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書月
(邯鄲學院,河北 邯鄲 056005)
“文化大革命”結束時,胡喬木64歲,已步入人生晚年,但他老當益壯,精神煥發(fā),為我國經濟領域撥亂反正、為黨的改革開放事業(yè)的起步,竭忠盡智,作出了貢獻。
按勞分配、商品生產、“資產階級法權”,這些重大的理論問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嚴重歪曲或誤解。晚年胡喬木在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大力支持下,為邁開改革開放的步伐,對這三大理論問題進行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工作。
關于按勞分配。鄧小平復出后,在多次談話中都講到必須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強調這是整個國家的重大政策問題。[1]49在思想理論界,在胡喬木的支持下,于光遠主持召開了北京地區(qū)到全國范圍的關于按勞分配問題的幾次研討會。在此基礎上,胡喬木和于光遠、鄧力群一起著手組織起草關于按勞分配的論文。在寫作的過程中,鄧小平多次審讀文稿,兩次找胡喬木等談話,提出修改意見。[1]71978年5月5日,《貫徹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在《人民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fā)表,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光明日報》上公開發(fā)表還早六天。
文章針對“四人幫”把按勞分配說成是“資本主義因素”、是“產生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經濟基礎和條件”、是“生產力發(fā)展的障礙”的錯誤觀點,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力地論證了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原則;實行按勞分配不但不會產生資本主義,而且是最終消滅一切形式的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重要條件;按勞分配不是發(fā)展生產的障礙而是促進社會主義階段生產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文章發(fā)表后引起很大的震動。也遭到了支持“兩個凡是”的時任黨中央副主席的汪東興的指責,但胡喬木并沒有被嚇到,就在當天,他又在全國勞動局長座談會上作了《關于按勞分配的幾個問題》的長篇講話,批判“左”傾觀點,論證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原則,并聯(lián)系實際分清理論是非。
關于商品生產。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商品生產問題,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重大的政策問題。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這個問題,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拔幕蟾锩敝?,“四人幫”篡改馬克思主義商品貨幣理論,在思想理論上也造成了極大的混亂。1978年5月2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署名“向群”的文章《駁斥“四人幫”詆毀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反動謬論》。文章深刻地批判了“四人幫”的謬論,從思想理論上掃除了發(fā)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障礙。這篇文章是國務院財貿小組理論組起草的,胡喬木給以了修改和潤色。1978年7月28日,胡喬木在國務院務虛會上的發(fā)言中,又強調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將繼續(xù)長期存在,在我國還需要大大發(fā)展”的觀點。
關于對“資產階級法權”涵義的正確闡釋。從1958年始,我黨就一直在講破除、限制“資產階級法權”(后改譯為“資產階級權利)問題,“文化大革命”中更甚。我們曾把按勞分配、工資制度、體腦收入差別等一切等級差別都當作“資產階級法權”去批判、去破除、去限制,其結果嚴重地影響了人民群眾積極性的發(fā)揮,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那么,到底什么是“資產階級法權”(權利)?胡喬木對此作了新的闡釋。
胡喬木指出:“所謂資產階級權利并非真的資產階級的權利,只是勞動者平等互換勞動的權利的形式(馬克思說是原則)與資產階級等價交換商品的權利有某種類似罷了,更說不上政治上的等級制等等。……而且資產階級權利即平等交換權利正是與等級制完全相反的?!盵2]146
胡喬木還認為,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里所提的“資產階級法權”,“那是馬克思沒有經過充分論證、順便提到的,這給后來的誤解、曲解等留下很大的隱患;”[3]162這是導致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文化大革命”發(fā)生的原因之一。胡喬木指出:離開馬克思的原意,破除或限制“資產階級法權”,實際上破除或限制了社會主義某些方面的關系,損害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嚴重阻礙了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fā)展。“今天我們無論如何再不能教條地對待了”。[3]162
對這三大理論問題的正確闡釋和撥亂反正,為改革開放掃清了思想理論的障礙。
胡喬木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堅定的支持者和熱情的宣傳者。1978年7月28日,在國務院召開的務虛會上,胡喬木作了《按照經濟規(guī)律辦事,加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重要發(fā)言,這是思想解放運動中最重要的經濟論文之一。他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科學地總結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特別是“唯意志論”所造成的慘痛損失,針對當時重又冒出來的高指標、大口號等現象,強調經濟工作必須按照客觀經濟規(guī)律辦事。
對怎樣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胡喬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和改革措施,很多是長期視為禁區(qū)、人們噤若寒蟬的。胡喬木認為: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就要按價值規(guī)律、按供求關系辦事。他提出不但要重視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而且要重視資產階級學者寫的經濟學,還要學習計量經濟學,研究經濟活動要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結合起來進行。他十分重視企業(yè)和個人的作用,提出要發(fā)揮中央、地方、企業(yè)和個人四個積極性。他指出要把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直接地結合起來,使企業(yè)中的每個人都能從物質利益上關心國家計劃的完成,關心企業(yè)經營的成果;要貫徹按勞分配原則,處理好有關個人物質利益的問題。他針對我國經濟建設當時普遍存在的機構臃腫、缺乏效率、過多地依靠純粹行政的方法領導經濟工作的弊端,指出要擴大經濟組織和經濟手段的作用,要對舊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他認為,經濟管理主要地究竟不能依靠單純的行政命令的方法。因為純粹行政的方法往往把普通行政機關(它們既不承擔經濟責任,也不實行經濟核算)的辦事方法照搬到經濟生活中去,容易考慮行政的方便,要求經濟活動機械地適應行政的系統(tǒng)、層次、區(qū)劃,而不努力去研究、適應、運用經濟規(guī)律去管理經濟工作。這就助長了經濟活動衙門化、官工化、官商化的經營方法,以及相信社會意志、政府意志、長官意志的萬能,因而犯主觀主義的瞎指揮的錯誤。第二,純粹行政的方法,很容易造成機構重疊,周轉層次多,公文旅行周期長,問題長期拖延不決,極大地妨礙經濟工作的效率,喪失經濟活動的時機。第三,純粹的行政方法,容易“造成人為的經濟分割和經濟封鎖,阻礙商品流通和產品調撥,妨害經濟的正常發(fā)展”。第四,純粹行政方法往往不能正確地及時地反映國家、企業(yè)、職工、用戶四者的物質利益及其相互關系,也往往不能正確地及時地反映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這種狀況要反映到行政領導方面并得到糾正,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第五,依靠純粹行政的方法,不利于發(fā)揮下級地方、企業(yè)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企業(yè)缺少應有的權限。以致產生許多有形的尤其是無形的損失!因此,胡喬木主張:這種依靠純粹行政方法的管理應當縮小到十分必要的范圍,而大量的經濟工作應當由政府行政的范圍轉入企業(yè)經營的范圍。企業(yè)本身也要盡量縮小純粹行政方法的管理,擴大依靠經濟手段的管理?!盀榱藬U大經濟組織和經濟手段的作用,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改組和經濟改革,解決一系列具體問題?!睘榱苏嬲凑战洕?guī)律辦事,并且使自己達到精簡、統(tǒng)一、效能、節(jié)約、反對官僚主義的目的,胡喬木主張要建立起一套適應現代化需要的科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他還就推廣合同制、發(fā)展專業(yè)公司、加強銀行的作用以及發(fā)展經濟立法和司法等提出了具體的改革建議。這些建議為改革開放制造了輿論,設計了路徑,很快在經濟工作中得到貫徹落實。
胡喬木在這篇文章中,還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主張,促使人們的思想從長期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如:要嚴格進行經濟核算,努力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金利用率;要運用價值規(guī)律來制定價格政策;要合理安排好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如此等等。胡喬木的這些主張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都逐步得到實現,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胡喬木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主要是他自己思考,但也包含了于光遠、馬洪等同志的智慧。
胡喬木這篇文章于1978年10月6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后,“在國外引起很大轟動,美國、日本等國的著名學者認為它在經濟理論方面為中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在國內,‘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不按違反經濟規(guī)律的長官意志辦事’這個口號隨之廣泛傳開,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對撥亂反正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盵3]109
胡喬木認為:“社會主義社會制度本身并不能自動地保證我們按照客觀經濟規(guī)律辦事,因而也并不能自動地保證我們的經濟始終有計劃地高速度地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給了我們按照客觀經濟規(guī)律辦事的可能性,……但是要把可能性變?yōu)楝F實性,還要作很大的努力?!盵4]404-405“只有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同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起來,把外國經驗中一切有用的東西和我們自己的具體情況、成功經驗結合起來,我們才能夠迅速提高按照客觀經濟規(guī)律辦事的能力,才能夠加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步伐?!盵4]408這兩個結合的思想,實際上提出了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的原則。
胡喬木認為:“中國仍然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卻再也不能關起門來建設了。”[4]313中國應該堅持和擴大對外經濟技術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范圍。[4]313這樣做的重要性就在于我們在和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學習許多為社會主義所必要、而我們又缺乏的東西。他堅定地認為:中國不走這條路,就沒有別的路可走。只有這條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榮之路。過去,由于閉關鎖國,我們“難于了解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所積累的發(fā)展經濟的豐富經驗,這些經驗中很多對于社會主義國家也是很值得借鑒的,而由于缺乏這種借鑒,社會主義國家不容易看到對原有體制實行改革的有效途徑?!盵4]312-313當然,胡喬木也認為,在學習資本主義的過程中,擯棄資本主義的一切丑惡腐朽的東西,同樣是我黨既定的堅定不移的國策
胡喬木的這些論述,為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糾正閉關鎖國的“左”傾政策,開啟對外開放的新步伐作了初步的理論論證。
我國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既然是社會主義國家,就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然而,黨應該怎樣領導呢?胡喬木認為,這是我們黨長期沒有很好地給以解決的問題。要使經濟體制的改革取得成功,理順黨政關系、政企關系是十分必要的,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胡喬木說:“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生活中究竟占什么地位,應該給它明確的規(guī)定,不能給它籠統(tǒng)的規(guī)定。所謂籠統(tǒng)的規(guī)定,就是說工人階級經過中國共產黨領導什么什么,或者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什么什么的領導核心。這個話是不錯的,但是是不夠的。因為要領導,就發(fā)生幾個方面的問題:究竟是怎么領導法?究競領導到多大的范圍?”[2]125他認為,“簡單地說黨領導一切這個話,是非常不妥當的。這個話在外延上就沒劃清楚,哪些領導,哪些不必領導,領導什么,如領導政府,如果領導政府工作的一切,那就沒有政府的活動了?!盵2]109
他強調,黨的一切活動,“都是在國家的憲法和法律所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不能夠超出這個范圍之外。”[4]150“黨要真正是正確有效的領導,不能搞無法無天領導。如果黨的決定違反憲法、法律,不但是無效的,還要受到追究”[2]109“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一定要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通過細致而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嚴密而審慎的組織工作,通過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來實現這種領導?!盵4]197黨的正確的政治領導的任務正在于盡最大的努力來使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工作按照客觀規(guī)律進行。
黨當然也要領導經濟工作,但要善于用政治的方法來領導,這是胡喬木對黨政關系的新主張。他說,黨中央不能來經營全國的企業(yè),省委、市委也是一樣,省委市委如果去經營企業(yè)、做買賣,這是不可想象的事,黨的性質不就變了嗎?黨不是生產黨,黨中央也不是“總經理”。要黨在生產經營單位里負主要責任,這是把黨的地位擺錯了。黨一天到晚去做生意、去算帳,就變成了經濟組織了。所以,黨不可能成為企業(yè)的主要的領導人、決策人。胡喬木認為,我們的經濟工作,長期走不上軌道,這同毛主席的領導方法、領導思想有關。毛主席提出“大權獨攬,小權分散”。但是有很多權攬不起來。所以,黨政要分開,政府和企業(yè)也要分開。改革本身就是要打開這個局面,不改革,走老路,中國經濟就沒有出路,就不能在國際上競爭。
黨政關系問題,是一個長期以來我黨沒有處理好的問題。改革開放前,以黨代政、政企不分嚴重地困擾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的發(fā)展。晚年胡喬木在這個問題上的研究和探討,為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的具體實施提供了正確的思想啟迪。
歷史的車輪轉到80年代末,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十幾個年頭,而胡喬木也將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走完他不平凡的一生。如果說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他是積極的擁護者、宣傳者、探討者、思想者的話,那么,到80年代末,即他生命的最后幾年,胡喬木又是一個對改革開放事業(yè)的總結者、謳歌者。1987年黨的十三大之后,胡喬木退居二線。但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理論思考并沒有停止。他利用一生少有的充足的時間,來認真地思考、總結十幾年黨的改革開放事業(yè)的經驗和教訓。
首先,高度贊揚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成果。胡喬木認為:在新時期要走出新路子,中國就必須按照當時的具體情況進行改革開放。他說:在中國革命的發(fā)展過程中,能否正確地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是革命能否勝利發(fā)展的關鍵。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過程中,情況也是如此。他認為,“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七十年代末期決定實行改革……同時實行了開放政策……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在八十年代的經濟發(fā)展中很快顯示了舉世矚目的成功……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國家經濟實力大為增強”,“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成功地發(fā)展了改革開放事業(yè),不但使社會主義中國的地位獲得了強大的基礎,而且成功地使社會主義事業(yè)獲得了新的生命力,走上了一個新的發(fā)展的階段?!盵4]314
他指出:由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都大大加快了。中國共產黨成功地進行了改革開放,這是對馬列主義的“非常重大的發(fā)展,在我國歷史上非常重大的發(fā)展。這些發(fā)展的意義,時間過得越久,就看得越清楚?!盵4]204他認為:“中國在五十年代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八十年代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的一切成就都應歸功于這兩座里程碑”。[4]295他堅信:“中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越走越寬廣?!盵4]295
其次,關于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胡喬木認為:“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明確地繼承毛澤東防止‘和平演變’的遺教,認定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認定對外開放的同時要防止西方資產階級腐朽的、不健康的、反社會主義思想的滲透,要防止黨內、國內種種腐敗丑惡現象的死灰復燃”。[4]316他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就是既要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防止‘和平演變’。也只有這樣,中國共產黨才能以自己的理論和實踐貢獻于在困難條件下仍然堅持社會主義理想的各國革命人民之前?!盵4]318他強調:“現實需要不斷地往前改變,但并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改變的。中國無論怎樣改革,都只能在黨的領導之下,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這是非常實際的問題,也是中國人民的長時期歷史性選擇的結果?!盵4]656
胡喬木對改革開放的認識,隨著他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認識的不斷加深而提高。而他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問題的研究,越往后越深入,越往后越有新認識。1990年4月,即他逝世前兩年,他在給某同志的信中指出:自馬克思主義產生以來,關于社會主義本身的概念在一百多年的時間特別是近十年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共產主義的目標由近到遠;社會主義由短變長,它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其成熟階段還不能預見。社會主義由高變低,即由不承認商品經濟到只在狹小范圍內承認商品經濟,到整個社會主義經濟都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同時,按勞分配由哥達綱領批判中的設想其實質再三改變,承認個體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的重要意義,即承認非按勞分配仍有存在的需要;而在斯大林、毛澤東、赫魯曉夫及其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認為,向共產主義過渡是當前必須解決至少必須和可能立即準備解決的任務;對世界形勢則多著重資本主義總危機和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而現實是革命由高潮轉入長時期的低潮,而資本主義則轉入強大的攻勢,這些是馬克思主義歷史上所始料不及的。現在必須面對現實。所以他說:改革開放對于社會主義國家來說確是從理論到實踐上的一場深刻的革命。改革開放使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從生產的內容、生產的方式、交換、分配、消費的各個領域都與過去不同,這形式上看是后退,而實質上是真正的前進,使經濟活力和人民生活大大前進了。他認為:這正是中國能在八九政治風浪中站得住的物質基礎,而東歐和蘇聯(lián)的垮臺正是缺少這個基礎。所以他強調:今后仍要堅持改革開放,我們需要長期努力發(fā)展和完善這個基礎,要使全黨有此清醒認識。[4]665-666
胡喬木曾說:他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忠誠擁護者,在某種意義上是鄧小平的親密助手。胡繩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新時期,胡喬木……的工作……概括起來說集中在一點上,就是從思想理論上確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既糾正過去長期在黨的指導思想上的“左”的錯誤,又繼承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傳統(tǒng)”。[3]28以上胡喬木對經濟領域撥亂反正和體制改革所做出的貢獻,證實了他的自我評價和胡繩的評價是實事求是的。
[1]程中原.鄧小平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的得力助手[J].國史研究參閱資料,2006,(13).
[2]胡喬木傳編寫組.胡喬木談中共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楊尚昆.我所知道的胡喬木[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
[4]胡喬木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