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振山 李宏偉 申勇萌 劉旭 潘鵬宗 范豐勤 呂凱
1.1 材料收集 經治食管癌患者90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齡25~80歲,平均55.2歲;卡氏評分(KPS)≥70分;均有病理證實為食管癌,其中鱗癌87例,鱗腺癌2例,小細胞未分化癌1例。按UICC1997年分期Ⅲ期(T3、T4)和局部復發(fā)的食管癌,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A組)50例和對照組(B組)40例。A組給予三維適形放療加同期增敏化療;B組給予普通放療加化療,化療盡量安排同期進行,以利對比。治療靶區(qū)劑量設計72~86 Gy,增敏化療方案均為5-Fu+DDP[1,2]。
1.2 治療方法
1.2.1 定位 在 CT下掃描,層厚 5 mm,一般掃描40~50層。
1.2.2 靶區(qū)勾畫 ①臨床靶體積GTV在GTV基礎上外擴1 cm②PTV較大時,射野數(shù)減少(4個左右);PTV較小時,射野5~7個;③劑量和方法:A組:3~5次/周,劑量<16 Gy/周,總劑量達70~80 Gy,分15~25次完成;④B組常規(guī)照射60~70 Gy/30~35 f/(6~7周)。
1.3 評價標準及統(tǒng)計 方法 近期療效按治療后半年內CT/MRI影像學檢查腫瘤大小變化與治療前對比,統(tǒng)計方法:總緩解率(CR+PR),生存率用χ2檢驗。放射急性和后期并發(fā)癥用(PTOG/EPERTC)早、晚期放射反應標準評價。其發(fā)生率的比較用χ2檢驗[2]。靶區(qū)適形度比較,用SAS 9.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結果行t檢驗。
2.1 食管癌放化療療效比較全部病例隨訪2年,失訪者4例按死亡計,其中治療組(A組)近期有效率為96%,對照組(B組)近期有效率為90.7%。2年無病生存率分別為52%、37.5%,局部復發(fā)率分別為40%、47.5%,(P <0.05)。
2.2 不良反應 B與A組常見不良反應是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I度食管放應:A與B組分別是4%和57.5%;II度食管反應:A組明顯低于B組,分別是2%和27.5%。說明適形放療對正常食管有較好的保護,減輕了放療反應。I度骨髓抑制;A組32%,B組65%;II度骨髓抑制A和B組分別是16%和65%,A組明顯低于B組。說明適形放療對骨髓照射體積大大減少,全身骨髓抑制反應明顯減輕。I度放射性肺炎:A與B組分別是14%和37.5%;II度放射性肺炎:分別是A組2%和B組5%,說明適形放療能很好保護肺組織,減少放射性肺炎發(fā)生。I度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A和B組分別是10%和20%:II度胃腸道反應,A與B組分別是2%和25%。
2.3 適形放療與常規(guī)放療靶區(qū)劑量的比較 在評價適形放療計劃時,要求A組95%CTV體積能達到處方劑量,當B組給予同樣劑量時,僅56.6%(36% ~85%)CTV體積達到此劑量,比A組低38.4%。2者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當處方劑量為60 Gy時,A組要求95%的CTV達此劑量,而B組95%的CTV只能達到47GY。
2.4 腫瘤靶區(qū)適形度比較 當A組不勾畫腫瘤引流區(qū)時,由于脊柱生理彎曲因素的關系,B組與A組相比,95%CTV體積所受劑量差值約10%,但是達到處方劑量的體積差值卻達38%,說明A組靶區(qū)適形度比B組有明顯優(yōu)勢。
食管癌是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通過放、化療結合或同步結合治療顯示能增加腫瘤局部控制效果,但二者結合相互作用將加重肺損傷。隨著放療技術發(fā)展,三維適形治療將會作為食管癌放療的一種常規(guī)方式。5-Fu+DDP方案是治療食管癌常用的一線方案,對食管癌有較高的治愈率。我們對90例局部晚期、局部復發(fā)食管癌采用A組與B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表明A組在有效率方面高與B組,毒不良反應可以耐受,無治療相關性死亡,取得了較好的近期療效。研究表明,同步放化療的主要優(yōu)勢表現(xiàn)在:①放射治療主要作用于G2、M、G期的癌細胞,對s期作用弱,而化療可以作用于各期癌細胞,2者可以互補;②化療后腫瘤縮小,局部血供改善,乏氧細胞減少,放射敏感性增加;③化療后腫瘤縮小,可使放射治療的靶區(qū)縮小,減少正常組織損傷,放療并發(fā)癥減少;④有些化療藥物,特別是鉑類有放療增敏作用。鉑類可以阻斷放療致腫瘤細胞D.A雙鏈斷裂的修復。
[1]王曉麗.放療加化療綜合治療食管癌的遠期療效分析.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1995,4(1):12.
[2]張建字.放射治療食管癌配合化療.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