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400曲沃縣菜業(yè)中心 焦艷榮 劉建華 常海霞
近幾年,曲沃縣日光溫室黃瓜面積迅速擴大,從2005年開始,每年以數(shù)百棟的速度遞增,在山西省蔬菜史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但在生產(chǎn)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連年大量盲目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鹽漬化;連茬種植黃瓜帶來的土傳病害;地溫偏低造成的周期性瓜打頂和歇瓜等,不能使黃瓜穩(wěn)產(chǎn)。2009年,曲沃縣菜業(yè)中心使用玉米秸稈還田技術(shù),解決了生產(chǎn)上存在的很多問題,起到了增產(chǎn)、增溫、增肥、增效、改善土壤質(zhì)量“四增一改”的作用。
2009年9月下旬,在曲沃縣張范和聞喜莊2個村的越冬茬日光溫室黃瓜地實施秸稈還田技術(shù),面積634 m2。
在深翻耙平耬細、公頃施300~375 m3腐熟優(yōu)質(zhì)畜禽糞肥的地塊,實施玉米秸稈還田技術(shù)。
1.1 挖溝 定植前15 d,在每個大行間挖溝,溝深40 cm、寬50 cm,溝長與定植行長相等。將挖出的土分放在溝的兩側(cè),在溝內(nèi)鋪玉米稈。
1.2 鋪玉米秸稈 將備好的玉米秸稈放到溝內(nèi),底層秸稈兩端外露10~15 cm,中間鋪勻,秸稈厚度比原地面高出10 cm,共用秸稈4 000 kg。鋪好后,用2%的尿素水溶液噴灑秸稈,然后撒菌劑。
1.3 配制和投放菌劑 將1 kg菌劑和10 kg新麥麩混勻,再加水2 kg攪拌(手握滴水是菌麩混合物的使用標準),然后在20~25℃的條件下堆悶4 h。撒施時用鐵鍬輕輕拍秸稈,使菌料均勻下落到秸稈層內(nèi),然后覆土。
1.4 覆土 將挖出的土蓋到玉米秸稈上,厚度15 cm,形成一個高畦,剩余的土留在寬行的一邊,待回填。
1.5 澆水 覆土后定植前10 d,給填埋玉米秸稈的行間澆水,澆滿澆透,定植后再澆1次,以后隨著澆水次數(shù)的增多,玉米秸稈因分解腐熟,行間就下滲凹陷,然后把剩下的土回填進去。
1.6 打孔 黃瓜苗于離鋪玉米秸稈的溝沿10 cm定植。定植15 d后,用直徑1.5 cm的鐵棍或鋼筋進行打孔,穿過玉米稈打到溝底層,孔離苗10 cm,每株1孔。黃瓜蔓上結(jié)4個瓜后,隨水追第1次肥。第1次水肥后,每株黃瓜再增打2個孔;15~20 d后隨水追第2次肥,每株黃瓜再增打1個孔;澆足第2水后,整個冬季不再澆水,其要比不填埋玉米秸稈的溫室黃瓜少澆水2次。
2.1 增產(chǎn)、增溫
使用玉米秸稈還田技術(shù)的日光溫室黃瓜可增產(chǎn)10%~15%,室溫可提高3~7℃。
2.1.1 雌花率提高 玉米秸稈還田技術(shù)使用的菌劑中的有益菌群,在生長過程中產(chǎn)生的赤霉素、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對黃瓜根系的健壯及雌花率的提高有顯著的幫助,從而提高黃瓜產(chǎn)量。
2.1.2 室溫提高 菌劑中的有益菌群在分解秸稈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熱量,使室溫提高3~7℃,地溫提高1~2℃,大大克服了由于每年1月份的低溫和逆反性天氣造成的根系生理障礙,解決了因低溫歇瓜和瓜打頂帶來的問題,促進了黃瓜的生長,增加了產(chǎn)量。
2.1.3 溫室內(nèi)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 玉米秸稈在分解過程中,室內(nèi)的二氧化碳濃度為1 100~2 000 mg/L(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4倍),滿足了黃瓜光合作用的需求,為提高黃瓜產(chǎn)量提供了重要的“食糧”。
2.2 增肥、增效
2.2.1 提高了商品率 玉米秸稈還田技術(shù)使用的菌劑中的有益菌群,把玉米秸稈分解為有機、無機養(yǎng)料,使根系發(fā)達健壯,能充分吸收養(yǎng)分,使畸形瓜減少10%,瓜條發(fā)亮,大大提高了黃瓜的商品率。
2.2.2 提高了黃瓜的抗逆性 2009年11月初,黃瓜結(jié)瓜初期遭遇連陰降雪、低溫寡照等惡劣性天氣,使用玉米秸稈還田技術(shù)的溫室黃瓜,恢復正常生長的速度比沒有使用該技術(shù)的快10~15 d。
2.2.3 抑制有害病菌 玉米秸稈在腐熟分解過程中,所散發(fā)的熱量和其中的有益菌群,有效地抑制了線蟲病、枯萎病菌等的為害;同時其產(chǎn)生的赤霉素、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不僅改善了黃瓜種植環(huán)境,而且為生產(chǎn)無公害黃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3 改善土壤環(huán)境
聞喜莊日光溫室土壤屬鹽堿地,土壤貧瘠,養(yǎng)分失衡,地溫低,再加上連年施肥不當,造成土壤鹽漬化。使用玉米秸稈還田技術(shù),實際上為日光溫室黃瓜施入了大量的腐殖質(zhì),而且菌劑中的有益菌群能分解土壤中化肥農(nóng)藥的殘留物,從而改善了黃瓜的生長環(huán)境,修復了土壤,使養(yǎng)分供應均衡,成為松軟肥沃的良田。