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菡
語言作為一個社會的交際工具,具有一套明確一致的規(guī)范。語言使用者在這種共同遵守的、習慣化的語言規(guī)范下表達或接受信息,才能交流思想感情達到相互了解。然而,好奇心理常常使人們對出現(xiàn)頻率高的語言形式失去“注意價值”和“記憶價值”,因而言語的發(fā)出者為了吸引接受者的注意力,往往會有意識地違反這種語言規(guī)范,創(chuàng)造性地損壞習以為常的標準,采用一些 “不合情理”、“不合語法規(guī)則”的新鮮語句,使接受者體驗從最初的模糊不解到思路回轉(zhuǎn)、遷引聯(lián)系后的“豁然開朗”的過程,“把我們從語言對我們的感覺所產(chǎn)生的麻醉效力中解脫出來”(特倫斯·霍克斯,1987),同時取得好的修辭效果。這種可稱為“突出”(foregrounding)的語言現(xiàn)象可發(fā)生在語言的各個層面,如語音層、字音層、句法層、詞匯層、語義層,甚至是在方言、語域中出現(xiàn)(胡壯麟,2001)。本文主要從詞與詞之前的橫向組合入手,討論詞匯層面上的異常搭配現(xiàn)象。
詞與詞之間的搭配是受到語法限制和語義限制的。合乎語法規(guī)則和語義規(guī)則的是常規(guī)搭配,反之,則是異常搭配。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為異常搭配是用詞不當,會影響到語言交際,但實際上把這種有意沖破搭配規(guī)則放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則會產(chǎn)生“別有洞天”的修辭效果。語言環(huán)境對理解語言至關重要。早在20世紀30年代,Malinowski就提出“context of situation”,他認為,語言是“行為的方式”即“言有所為”,不是“思想的信號”即“言有所述”?!霸捳Z和環(huán)境相互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語言環(huán)境對于語言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彭利元,2008)。后來Firth繼承和發(fā)展了他的觀點,把“context”的含義加以引申,認為不僅一句話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話的上段或下段是“context”,而且語言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也叫“context”(朱永生,2005)。由此可見,結(jié)合語境來詮釋語言,對理解詞語的異常搭配非常重要。接受者借助語言環(huán)境,包括所提供的上下文聯(lián)系和非語言環(huán)境,如社會場合情景、文化語境等,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將這些看似令人費解的組合重新加以詮釋以達到理解并交流的目的。同時,異常組合的“異常修辭效果”也只有建立在語境的基礎上才能得到認可。反之,它們也只能保持語法或語義的“不合常理”“不合邏輯”而無深義。
語言語境是語境的狹義層面,指言語內(nèi)部環(huán)境,包括口頭上的前言后語和書面的前后文的關系。語義學認為孤立的詞語只有詞典意義,不能表示信息的豐富內(nèi)涵。某些詞語,看似文不對題,或某些詞語組合搭配看似矛盾,但聯(lián)系了一定的上下文理解,其深層含義往往比“常規(guī)搭配”更具有注意價值和記憶價值。
(1)I had no outlook,but an uplook rather.My place in society was at the bottom.我沒有人生觀,倒是有“向上爬觀”。我在社會上處于底層地位。(Jake London:What Life Meansto Me)
“uplook”是對前文“outlook”一詞的仿擬,沒有“outlook”這一常規(guī)詞,“uplook”無從理解,但正是“uplook”這個詞使語言顯得非常生動,表現(xiàn)出詼諧幽默的意味,取得了新奇別致的效果。
(2)The interview lasted for an endless morning,I got quiteexhausted.
根據(jù)常識我們知道“morning”不可能“endless”,但聯(lián)系上下文我們可以得知是“interview”把人搞得“exhausted”,因此有了感覺上時間的“endless”。言語者把有限和無限的東西放在一起,形成矛盾修飾,形象地表達了interview的壓力和疲憊。
這樣的組合搭配不僅在形式上以超常新穎的面目吸引我們,而且對語言所表達的內(nèi)容起了積極作用,使我們在詮釋其異常性的同時,更好地理解了作者“如此用心”的深意。
非語言語境指外部語境,它包括社會歷史背景、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包括時代、民族、地區(qū),以及其文化傳統(tǒng)、生活習俗,同時還包括地點、場合、對象,以及使用語言的人物、身份、處境、心情,等等。在理解詞語的異常搭配的過程中,非語言語境起著重要作用。因為異常搭配的創(chuàng)造是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言語者或作者不是憑空隨意將兩個毫無關聯(lián)的詞語拼湊在一起,他們必須根據(jù)具體語言環(huán)境,根據(jù)某種文化根源的理據(jù),根據(jù)他們當時的心情等“有感而發(fā)”,只有將詞語的異常搭配結(jié)合語境考慮,才具有語義價值。所以特殊語境是詞語異常搭配的基礎,也是檢驗其修辭效果的條件。下面我們分別來看兩個例子。
(3)雨輕輕淌,朱紅色的窗,我一生在紙上被風吹亂;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隨風飄散你的模樣。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花落人斷腸,我心事靜靜淌。(方文山,《菊花臺》)
歌曲描寫了一對夫婦在戰(zhàn)爭歲月中的心態(tài)和感受。這一小節(jié)中人的“一生”與“在紙上”“被吹亂”組合到了一起,這就要和外部語境聯(lián)系起來理解?!耙簧诩埳稀保鶕?jù)具體語境可以有兩種含義:其一,“我”因為連年征戰(zhàn),無法與家人相聚,只能以鴻雁寄書,互通消息,所以本應相親相愛的年華都在信紙上流逝了。其二,“我”一生功名事業(yè)何在?一是皇上圣旨;二是排兵布陣的地圖。也只是紙而已?!靶θ荨卑闯R?guī)搭配,我們只會和可愛、甜美,或陰險、狡詐等連用。而歌詞中“笑容”與色彩詞“泛黃”連用是一種異常搭配。但這一搭配是基于客觀基礎和文化心理基礎構(gòu)成的外部語境。言語者和接收者都具有這樣的文化共識:年華逝去,信件會泛黃,人也會老去。這為實現(xiàn)這個異常搭配的特殊修辭效果提供了條件和可能性。這一異常搭配生動地表現(xiàn)了曲中人回憶的模糊如同來往的信件泛黃一般,也表現(xiàn)了二人年華逝去,只余下空空相思。這讓聽者感同身受,產(chǎn)生共鳴。
(4)The talk about raising taxes was a red flag to many voters.
此句中,“the talk was a red flag”是異常搭配,在語義上是不合邏輯的。red flag來自西班牙斗牛的民俗,人們用紅布激怒公牛。該搭配通過文化背景知識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形象地表現(xiàn)出“關于增稅的談論”對選民的刺激,就像red flag對公牛產(chǎn)生刺激一樣。這一聯(lián)想離不開red flag所處的文化背景,就這個異常搭配的創(chuàng)造而言,它不僅服從于具體語境,而且服從于文化指令,將語義寓于某種形象之中。而就其效果來說,正是文化為我們提供外部語境,使我們把握這個異常搭配的實際意旨。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非語言語境中文化語境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當今社會中出現(xiàn)的許多新穎的詞語異常搭配也是社會文化語境的一種體現(xiàn)。也只有透過社會文化這面透視鏡,我們才能揭示出這些新鮮詞組隱藏在不合理的字面意義下的合理性。
孤立地看一個詞、一個句子,是無法真正把握其語義的。語言運用得好不好是對語境而言的。創(chuàng)造者為了達到某種修辭效果,創(chuàng)造某種突出價值、偏離語言常規(guī)的組合方法和規(guī)范,對語言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再組合,其過程離不開語言本身的語境和外部語境的參與。同樣,在接受者對這些改造后的搭配組合進行意義的重新建構(gòu)過程中,也必須結(jié)合各種語境所提供的信息,將這些看似費解的詞語后的語用意義挖掘出來。從中也可看出,異常搭配絕不是胡亂搭配,絕不是脫離語境一時興起而玩的文字游戲。它的產(chǎn)生和運用只能在特定的語境中,否則那就成了真正的“異常”了。
[1]特倫斯·霍克斯著.瞿鐵鵬譯.結(jié)構(gòu)主義和符號學[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2]朱永生.語境動態(tài)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彭利元.走出扶手椅,邁向田野——馬林諾夫斯基語境論發(fā)展評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9).
[4]彭增安.語用·修辭·文化[M].學林出版社,1998.
[5]白健.文學語言的“陌生化”與詞語的超常搭配[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9,(3).
[6]曹京淵.異常搭配的語義語用分析[J].福建外語,2000,(3).
[7]鄭榮馨.語言得體藝術(shù)[M].書海出版社,2001.
[8]衛(wèi)乃興.意義共享與非詞語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5).
[9]Firth,J.R.Papers in Linguistics:1934-1951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10]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11]Sinclair,J.Trust the Text[M].London:Routledge,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