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俊
(菏澤市牡丹人民醫(yī)院,山東菏澤 274015)
目前,慢性萎縮性胃炎(CAG)伴發(fā)的腸上皮化生(IM)和(或)不典型增生(ATP)被WHO列為胃癌前病變(GPL),病程可達數(shù)年,逆轉(zhuǎn)和阻斷GPL的發(fā)展成為胃癌防治的熱點。2001年7月~2008年6月,我院采用中藥健胃解毒通絡法治療 GPL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同期我院收治GPL 131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 71例,男 37例、女 34例,年齡 37~76歲、平均 51.5歲,病程 1~18 a、平均 8.5 a;CAG伴 IM 51例、伴 ATP 41例、伴 IM和 ATP 24例。對照組 60例,男 30例、女 30例,年齡 35~75歲、平均 49.5歲,病程 2~ 20 a、平均 9.5 a;CAG伴 IM 40例、伴 ATP 35例、伴 IM和 ATP 2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臨床癥狀、體征及飲食習慣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131例排除以下患者:病理診斷已癌變者;年齡 20歲以下或 80歲以上者;嚴重肝腎損害或心腦血管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婦女;不能堅持服用中藥者。
治療方法:治療組給予健脾益氣、解毒活血、化瘀通絡中藥。 藥物組成:黃芪 30g、白術 12g、黨參 12g、當歸 12g、丹參 30g、桃仁 6g、三七 3g(沖)、黃連 10g、露蜂房 15g、白花蛇舌草 15g、半枝蓮 12g、佛手 12g、甘草 6 g,取水煎液 300 m l。 1劑/d,早晚飯前 2次分服。 3周為 1個療程,共 8個療程。對照組根據(jù)病情給予多酶片、阿莫西林、果膠鉍等常規(guī)治療。
療效標準:參照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治療 CAG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定的療效標準。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胃鏡復查、胃黏膜慢性炎癥明顯好轉(zhuǎn)達輕度,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腺體萎縮、IM或 ATP恢復正?;驕p輕 2級;有效:臨床主要癥狀、體征明顯減輕,胃鏡復查黏膜病變范圍縮小 1/2以上,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慢性炎癥減輕 1級以上,腺體萎縮,IM或 ATP減輕;無效:達不到有效標準或惡化者。
結果:治療組顯效 21例,有效 44例,無效 6例,總有效率 96.5%;對照組顯效 10例,有效 32例,無效 18例,總有效率 70.0%。治療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均未見不良反應發(fā)生,治療后復查血、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均未見異常。
討論:GPL與胃癌密切相關,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IM→ATP→胃癌,這種轉(zhuǎn)變過程為現(xiàn)代醫(yī)學所共識。國內(nèi)外資料表明,CAG伴 IM和(或)ATP時,其癌變率為 10%~14%,GPL的有效逆轉(zhuǎn)是預防胃癌發(fā)生的關鍵。CAG屬祖國醫(yī)學“胃脘痛”、“痞滿”等范疇,病位在脾胃,病程遷延,病機復雜,臨床上以脾胃虛弱兼血瘀型多見。胃為陽腑,喜潤惡燥,喜通惡滯,喜降惡升,多為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導致脾胃氣虛,運化失職,胃失和降,胃失濡養(yǎng)導致胃腺體萎縮,日久氣滯血運不暢胃絡瘀阻。出現(xiàn)一系列胃脘疼痛,脹滿呃逆噯氣納差、乏力、大便不調(diào)等臨床癥狀。筆者采用黃芪、白術、黨參益氣健脾,恢復脾胃運化功能;當歸、丹參、桃仁、三七活血化瘀通絡;半枝蓮、白花蛇草、露蜂房抑癌散結消積;黃連清熱解毒,佛手行氣消痞不傷陰;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絡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可增強單核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增加病原微生物誘生干擾素的能力,增強機體的免疫力,白術、黨參有抗腫瘤、抗氧化、抗突變調(diào)整機體免疫功能。當歸、丹參、桃仁、三七活血化瘀,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使胃黏膜缺血缺氧得到改善,而有利于炎癥的吸收,增強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功能,逆轉(zhuǎn)腺體萎縮和不典型增生。半枝蓮、白花蛇草、露蜂房具有抑癌抗癌細胞生長的作用,黃連中小檗堿抑制癌細胞的核酸合成,諸藥配伍,恢復胃的清潤通降、氣血流通的正常生理環(huán)境。本研究表明,采用中醫(yī)宏觀辯證與西醫(yī)微觀辨證相結合的方法,運用針對性強的中藥,通過多途徑、多靶點改善病情,阻斷 GPL的發(fā)展,是提高中醫(yī)治療本病療效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