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金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而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則是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 (東、中、西部區(qū)域經濟差異尤為明顯),并越來越制約我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針對這一問題,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展開了研究,其中大部分或是從東、中、西部經濟總量、人均值、增速等角度予以探究,或是通過經濟增長理論及其模型對三個地區(qū)生產要素的經濟貢獻度差異加以實證研究,或是從投資環(huán)境角度闡述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的政策主張,或是探討財政收支中的一個具體項目在三個地區(qū)的合理規(guī)模與作用。
而從總體來看,中外學者從財政學角度對我國東、中、西部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研究,主要是從東、中、西部地區(qū)的總體上予以闡述,這樣雖涉及面較廣,但代表性與具體適用性則相對較弱。故此,筆者選取廣東、湖北、四川三省作為東、中、西部的典型地區(qū),對它們的財政狀況進行比較研究。
1.三省財政自給狀況的比較
如表1所示,三省的財政收入與支出的數額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但是三省的財政自給率都低于1。同時總體上比較而言,廣東省的財政自給率最高,湖北省次之,四川省最低。并且,除了廣東省的財政自給率有略微波動上升外,湖北和四川兩省則是有相對較大幅度的下降。這說明廣東省的財政自給狀況優(yōu)于湖北省,而湖北省又略好于四川省。
2.三省財政收支及赤字占GDP比重的比較
根據表2可知,從總體來說,三省的財政收入與支出占GDP值的比例都呈現出波動性增長的態(tài)勢;同時,財政支出的相關比重高于同時期財政收入的比重,且其波動幅度與上升幅度亦高于財政收入。此外,比較上述兩個相關比例,可知廣東省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例高于湖北省和四川省,而財政支出所占比例則低于湖北、四川兩省。
同時近11年來,三省的財政狀況都是財政赤字 (即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為負數),并且除廣東省的赤字率 (絕對值)略有下降外,湖北、四川二省則是呈增大的態(tài)勢。此外,湖北和四川兩省的赤字率遠高于廣東?。磺掖篌w上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四川、湖北、廣東。這表明廣東省的財政收入相對較充足,對中央政府的轉移支出的依賴較小。
3.三省財政收入結構的比較
從表3可得知,廣東省的稅收收入占地方總財政收入的比重均高于湖北、四川兩省;并且廣東省的該比重波動上升,而湖北與四川二省則基本上呈下降的趨勢。同時,與稅收收入相反,廣東省的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例最低,四川省居中,湖北省最高。
表1三省財政收支的總體情況
表2 三省財政收支及赤字占其GDP的比重 單位:%
表3 三省財政收入的結構 單位:%
表4三省稅收結構的情況 單位:%
4.三省稅收結構的比較
根據表4所示,流轉稅系是三省的主要稅收收入來源 (其占稅收總額的比重均在40%以上),且其所占比重有小幅度的提高。其中,廣東省的相關比重最高,其次為四川省,而湖北省最低。對于所得稅系的比重,廣東省的所得稅系收入占稅收收入的比例最高,湖北省居中,四川省最低。而在地方稅收收入的比例中,湖北省的比例總體上最高,四川省緊隨其后,而廣東省的比例遠低于上述兩??;同時,除廣東省呈先降后升的態(tài)勢外,其余二省則大體上均表現為下降的趨勢,但仍高出廣東省5個百分點以上。
5.三省的主要財政支出項目的比較
如表5所示,廣東省在2001年以前,基本建設支出位居財政支出首席之位,但從2002年開始教育事業(yè)費則躍居第一大財政支出項目,而行政管理費始終是第三大財政支出;對于湖北和四川兩省,總體上按從高到低排序為教育事業(yè)費、行政管理費、基本建設支出。同時,行政管理費用所占比重偏高且穩(wěn)中有升,這固然與政府所承擔的公共關系事務增多有關,但其作為社會活動過程中的一種成本代價,應該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內。
1.廣東、湖北、四川三省的財政整體情況與其經濟發(fā)展水平基本上是相適應的,即廣東省的財政狀況最優(yōu),湖北省次之,四川省最末。在三省中,廣東省的財政收入的絕對與相對數額均最高,而財政支出的絕對值雖然也是最高,但相對數值卻是最低的,故其財政自給率最高,且財政赤字的相對對指標也最低;而湖北省的財政支出占GDP比例亦、財政赤字相對指標及財政自給率整體上都是居中;四川省的其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卻最高,且該省財政赤字的相對指標最高,而財政自給率則最低,因此面臨的財政風險最大。
2.在財政收入方面,三省財政收入上存在的共同問題主要是缺乏規(guī)模較大、稅源豐富、易于地方政府征收的地方性主體稅種 (即地方稅系所占比重過?。@使得地方政府難以確認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具體來看,在三省中,廣東省的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例最高,而且在稅收結構中其流轉稅系、所得稅系所占比重亦最高,但地方稅系的比重卻是最低的。而湖北省與四川省的相關指標大小相近;同時,這兩省的非稅收入比例與地方稅系收入比重相對偏高,而稅收收的比重入則偏低。
3.至于財政支出,筆者以為上述三省的財政支出結構總體上呈現出由 “建設型財政”向 “公共型財政”的轉變,比如三省的經濟建設支出比重逐步下降且均已低于教育支出的比例。然而,三省 (特別是湖北與四川兩?。┑男姓芾碣M的比例偏高,說明政府的運行成本過高。
4.綜上所述,從總體來看,三省中廣東省的財政收支狀況及其結構水平優(yōu)于湖北、四川二省,而湖北省又略好于四川省。但三省都有其各自相應的財政問題需要予以解決。
1.廣東省的地方稅稅種收入的比重較低,主要稅收收入來自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稅種。故此應該著重培養(yǎng)地方主體稅種的稅源,如將營業(yè)稅由目前的共享收入改為地方政府的固定收入,并適時開征物業(yè)稅和遺產稅等財產稅,以使其財政收入平穩(wěn)增加。
2.廣東省的教育事業(yè)費等 “民生性”支出所占比重過低,而基本建設支出比例略高,這雖然有利于該地的經濟發(fā)展,卻不利于公共財政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和實現政府職能轉化,因此必須適當增加與 “民生性”相關的投入,提高相關公共產品供給的規(guī)模與質量。
3.由于廣東省的出口在其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在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沖擊相對較大,因此該省應利用財政稅收等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積極引導當地轉變經濟結構,使其經濟更加合理與穩(wěn)定。
1.加強稅收的征收管理。從以上分析可知,湖北和四川兩省的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例相對較低。這一方面需要促進當地經濟發(fā)展,擴大稅基;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征稅效率,減少偷稅、漏稅的現象。
2.強化非稅收入的管理。四川與湖北二省的非稅收所占比例偏高,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它們的 “費改稅”的改革較不徹底,財政收入組織不很規(guī)范,亂收費現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認真執(zhí)行,加強監(jiān)督。
3.適當降低行政管理費的比重。近10年來,四川和湖北兩省的行政管理費比例基本上高于10%,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其行政管理效率相對低下,因此必須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如精簡機構及人員,聘用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才,努力推行政府采購制度等。
表5 三省的主要的支出項目占財政支出的比例 單位:%
4.二省應提高基本建設支出等生產性支出資金的使用效率,促進當地經濟平穩(wěn)快速的發(fā)展,努力縮小與東部省份在經濟發(fā)展水平上的差距,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1.合理分配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權與事權,這需要完善現行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如利用一般性轉移支付彌補財政缺口,用因素法取代基數法來分配資金,同時采用有條件的縱向轉移支付以緩解橫向財力失衡,并試行橫向轉移支付的模式。
2.重構地方財政收入體系,優(yōu)化地方財政收入結構。在時機成熟時推出新的地方稅種,使各級地方政府有其相應的充足、穩(wěn)定的主體稅種及其稅源。比如可以加快開征統一規(guī)范的物業(yè)稅,并把地方企業(yè)所得稅、營業(yè)稅還原為地方稅種,適時征收遺產和贈與稅,同時按照2008年新修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
3.按照公共財政的理念,進一步轉換政府職能,規(guī)范財政支出管理,調整和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這應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同時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并適當地精簡政府機構,努力降低政府運作成本。
4.加強各地區(qū)間的聯系,著力進行跨區(qū)域的經濟合作。應充分發(fā)揮 “泛珠三角”、 “沿江經濟帶”、東西部省份間“對口支援”等跨區(qū)域性合作的協調作用,促進不同地區(qū)間優(yōu)勢互補。同時在財政稅收等政策上各地區(qū)應相互予以照顧,中央政府亦可給予相應的優(yōu)惠政策。
參考資料
1.鄧子基等著,地方稅系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5,125~143.
2.段玉寬.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問題與對策.甘肅金融.2008-10.
3.韓曉琴.公共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與優(yōu)化探析.財經研究.2008-10.
4.黃伯平.重構地方財政收入體系:對當前宏觀調控的反思,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6).
5.《中國統計年鑒》(1998-2008).
6.《廣東統計年鑒》(1998-2008).
7.《湖北統計年鑒》(1998-2008).
8.《四川統計年鑒》(1998-2008).
9.《中國財政年鑒》(199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