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漢死亡委婉語文化對比研究

2010-08-15 00:43
關(guān)鍵詞:英漢上帝跨文化

陳 靜

英漢死亡委婉語文化對比研究

陳 靜

(商丘師范學(xué)院外語學(xué)院,河南商丘 476000)

語言是文化、思維的載體,委婉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委婉語中最典型的詞匯“死亡”,由于漢英兩民族的宗教信仰、價值觀、社會等級觀念等方面不同,造成其表達(dá)方式的不同。揭示委婉語背后所隱含的深刻文化內(nèi)涵,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加深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減少跨文化交際中的摩擦,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委婉語;死亡;跨文化交流

為了避免說話有失禮貌,人們常用委婉語來避免直接提及使人難過或難堪的事情。委婉語(euphemism)一詞源于希臘語euphemisos,前綴eu=well,詞根pheme=speak2 ing。意為“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or in a pleasant man2 ner”[1]144它是一種用善意的、令人愉悅的詞語把事實掩蓋起來的修辭手段,也是人們在社會交際中為了達(dá)到融洽的社會關(guān)系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語言表達(dá)方式。因此,委婉語的作用就是減少人與人或者國與國之間交往中的摩擦,它可以避免交流中的一些敏感或令人尷尬的話題和爭論焦點,起到“潤滑劑”的作用。正如Enrigh所說:“如果沒有委婉語,世界的運轉(zhuǎn)因摩擦而停止,人間將充滿仇怨?!盵2]122人們對死亡的厭煩和害怕使得他們甚至不想提到“死”這個字,即使是假設(shè)性的死或者“死”的諧音也讓人認(rèn)為會帶來霉運。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又不得不表明死亡的事實,所以在各國語言中,“死亡”的委婉語就應(yīng)運而生了。

1 英漢兩種語言死亡委婉語的異同

關(guān)于“死亡”的委婉語,英漢兩種語言中有對應(yīng)之處。例如,英語有:to sleep,漢語有:長眠,安息;英語有:to pass away,to be gone,to be in heaven,漢語有:走了,去了,歸天;英語有:to go to grass,漢語有:入土;除了這些相似的表達(dá)之外,漢英死亡委婉語更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英語中有:to join the majority,to give up the ghost,to go with God,to kick the bucket。漢語中有:故去,病故,壽終,捐軀,作古,做化,去見馬克思等等。一種語言代表一種文化和思維,從以上的對比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種不同的語言折射了中英兩國在思維、價值觀念、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將對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文化提供重要的參考。

2 造成英漢兩種語言死亡委婉語不同的原因

2.1 宗教不同

長期從事英語委婉語研究的專家尼曼和西兒弗認(rèn)為,委婉語的最早主題無疑是有關(guān)宗教的。[3]1英語國家的人們無論任何社會等級、身份,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大部分都信仰基督教,并且這種宗教信仰在他們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英語中關(guān)于死亡的委婉語多半來自與基督教有關(guān)的傳說和典故以及《圣經(jīng)》。基督教徒們相信人死后靈魂還在,只要生前努力修行,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與上帝同在,反之則墜入地獄。因此英語中,“死亡”被婉稱為“to go to heaven”(上天堂),“to be called to God”(被上帝召喚),“t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被上帝招回身邊)“to be with God”(與上帝同在),更有“to hand in one’s account”(向上帝交上自己的帳本)。

在中國,宗教信仰雖然沒有像在英語國家那樣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也對中國文化造成了深遠(yuǎn)的影響。在我國宗教信仰中,佛教和道教的影響最大。首先,佛教在西漢之際由印度通過中亞細(xì)亞傳入中國,經(jīng)歷兩千年傳播發(fā)展,形成獨具特色的教派,對中國古代哲學(xué)、道德、文學(xué)、藝術(shù)等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與基督教類似,佛教也認(rèn)為人死后靈魂不死,可以進(jìn)入西方極樂世界,去見佛祖,這與基督教倡導(dǎo)的死后見上帝的說法類似。因此漢語中用“上西天”,“歸西”,“見佛祖去”委婉地表示死亡。但是隨著漢語的發(fā)展,這幾種說法變成了貶義詞,改變了其委婉的本意。佛教提倡修行從而超脫生死六道輪回,最高境界為“諸德圓滿威俱足,諸惡寂滅”即“圓寂”,“滅度”,“人寂”,“歸寂”,“滅安”,“人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常聽到的是“涅磐”。另外,佛教徒死的時候,盤膝而坐,也被委婉地稱為“坐化”。

不同于佛教,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扎根于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并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它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極樂世界,也不同于基督教的天堂,它追求的是“仙境”。道教認(rèn)為生與死沒有極端的差別,只是“隨物而化”,婉稱“物化”或者“遁化”、“隱化”。生命可以不死,只要生前潛心修煉,便可以得道成仙,從而超越生死,所以死亡在道教里被婉稱為“仙逝”、“仙游”、“仙去”、“上仙”。他們還認(rèn)為死亡猶如蟬蛻掉外殼,稱為“蟬蛻”、“蛻化”;或是鳥生雙翼飛升,稱為“羽化”;也有傳說修道者得道成仙后乘白鶴而去,稱為“駕鶴西去”、“駕返瑤池”、“騎鶴”、“化鶴”。

2.2 價值觀念不同

英語國家崇尚個人主義觀念(individualism),這與漢語國家崇尚的集體主義觀念(collectivism)恰恰相反。個人主義強調(diào)個人對國家集體的重要性,集體的興衰榮辱是由無數(shù)個體造就的,個人的死亡與集體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是屬于個人的私事。無論任何人物的死亡都被婉稱為to be with God,to pass away等等。即便是對戰(zhàn)爭中的英雄的死亡的描寫也并不是那么悲壯,僅僅是“to fire one’s last shot”(射出最后一發(fā)子彈),“to make the ultimate sacrifice”(作出最后的犧牲),“to be present at the last roll call”(出席最后一次點名),“to fall”(倒下)。而漢語國家強調(diào)國家集體利益對個人的影響。作為中國核心文化的儒家文化提倡的“舍生取義,殺身成仁”就是指一個人為集體、國家、民族可以放棄個人的生死而成就更多他人或集體的利益,或者是為了成就一種精神。例如,中國近代史中戊戌變法的發(fā)起者譚嗣同,在變法失敗,生命危在旦夕時仍然堅持留守原地,在幾位志士苦勸逃亡時,他說“各國變法,沒有不經(jīng)過留血就成功的,現(xiàn)在中國沒聽說有因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請從譚嗣同開始吧?!彼K于沒有離去,所以遭了禍。梁啟超寫道:“就義之日,觀者萬人,君慷慨神氣不少變”“從容就戮,嗚呼烈矣”。所以在中國,為國家為民族而死被稱為“慷慨就義”、“犧牲”、“殉國”、“捐軀”。

2.3 等級觀念不同

中國封建社會維持了兩千多年,封建思想和封建等級制度根深蒂固,對中國漢語的發(fā)展造成了深遠(yuǎn)影響。封建社會崇尚皇權(quán),皇帝君主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除了用“天子”、“龍”等特殊稱號以示與貧民不同外,對于君主統(tǒng)治階級“死亡”的表達(dá)也用了不同的稱謂。在古代,人們往往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倒塌”來比喻,故自周朝開始皇帝的死就被稱為“崩”。如《禮記·曲禮下》上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崩、薨、卒、不祿、死,這些都是古人對死的稱呼,帶有明顯的階級性。而西方文化中“人人平等”的觀念根深蒂固,他們認(rèn)為人類都是由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來人人平等,即“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所以在西方文化中沒有產(chǎn)生針對某一特定群體死亡的詞匯。

3 結(jié)束語

死亡委婉語在各民族語言中都有反應(yīng),它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中孕育而生,反應(yīng)著不同的民族文化。本文僅分析研究了漢語和英語死亡委婉語的文化對比,希望英語學(xué)習(xí)者們不僅能夠掌握英語語言的語法知識、詞匯知識,更能深刻的理解其語言的文化背景和習(xí)俗,提高語言修養(yǎng),真正享受語言學(xué)習(xí)的過程,豐富自己的思維和愛好,從而真正掌握這門語言,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1] 李春林.中西方死亡委婉語文化對比[J].重慶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07(03).

[2] 吳玥,王華.英語委婉語芻議[J].皖西學(xué)院學(xué)報, 2005(04).

[3] Neaman.J.S.&Silver.C.C.Kind Words:A The2 saurus of Euphemisms[M].New York:Facts On File,Inc.,1990.

責(zé)任編輯:九 林

H313.1

A

167128275(2010)0520060202

2010206220

陳靜(19832),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師范學(xué)院助教。研究方向:英漢文化對比研究。

猜你喜歡
英漢上帝跨文化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120秒的“上帝”
當(dāng)上帝為你關(guān)上一扇門,請你為自己打開一扇窗
當(dāng)上帝給你關(guān)上一扇門,請你自己打開一扇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是否氣人
淺談英漢習(xí)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方法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wù)英語翻譯的應(yīng)對
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yīng)用對比分析
論詞匯的跨文化碰撞與融合
武鸣县| 汾西县| 瑞安市| 岳西县| 德安县| 汶川县| 五大连池市| 临安市| 永寿县| 蒙城县| 金塔县| 文成县| 平顶山市| 祁连县| 崇礼县| 象山县| 太湖县| 霍林郭勒市| 永顺县| 麻城市| 马尔康县| 黔西县| 龙门县| 古田县| 拜城县| 呈贡县| 潜山县| 怀仁县| 广元市| 沾化县| 伊吾县| 朝阳市| 巫山县| 策勒县| 山西省| 金堂县| 攀枝花市| 邢台市| 大厂| 三穗县|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