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讓人民過“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不僅讓全世界為之耳目一新,更讓13億國民倍感溫暖和振奮。
一個正在高速軌道上追趕世界經濟之冠的國家,能夠在快馬加鞭的趕超慣性之下,提出既要保持發(fā)展的速度,又要注意到以又好又快的優(yōu)速發(fā)展,并且還史無前例地向世界宣告:要讓人民生活得有尊嚴——這其實昭示著:中國經濟正在從量變向質變蛻變。
不是嗎?回望改革開放的30年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口號的深入人心,使速度成為舉國上下的信仰。為了奪回曾經因沉迷于政治斗爭而失去的第一個30年,我們心無旁騖、窮追緊趕,可當我們終于將前行者一個個地甩到身后時,卻忽然發(fā)現,奔跑的時候,我們因為過于專注于速度而忽視了奔跑的姿勢是否正確、技巧是否到位、力道是否科學。而當我們意識到應該調整狀態(tài),回望來路時,方覺我們一路上路徑曲折,踉踉蹌蹌,并且錯過了無限風光。
一味地追趕,必定浮躁;浮躁又必定急功近利;而急功近利則必定物質化和GDP崇拜——只要GDP,不計代價。30年來,這樣教訓為數不少。
尊嚴是建立在衣食無憂基礎上的。如果說,只爭朝夕,奮起直追,是民族振興的第一步,那么,科學而有尊嚴的發(fā)展,就無疑是一個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的發(fā)展階段。
當世界權威機構預測中國經濟2010年的增速將達到9.5%時,我們沒有頭腦發(fā)熱,還是堅持以自己的標準——好字當頭的8%勻速發(fā)展。9.5%或者10%,不是不能,而是不為。調整、轉型,轉變發(fā)展模式,不單是要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更是要追求有尊嚴的GDP。
當中國經濟能夠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時,無疑表明,中國經濟已經真正成熟。
當速度不再是唯一的標準、GDP不是唯一的尺度,回歸的將不止是科學,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沉淀——溫、良、恭、儉、讓等精神層面的東西,或許將光明于天下。果真如此的話,民族振興將為時不遠。
有尊嚴的GDP,好過千萬個比爾·蓋茨,因為她不僅閃爍著人性的光芒,更將大大提高國家軟實力的含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