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清綜述,朱海云,張福琛審校
1909年 Ewing首次將 X線造影運用于淚道檢查。方法是通過向淚道中注入高密度對比劑,使淚道和周圍組織產(chǎn)生密度差異,從而使淚道在 X線膠片上顯影,借此來判斷淚道疾病的部位。
1.1 臨床應用價值 淚道造影可以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淚道狹窄或阻塞的診斷,并指導治療,或用于淚道術后的隨訪。Francisco等[1]對500例懷疑有淚道阻塞的患者進行淚道造影檢查,結果顯示其中148例淚道正常,298例單側阻塞,54例雙側阻塞。淚道阻塞中 378眼完全阻塞,28眼部分阻塞。阻塞部位和性別有相關性。
1.2 操作方法的演變和改進
1.2.1 傳統(tǒng)淚道造影法(CDCG) 用注射器接淚道沖洗針頭,經(jīng)上或下淚小點注入對比劑,直到經(jīng)另一淚小點有對比劑溢出或已有 0.5mL對比劑注入,針頭退出后即刻拍片觀察。該方法有其明顯的缺點,它通常只能較好地顯示淚囊,對淚道其他部位的顯示較差,而這些部位又恰是淚道阻狹性病的好發(fā)部位,使其臨床診斷價值大為降低[2]。但有些領域還是適用的,如新生兒方面,該方法和其他接受 X線照射的檢查(如 CT、DSA等)相比,射線量明顯較少,對患兒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毛曉[3]對淚道阻塞的新生兒患兒行淚道探通手術前,先進行了常規(guī)淚道造影,明確了可能造成的阻塞部位,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2.2 插管淚道造影(IDCG) 1968年 Iba首次實行的,他用細塑料管插入淚小管,通過塑料管向淚小管中注入對比劑,在注入對比劑的過程中拍片,發(fā)現(xiàn)IDCG對淚道狹窄和淚道阻塞能很好顯影。王勤等[4]對 100例患者進行 IDCG檢查,總結出有以下優(yōu)點:①能準確了解淚道狹窄阻塞部位和程度。②30%碘苯脂粘度小,流動性好,易進入狹小腔隙。③IDCG在加壓注射過程中拍照,淚道處于擴張狀態(tài),對狹窄部位顯示良好。④定位準確。⑤對部分功能性溢淚還有治療作用。⑥操作簡便,無需特殊設備。
1.2.3 逆行注入對比劑法 Kosaka等[5]介紹了一種從鼻淚管下端入針向上逆行注入對比劑的方法,從而對上下淚小點閉鎖不能行淚道造影的患者進行了檢查。
1.2.4 立位淚道造影 常規(guī)淚道造影術采用俯臥柯氏位,淚道梗阻端顯示欠佳,且對比劑極易由眼部外溢干擾診斷。蘇云杉等[6]采用立位柯氏位(患者站立于立位胸片架前)進行插管淚道造影,并與常規(guī)的俯臥位進行了對比,結果淚道下端顯影效果明顯提高,提高了淚道造影的診斷準確率。
1.3 對比劑的選擇和改進 傳統(tǒng)的對比劑是無機碘 -碘化油,但它黏度大、流動性差,不適用于插管淚道造影。自 1986年杜力開始使用碘苯酯作對比劑。另外碘過敏的患者可以用釓化物代替碘化物,避免了碘過敏的擔憂。
1.4 優(yōu)缺點 淚道造影對淚囊大小、形態(tài)顯影良好,非常適用于淚囊鼻腔吻合術前評價淚囊情況;同時價格低廉,能被多數(shù)患者接受。缺點:①有侵入性,容易引起淚道損傷或假道形成;②由于注藥時施加壓力,對功能性淚道阻塞及輕度淚道狹窄的靈敏性較低;③對阻塞段以下的部分顯示不佳。
2.1 臨床應用價值
2.1.1 用于淚道的影像解剖學研究 隨著 CT設備及三維后處理技術的發(fā)展,可以利用 CT進行鼻淚管的影像解剖學研究。唐海紅等[7]對正常志愿者 10人共 20例淚道的影像學表現(xiàn)進行了測量,得到了一系列的數(shù)據(jù),旨在為行鼻腔淚囊造口術的手術者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2.1.2 淚道手術前的診斷、術后的隨訪觀察 以往傳統(tǒng)檢查只能幫助了解淚道阻塞的部位,不能為術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而術前的 CT淚道造影可以為術者提供有關淚道詳細的影像學資料,包括淚道阻塞部位、骨性淚道的情況、淚道周圍有無軟組織病變等,這對手術提供了很好的指導作用[8]。李書玲等[9]利用 CT檢查隨訪鼻內鏡術后并發(fā)癥,指出 CT檢查對于明確病變范圍、鄰近骨質情況及準確評估預后起著重要作用。
2.2 對比劑和掃描體位的選擇 常用的對比劑有兩種:水溶性對比劑(如泛影葡胺)和油性對比劑(如碘化油)。王敏杰等[10]探討了不同對比劑及掃描體位在 CT淚道造影中的作用,指出不同對比劑及掃描層面的選擇應根據(jù)不同病情或觀察目的不同而選用不同方法,才能獲得所需的影像信息,更好地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2.3 優(yōu)缺點 優(yōu)點是該檢查具有很高的空間分辨力、圖像清晰、解剖關系明確、檢查方便、能為臨床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對骨性淚道狹窄和外傷性淚道阻塞患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點是接受 X線照射,對晶狀體有輻射,且劑量大于攝片的淚道造影檢查。
3.1 臨床應用價值 該方法既可以對術前淚道情況進行了解,以指導手術,又可以對術后情況進行隨訪,了解遠期效果。不同部位的淚道阻塞所采用的治療方法不同,淚小管阻塞多采用淚小管吻合術、淚道探查術、激光治療或淚小管支架植入術;淚囊頸部以下阻塞伴淚囊擴大多采用鼻腔淚囊吻合術或支架植入術;淚囊頸部以下阻塞不伴淚囊擴大多采用支架植入術。Yazici等[11]通過淚道數(shù)字減影就淚囊擴大對淚總管位置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 42例淚囊擴大患者中 35例淚總管和淚囊之間的關系有一致性改變:淚總管由上向下呈銳角和淚囊相連;34例淚囊正常大小,淚總管水平或稍向上走行并和淚囊相連。
3.2 優(yōu)缺點 優(yōu)點:它運用減影技術去除頭顱骨及軟組織重疊影,只保留了淚道管腔的影像,能顯示全程淚道的形態(tài),提高了影像清晰度;同時該檢查的圖像為數(shù)字化圖像,可以自動儲存、傳輸及存檔。Saleh等[12]對淚道數(shù)字減影及淚道沖洗進行對比,結果前者對發(fā)現(xiàn)淚道阻塞的陽性率及阻塞部位的判斷高于后者,且 28%的淚道阻塞患者通過數(shù)字減影提供了其他有用信息。證明它是一種快速、有效和無損傷的檢查方法。缺點:①只能對病變部位行定位診斷,不能定性;②檢查時間較長,檢查過程中任何自主或不自主運動均可產(chǎn)生偽影,影響圖像質量;③價格相對比較昂貴。
4.1 臨床應用價值 在眼科,超聲診斷已普遍運用于眼部的各種疾病,如眼球內腫物、異物、晶狀體脫位、視網(wǎng)膜脫離及玻璃體出血等。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超聲檢查在淚道疾病中的運用也逐漸增多。
4.1.1 用于淚道各種疾病的診斷 該檢查可以用來診斷淚小管炎、憩室、結石、淚囊囊腫和淚囊缺如等各種疾病。且近年來三維超聲的使用取得了比二維超聲更好的效果。朱霆等[13]探討了實時三維超聲評價眼部疾患的應用價值,結果表明它可以明確快速地顯示眼部病變的立體結構和空間分布,與二維超聲比較,它可以為手術提供更明確的診斷信息和空間定位信息。
4.1.2 用于淚道手術前后的對比研究、引導淚道插管手術 淚道阻塞患者術前和術后情況進行該項檢查,對淚道顯影良好,可用來協(xié)助評價手術效果。
4.1.3 用于淚道系統(tǒng)的生理性研究 Pavlidis等[14]用超聲對 14例正?;颊吆?6例淚道阻塞患者行超聲檢查,觀察淚囊在引流淚液時的泵作用,正常人在眨眼時淚囊容積減小 50%,而淚道阻塞患者只減少15%。
4.2 對比劑的使用 在傳統(tǒng)的淚道超聲檢查中,淚道和周圍組織的回聲無明顯差別,在超聲圖像上很難分辨。為了增大淚道和周圍組織的回聲差別,學者們人為向淚道內注入各種對比劑以增加這種差別,如雙氧水、透明質酸鈉或甲基纖維素,可增強淚小管的顯影效果。
4.3 優(yōu)缺點 該方法對淚小管的檢查有著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同時無輻射、無人為創(chuàng)傷、無明顯禁忌證、操作簡單、容易被接受。缺點是由于鼻骨遮擋,對淚囊下端及鼻淚管均不能顯影;普通 B超的圖像精度較低。
5.1 臨床應用價值 MR淚道造影可以顯示淚囊擴張、狹小以及鼻淚管內充盈缺損(后者多為腫瘤所致)。張菁等[15]對 8名志愿者和 17例淚溢患者行 MR檢查,結果表明鼻淚管滴注無菌鹽水后 MR可以顯示正常鼻淚管,而且具有對鼻淚管阻塞定位、定性的診斷價值。另外結合無菌鹽水滴眼法,對MR淚道造影的最佳序列進行了研究,包括三維快速恢復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FRFSE)、單次激發(fā)快速反轉恢復序列(IR-SSFSE)及二維真穩(wěn)態(tài)進動快速成像序列(2D-FI-ESTA),認為 3D-FRFSE為最佳序列[16]。
5.2 對比劑的使用 在該項技術的發(fā)展中,人們先后使用過多種對比劑進行淚道 MR檢查,并對效果進行了探討。如釓噴替酸葡甲胺、生理鹽水、生理鹽水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等。
5.3 脈沖序列的選擇 自旋回波序列是目前最常用的序列,但近年來,新的脈沖序列也在不斷增加,如 T2加權的單次激發(fā)快速自旋回波成像序列以及T1加權的三維射頻擾像快速梯度回波序列等。前者對淚囊腔、黏膜變化、鼻淚管末端顯影好,能避免假陰性,同時抗異物干擾較強(如鼻竇中的氣體);后者對淚道阻塞部位的顯影效果好,抗異物干擾較弱[17]。
5.4 優(yōu)缺點 該項檢查造影時不插管、無痛苦、無輻射、可不用對比劑。另外由于 MR具有很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因此對粘膜增生、粘液囊腫、瘢痕組織、腫瘤等周圍軟組織的病理性改變有良好的體現(xiàn)。這是其他影像技術不能及的。缺點是價格較昂貴,對周圍的骨性結構不能顯影。
20世紀70年代 Rossomondo首先把核素淚道造影技術用于淚道疾病的診斷、淚道生理和病理的研究。該檢查的原理是應用產(chǎn)生 r射線的放射性核素作顯影劑,滴入結膜囊后,流經(jīng)淚道系統(tǒng)以 r線照相機連續(xù)攝影或將其信息貯存入電子計算機,根據(jù)圖像與時相變化研究分析淚道疾患,了解淚道各部的形態(tài)和功能。
6.1 臨床應用價值
6.1.1 對淚溢患者的淚道進行功能評價朱旭生等[18]利用核素淚道造影對 56例淚溢患者進行檢查,認為該方法是一種較為客觀反映淚道生理功能與病變部位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無痛苦、無創(chuàng)傷性、沒有外加壓力影響等優(yōu)點。
6.1.2 用于淚道術前的診斷、術后療效評價及隨訪陶海等[19]運用該方法對經(jīng)鼻內窺鏡淚囊鼻腔造口術后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證實該技術能很好的判斷手術療效。Mansour等[20]對行淚囊鼻腔吻合術的29眼及 20眼正常眼行淚道核素檢查,結果顯示該手術后患者流淚癥狀緩解,核素清除率明顯提高,但和正常人相比仍有明顯的差異。
6.2 優(yōu)缺點 優(yōu)點:①操作簡便,不需用器械插入淚道,既可避免任何人為刺激所致的流淚現(xiàn)象,亦可免于粘膜受損的痛苦,且易于復查;②因用量少,其輻射劑量亦小,故經(jīng)濟安全;③因無外加壓力,故符合生理機能要求;④可動態(tài)觀察淚道狀態(tài),一般淚囊造影無異常者,核素有時可顯示病變,對功能性或器質性淚道阻塞可加以辨別。缺點:需要有r-閃爍照相特殊設備,僅能在有條件的單位開展工作;有時顯像不夠清晰,甚至做出不符合臨床的錯誤解釋;對淚道附近軟組織和骨骼系統(tǒng)無法了解。
[1]Francisco F C,Carvalho A C,Francisco V F,et al.Evaluation of 1000 lacrimal ducts by dacryocystography[J].Br J Ophthalmol,2007,91(1):43-46.
[2]杜 力,尹素云,宋 深,等.插管淚道造影法與傳統(tǒng)造影法的對比[J].眼科新進展,1986,6(1):51-56.
[3]毛 曉.淚道造影在診斷新生兒淚道阻塞部位中的作用[J].江蘇醫(yī)藥,2007,33(10):1011.
[4]王 勤,郝 萍,李 嵐.淚道插管造影 100例臨床分析[J].眼科研究,1998,16(3):232.
[5]Kosaka M,Kam iishi H.Retrograde dacryocystography(RDC)utilizing a round-tipped needle[J].Orbit,2001,20(3):201-207.
[6]蘇云杉,梁冬云,許章典.立位淚道造影的診斷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5,21(4):441-442.
[7]唐海紅,孫廣濱,蕭 毅,等.淚道系統(tǒng) CT重建在臨床中的實驗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3(7):327-328.
[8]朱 豫,張效房,張改玲.外傷性淚道阻塞的 CT檢查[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5,27(1):19-21.
[9]李書玲,王振常,鮮軍舫,等.鼻內鏡術后并發(fā)癥的影像學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7,23(3):296-298.
[10]王敏杰,蕭 毅,田建明,等.CT淚道造影方法研究(附 36例分析)[J].放射學實踐,2006,26(6):620-622.
[11]Yazici B,Yazici Z.Anatomic position of the common canaliculus in patients with a large lacrimal sac[J].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2008,24(2):90-93.
[12]Saleh G M,Gauba V,Tsangaris P,et al.Digital subtraction dacryocystography and syring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epiphora[J].Orbit,2007,26(4):249-253.
[13]朱 霆,周曉東,董秀珍,等.眼部疾病的實時三維超聲成像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4,20(10):733-736.
[14]Pavlidis M,Stupp T,Grenzebach U,etal.U ltransonic visualization of the effect of blinking on the lacrimal pump mechanism[J].Graefes A 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05,243(3):228-234.
[15]張 菁,舒紅格,胡軍武,等.MR鼻淚管成像的臨床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8,42(6):614-617.
[16]張 菁,舒紅格,唐大中,等.MR淚道造影方法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O9,38(1):137-139,封.
[17]Amrith S,Goh P S,Wang S C.Tear flow dynamics in the human nasolacrimal ducts-a pilot study using dynam 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05,243(2):127-131.
[18]朱旭生,鄒德環(huán),楊為中.淚溢患者的核素淚道顯像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4,20(4):408-409.
[19]陶 海,馬志中,吳海洋,等.經(jīng)鼻內窺鏡淚囊鼻腔造口自體組織移植淚道再造術的臨床初步報告[J].國際眼科雜志,2008,8(3):545-549.
[20]Mansour K,Blanksma L J,Vrakking H,et al.Scintigraphic evaluation for tear drainage,after dacryocystorhinostomy,in relation to patient satisfaction[J].Eye,2008,22(3):41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