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部地區(qū)的文化震蕩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
——以陜西、新疆兩地為例

2010-09-02 07:25:02宋愛芬
昌吉學院學報 2010年4期
關鍵詞:學歷者變遷個體

宋愛芬

(昌吉學院社會科學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西部地區(qū)的文化震蕩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
——以陜西、新疆兩地為例

宋愛芬

(昌吉學院社會科學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本文旨在分析個體心理健康與社會文化變遷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新疆、陜西兩地樣本進行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1.高學歷者對社會重大文化事件的心理感受(即文化震蕩)更加正向;2.男性和高學歷者對社會文化變遷的認知評價更加積極;3.高學歷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建議:西部地區(qū)的制度設計應緩沖對個體的心理沖擊;重點關懷低學歷者和女性;可通過媒體宣傳、榜樣示范等方式引導個體轉變認知風格,提高對文化變遷的心理適應能力。

文化震蕩;認知方式;控制感;心理健康

文化震蕩是指急劇的社會文化變遷所引起的一種特定的社會心理反應,是由內在的文化積累或外來文化移入所引起的、急劇的文化變遷對人的心理產生的強烈沖擊[1]。文化震蕩是社會重大事件和制度改革引起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體現(xiàn)社會文化事件在大眾心理層面的影響,反映人們對社會文化變革的心理認同。

歷史經驗表明,社會轉型期的文化變遷尤為激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傳統(tǒng)的同質文化走向多元的異質文化,個體從相對穩(wěn)定、有序的生活方式走向多變、無序的生活方式[2]。繳潤明研究發(fā)現(xiàn),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人類的文化變遷,而且有學者指出,經濟發(fā)展與文化進步是互動的,在這二者的關系中,經濟發(fā)展優(yōu)勢占主導地位[3]。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qū),文化變遷帶來的心理震蕩相對更強,個體對變化的適應相對較慢。繳潤凱等研究發(fā)現(xiàn)[4],個體對文化震蕩的心理感受存在區(qū)域差異,總體上東部地區(qū)個體感受到的文化震蕩最為積極,而中、西部地區(qū)個體感受到的文化震蕩最為消極,并認為這與東、西部間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有關。

由于歷史、自然和人文等原因,西部地區(qū)的綜合經濟增長指標和分項指標均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作為客觀現(xiàn)實,經濟發(fā)展和文化變遷對西部個體的社會心理均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文化變遷除引起廣泛、普遍的心理震蕩外,還會對個體產生一些隱性、特殊的影響。研究社會文化變遷引起的文化震蕩對西部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正是按照這樣的脈絡深入了解個體心理狀況與社會文化間的關系。從社會文化層面看心理和諧問題,旨在從本源上做好心理維護。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陜西、新疆的城市、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分別選擇18歲以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樣本,統(tǒng)一指導語后進行團體調查。剔除無效問卷后,獲有效問卷431份。其中,男236人,女195人,最大年齡88歲,平均年齡36.5歲。

(二)研究材料

1.社會重大文化事件問卷

對大學生進行開放式訪談,由10個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選取頻數(shù)最多的社會事件,在參考楚序平和劉劍主編的《當代中國重大震蕩實錄》[5]和繳潤明等主編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基礎上,編制社會重大文化事件問卷,用來評估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社會事件或現(xiàn)象對個體的即時影響,即文化震蕩感。問卷由50個項目構成,項目類型涵蓋了四個方面:精神事件、物質事件、政策與制度事件和行為事件。其中與城鎮(zhèn)人有關的社會文化事件包括12個項目:國有企業(yè)改革、稅費改革、“以人為本”思想、住房制度改革、高考制度改革、醫(yī)療保險制度改革、經濟特區(qū)制度、計劃生育、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一國兩制”等。問卷采用5點評分,嚴重消極影響為1分,重要積極影響為5分,得分越高表示文化震蕩越積極,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6。

2.認知評價問卷

該問卷用來評估人們對重大事件或現(xiàn)象的評價。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金提出的場獨立型-場依存型和卡根提出的慎思型—沖動型、Sternberg(1988,1997)提出的整體型—部分型以及Hudson(1966,1968)提出的聚斂型—發(fā)散型等認知方式設計而成,經多次修訂形成正式問卷。問卷由24個項目構成,內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4。采用5點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評價越積極。

3.心理控制感問卷

根據(jù)Rotter.J.B的心理控制源量表[6]編制了心理控制感問卷。問卷由13個項目構成,分為內控與外控兩個分問卷。其中,內控分問卷的內在一致性系數(shù)為0.66,外控為0.74。采用5點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越趨于內控或外控。

4.中國人心理健康問卷

參考SCL-90臨床診斷問卷和自我和諧量表[7],結合中國文化的特點,以內心和諧與外部和諧作為心理健康的主要標準[8]。問卷由44個項目構成,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3。采用5點計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采用SPSS11.5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西部個體文化震蕩感的特點

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者的文化震蕩感的特點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者的文化震蕩感的特點(M±SD)

通過對文化震蕩感的性別差異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西部地區(qū)女性感受到的社會文化事件的影響雖然比男性更積極,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比較不同受教育程度者對社會文化事件的心理感受可以發(fā)現(xiàn),對四類社會文化事件的心理感受表現(xiàn)出共同特點,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感受到的影響越積極。進一步的T檢驗發(fā)現(xiàn),在物質文化震蕩、政制文化震蕩和行為文化震蕩三個方面,受教育程度的組間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受教育程度越高,對這些社會文化事件的心理認同感越高。

(二)西部個體認知評價和控制感的特點

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者在認知評價、控制感方面的特點如表2。

通過對不同性別的認知評價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男性比女性更為積極,組間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盡管女性的控制感更多表現(xiàn)為內控,但男、女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而男性顯著地有外控傾向,即對成敗原因、個人命運的主導力量等,更重視外部環(huán)境條件和機遇等的作用,表現(xiàn)出悲觀的機會主義價值觀[9]。對西部不同受教育程度者的比較發(fā)現(xiàn),組間差異均達到了極其顯著的水平。高學歷者對改革開放以來發(fā)生在身邊的社會重大文化事件的認知評價更積極,他們更多地表現(xiàn)出內控傾向,而低學歷者的認知評價更消極,更多地表現(xiàn)出外控傾向。

表2 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者的認知評價、控制感的特點(M±SD)

表3 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者的心理健康的特點(M±SD)

(三)西部個體的內部和諧、外部和諧和心理健康的特點

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者的內部和諧、外部和諧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特點如表3。

通過對心理健康、內部和諧和外部和諧的性別差異進行T檢驗發(fā)現(xiàn),女性雖然比男性的心理健康水平、內部和諧和外部和諧狀況的數(shù)據(jù)更高,但組間差異并未達到顯著水平。通過對不同受教育程度者的心理健康、內部和諧和外部和諧水平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大專及以上學歷者不論是與自我的和諧,還是與環(huán)境的和諧,均顯著高于低學歷者,且前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顯著高于后者。

(四)文化震蕩、認知評價和控制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根據(jù)相關分析可知,精神文化震蕩和行為文化震蕩與心理健康沒有顯著相關,所以不需要再對這兩類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分別以心理健康總分為結果變量,以物質文化震蕩、政制文化震蕩為預測變量,進行回歸分析,考察這兩個變量對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再以認知評價、控制感為預測變量,以心理健康總分為結果變量,考察這兩個認知因素對結果變量的預測作用。最后將認知評價、控制感分別加入到以物質文化震蕩和政制文化震蕩為預測變量、心理健康為結果變量的回歸方程中,檢驗認知評價、內控感、外控感在這兩類文化震蕩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效應,結果見表4。

由回歸分析的結果看,心理健康總分對西部個體的物質文化震蕩的回歸系數(shù)不顯著,但對政制文化震蕩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說明政制文化震蕩能夠預測西部個體的心理健康(P.001);認知評價、內控感和外控感也能預測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P.001);但當認知評價、控制感加入以政制文化震蕩為預測變量、心理健康總分為結果變量的回歸方程后,后者的回歸系數(shù)從0.34下降到0. 09,且對心理健康仍有顯著的預測作用(P.05)。結合認知評價、控制感對政制文化震蕩的回歸分析可知,政制文化震蕩不僅對心理健康產生直接影響,而且還通過認知評價、控制感間接地影響心理健康,即認知評價和控制感是政制文化震蕩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變量。

表4 心理健康對文化震蕩感、認知評價、控制感的回歸分析

三、結果分析與討論

(一)西部個體對社會重大文化事件的心理感受的特點

通過對西部地區(qū)個體文化震蕩的性別差異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男性對改革開放后發(fā)生的重大社會事件和制度改革的內心感受,并沒有表現(xiàn)的比女性更積極。該結果與我們前期的理論研究結果不一致[10]。從理論上講,男性對社會事件和制度改革的心理感受應該更積極。但由于本研究的西部樣本,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和收入比較穩(wěn)定的城鎮(zhèn)人口,在這些人群中,女性的生產力在現(xiàn)代生產關系下得到了解放和尊重,所以,男性感受到的文化震蕩與女性沒有顯著差異。

由于知識經驗和能力優(yōu)勢,使高學歷者具有更強的競爭優(yōu)勢和創(chuàng)造潛力,因而,他們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化變遷具有更高的適應能力,成為社會變革的積極擁護者。另外,高學歷者能夠理性地、辯證地看待改革,能夠站在全局的高度認識社會變革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意義,這樣的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也使他們對社會變革能夠積極認同。而低學歷者往往生活在文化邊緣,離主流文化較遠,即使對重大的文化事件,他們也不夠敏感。

(二)西部個體對社會重大文化事件的認知評價及心理控制感的特點

女性處在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夾縫中,面臨家庭與社會的雙重壓力。一方面,現(xiàn)代文化要求女性走出家門,發(fā)展自我,另一方面,傳統(tǒng)文化又要求女性以家庭為核心,做一個賢妻良母。兩種文化的對接使女性面臨更大的心理困擾,故她們對重大社會文化事件的評價往往更消極。

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地區(qū)越來越重視科技和人才在經濟發(fā)展、文化進步中的作用,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相對而言,高學歷者更有競爭優(yōu)勢和發(fā)展機會,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更高。社會競爭中的優(yōu)勢地位,使他們切實感到自己駕馭命運的能力,所以高學歷者對社會文化事件的認知評價更積極,且表現(xiàn)為內控傾向。而低學歷者在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弱勢競爭地位,使他們對社會變革容易產生抵觸情緒,也容易縮小自身力量在成敗得失和命運起伏中的作用,夸大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

(三)西部地區(qū)個體的心理健康的特點

在西部地區(qū),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別差異不顯著,說明男、女在維護心理和諧、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方面沒有差別,在社會變革的心理適應性基本一致,這或許與社會對女性的關懷、女性自身所蘊含的優(yōu)勢等有關。由于高學歷者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較強的心理調節(jié)意識和有效的調適方法,在社會轉型期受到社會文化震蕩的負面沖擊更少,所以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認知評價、控制感在文化震蕩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作用

Frieze認為,人們對生活重壓或生活變化的感受,受到個體認知評價策略的影響[11],那些不可控的、嚴重的、突發(fā)性的事件常被人們認為是消極的、破壞性的,并采取回避、投射或否定等策略。更重要的是,由于個體的認知方式而導致評價傾向和評價結果的差異也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2]。說明外部刺激常借認知因素對個體產生實際影響。

由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可知,西部個體對政制文化事件的感受與其他因素存在普遍的共變關系,且此類事件引起的心理感受,通過認知評價和控制感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產生影響。說明西部地區(qū)群眾對政制文化事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覺悟水平,這一方面是由于此類事件在西部常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另一方面,此類事件如國有企業(yè)的股份制改造、稅費改革等與群眾切身利益也密切相關。社會文化事件透過認知評價和控制感等因素,對西部地區(qū)群眾的心理健康發(fā)揮影響,進一步驗證了認知因素的中介作用。

四、建議

“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體現(xiàn)了國家發(fā)展重點的戰(zhàn)略轉移,也反映出西部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西部地區(qū)在積極應對新的歷史機遇的過程中,應堅守“以人為本”的思想進行制度設計,盡可能緩沖社會重大改革對個體心理造成的沖擊。對低受教育程度者和女性應專門提供社會支持,幫助他們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還需通過宣傳動員、樹立榜樣等方式引導他們積極面對社會變革,樹立大局意識和整體思維方式,建立內、外控兼?zhèn)?、以內控為主的認知方式。深刻理解改革的意義,做好心理準備,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社會轉型期的文化變遷。

[1]周曉紅,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吳曉義,繳潤凱.轉型時期的信仰缺失及其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1):133-138.

[3]繳潤明,地理環(huán)境與文化變遷[J].中國地名,1998,(3):45-46.

[4]張向葵,吳曉義.文化震蕩及其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2:438-442.

[5]楚序平,劉劍.當代中國重大震蕩實錄[M].北京華齡出版社,1993.

[6][7]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8]張向葵,叢曉波.關于心理健康的哲學思考[J].東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119-126.

[9]孫立平.潮流與反潮流[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

[10]張向葵,田錄梅.文化震蕩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6):53-56.

[11]Frieze,I.H,Bookwala.J.Coping with unusual Stressors:Criminal Victimization.In M Zeidner N.S.Endler, Handbook of Copng:theory,Research Application:303-321.

[12]張向葵、柳楊、田錄梅.認知評價與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對社會政策變化感受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4):91-96.

(責任編輯:代琴)

C912.6

A

1671-6469-(2010)04-0078-05

猜你喜歡
學歷者變遷個體
又見“讀書無用論”
當代工人(2020年5期)2020-05-03 13:45:26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40年變遷(三)
40年變遷(一)
40年變遷(二)
清潩河的變遷
人大建設(2017年6期)2017-09-26 11:50:43
德國:低學歷者就業(yè)改善
經濟(2016年34期)2016-12-21 17:28:43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學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探討我國職業(yè)體育工作者法律素質現(xiàn)狀
時代農機(2012年5期)2012-01-26 08:13:40
隆回县| 米泉市| 调兵山市| 常山县| 高邑县| 洛浦县| 清远市| 维西| 陈巴尔虎旗| 多伦县| 长丰县| 株洲县| 敦煌市| 家居| 乌海市| 扶沟县| 永丰县| 厦门市| 湖口县| 沅陵县| 大渡口区| 玛沁县| 河池市| 厦门市| 讷河市| 孙吴县| 石屏县| 济源市| 化德县| 南乐县| 银川市| 全南县| 油尖旺区| 临安市| 乐陵市| 宁强县| 长宁区| 苍山县| 潍坊市| 汾阳市|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