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成本璞的三《禮》學研究

2010-08-15 00:46趙慶運
懷化學院學報 2010年1期
關鍵詞:禮學禮治周禮

楊 鵬, 趙慶運

(1.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湖北武漢430079; 2.山東梁山縣拳鋪鎮(zhèn)政府,山東梁山272600)

成本璞①作為傳統(tǒng)儒學哺育出來的近代知識分子,具有深厚國學功底,對儒家經學有很深的造詣,在傳統(tǒng)學術向近代轉型的社會背景下,其學術思想又富時代特色,其治學既出入漢宋,又兼采西學。在治經方法上,成氏雖然也受過訓詁考證的訓練,但是他更傾向于對經旨的義理闡發(fā),并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闡發(fā)出符合近代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新旨新義。成氏治經最大的特點在于能夠不立門戶,漢宋兼采,援西入經,一切以是否能夠致用為取舍標準,透露出強烈的轉型時期傳統(tǒng)學術的特色。本文試探求成本璞的三《禮》學研究,以找出他的學術理路與治經特色。

以《周禮》、《儀禮》、《禮記》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三禮”之學,是儒家經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成氏的禮學主要集中在其所著的《九經今義》卷七至卷十七,共計十卷。其中涉及到《周禮》的有七卷,《儀禮》一卷,《禮記》二卷??梢娙Y之中,成氏尤重《周禮》。綜觀成氏對三《禮》的研究,約略有如下諸大端:

一、對三《禮》的考辨

《周禮》一書,所出較晚,東漢時賈逵諸人為之《解詁》,但至鄭玄時始列《三禮》之首。至朱子定《周禮》為周公作,世人從之者遂眾。然關于《周禮》之真?zhèn)渭捌涿Q為《周官》抑或《周禮》,卻一直是治禮者的一大懸念。成氏自己也認為:“《周官》之出最晚,既已殘缺,又羼以劉歆所私篡,人多疑詆?!庇诖?成氏對之作出了自己的判斷。他斷然肯定《周禮》是周公所作,并體現(xiàn)了周公為后王制法的思想。其論之曰:“昔周公居攝七年,制定功成,天下泰平,退而著《周禮》一書。王者之跡備矣!所以為后王法也!宏綱巨制,粲然具備?!背墒喜粌H對《周禮》一書推崇有加,而且還對《周禮》偽作之說進行了有力的反擊。他說:“漢河間獻王始上其書,得之山巖屋壁,多古文奇子,于諸經之中其出最晚,人疑其偽,至詆為六國陰謀之書,聚訟刺促。然王者之巨典,三代之上儀咸皆鉤稽不紊,可以立見設施,故非贗作者所能偽為?!睂τ凇吨芏Y》中的“建都”之制不與《召誥》、《洛誥》中的規(guī)定相符,“封國”之制不與《孟子》中的說法一一對應這一問題,成氏解釋到“時移勢變,有所修改。雖非盡出原文,間亦羼入依托?!盵1](420)這一說法體現(xiàn)了他的“禮貴在因時制宜”的治禮特色。也就是說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人們不能固守圣人的經義而不作修改,應該根據(jù)時代的需要作相應的因革,這一思想體現(xiàn)了成本璞進步的歷史進化觀。而對歷來頗有爭議之《考工記》,成氏則頗推重。他認為:“六官之職獨缺司空,《考工》之補其,萬世工藝之學所祖乎?記三十六工之事可以核百工矣!”。又說:“《周官》之出最晚,既已殘缺……人多疑詆,而考工之記謹出淤老師耆儒,掇拾舊聞,收集墜典,記之以備。掌故蓋亦千百之什一也。然則工藝之術其歸于湮沒者不亦多乎?”這樣說來,現(xiàn)存《考工記》有關我國古代工藝制造的記載尤顯彌足珍貴。他又進而認為:“西人制器之精由于格致,格致之法出于中土?!犊脊ぁ芬粫渥递喴?”基于上述種種認識,成本璞斷然道:“《考工》一書非徒為工藝之祖,而一切西學所由出也?!盵3](P448-449)此種觀點,是對前儒從積極角度對《周禮》加以肯定的繼承,亦是其通經以治道思想的體現(xiàn),其中表現(xiàn)了成氏禮學中的近代化意蘊。但也明顯帶有“西學中源”說的色彩。

《儀禮》一經,文字艱澀,內容枯燥,向來以難懂著稱。不過其作為記載古代禮儀制度的著作,其價值自不待言。于《儀禮》,成氏首重禮之大要、意義的闡釋。他認為:“所貴乎禮者,順天之性,因人之情而為之節(jié)文也。動于不自覺,發(fā)于不容己,以是為自治、治人之具,是已古之圣人動容周旋莫不中禮?!薄皯?zhàn)國去藉,暴秦滅學,宏綱細目不可考者多亦。漢之中葉始搜遺經,而士禮十七篇又晚出。老師大儒或不能盡通其讀。鄭君宏博,實考其旨,周文郁郁,粲然可觀。魏晉以來,崇清淡而棄禮法。趙宋以后,言性命而薄考據(jù),遂令古制故訓沒千載,名物典章掃地俱盡,政壞俗渝,誰之咎與?抑觀其進退稽讓之文,俯仰升降之節(jié)可以戢暴慢之氣,消貪兢之心矣?!盵4](P451)關于《儀禮》的作者,成氏亦認為是周公所作。

對于《禮記》一經,成氏認為“其書乃仲尼弟子七十子之徒及后學者所記?!辈翊妗抖Y記》即《小戴記》一書的來由做了說明:“漢河間獻王獻古禮經傳記百數(shù)十篇,戴德、戴圣各以己意刪定之,于是禮有大、小戴之學。逮小逮孤行而大戴微矣!”同時他對其中諸篇的原始出處作了如下考訂:“《大學》、《中庸》、《表記》、《坊記》子思作;《淄衣》公孫尼子作;《禮運》子游作;《樂記》子貢作;《王制》則出于漢文時博士之手;《月令》則取之《呂氏春秋》;《學記》毛生作;《經解》馬融作。”由于出于眾手,所以各篇“各尊師說,不必盡同”。成氏的上述見解實際是雜糅了眾家說法而綜合之,新義不多?;谝陨系目甲C,成氏對《禮記》一經作出了如下評價:“大抵雜出眾手,純駁互異,以其皆釋禮之書,故輯為一編,亦儒家者流之流裔也。后世刻經解之書及輯刻從書皆自此開其例?!边@應視為成氏禮學呈露近代意識的重要表征。另外,成氏對于歷史上朱熹從《禮記》中抽出《大學》、《中庸》兩篇與《孟子》、《論語》相配成《四書》一事,他從禮學的完整性角度出發(fā),對朱熹直斥為是“非圣無法,吳楚僭王”之舉,理由如下:“《中庸》,孔及述圣祖之德,即孔子之行狀也?!洞髮W》,孔及述大學堂中之章程也。皆釋禮之書也?!币源藶閾?jù),他認為:“宋儒以心得之,禪理附入之,始取出與《論語》、《孟子》相配,謂之《四書》,數(shù)百年來著之甲令。利祿之涂一開,而人益懵然忘其本始矣。朱子……于《大學》則毅然割裂古本,妄作補傳?!敝熳哟伺e是否得當,另當別論。從成氏對此的論述,再根據(jù)他對《周禮》一書的態(tài)度,其學術傾向可見一斑。

對于三禮總的看法,成氏的觀點可歸結為:“說禮者當以《儀禮》為本經;《周禮》乃其儀文,度數(shù)也;大小戴記,則其義疏也?!盵5](P457)

二、“以禮經世”

成本璞的禮學,可以說在傳統(tǒng)的經學考據(jù)、訓詁諸方面所費筆墨甚少,同時在新注、新疏上也鮮有發(fā)明,他更為注重闡發(fā)古禮中“經世致用”的積極因素,“周公之所以治,孔子之所以教,舍禮無有他道焉!”[4](P451)強調“以禮治國”、“以禮興教”,以經學來作政論,表現(xiàn)出強烈的憂患愛國意識和積極的入世態(tài)度。

作為一種“治世之術”的禮學,三禮之中,成氏尤重《周禮》,認為:“《周官》一書,為圣王致治之跡,萬世守之可以無弊。后世立制略相規(guī)仿或有違戾,禍敗立至,揚榷古今,如境得影,興替之故,固可前知西人……設官行政,暗合周制,遂致盛強,無與倫比,效可睹矣!”“政學工藝,咸備此書。論者動思講西法,鮮言疏證《周禮》,逐末而失其本,數(shù)典而忘其祖?!盵3](P450)足見成氏對《周禮》評價之高。正因為《周禮》一書體制完備,內容翔實,無所不包,萬事萬物,各有專官,成氏將其視為行“經世致用”之術的寶典,“《周禮》一書王者之跡備矣,所以為后王之法也!……后之王者以為準式,則庶績咸理,大化遐播,可坐而致也”[1](P420)因此在成氏看來,《周禮》一書不僅適用于中國,而且還是世界各國立法行政的根據(jù),同時又為萬世下治國者提供了治國的一種標準和成式,“圣人制禮,非沾沾為一世之規(guī)也,亦將使萬世下治國者循其道以致泰平?!盵3](P451)這樣說來,《周禮》一書中所規(guī)定的制度簡直就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完美之極,永不過時了。對于歷史上新莽政權,北周宇文政權,北宋王安石用周典而行新政,最終導致禍敗之事,成氏認為“非《周禮》之咎也。不善用《周禮》之咎也?!庇诌M一步論證道“秦漢以來,設官立制與《周禮》多所違戾,及其后也,弊端從起,莫之能救。國朝因歷代之陋制,略予變通,意取便民而已,未能大有損益……泰西各國悉仿《周禮》,……政化大行,國富兵強,遂能雄跨五洲?!盵1](P421)既然古今中外的治國歷史都證明了禮可以行于世的道理,因而成氏總結道:“國家巨細諸端,有一不本淤禮者乎?禮者,一日不可廢者也。”[4](P456)“世愈亂則禮愈不可廢也?!盵3](P452)成氏這種頑固的堅持禮可以治世的思想,反映了甲午戰(zhàn)爭后,一大批主張變法維新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雖然有感于時勢的危難而提出更法變紀的主張,但是頭腦中難以與傳統(tǒng)儒家文化徹底割裂,反映了近代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對中國傳統(tǒng)戀根性的一面。

雖然成氏抱定以禮治世的治國觀念,但時代的要求已決定了他必須對傳統(tǒng)的禮治思想有所變易,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奏出與歷史的發(fā)展方向相一致的和諧音符。他從朱熹“禮時為大”的進步思想出發(fā),對于如何實施禮治,提出了符合時代要求的思想和主張。

其一,把握“禮”之大端,變通實行。他說:“今之異于古者,宮室之制耳,衣冠之制耳,尊俎之制耳。古今悠繆相去懸絕,此勢之不能不變,而不可強合也?!币簿褪钦f由于古今形勢不同,所以必須對于古人闡述的具體制度根據(jù)現(xiàn)實的需要進行變通,而不能強求與古制保持一致,“儀文之末,非禮也?!硕Y之末節(jié)也?!彼@里所說的“儀文”當指禮經中以文字的形式具體表現(xiàn)的“禮”的種種規(guī)定,他認為這是“禮”的末節(jié),不值得重視。他說:“說經家詳考古制,齦齦爭辯,而于禮之大端未有能熟計之者也?!痹谒磥?那種只是在具體的禮制規(guī)定上爭辯是否與先圣原義相符的做法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重要的是要對“禮”之大端進行把握。在他這里?!岸Y之大端”也就是指禮經經義中所體現(xiàn)出的古圣先哲的治國理念和變法改制的精神。所以,他總結道:“議禮者當?shù)弥贫Y之義推之淤人事,變通盡利,期淤可行而矣。”同時根據(jù)以上他的禮治思想,對當政者提出了的建議和希望:“今環(huán)瀛振蕩,兵事未息,而高議復古人,必以為迂夸。顧君臣上下之辨,政刑賞罰之原,舍禮奚從。”[4](P456)根據(jù)以上論述,可以明顯的看出,成氏的禮治思想中具有辨證思維的進步性,對“禮“與時代的辯證關系有相當深刻的認識。他能適應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的趨勢,提出“禮”要根據(jù)實際變通實行的主張,在具體的實行中,不能囿于經義的字面規(guī)定而束縛了當前的實踐行動,只有切實把握“禮治”的思想精髓用來指導政治活動,才是真正的與古圣先哲的“禮治”思想相對應。從這點來看,成氏的思想中已包含了唯物辯證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法論的因子。

其二,糅合西學推行禮治。道咸以來,西學挾列強的槍炮之威大規(guī)模的涌入中國,特別是甲午戰(zhàn)爭之后,西學更是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中國傳播。此時,先進的國人都承認了西學的優(yōu)越所在,任何人都無法無視西學的存在而固守過時的思維方式。因而成氏的禮治主張不可避免的要染上西學的色彩。

他凡提出三禮中經文,總要與西法和西學加以對比,從中找到三禮的經義與西方富強之術是相通的根據(jù),然后提出維新建議和舉措。例如他在闡釋《周禮》中“太宰”的職掌“九職”時這樣言道:“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講農學也;二曰園圃,育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澤之材,講植物學也;四曰藪牧,養(yǎng)畜鳥獸,資游牧也;五曰百工,飭化百材,拓制造也;六曰商賈,阜通貨賄,拓商務也;七曰嬪婦,化治絲臺,勤紡織以籌抵制也;八曰臣妾,聚斂疏材,修女教以惠貧室也;九曰間民,無常職,轉移執(zhí)事,率游惰以勤工作也。各得所養(yǎng),則無人滿之患,盜賊之憂也。此西人立法之善者,其原皆本淤《周禮》也?!盵1](P424)這種以糅合西學以推行禮治的思維模式,固然屬牽強附會,容易導向復古戀古的思維傾向。但從成氏以禮經世的角度來講,把西學披上禮學的外衣,一可以使傳統(tǒng)禮學融有近代觀念,適應近代社會的需要,再者可以在推行新政,學習西法時減少社會的阻力。

成本璞對自己宣揚的禮治思想充滿了樂觀的期待,他曾飽含希望的預見道:“殊方異族不通之區(qū),一旦悉進淤文明,蔚然從化,以昭一道同風之盛。今五洲道通往來雜沓,豈圣王之禮將大顯淤世邪!禮俗之與政教之本,舍此蔑由?雖百世可知也?!盵4](P451)

三、禮學與西學相互交融

我們已從成氏如何實施禮治的角度對其禮學思想中的西學因素作了論述。以下將全面的分析其禮學與西學相互交融的學術特色。

首先,成氏將西學與禮學交融的出發(fā)點在于證明禮學是可以適用于當前的一種治國成典。成氏認為當前中國致弱之源之一在于三禮中所載治國之道不傳所致,而西國由于治國之道暗合禮治,因而臻于強盛?!敖裉┪鞲鲊w國經野,悉仿《周禮》,巨細畢舉,精粗咸究,政化大行,國富兵強,遂能雄跨五洲。” “西人立國、建官、治民皆合《周禮》”。[1](P421)“今泰西各邦起僻陋之地,雜戎狄……入其國都,肅然有像,秩然有序。登其闋廷,鞠躬免冠之敬,握手送迎之歡,俯仰進退,溫然有文。敬而不蹈,婉而成章。無繁文縟節(jié)之勞,有儼恪篤恭之實。此亦有合圣人制禮之本意亦?!盵4](P452)這樣從西國治國暗合禮治的思維角度證明了禮治的可行。

其次,既然西法和中國傳統(tǒng)禮學相通,故而他“通考西法,比附經訓”。我們可以從具體的例子來看他是如何用西法來比附禮經的?!啊吨芏Y》建官三百六十,象周天之度也?!魅嗽O官以大統(tǒng)小,以內控外。據(jù)其報冊,建官約二十萬人,可謂繁矣。然百務畢舉,群邪悉去,立制之善,上契《周禮》矣?!薄傲僦O,仰法天地四時也。太宰謂之天官,以其有綜御百官之權,代天統(tǒng)理萬物也。建邦六典,后世之分為六部……西人立國、建官、治民皆合《周禮》。曰內部:綜理庶政,兼攝群司。職同中國之首輔,本國事件咸聽裁決,即《周禮》之天官;……曰戶部:專司出納,國中一切財賦稅餉皆其主持,即《周禮》之地官;曰商部:專掌通商事物;曰民部:專掌民間一切種植,《周禮》皆以地官兼攝之;……曰禮部:掌一切禮儀,即《周禮》之春官也;曰文部:專掌學校;……曰兵部:主治軍旅,凡調遣一切皆其主政,即《周禮》之夏官;曰刑部:主持律例,兼禮教案,即《周禮》之秋官;曰工部:凡軍械子藥,修治建筑及格致制造之事,皆其經理,即《周禮》之冬官。”在這里,成氏把西方國家政府中之“內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與《周禮》之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一一比附,以證西人行政方式《周禮》早已有之,同時表明“西人立國、建官、治民皆合《周禮》”。[1](P421-422)類似例子,不勝枚舉,限于篇幅,不再贅引。誠然,成本璞在對中西學術進行比附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多樣的,但不管形式如何,出發(fā)點或中或西,其用意在于借西學闡釋禮學,以禮學證明西學,接納西學,從而更好的達到以禮治世的目的,也就是成氏自己所說的“酌《周禮》之成規(guī),參泰西之新藝,使寰球之形勢了如指掌?!盵2](P442)不過這是一種較淺薄的類比,成氏對西學知識只是涉獵過,很難說有深刻的見解,故而他用西學闡釋禮學時,只能是簡單的比附,而不能從學理上加以系統(tǒng)的說明。

最后,成氏這種“援西入禮”的解經方式,固然屬牽強附會,與經之本義相去甚遠,但作此嘗試,一方面使經典能夠表達近代的觀念,適應近代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使西學入中減少阻力,即把西學套上禮學的外衣,為傳統(tǒng)士人所接受。表現(xiàn)了近代學術轉型中傳統(tǒng)禮學的更新之途。

總之,成氏的禮學根植于他的經學取向,混合今古,雜糅漢宋,以儒家經世致用的政治傳統(tǒng)為依歸,以尊崇《周禮》為其始終不變的鮮明特色,并寓有維新變法,倡導西學的政治因子。其禮學已不是單純的解經之學,而是成為表達政治見解的載體和工具,與晚清其他學人如康有為、梁啟超、孫詒讓、章太炎諸大師的禮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1]成本璞.九經今義卷七 [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2]成本璞.九經今義卷十二 [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3]成本璞.九經今義卷十三 [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4]成本璞.九經今義卷十四 [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5]成本璞.九經今義卷十五 [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6]馮吉紅.略述郭嵩燾的西方文化觀 [J].懷化學院學報,2006,(3):27.

注釋:

①湘鄉(xiāng)成本璞,字琢如,號愚民。今婁底市西陽鄉(xiāng)南陽村人,清浙江臺州知府成梓丞之子,生于光緒三年,才思橫溢,工于詞章,具有深厚的國學基礎。為當時湖南學使江標所推重。成氏早年曾留學日本,歸國游宦江南,授朝記大夫,浙江候補知府、中書科中書等職。民國初,任國務院秘書、簡任官,伊犁外交司司長。曾加入辛亥革命時期的進步文學團體南社。辛亥革命后加入湘集南社。遺著有《九經新義》、《通雅齋叢稿》等,其所作詩詞收錄于《湘鄉(xiāng)成氏三修族譜》。

猜你喜歡
禮學禮治周禮
張滿菊 周禮平作品選
周禮與儒學的機理
《牡丹亭》:回歸禮學的一種隱喻
論朱子實用禮學思想:以篚和冪尊疏布巾為例
《鄉(xiāng)黨圖考》的《論語》學和三禮學貢獻
儒家的禮治傳統(tǒng)與基督教的法治傳統(tǒng)之比較
鄉(xiāng)村治理方式的現(xiàn)代化轉型:由禮治“嵌入”法治
《周禮》大宰九式研究
中西傳統(tǒng)法律文化差異性探尋
葉適門人孫之宏及其《周禮說》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