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啟全,周 波,陳強松,孫智鋒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 中醫(yī)院,廣西 合浦 536100)
冠心病心絞痛是中老年常見病,發(fā)病主要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筆者于2005年11月~2008年11月運用加減回陽救急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符合入選條件的60例患者均來源于我院病房及門診,其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血瘀證診斷標準》[1],所有病例中醫(yī)辨證屬于氣滯血瘀型。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1979年WHO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2]。所有入選病例隨就診時間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治療組19男11女;年齡42歲 ~68歲,平均年齡52.46±3.02歲;病程1.5年 ~20年,平均8.67±3.71年;合并高血壓18例,高血脂15例,糖尿病6例。對照組18男12女;年齡41歲 ~69歲,平均年齡51.33歲 ±2.60歲;病程1年 ~20年,平均8.56±3.65年;合并高血壓15例,高血脂16例,糖尿病5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及合并癥等方面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yī)診斷標準;②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③符合本研究對象診斷標準(氣滯血瘀型)。排除標準:①年齡在40歲以下或70歲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有精神病者;②對試驗藥物過敏者;③觀察療程未結束,由于其他原因退出試驗;未按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判斷者。
對照組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基礎治療,應用腸溶阿斯匹林、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調脂藥、控制血壓及血糖或必要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等。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加味回陽救急湯:熟附子9g,干姜 5g,肉桂 3g,人參 20g,白術 15g,茯苓 15g,陳皮10g,五味子 3g,丹參 9g,桃仁 10g,紅花 10g,川芎6g,黃芪 30g,甘草 6g,隨癥加減,每日 1付,濃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溫服,療程2周。
根據(jù)1979年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率失常研究座談會制定的標準[3]評定療效。顯效:心絞痛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心電圖正?;虼笾抡?;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減少,程度明顯減輕,持續(xù)時間明顯縮短,心電圖降低的ST段治療后回升0.5mv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導聯(lián)倒置的T波變淺達到25%以上,或T波平坦變?yōu)橹绷?;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程度及持續(xù)時間都有加重,心電圖基本與治療前相同或心電圖ST段較治療前降低0.5mv以上,在主要導聯(lián)倒置的T波增深達25%以上或直立的T波變平坦,平坦T波變倒置以及出現(xiàn)異位心律。
資料使用SPSS12.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分析和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
表1顯示,2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改善及心電圖變化情況比較。
表1 2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改善及心電圖變化情況比較(%)
冠心病心絞痛是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此時心肌負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劇、暫時的缺血與缺氧的臨床綜合征。該病若發(fā)作頻繁,處理不當,極易發(fā)展為急性心肌梗塞甚至死亡。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yī)學“胸痹”、“心痛”范疇,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虛分心氣、心血、心陽不足及氣陰兩虛,實以血瘀、痰凝、氣滯、寒凝為主[4]。其病位在血脈。臨床表現(xiàn)以標實為主,并以血瘀突出。正如《素問·痹論》曰:“心痹者,脈不通?!别鲅宰栊呐K脈絡,脈絡絀急,血液運行不暢導致心臟失濡養(yǎng),“不通則痛”。血瘀即是本病發(fā)生的關鍵和樞機,又是貫穿病程的重要病理因素。
歷代醫(yī)家治療該病多從血瘀、痰凝、氣滯、寒凝著手,重在祛邪治標。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陽微正虛是冠心病發(fā)病之本,標實源于本虛,重視溫陽治療就是治病求本。溫陽活血法是目前治療冠心病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葉天士曰:“若夫胸痹,則但因胸中陽氣不運,久而成痹?!庇种赋觥巴淳萌胙j則胸痹引痛”,這些論述為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奠定了可靠的理論基礎?!秲冉洝吩唬骸把煤畡t澀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所以活血化瘀法常寓于溫陽治療之中。筆者以加味回陽救急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旨在補氣溫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中人參、黃芪補氣,其中人參大補元氣;附子、肉桂溫壯真陽;干姜溫中焦之陽而除里寒,助附子伸發(fā)陽氣;川芎辛香行散,溫通血脈,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氣開郁,為血中之氣藥,開郁之佳品,活血之良藥。研究表明,川芎生物堿及其酚性部分皆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作用[5]。桃仁、紅花、丹參活血化瘀,協(xié)同川芎作用,并能擴張冠狀動脈及周圍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冠脈的血液供應。白術、茯苓、陳皮等溫中除濕,甘草調和諸藥,共奏補氣溫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使瘀祛痛止。治療結果表明,治療組對緩解心絞痛癥狀、改善心電圖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該方具有較好的緩解心絞痛、改善心電圖心肌缺血表現(xiàn)等作用。
[1]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血瘀證診斷標準[S].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7,7(3):41-42.
[2]邵耕.現(xiàn)代冠心?。跰].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5.297.
[3]陳可冀,俞國瑞.關于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和心率失常的若干問題[J].中華內科雜志,1980,19(1):67-69.
[4]梁顯鐸.痰瘀同治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82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7,21(3):73.
[5]焦曉民,李繼榮.中醫(yī)辨證治療急性心梗30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5,3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