣狀況。
(2)了解低氣壓(氣旋)系統(tǒng)、高氣壓(反氣旋)系統(tǒng)的特點,以及在它們控制下的天氣狀況。
(3)了解鋒面氣旋的特點。
(4)能簡單讀懂天氣預報節(jié)目中的天氣形勢圖、天氣預報圖,聽懂天氣預報分析和天氣預報。
(1)運用示意圖比較判讀冷鋒、暖鋒、氣旋、反氣旋和鋒面氣旋,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掌握冷鋒、暖鋒的形成特征,結合生活實際,學會分析現實生活中與鋒面活動有關的天氣變化。
(3)運用簡易天氣圖,分析低氣壓(氣旋)系統(tǒng)、高氣壓(反氣旋)系統(tǒng)的特點以及對天氣的影響。
(4)通過學生動手畫圖,掌握氣旋、反氣旋的方向及畫法。
(1)通過記錄或回顧近期天氣的變化,結合課本知識學習,培養(yǎng)學生關心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思想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認識、改造自然意識和獻身科學的精神。
“活動題”應用學習策略是指以課本現成活動中的問題為載體,可以一成不變地完成所問問題,也可以靈活轉變問題的設問,來達到課標要求的一種學習策略。課本內容中的活動題基本都是圍繞教學內容所設,具有很好的針對性,學生學習中充分應用這些問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通過轉變對課本問題的設問,采用觀察法,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周邊環(huán)境及親身體驗,認識地圖上的事物,分析地圖上事物的演變,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策略運用的目的,也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課本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走近生活,體驗生活,關心國家大事,進一步產生熱愛祖國的責任感。
教學過程以課堂為主、課內外結合的方式,形式上以學生觀察各類地圖、收集記錄現實生活本地天氣報道資料等自主學習為主,重點放在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和吸納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上。教師要求多引導,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揚民主,多鼓勵,多協調。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調動每位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提早一個月,要求學生觀察本地每日的天氣狀況,記錄本地天氣預報的資料,著重強調氣溫、氣壓與陰晴等數據,并自己總結有何規(guī)律。
(2)教師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有意識依據冷鋒過境前、時、后的時段檢查學生的觀察和記錄。(教學本內容時,根據筆者觀察本地應該已經有冷鋒過境的天氣,此過程最為重要)。
(3)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認真完成教學設計。
播放多媒體課件,冷氣團和暖氣團分別主動移動產生的冷鋒和暖鋒。1.冷鋒、暖鋒“主動移動”的氣團分別是哪一個;2.什么是鋒面?指圖解釋鋒前、鋒后怎么判別?3.列表比較冷鋒、暖鋒在“哪個氣團主動移動、圖例表示、鋒線坡度、降水位置及示意圖”(板書)。通過觀察、比較完成表格。1.引導學生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比較能力。2.理解冷鋒與暖鋒的區(qū)別。3.為解決下一步鋒面氣旋系統(tǒng)做準備。此內容教學上難點在于鋒前、鋒后的位置確立和主動移動的氣團的理解,學生做此類題目問的較多。因此往后教學中應著重對這概念理解的解決。
繼續(xù)播放多媒體課件,冷鋒、暖鋒過境前、時、后的動畫。1.回憶前期準備的近來氣溫和天氣的記錄,體會變化。2.根據主動移動的氣團產生的冷鋒、暖鋒,列表比較冷鋒、暖鋒過境前、時、后的氣溫、氣壓、天氣狀況和我國的實例??梢约w或個人單獨講近期尤其是冷空氣來臨過程中氣溫和天氣的變化,完成表格。1.使學生養(yǎng)成關注生活的習慣。2.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比較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情感。4.為解決下一步鋒面氣旋系統(tǒng)做準備。1.在講述此部分內容時,學生能以切身體會理解知識,也為以后應用知識打下基礎。2.在解釋天氣變化過程中常會出現口誤,需改進。低氣壓(氣旋)系統(tǒng)、高氣壓(反氣旋)系統(tǒng)與天氣播放氣旋與反氣旋(北半球)動畫。1.什么是低壓、高壓?2.低壓與氣旋、高壓與反氣旋的區(qū)別。3.北半球氣旋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氣流運動各是怎樣的?為什么?4.低氣壓(氣旋)系統(tǒng)、高氣壓(反氣旋)系統(tǒng)控制下各自的天氣狀況怎樣?5.請一位學生上黑板畫出南半球氣旋的示意圖。1.閱讀課本并回答問題。2.仔細觀察多媒體動畫演示,結合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內容完成表格。3.一位同學上來畫,其他自己也同時畫。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使學生明白課本是基礎。2.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和觀察力。3.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在以后做練習的過程中能大大減少南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的錯誤判斷。但對學生判斷氣旋、反氣旋各部位風向的確定還得加強。過度 講述為主實際上,在陸地上空運行的氣旋,受到地面起伏等復雜因素的影響,在中緯度地區(qū),鋒面常常和氣旋結合在一起。鋒面氣旋系統(tǒng)與天氣播放鋒面氣旋系統(tǒng)動畫。1.在示意圖中如何判讀“主動移動”的氣團?2.示意圖中冷鋒、暖鋒的位置在氣旋的什么部位?3.結合前面內容,觀察地圖,冷鋒、暖鋒降水的位置在哪里?4.比較A、B、C、D未來的氣溫、氣壓和天氣狀況?;貞洝⒃俅伍喿x板書(冷鋒、暖鋒比較表格)并通過觀察示意圖回答問題。1.使學生前后知識能連貫,學而致用。2.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和觀察力。此部分內容在以后實踐應用中也較多,通過圖的觀察和習題的練習,學生掌握的效果不錯。但學生對氣團概念不能準確理解,往往在暖鋒的兩支氣流哪個主動移動問題上產生誤解。所以有必要再復習主動移動氣團的確定。課本P58活動題 學生看圖回答 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能分析簡易天氣圖。小結 教師小結 概述本課基本內容,教師邊總結邊問。 學生集體回答 梳理知識體系 時間較緊張,最好由學生總結。課后練習及建議湘教版必修一、二地圖冊P26讀圖思考和自主練習注意觀察,學習此內容后,即將進入冬季,每次遇到冷鋒過境,還要提問相關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內容,加強理解,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