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翰
作 者:毛翰,華僑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西南大學(xué)詩學(xué)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我失驕楊君失柳,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首《蝶戀花·答李淑一》是毛澤東的名作,編入中學(xué)語文教材,在當(dāng)代中國大陸幾乎人人誦讀,家喻戶曉。由一楊一柳兩位烈士的姓氏生發(fā)詩意,人間天上展開想象,構(gòu)思十分巧妙,且于婉約中見豪放,一向為人樂道。
選用《蝶戀花》這個纏綿悱惻的詞牌,正好表達(dá)著詞作的主題和意境。不過,由于未能恪守《蝶戀花》的格律規(guī)定,一韻到底,下片的后三個韻腳改弦易轍,留下明顯的破綻,也為詞林所病。胡適1959年3月11日的日記就寫道:“我請趙元任看此詞押的舞、虎、雨,如何能與‘有’韻字相押。他也說,湖南韻也無如此通韻法。”①趙元任是語言天才,會說多種外語及三十多種漢語方言,湖南方言自然不在話下。毛澤東以湖南方言押韻的填詞倒是有的,但不是這一首。②
有人說,詞中轉(zhuǎn)韻,古已有之,無傷大雅。這是為尊者諱的強(qiáng)辯之辭,不足與論。要填詞就得遵守其格律。不遵守格律當(dāng)然也行,那就不必標(biāo)明詞牌,不妨直稱“自度曲”。《蝶戀花》作為詞牌,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等,自北宋創(chuàng)始以來,定于一格,別無轉(zhuǎn)韻之體。自柳永、歐陽修、蘇軾,直至清人納蘭容若,所有《蝶戀花》詞,均為雙片六十字,一韻到底,即前后片各四仄韻,概莫能外。毛澤東對自己這首詞的轉(zhuǎn)韻問題曾有批注:“上下兩韻,不可改,只得仍之?!笨梢姡髡咭渤姓J(rèn)這是一處缺憾,是“只得”,是不愿因韻害意,不得已而為之,并不是有意破格,以顯示狂放不羈。如果真是故意轉(zhuǎn)韻,那也應(yīng)該是下片四韻全轉(zhuǎn),而不應(yīng)該單單留下一個“袖”字沿襲前韻。
然而,如此這般前五后三上下兩韻,真的不可以更改嗎?有沒有一個差強(qiáng)人意的改法,使之一韻貫穿始終呢?如果當(dāng)年毛澤東在此詞填出之后,不急于發(fā)表,而是依照慣例,交郭沫若等詞臣去“加以筆削,是為至要”③,郭沫若等有沒有辦法,使之回歸《蝶戀花》的定格而不出軌呢?
二○○八歲末,筆者閑來無事,想起這一詩案,試著動手改其韻腳。幾經(jīng)冥思苦想,終將下片換韻的“舞”“虎”“雨”三個字改掉,使之一韻到底了:
我失驕楊君失柳,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仙樂一支,且為忠魂奏。
忽報人間曾伏紂,
淚飛如雨金秋后。
可以預(yù)料的是,由于先入為主,由于這首詞在人們腦子里根深蒂固的印象,這樣的改動肯定是很難被接受的。其實,任何改動都不大可能為人們接受,就像給肢殘的維納斯重塑雙臂,任何努力都注定是徒勞的一樣。
把“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改為“仙樂一支,且為忠魂奏”,恐怕是最難被接受的?!对娊?jīng)·鹿鳴》篇云:“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庇锌妥赃h(yuǎn)方來,奏樂相迎,這當(dāng)然沒有問題。但人們不免要問,嫦娥會彈琴嗎?光聽說嫦娥懷抱玉兔,不曾見她懷抱瑤琴呀!問得有理,我自己也曾有此疑慮。以嫦娥弄琴,替換嫦娥起舞,為的是要用“奏”字做韻腳。這一韻部可供遴選的字太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用的“奏”字,就只好請求嫦娥姐姐改變一下迎客方式。至于嫦娥的琴藝,應(yīng)該是不大成問題的,想嫦娥閑居月宮幾千年,寂寞難耐,為打發(fā)時日,試著制琴撫琴,且無師自通,也在情理之中吧。君不見,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謫令伐樹?!眳莿傄蜻^受罰,到月亮上去砍樹(伐桂),職業(yè)只是一樵夫,他業(yè)余不是也學(xué)會了釀酒,還為客人捧出了自釀的桂花酒嗎?如果一定要說嫦娥不會彈琴,那誰又能肯定嫦娥就會跳舞呢?《淮南子》只說:“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辈⒉辉f嫦娥(恒娥)還長袖善舞呀!
“伏虎”,制伏猛虎,比喻降伏兇惡之人?!斗馍裱萘x》八十二回:“伏虎降龍為第一,擒妖縛怪任縱橫?!备臑椤胺q”,仍然是比喻?!胺q”作為韻腳,倒是有點天成。用“武王伏紂”的典故,純系技術(shù)考量,與政治褒貶無關(guān)。何況毛澤東自己也說:“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它經(jīng)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tǒng)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薄吧碳q王是很有本領(lǐng)的人,周武王把他說得很壞。”④
“金秋后”三個字,是狀語后置。如果把這一時間狀語改為前置,整句則是:“金秋后,忽報人間曾伏紂,淚飛如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開國大典,毛澤東登上皇城天安門,正值金秋。
①《胡適日記全編(1950-1962)》第8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68-569頁。
②《毛澤東對歷代帝王的評說》,人民網(wǎng)h ttp://theory.peop le.com.cn/GB/49157/49163/5411971.“縛”“角”“略”“躍”“鄂”“曲”“落”,用的大概就是湖南方音吧。(以湖南方音是否全能押上,待考。如果以現(xiàn)代普通話去讀,即使對照最寬松的十三轍,它也用了五個韻,出韻非常嚴(yán)重。)
③ 毛澤東1959年9月7日致胡喬木的信:“詩兩首,請你送郭沫若同志閱,看有什么毛??!加以筆削,是為至要……”見《毛澤東詩詞集》,中央文獻(xiàn)出版社,1996年版,第244頁。
④《毛澤東對歷代帝王的評說》,人民網(wǎng)h ttp://theory.peop le.com.cn/GB/49157/49163/5411971.h t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