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一籃子
古代有一個(gè)關(guān)于櫻桃的故事。唐代“安史之亂”,安祿山被殺后,史思明繼續(xù)禍亂。打到洛陽(yáng)時(shí),櫻桃熟了。史思明吃了新摘的櫻桃,感覺味道好極了,想想在河北的兒子(懷王)吃不到這樣好的櫻桃,就派人送些給兒子吃,并賦詩(shī)一首:櫻桃一籃子,半赤一半黃。一半寄懷王,一半寄周贄(懷王的老師)。
寫完之后,史思明頗感滿意,示于群臣,眾臣莫不嘖嘖稱賞:“好詩(shī)!好詩(shī)!但如果把第三句與第四句換一下,讓‘黃’‘王’押韻,就更好?!辈涣希匪济髀犃舜笈骸胺牌?,我兒豈能屈居周贄之下!”
詩(shī)很蹩腳,作為“大燕皇帝”,金口一開,豈能輕易改得?
可惜的是,史思明最終為懷王所殺。弒父時(shí),兒子早已忘了那快馬加鞭送來(lái)的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