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
(蘭州大學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深情綿邈綺麗精工
——論李商隱無題詩的藝術特征
張瑞芳
(蘭州大學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李商隱的無題詩以艱深晦澀、細致入微而著稱。其通過比興、象征、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對環(huán)境渲染烘托,以心象融鑄物象,創(chuàng)造出朦朧幽邃、含蓄雋永的意境美,形成了“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新詩風,為古代詩歌抒情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無題;以心象融鑄物象;比興;象征;朦朧;凄艷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李商隱獨創(chuàng)的無題詩無疑是最具異彩的一部分?,F(xiàn)代學者葉嘉瑩說:“李義山的詩,具有一種特別炫人的異彩?!盵1]繆鉞說“李義山詩,具有特美,自北宋以還,即為世人所愛誦?!盵2]因此,李商隱無題詩成為現(xiàn)代文學界所熱衷探討的課題之一,并“形成了古典文學研究中少有的‘李商隱現(xiàn)象’”。[3]本文即研究李商隱詩歌藝術方面的特色,探究其內蘊的美學風格。
李商隱的無題詩,除七律《無題·萬里風波一葉舟》一首直接抒寫“懷古思鄉(xiāng)”之情以外,其他各首均以男女相思離別為題材。這些作品究竟是純粹的愛情詩還是另有寄托,研究者歷來有不同看法。中國古代詩歌早有借美人香草、男女之情寄托政治遭遇的傳統(tǒng)。李商隱自己也說:“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聯(lián)系作者身世遭遇和大量借題抒抱、詠物寄慨之作,可以看出無題詩中確有一部分寄托的痕跡比較明顯。如“何處哀箏隨急管”一篇以貧家老女無媒難嫁暗喻寒士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另一部分無題詩,寄托的痕跡似有似無,多數(shù)和純粹的愛情詩非常相似,如歷來傳誦的“昨夜星辰昨夜風”等篇。它們在抒寫愛情生活中的離別與間阻、期待與失望、執(zhí)著與纏綿等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抒情藝術水平。這些詩作所具有雋永的情意,富有象征的意味,引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吸引著各個時代的人反復誦讀和玩味。“李商隱的無題詩寫得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讀來令人回腸蕩氣?!保?]對后人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綜觀李商隱的無題詩,其藝術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中國古代抒情詩,從傳統(tǒng)上看,它的形象構成不外情景兩端。情與景擴大開來,也就是主觀與客觀兩方面。這兩方面的內在交互作用和變化,使古典詩歌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面貌。唐代詩人中,李白多直接抒情,杜甫多寓情于景物或通過對事件的描述加以體現(xiàn)。以上兩種類型,無疑是人們在詩歌中表露情感最通常的方式。中唐以后,詩家對抒情方式多方面探索和追求,同時隨著社會發(fā)展,士大夫的心境也更加趨于復雜多樣,于是,傳統(tǒng)的方式被突破了。一些詩人的內心體驗往往比他們對于外物的感受更為深入細膩?!爱斝撵`受到外界觸動時,在心境中會出現(xiàn)一串串心象序列,發(fā)而為詩,則可能以心象融和眼前或來源于記憶與想象而得出的物象,構成一種印象色彩很濃的藝術形象。”[5]這種藝術形象著重呈現(xiàn)人的心象和情緒,主觀化的傾向很突出。象李商隱這樣的詩人處境惡劣,心事有口難言,有“幾欲是吞聲”的隱痛,于是在潛心摹寫自己心象的同時,又須著意將其客觀化,將難以直接表現(xiàn)的心象,滲透或依托于物象之中,令人撫玩不盡?!斑@種多以心象為主體的主觀化和客觀化的交融,甚至較之李白和杜甫更加典型的“形象思維”,在李賀部分作品中已經(jīng)濫觴,但真正成熟,達于極致,卻推李商隱?!保?]如《無題》四首其二:
颯颯東南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這首無題詩寫一位深鎖幽閨的女子對愛情的熱烈向往追求和希望幻滅的痛苦。全詩除了最后一聯(lián),幾乎沒有任何直接的抒情。作者只是描寫了一連串優(yōu)美的意象——東南細雨、芙蓉塘、宓妃、魏王、春花、香等物象,單從外在的象與象的組合來說,境界相當隱晦。首聯(lián)純用景物烘托,似伴隨著主人公一種有所期待的心象?!败饺萏痢痹谀铣瘶犯吞迫嗽娮髦?常用作寫男女相悅之所的代稱;“輕雷”又暗用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呼起兮,聲象君之東音”。這一系列的意象給讀者豐富的暗示和聯(lián)想。細雨輕雷,隱隱傳出生命萌動訊息;而凄迷暗淡的色調又透出女主人公悵惘憂傷的寂寞期待。頷聯(lián)明寫室內外環(huán)境物象,暗喻孤寂境況中時時牽引的情思。頷聯(lián)作心象看,暗示了主人公在孤寂境況中,直欲化煙化霧以達精誠的情思。這些意象不僅襯托出女子幽居孤寂的情景和長日無聊深鎖春閨的惆悵,也道出了她的相思之苦,這從“香、絲”諧“相思”可以明顯看出。該聯(lián)“燒香”引出下聯(lián)的“賈氏窺簾”,“牽絲”引出“宓妃留枕”。上下聯(lián)藉斷絲連,情絲綿綿。末聯(lián)中的“莫共”已暗示出“春心已與春花發(fā)”且“春花落盡春心傷”。春心似花蕾綻放,又轉似火焰化為灰燼,則是由追求到幻滅的心象?!跋嗨肌北臼浅橄蟾拍?詩人由香銷成灰生出聯(lián)想,創(chuàng)造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把握這一心象序列,不難意會抒情主人公在幻滅中產(chǎn)生新的期待,卻又自思自嘆,極力收斂春心。作品乃是追求和幻滅兩種心象交迭映現(xiàn),表達詩人有所期待,卻幻化成云煙,后又產(chǎn)生新的期待,把追求與幻滅這兩種主觀心象,融鑄在上述自然物象之中,充分抒發(fā)了自傷身世的情緒。
李商隱以心象融合客觀世界的某些景物或情事鑄造出來的形象,與傳統(tǒng)的詩歌形象是不同的。這在古典詩歌形象系列中是一種新類型,對傳統(tǒng)抒情手法有所突破和改造
比興、象征作為兩種相關而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本不一定聯(lián)合運用,它們和寄托更不一定直接聯(lián)系。由于李商隱所要抒寫的體驗和感受,往往比較深細隱微,特別是要借物象來顯示心象,靠一般的比較明顯的比喻每每不足以充分而有效地表達,因此,他常常更多地運用象征性的表現(xiàn)手法,進而將比喻與象征融合起來?!爸刑茣r代的李賀已經(jīng)在詩中大量運用象征,但一般與賦體結合而不同比興結合,而大都運用于古體詩,而李商隱則將比興與象征融合,并取李賀作古詩之法移于作律詩,而變奇瑰為凄美,又參以杜甫之沉郁,詩境遂超出李賀之上”。[7]錢鐘書先生說:“何焯因宋本《義山集》舊次,《錦瑟》冠首?!殄\瑟發(fā)興,猶杜甫《西閣》‘新詩近玉琴’,錦瑟玉琴,殊堪此類。如飛蝶征莊生之逸興,啼鵑見望帝之沉哀,均義歸比興。”[8]錢先生以《錦瑟》為例,道出了無題詩的豐富內蘊,道出了無題詩的表現(xiàn)手法——比興。比興就是象征。他的無題詩運用比興象征寄托手法可謂純熟的當屬他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詩歌題為“錦瑟”,卻與詠物無關,首聯(lián)感物起興,一開始就造成一種寂寞無聊、孤獨撫瑟、苦思華年的意境,首聯(lián)寫錦瑟無端有五十弦,聽到這弦所奏的悲音,追憶起自己的年華身世。追溯已往,無限感慨。頷聯(lián)巧用典故,借用“莊生迷蝶”的典故,以瑟聲迷夢的境界來象征詩人如夢似幻、惘然若失的身世境況?!巴鄞盒摹眲t暗寓自己的滿腔傷時憂國之恨、壯志不遂之悲、身世沉淪之痛,泣血悲啼的杜鵑不妨看作是詩人悲苦心靈的象征。頸聯(lián)上句,糅合幾個古代典故,構成滄海遺珠的意象。下句化用司空圖《與極浦書》中的典故,以良玉生煙的可望而不可即來寄寓自己種種的向往追求,遠望若有,近之則無。末聯(lián)直抒胸臆,曾經(jīng)美好的人生理想,在今天的獨自撫思時已是惘然?!般弧倍指爬恕八既A年”的全部感受。這首詩是詩人晚年回顧平生遭際、抒寫身世之感的篇章。本詩全篇運用比興,比興中寓含象征寄托,將自己的悲劇身世和悲劇心理幻化為一幅幅各自獨立的朦朧的象征性圖景,將詩中情感表達得十分委曲,引起讀者無盡的聯(lián)想和想象。
在李商隱的其他無題詩中, 用這種方式婉曲地傳情抒懷隨處可見,詩人為了達到更佳的藝術效果,又將雙關、諧音這些來自民歌的方法引入無題詩中,并與其他手法結合運用。如“春蠶到死絲方盡”,利用諧音以“絲”寓“思”,語含雙關;雙關、諧音不露聲色地與其他手法揉合起來運用,進一步擴大豐富了比興、象征的范圍。使詩歌內容的含蘊和詩歌意象的暗示性大大增強,詩境的朦朧程度也大大增加了。
盛唐詩兼有高華明朗與含蓄蘊藉的詩美。中唐元白與韓孟兩大詩派,一尚平易,一務奇崛,詩風不同。“在李商隱的詩里,含蓄蘊藉的一面往往發(fā)展成為對朦朧境界的刻意追求,而盛唐的高華揮霍、情致飽滿則轉化為”綺密瑰艷“,可以說,將復雜矛盾甚至惘然莫名的情緒借助于詩心的巧妙生發(fā),鑄造成如霧里繁花的朦朧凄艷的詩境,是李商隱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畢生追求的目標?!保?]這種詩美,主要構成因素是朦朧、瑰艷和感傷。朦朧與以心象融鑄物象和多用比興、象征手法分不開。詩中的藝術形象要在心象與物象二者之間溝通,又多半是靠比興、象征手法來表現(xiàn),詩風歸于朦朧迷離。瑰艷與詩人接受楚辭、六朝詩歌以及李賀等人的影響有關。在李商隱詩里則與愛情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不幸,乃至和對唐朝廷命運的憂思相聯(lián)系,遂轉化為哀感凄艷。象《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此詩寫一位男子對遠隔天涯的女子的思念。首聯(lián)寫當初遠別時對方曾有重來的期約,結果一去之后杳無蹤影,夜夢忽得相見,醒來但見朦朧的斜月空照樓閣,只有遠處悠長而凄清的曉鐘聲。頷聯(lián)寫夢中遠別,不禁悲極而咽,夢醒之后,為強烈的思念所催迫,草草地給對方書信,發(fā)現(xiàn)匆忙之中竟連墨還未磨濃。頸聯(lián)表現(xiàn)夢剛醒時恍惚迷離的感覺。燭光半籠,恍然猶在夢中,麝香微度,更疑愛人真的來過。上句以實境為夢境,下句是疑夢境為實境,生動傳神的寫出一時的錯覺和幻覺。末聯(lián)是幻夢消失后的浩嘆,雙方已是咫尺天涯,而對方又復遠去,相見的希望更加渺茫。全詩朦朧迷幻。圍繞“夢”來寫“遠別”之情,但沒有按照遠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從夢醒時的情景寫起,然后將夢中夢后、實境和幻覺、夢境糅合在一起描寫,著意渲染夢醒時的迷離恍惚、真幻莫辨、孤寂凄清和強烈思念,最后方點明已隔蓬山、更復遠別之恨,使傷別之情在回環(huán)遞進中達于極致。全詩以夢醒時的長嘆起,以幻覺消失后的悵恨結,迤邐而去,首尾照應。將失意的愛情寫的朦朧瑰艷,哀感纏綿。亦真亦幻的意境,鑄造成一種朦朧凄美的氣氛。蓬山重阻之恨、相思成灰之悲中也許還有仕途間阻、政治追求屢遭挫折的嘆惋絕望之感。側面虛點,似直而曲。
“如果說盛唐詩主導傾向是陽剛之美,韓愈奇險一派所追求的‘不詩之為詩’和‘以丑為美’是陽剛之美的一種變態(tài),李商隱的無題詩所創(chuàng)造的則是一種陰柔之美。他以韻致補救中唐,其結果不是回到盛唐陽剛之美,而是在陰柔之美的范疇內自辟一徑?!保?]李商隱無題詩的美正在于這種美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他筆觸靈動的表現(xiàn)出了一種意趣橫生的朦朧之美。給后世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和審美上再創(chuàng)作的余地,作為詩歌中的一種新境界、新格調,它的出現(xiàn)在詩歌發(fā)展史上產(chǎn)生了不可替代的意義!
[1]葉嘉瑩.嘉陵論詩叢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4:135.
[2]繆鉞.詩詞散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4.
[3]劉學鍇.李商隱詩歌接受史[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152.
[4]許麗麗.李商隱“無題”詩簡論[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5,(3).
[5]陳建華.內心視鏡——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的心緒描寫[J].撫州師專學報,2003,(1):63.
[6]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22.
[7]繆鉞.《論李義山詩》[A].《詩詞散論》[C].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31.
[8]張宗福.論李商隱無題詩的內在意蘊[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62.
I222.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671-5993(2010)02-0046-03
2010-04-20
張瑞芳(1973-),女,河南開封人,蘭州大學09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