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甫(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廣東湛江,524088)
高校貧困生認定方法的思考
孫學甫(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廣東湛江,524088)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貧困生認定辦法影響了貧困生資助的效果。要分析高校貧困生認定的現(xiàn)狀,對貧困生認定進行新的構想,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高校貧困生;貧困生認定;新思路
近幾年,隨著普通高校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特別是1997年,我國實行高校并軌招生和新的繳費政策以來,各大高校貧困生問題便日益凸顯。這些學生家庭經(jīng)濟十分困難,無力支付學費和基本生活費,并嚴重地影響到他們的正常學習和健康發(fā)展,成為高校中的經(jīng)濟弱勢群體。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這不僅關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也直接關系到高等學校乃至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關注與關愛貧困學生已逐步成為高校學生工作中的重點,開展貧困學生認定工作顯得日益重要[1]。黨和政府也非常重視貧困生問題,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貧困生資助工作,形成了以“獎、貸、助、補、免”為主要內容的資助體系,貧困生資助工作已初見成效。近年來,隨著銀行對國家助學貸款放貸的慎重,出現(xiàn)了一些省屬高校貧困生很難貸到款項的現(xiàn)象,本來解困資金就不太充足的助困工作,難度更大。解困資金太少,滿足不了客觀的需要。所以,如何將有限的資金合理分配以及有效資助貧困生,已顯得十分重要。而對貧困生準確認定、對貧困程度準確把握與檔次的劃分則是資助中遇到的一個難題[2]。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按照“學生本人申請——評議小組評議——學校評定”的模式,采取最低生活保障線比照界定法、貧困證明法和消費水平界定法來進行貧困生認定,而這一認定模式和方法,則會導致認定時申請數(shù)量過多、學生困難的真實情況難以掌握等問題[3]。如何客觀地“認定”和“批準”,這是困擾我們的難題。如果不做深入細致的分析,且不注意工作方法,將資助工作簡單化和隨意化,就會出現(xiàn)“輪流受助”、“平均享受”的現(xiàn)象。曾有人對我國華東一所高校做過問卷調查,該校的困難補助申請者有特困生(月生活費定為100元),也有貧困生(月生活費為100-200元),也有月生活費200元以上的,甚至月生活費400元以上的學生也在申請資助。而獲得資助的結果是,每月生活費高于200元的同學得到了資助,而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的同學卻被排斥在外,這就出現(xiàn)了困難補助資源被擠占的怪事。顯然,認定貧困生的老師或相信生源地民政部門的證明,或相信學生申請書中所表述的“困境”。申請的隨意與認定的模糊使得有限的資源沒有被合理使用:實際生活并不困難的學生得到了資助,而該重點資助的學生卻只獲得了小額度的資助。如此的貧困生認定工作太過粗略,貧富認定標準不明確,于是就出現(xiàn)了“撒胡椒面”或輪流資助的現(xiàn)象[4]。
高校要采取切實措施對學生加強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從學生入校開始,即刻著手建立學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各方面的信用檔案;通過“兩課”進行誠信教育,培養(yǎng)“誠信無價,信用有價”的觀念;積極組織學習有關誠信建設的相關政策和文件,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相關文體活動。通過教育讓貧困生明白,對貧困生的資助是黨和國家、社會及學校對貧困生的關懷,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具體體現(xiàn),需要資助時一定要大膽地提出來,貧困資助絕不是廉價的同情與施舍。同時,要引導學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艱苦奮斗、友善禮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貧困生認定過程中實事求是,客觀陳述家庭經(jīng)濟狀況,從而降低高校認定貧困生成本,提高認定效率。
廣泛收集信息,全面掌握和了解貧困生基本狀況、主要特點和困難程度,就要建立貧困生檔案,這是幫助貧困生解困的前提。通過查閱學生高招檔案,了解基本信息(這比“證明”要準確);通過家庭情況調查表的形式,了解家庭經(jīng)濟狀況;通過輔導員與貧困生交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并記錄其心理健康狀況;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專干、宿舍長、學生公寓管理員與學生的廣泛接觸,對平時生活等方面即消費水平進行觀察并加以對比記錄,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比較全面的貧困生檔案。建立的貧困生檔案要反映出學生所屬的貧困檔次,每次有資助項目時以檔案為準,未進檔案的同學原則上不予以資助。檔案一旦穩(wěn)定下來,對再申請入檔案的同學一定要嚴格認定,同時對脫困的學生給予及時排除。
目前我國高?!蔼?、勤、助、貸、減”的資助體系從總體上看是一種以無償資助為主、有償資助為輔的助學體系。這種體系使學生的權利與義務脫節(jié),對許多非貧困生產(chǎn)生了巨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使他們產(chǎn)生不勞而獲的消極思想,增加了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難度。因此,高校在以后的資助工作中要加大國家助學貸款的推進力度和獎學金的獎勵力度,進一步拓展勤工助學的領域和渠道。在國家完善國家獎助學金制度的基礎上,應該逐步取消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等措施,使高校的資助體系實現(xiàn)權利與義務對等,這樣將避免非貧困生“免費搭車”的現(xiàn)象,有助于實現(xiàn)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客觀和公平,提高學生資助工作的效率。
另外,應逐步將“免費午餐”式的資助貧困生模式改變?yōu)椤耙怨ごc”的模式。在我國大中城市普遍實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享受“低?!钡娜藛T,除身體殘疾外,絕大多數(shù)都規(guī)定了他們須做多少工時的義務工,才有條件拿到一定金額的“低保金”。同理,在資助金額不變的情況下,借用這種方式擴大勤工助學比重,采用資助與工作量掛鉤的模式,這樣就能比較有效地識別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后者就有可能退出申請的行列。因為解困資源不再是免費的午餐,要吃午餐必須“付費”,顯然非貧困生是不愿意“付費”的,只有貧困生才更樂于勤工助學,并且不嫌棄地做好這項工作。資助與工作量掛鉤的優(yōu)點還在于增加了貧困生的責任感,轉變其“等、靠、要”的思想。學??梢詳U大聘用學生數(shù)量,改變用工制度,辭退部分臨時工,將崗位留給貧困生,將支付臨時工的費用用于有償資助貧困生;也可以讓學生經(jīng)營學校的部分店鋪,或適當允許貧困生業(yè)余時間擺攤設點等。這樣通過內部挖潛,將有效地加大原有的資助額度,同時又能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1.確定認定的范圍。確定認定范圍是開展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前提條件。認定范圍要嚴格執(zhí)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即必須填寫好《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并經(jīng)過鎮(zhèn)級以上的的民政部門蓋章確認后方可申請認定。同時,民政部門要嚴把“證明關”,否則,就會給認定范圍帶來困擾。
2.制定認定標準。認定標準的制定要科學合理,要多方面參考各類情況。根據(jù)國際上研究相對貧困問題的慣用方法,高校的貧困生的界定可按以下公式計算:PL=X/2[5],其中,PL表示貧困線,X表示大學生的平均消費水平,X值可通過隨機抽取不低于全校學生數(shù)的10%的問卷統(tǒng)計獲得。通過本方法得出的PL值可作為一個參考值。高校再根據(jù)學校所在地的經(jīng)濟情況和居民最低保障線,結合PL值制定認定標準。
3.合理界定認定集體。認定集體是指申請參與認定貧困生的學生群體,認定集體里面的成員,應該比較熟悉、了解相互間的情況,特別是家庭經(jīng)濟方面的情況。認定集體可按照系、年級、專業(yè)等來設立。一般情況下,人數(shù)不應太多,以100人為限較好,這樣就可避免認定過程漫長、效率低的弊端。
4.選好非貧困生代表。學工人員在貧困生認定過程中應起到組織實施的作用,認真組建認定工作小組,其成員可由非貧困生代表和班主任組成。非貧困生代表的人數(shù)所占認定工作小組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0%,且不高于15%,這樣既體現(xiàn)了廣泛性,又確保了工作效率。學生代表的確定應根據(jù)認定集體的學生意見,結合該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特別是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現(xiàn)來確定。
5.公示、異議與申訴。公示是認定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認定工作的公平性起到了很好的監(jiān)督作用。為了不增加貧困生的心理壓力,公示的范圍要慎重考慮,一般選擇在認定集體內進行。異議與申訴是學生對認定結果不滿而提出的意見,是認定工作的有益補充,因此高校應當認真對待異議與申訴,做到查漏補缺。
首先,政府部門嚴把“證明關”。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要求,需申請認定經(jīng)濟困難學生必須填寫《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表中需要有村委會、鎮(zhèn)(街道辦)、民政部門等部門的簽字、蓋章。在實際工作中,相當一部分政府部門為了工作的方便,在對學生填寫的信息都沒有核對的情況下就簽字、蓋章。這樣,不僅給高校帶來很大的工作量,也無形增加了工作難度。因此,政府應出臺生源地貧困生認定的相關政策與法規(guī),明確認定部門的責任與義務,并加大對造假行為的懲罰與追究力度,嚴把“證明關”。從而建立包括政府、高校、社會、學生在內的“四位一體”的生源地貧困生認定主體監(jiān)督機制。
其次,進行假期實地考察。利用寒暑假期間,安排距離貧困生家庭比較近的同學進行實地考察。這一方面解決了學生社會實踐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證認定的準確性。特別是在地方院校中,大部分學生都來自一個省,彼此距離都很近,作為調查者的學生根本不必花費太多的資金就可以對被調查的貧困生的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為了避免調查者不負責任地提供虛假信息,應盡可能選取互相不認識、不同專業(yè)和品行較好的同學進行調查。
再次,加快數(shù)字化校園的建設。數(shù)字化校園的建設,是新形勢對高校的時代要求。數(shù)字化校園范圍很廣,認定工作主要涉及學生消費狀況、學生日常表現(xiàn)、學習成績等方面。從而提高認定工作的準確度,確保資助自愿的實效性。
最后,加大宣傳力度。一是對貧困生的宣傳,加深他們對貧困生認定、國家資助體系等相關概念的理解,對貧困生加強勵志教育,讓他們懂得,青年人應當學會在逆境中生活,在磨練中成長、成熟。二是對民主評議小組的宣傳,要組織他們學習相關認定政策、文件,力求認定工作的公平、公正。三是對非貧困生群體的宣傳,讓他們對相關的政策、文件有一定的了解,加強他們的校園監(jiān)督職能,成為監(jiān)督貧困生的“電子眼”。
貧困生認定工作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工作,只有充分調動非貧困生的積極性,不斷完善監(jiān)督機制,規(guī)范工作程序,進行資助資源的合理配置,確保認定工作的有效性、實效性,這樣,高校才能取得貧困生解困的最大成績,從而把國家的資助資源送到最需要的學生手中。
[1] 張保慶.努力做好高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J].求是,2005(2):51-54.
[2] 王幼芳.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調查及改革的思考[J].青年研究,2002(2):2-5.
[3] 王強,施杰.當前高校貧困學生資助體系的政策與思考[J].江蘇高教,2006(4):108-110.
[4] 高強,高玉玲,馮圣兵.大學生自我貧困認定的策略選擇性實證研究[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7):63-67.
[5] 林良夫,呂瀾,費英勤.高校貧困生助學策略管理[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4(3):67-70.
Study of the Cognizance Method of Poor Student in the University
SUN Xue-fu
Our country strengthened the subsidy of the university poor student in recent years,but the lack of the effectual cognizance method of the poor student influences the result of the subsidy of the poor student.Therefore,it need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poor student cognizance and visualize the poor student cognizanc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oroughly.
poor college students;cognizance of the poor student;new ideas
G647
A
孫學甫(1980-),男,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